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ont be like a troubled person and tell others about your misfortun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頁眉可刪)關于地質實習報告匯編9篇 地質實習報告 篇1在野外實習結束時,每位同學都必須編寫一份實習報告,對實習內容進行系統而概括地總結。地質報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內各種工作后的最終成果,編寫地質報告是地質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地質工作者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地質認識實習報告是對整個實習過程、地質工作方法和地質認識的總結,是野外實踐和課堂理論的結合,是評價學生野外實習成績的主要依據,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實習報告總的要求是,在充
2、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并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要有封面、題目、報告編寫人專業、班級、姓名、野外實習負責人、實習指導教師、報告審核人及報告編寫日期等。編寫實習報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資料,包括野外記錄、路線剖面圖、素描圖、采集的礦物、巖石和化石標本及野外照片和錄像等,這些是編寫報告的基礎和素材。把各種野外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總結、概括,編制和清繪必要的圖件,然后著手編寫文字報告。根據工作的目的和重點不同,報告的內容也有所側重。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一、前
3、言主要說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實習區概況1實習區的范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三、地層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系、厚度及分布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系,由老至新敘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巖石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積特征、分布和出露情況、接觸關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識別標志。四、巖石敘述實習區出現的巖石類型,詳細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順序分別敘述,要說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
4、因、時代等。五、內動力地質作用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類型和特征。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并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范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巖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后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征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巖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2巖漿作用按巖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
5、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巖漿作用的關系。3變質作用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六、外動力地質作用1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類型、方式、產物及特征。2河流地質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征。3海洋地質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征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系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系七、礦產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說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志、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八、地質發展簡史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巖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
6、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等。九、結束語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獲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獲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地質實習報告 篇2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第二章地層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
7、描圖)。第三章巖石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第四章構造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8、。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三天第一部分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第二部分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第三部分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第四部分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5.通
9、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狀。(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地質實習報告 篇3引言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
10、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
11、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一、林州簡介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
12、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1. 地質基礎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
13、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2. 褶皺和斷層構造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
14、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3. 地表形態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4. 氣候狀況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
15、氣候規律。5. 水文概況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6. 土壤概況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7. 植被概況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
16、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8. 交通狀況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內鐵路連接京廣線;國家干線公路膠(東)長(治)線橫穿東西,新(鄉)河(口)線縱貫南北,地方干線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設已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9. 物產狀況本區物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鉛、鋅、銅、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巖、大理石、花崗巖等20多種農業方面,盛產小麥、玉米、谷子、紅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傳統的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新的名優特產品不斷涌現,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蠶繭等土特產品和花崗巖、大理石等優質工
17、藝品,帶著林州人民的勤勞、純樸和紅旗渠故鄉的深情厚意,走出國門,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誼的金橋。( )10. 經濟概況本區經濟發展迅速。創造了紅旗渠奇跡,并培育了“紅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再顯身手。10萬建筑大軍以“紅旗渠傳人”的姿態。遍布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長治、鄭州、西安、_等12個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門、科威物、俄羅斯、等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林州旅游業發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拉動當地各項產業的發展。11. 旅游業發展情況林州市自然風光秀麗多姿,名勝古跡聞名遐邇,素有“太行天然公園”之稱的林濾山風景名勝區、龍頭
18、山風景名勝區和“人工天河”紅旗渠、國家級森林公園五龍洞,以其獨特的雄、險、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連忘返。王相巖、惠明寺等文物古跡更引發華夏子孫的悠悠情思。“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濾山國際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運動健兒來此大展風姿。二、區域地層與巖性林州地區的地質現象比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完善的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太古界時期,以片麻巖、片巖為主的變質巖類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巖廣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構造清晰可見,古生界中的灰巖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和早奧陶的白云質
19、灰巖,在林州地區分布較廣。新生界的礫巖在該區也很具有代表性。地質實習報告 篇4實習一、礦物(一)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實習二、礦物(二)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實習三、風化作用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
20、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征;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21、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一)實習任務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二
22、)實習內容及要求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1)_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
23、室實習實習一、礦物(一)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實習二、礦物(二)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實習三、風化作用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實習六、
24、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征;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普通地質野外認識實習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
25、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一)實習任務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矗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二)實習內容及要求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26、,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1)_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1)_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
27、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2) _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殘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
28、記錄。(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狀測量。(4) _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一天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粒花崗巖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三天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
29、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狀。(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6)初步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地質實習報告 篇5一 前言在學校學習
30、地質基礎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對一些地質現象和一些巖石與礦物有了一些理論和概念上的了解,并為了對以后工作的需要我們要進行一次野外的地質實習工作。此次實習,一方面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本領,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體質,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和格人才。實習內容及要求:(一)學習內容:1、主要以常見的地質現象為主,包括外力地質作用,內力地質作用,巖石及礦物的識別,各種地質構造現象,地層古生物和石油地質方面的知識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2、 本次實習我們進行了地質測量、踏勘、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填繪地質圖;學會綜合分
31、析和解釋的能力;通過野外實際材料、圖表,自己完成實測地層剖面圖、測區綜合柱狀圖。(二)實習中要求達到:1、能比較正確地辨別觀察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并能初步進行成因上的分析2、能利用礦物的物理性質鑒定識別常見礦物,特別是造巖礦物。3、對實習及出露的巖石能夠正確的描述和命名。4、了解實習區侵入巖和噴出巖的產狀及時代。5、了解實習區變質作用類型及引起變質作用的因素。6、熟悉實習區出露地層的時代、巖性及化石。7、初步分析實習區中的構造現象及掌握野外識別方法。8、較正確的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能利用地形、地質圖尋找地質點,識別地質構造。9、學會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10、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包
32、括方位測量及測量巖層產狀要素)此次實習在我校三位地質教研室老師和一位負責學校工作的老師帶領下,我們兩個班的同學來到了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進行為期約兩周的地質野外實習。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兩個班分為三個小組分別由正副班長擔任正副組長,以確保實習任務的順利完成。通過本次實習我了解了關于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為某種經濟或工程服務)、了解和掌握了地質填圖的規矩、程序和工作方法;學會了計劃、踏勘、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填繪地質圖;初步學會了綜合分析和解釋的能力;通過野外實際材料、圖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圍的實測地層剖面圖、測區綜合柱狀圖。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我學會了
33、有關地質填圖實習的一些基本技能:1、 礦物和巖石的肉眼鑒定與描述2、 地層劃分對比及時代的確定3、 巖石與化石標本的采集4、 實測地層剖面的工作方法5、 基本地層構造現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6、 地質觀測點的布置、觀測與記錄7、 多種地質素描圖的繪制8、 掌握了羅盤的基本使用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露頭觀測、剖面測量觀測內容的描述等第一節 實習區位置及交通這次我們的實習區域在我國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所在的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秦皇島,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
34、。該區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實習區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第二節 實習區地形、氣候、水文及經濟情況1、 實習區地形;實習區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
35、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和低山區,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海拔僅0。8-5米。2、 實習區氣候:實習區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3、 實習區水文情況: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
36、洪期水深可達2-3米。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4、 實習區的經濟情況。實習區工業非常發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實習區農業,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盛產水果和藥材。實習區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第一節、概述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
37、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地質實習報告 篇6一、實習目的1、為了熟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等巖石的熟悉,識別節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
38、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正確地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二、實習概況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2_x年10月8號開始到10月21號結束。 10月8號到10月19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并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后我們搜索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10月20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和蓮
39、花洞地區的天乳山中實習。10月21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三、實習內容(1)實習地區的地形地貌本次實習區域位于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1古武當山古武當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
40、,滿山蔥郁。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云中行”。2. 京娘湖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為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和避暑勝地。這里層巒疊嶂,川谷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
41、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于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后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里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3. 天乳山美麗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
42、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現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2)京娘湖的實習10月20號早上7點,在_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并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里和波痕發育,與
43、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2.節理裂隙在京娘湖地區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巖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節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
44、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3.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巖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
45、的。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4.河流地質作用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于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干涸,有的斷斷續續有些娟娟溪流。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
46、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
47、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3)古武當山地區實習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我們看到的巖層屬于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巖片麻巖,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
48、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4)天乳山實習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里認識和了解這里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巖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后出現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巖,崮山組的竹葉狀灰巖;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巖石的溶蝕溝槽等現象。等爬到牙口后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墻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巖,等休息完畢后,下午1:30我們
49、繼續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粒灰巖,頁巖等巖石以及由于巖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寒武系下統饅頭組:上部泥巖;下部薄層泥質灰巖與微晶白云巖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巖,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巖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云巖。寒武系中統徐莊組:上部泥巖夾鈣質粉砂巖,含砂碎屑灰巖;中下部含絹云母泥巖,夾海綠石石英砂巖、含砂泥灰巖。寒武系中統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
50、層鮞狀灰巖,豆狀灰巖夾厚層灰巖;下部厚層花斑灰巖,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巖夾泥灰巖。寒武系上統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巖夾泥巖,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和鮞狀灰巖;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頂部中厚層灰巖夾泥巖。2.看到的巖石 鮞狀灰巖,又稱鮞粒灰巖,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巖,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巖,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
51、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粒灰巖,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巖。 竹葉狀灰巖,石灰巖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崮山組曾出現過大量的竹葉狀灰巖現象。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巖。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經海水長年沖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后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為陸地后,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
52、模樣。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巖,在其剛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處于半固結狀態,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并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巖。 紫紅色頁巖,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
53、保存下來。 豹皮灰巖,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則斑紋的石灰巖,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巖。通常基質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巖在成巖過程中發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巖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巖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巖是經韌性剪切作用的灰巖形成的鈣質糜棱巖。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巖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基本類型是節理和斷層。 節理裂隙: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
54、和剪切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理裂隙 斷層: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明顯的褶皺結構。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
55、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地質實習報告 篇7一、前言1、實習目的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2、北京概況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化學課程跨學科實踐活動案例設計與實施研究
- 生物化學(第4版)課件 第10章 基因的遺傳和表達
- 基于脾腎互贊理論從miR-335-LATS1-YAP-β-catenin通路探討補腎健脾方干預失重性OS的機制研究
- 電芯極耳超聲焊接技術及應用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領域1任務2-05.票據錄入-費用類票據
- 燈具設計創新
- 健康秋天的果實
- 糖尿病的營養治療與護理
- 腎內科護理教學
-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件-第8章Dreamweaver入門
- 中小學家長會期中期末家長會253
- 驅動電機與電機控制器
- 2024年便攜式儲能行業分析報告
- 醫聯體協議書(2024版)
- 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賽項規程
- 11 《愛蓮說》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
- 動物園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或馴養觀賞可行性研究報告
- 煤礦開掘技術操作規程
- 2023年上海市長寧區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英語試卷含詳解
- 肺功能進修總結匯報
- GB/T 3428-2024架空導線用鍍鋅鋼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