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重建教師精神宇宙[借鑒分析]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6/3652559e-02e2-4a75-aa96-25ffee933c53/3652559e-02e2-4a75-aa96-25ffee933c531.gif)
![讀重建教師精神宇宙[借鑒分析]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2/16/3652559e-02e2-4a75-aa96-25ffee933c53/3652559e-02e2-4a75-aa96-25ffee933c532.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有感(20152016學年)西華鎮中心小學 楊榮榮師者若無魂,教育則空心。讀李政濤教授的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書中這些文章不僅是教育隨筆,它們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讓每個讀它的人都能引起共鳴。這就是讀書的魅力,它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好靈魂的相遇。李政濤教授呼吁不僅要發現和呵護孩子的宇宙,更要重視教師自身宇宙的發現和重構;而對教師精神宇宙的發現和重建,不能仰賴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我領悟到以下四點:一、向內與向外李政濤認為,人世間始終存在者兩種教育,分別是面向他人的教育和面
2、向自我的教育。很顯然,面向他人的教育是一種“向外”的教育,希望通過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實施,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進而改變他人的生命和成長的歷程。面向自我的教育是一種“向內”的教育,通過修身養性、體驗感悟等多種方式,使自身得到完善和發展。對一個人來說,最為重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入學之前的兒童,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掌握豐富的語言,能夠辨別出各種事物的樣貌、質料特點、主要功能,能夠嫻熟地操作各種電玩設備、游戲其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自我教育。孩子進入了學校、人走向社會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地在接受著教育。但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他自己沒有內在的學習動力,不愿意自動地、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教育要想
3、取得成效是很難的。教育之難,難就難在面向他人的教育和面向自我的教育相互之間的轉化與生成。而要突破這一難點,教育者首先要從自我教育做起。改變他人先改變自己,大家都這樣去做了,教育的味道就有了。二、知識與智慧在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這本書中,李政濤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個學生,曾經一本正經地問他:“我學這些東西能得到什么呢?”歐幾里得沉默片刻,叫來仆人,吩咐說:“給他六個銅板,讓他走吧,這就是他想要得到的東西。”人類的文明起源于對智慧的追求或者說愛智慧。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古代中國的孔子,他們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對智慧的追求,這是東西方古代文明的共同特
4、征。在佛教中,將智慧定義為超越世俗虛幻的認識,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也有人說,智慧是引領人走向輝煌的路標。一個人智慧的源泉,不外乎讀書和實踐。讀書不見得會長智慧,但通過讀書與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對話,讓自己從對現象的關注到觸及本質的深究,就有可能踏入智慧之門。在讀書的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帶著問題去實踐,往往能把握事物的本源,發現規律性的東西,豐富自己的認識。這或許就是學校的價值所在,以及教學需要把握的要點。李政濤認為,現代人追求的是與智慧無關的知識。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
5、,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真正的教育應包含智慧之愛,它與人的靈魂有關。有靈魂的教育意味著追求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恒的終極價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愛,以及建立與此有關的信仰。三、傾聽與應答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相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在傾聽和應答兩件事上,“傾聽”比“應答”更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聽到有關的信息,我們的“說”就是無的放矢。真正的傾聽,不論時間是長還是短,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首先,你要做到全神貫注,暫時把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放在一邊,盡可能去體會說話者的感受。其次,要注重反饋,看著對方去聽,用眼神等肢體語言告訴對方你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第三,要努力聆聽對方內心
6、的聲音。“當你能夠沉靜的坐下來,目光清澄的注視著對方,拋棄自己的傲慢和虛榮,微微前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聽到心與心碰撞的清除音響,宛若風鈴。”傾聽的美妙,就在畢淑敏所描繪的這般境地中。李政濤認為,教師能否傾聽學生和應答不只是能力與意愿的問題,而且是道德品質的問題。傾聽可以喚醒教師的良心和道德感。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有責任傾聽和應答,有責任用全部的感官潛能去傾聽、理解和呼應學生從生命深處發出的所有聲音。傾聽是一種轉換,就是站在他人的位置上了解對方和自己。當教師通過傾聽領悟了學生生命存在的內涵和特性之時,他也領悟了自己的存在。有領悟力的教師在傾聽學生的時候,也會追憶自己的教育存在和受教育經驗,這樣的
7、追憶有助于移情的產生和共鳴的出現。四、靜默與喧囂教育孩子就像種莊稼。禾苗的生長有內在的規律,教育者應該向農夫那樣,在適當的時候給禾苗追肥、澆水,更多的時間不和特別去打理這些農田,讓禾苗自由自地成長即可。從種莊稼這件事情推演出去:生命之芽的萌生、花朵中綻放、果實的生成所有的生命的成長歷程,都是在靜默中完成的。正如李政濤所說:教育的本質一定是靜默的,而不是喧囂的,因為人的成長,是內在的成長,其過程必然是安靜且樸素的,而不是招搖和華麗的。凡是與精神相關的能力,都一定是在靜默中養成和提升的。但這個社會太過于喧囂,很多喧囂的聲音不可避免地在校園里回蕩。當這些聲音很嘈雜、分貝很高的時候,會使得學校變得像菜市場那樣,失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