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言學習理論及其對英語 教學的啟示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引言 長期以來,外語教學十分強調教師的教學,卻忽 視了對學生學習規律的深入探討,似乎只要解決 了教師“教”的問題,學生“學”的問題就自然 而然地迎刃而解了。實際上,在教與學這對矛盾 中,學是主要方面。學習外語有其自身的規律, 有關教學方法的討論不僅不能代替對學習規律的 研究,而且必須建立在后者的基礎上。事實上, 離開了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就失去了對象。 一種教學理論與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符合 學生學習的規律。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也體現 在學生學習的水平上。因此,一個合格的外語教 師必須具有外語學習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按照
2、 學生語言學習的規律進行教學。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領域 u第一語言(母語)習得與學習 u第二語言(外語)習得與學習 1)在第二語言環境中的學習 2)在第一語言環境中的學習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第二語言與外語 u第二語言指在母語以外,在官方、商業及社 會中廣泛應用著的語言。 u外語,作為一個語言學術語,是指母語以外 的、只在學校里學習而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很 少有交際用途的語言。 “第二語言”是不帶任何色彩的語源學術語, “外語”是個方便的通用術語。在社會生活 中,若有不便使用“外語”的場合,可以使 用“第二語言”。在談及教學時,“外語” 或“第二語言”也
3、可稱為“目的語”(target language)。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母語習得理論 兒童獲得母語的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所以,該過程稱為“母語習得”。母語習得包 括獲得母語聽和說的能力和掌握母語中若干相 當復雜程度的句子結構,并較為自由地運用母 語進行交際。 思考題:幼兒是怎樣學會說話的?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母語習得的過程 u語言發展前階段(the period of prelinguistic development),也稱為咿呀學語(babble)階段。指從嬰 兒出生至一歲左右習得第一個單詞前。 u單個單詞習得階段(the period of single-
4、word utterances), 也稱為獨詞話語階段,指從大約一歲至一歲半的幼兒。 如:dada, more等等。 u兩個和多個單詞組合階段(the period of first word combinations),也稱為聯詞成句階段,指從一歲半至兩歲 的幼兒。如:Ken water, chair broken, I good boy等。這 種語言結構常被稱為“電報語言”(telegraphic language)。 u簡單語句階段(the period of simple sentences),也稱為 語法形成階段,指兩歲半以后。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行為主義理論 20世紀
5、60年代以前占主導地位,以結構主義語 言學(L. Bloomfield)和行為主義心理學(B.F. Skinner)為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兒童 母語的習得與人類其他行為一樣,是形成習慣的 過程,即在語言習得中,兒童通過不斷對刺激做 出反應,反復模仿和重復成人的語音和句型,經 過模仿強化成形三個步驟,形成了與成人 一樣的語言習慣。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先天論 20世紀50年代末興起,以 “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和“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LAD)為理論基礎,代表人物 是喬姆斯基(N. Chomsk
6、y)和馬克奈爾(D. McNeil)。先天論認為,由于存在普遍語法規律, 語言習得是人腦生來就固有的內在能力。因此,兒 童語言的發展不是簡單地模仿成人的結果,而是由 于自身具有一種語言習得機制。 由于人類具有這一語言習得機制,兒童的語言有 其自身規律,成年人的糾正往往不能改變他們的語 言。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Child: Nobody dont like me. Mother: No, say “Nobody likes me.” Child: Nobody dont like me. (重復了8遍后) Mother: No,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7、“Nobody likes me.” Child: Oh! Nobody dont likes me.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發展論與互動論 20世紀后半期,心理學領域內的認知學派逐漸強 大,他們從認知能力發展的角度研究語言習得,其 代表人物是皮亞杰(J. Piaget)、布魯姆(Lois M. Bloom)和斯洛賓(Dan Slobin)。一方面,認知心 理學家同意語言習得是人類獨具的能力,另一方面, 他們強調語言習得是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后天習得 的。 很多持發展論的學者后來成為了“互動論”的支 持者,認為語言習得是兒童內在的思維能力與外界 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互動論
8、既重 視人腦創造性的語言能力,又強調語言輸入對兒童 語言習得的重要性。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綜上所述,行為主義看到了語言習得受外 部刺激的影響,但忽視了人腦的能動作用; 先天論批判了行為主義的弊端,卻又低估了 語言環境對語言習得的作用;從目前的研究 成果來看,互動論的觀點比較令人信服,即 語言習得是兒童認知發展、語言能力、心理、 情感等內部因素與語言輸入、社會環境等外 部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互動論的觀點對語言教學的啟示 u語言習得是人腦創造性地掌握語言規律的過程,語 言教學就應該從“創造性”和“語言規律”兩方面 下功夫,既不能一味地進行機械操練與死
9、記硬背, 同時也要避免使學生放任自流。 u由于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具有極大的影響,語言教 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具有大量語言素材與生動、良好 的語言環境。 u由于語言習得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運用,除了考慮學 生的認知發展、語言能力外,還得注意學生的心理、 情感等非語言因素。 u語言習得是上述各種因素互動的結果,語言教學不 僅要分別注意每一因素的特點,而且必須促使它們 互相配合,互相作用,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幼兒學會使用自己的母語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u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很多,智力不是唯一的 決定因素。 u幼兒學說話并不是有意識地去記單詞、背句 型,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表達
10、意思上,放 在與大人的溝通上。 u幼兒聽到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哪怕是只 言片語,總是伴隨著情境,而且多半是直接 體驗到的。幼兒接觸到的詞語與語境緊密結 合在一起,一起印在大腦里。當相同的情境 出現時,幼兒很快就能夠聯想和使用這些詞 語。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u語言能夠表達幼兒的意圖,能夠滿足他們的 需要,能夠幫他們做事,幼兒語言冒出來是 有動力支持的。 u幼兒在學說話的時候,不是以句子為單位來 表達意思的,而是以意義為單位表達意思的。 u幼兒是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大量接觸學會語言 的。大量接觸語言有助于獲得語感,歸納和 掌握語法規律。 u幼兒是在與成人的互動過程中模仿、學習、 學會說
11、話的。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幼兒學會使用自己的母語應具備的 基本條件 1. 真實語境(context) 實現語言使用 2. 交際需要(communicative need) 驅動語言學習 3. 大量接觸(intensive language exposure) 掌握語言規律 4. 交流互動(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提高語言能力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母語習得與外語學習的差異 1、學習主體不同 2、學習的起點不同 3、學習條件和環境不同 4、學習的動機不同 5、語言輸入的情況不同 母語習得和外語學習的許多不同說明外語學習 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
12、我們不能把母語習得 的方法簡單機械地套用到外語學習上面。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理論 身心正常的兒童不用正式教授就能成功地 習得自己的母語,但是學習/習得第二語言時, 人們的學習速度和最后達到的水平就大不相 同了。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第二語言習 得過程與母語習得的過程有什么區別?近二 三十年來,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對這些問題 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理論,但 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對比分析 contrastive analysis 盛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其理論基礎是 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當時人 們認為,語言的習得/
13、學習都是通過模仿、強 化與重復對刺激的反應而形成的習慣,所不 同的是,習得第二語言時,母語的整套習慣 已經形成,因此,在習得第二語言時母語習 慣會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產生影響,語言學家 將這種現象稱為“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 1. 正遷移 (positive transfer) 2. 負遷移 (negative transfer)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對比分析理論試圖對母語與第二語言的語 音、詞匯和語法體系進行系統比較與分析, 從中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以便在教學中能 盡量利用正遷移,找到學習者的困難,克服 負遷移,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但是,外語 教學實踐證明
14、,母語與第二語言項目并非都 相匹配,也不可能逐個進行對比。學習者在 第二語言習得中出現的錯誤是由多種因素構 成的,絕非對比分析所能概括。因此,對兩 種語言中可比性較強的 項目進行對比分析具 有一定的價值,但認為對比分析能預言學習 者的一切錯誤則未免言過其實。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錯誤分析 error analysis 20世紀60、70七十年代初,隨著外語教學研 究的發展,人們愈來愈認識到對比分析對預測第 二語言學習者所犯錯誤的有限性,人們發現,第 二語言習得/學習的困難和學習者出現的錯誤除 了母語的干擾外,還有諸多其他因素,人們便開 始把研究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了第二語言習得/學 習
15、過程本身上面。 錯誤分析就是通過對學習者用目的語生成的 話語和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所生成的話語進行對 比研究,從中找出學習者所犯錯誤的規律,并進 一步了解第二語言習得/學習的心理過程。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造成學習者錯誤的原因 u母語干擾 u過度概括:指學習者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錯誤地推 廣某一規則而導致錯誤。 u簡化:指學習者在語言輸出中省略了對意思表達顯 得重復或不影響意義表達的成分。 u自然性錯誤:指所有學習者都會犯的錯誤。 u交際策略:指錯誤是由于學習者運用交際策略而造 成的。 u語用因素:指由于不了解談話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 而用了不正確的語言形式。 u矯枉過正:指教師對某一規
16、則過分強調而導致的錯 誤。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錯誤分析的啟示 u正確對待學習者的錯誤 u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錯誤 1. 語言行為錯誤(performance errors) 學習者由于緊張、粗心、激動等造成的“口誤”或“筆誤” 2. 語言能力錯誤(competence errors) 由于學習者未掌握某一知識或用法而出現的錯誤 3. 全局性錯誤 (global errors) 影響句子的整體結構,進而影響整個句子的意義。 4. 局部性錯誤 只對諸如從句或短語等句子的一部分的意義有影響。 如:The prisoners had been shooting when they are
17、blindfolded.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中介語 interlanguage 20世紀60年代末,人們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 開始對第二語言習得者使用目的語是所產生 的不完全正確的語言系統進行描述,試圖通 過對這一語言系統的分析和解釋來尋找第二 語言自然習得過程的規律。1972年,塞林克 (L. Selinker)提出了中介語的概念,認為中 介語是由于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 中對于目的語的規律進行不正確的歸納和推 論而產生的。它不僅僅是一些錯誤,而且是 一個語言系統。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中介語的特征 u一個獨立的語言系統:該語言系統在結構上 處于第二語言學習
18、者本族語和目的語的中間 狀態。即是說,它既不是語言學習者母語的 翻譯,又與目的語很不一致。 u一個不斷變化的系統:中介語隨著學習者的 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逐漸向目的語靠 近,越靠近目的語,學習者的水平越高。 u一個合法的語言系統:中介語被稱為一種語 言,它具有人類語言所具有的一般特性和功 能,也是一個由內部要素構成的系統,具有 自己的語音、語法、詞匯系統。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監察模式 the monitor model 克拉申(S. D. Krashen)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 的二語習得理論,簡稱“監察模式”,是迄今為止第二 語言習得研究領域成就最大、影響最廣、最全
19、面的第二 語言習得模式。該模式由五個互相關聯的假設組成: 習得學得假設(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監察假設(the monitor hypothesis) 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 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該理論實際上是對近幾十年來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研 究的總結,并把各種研究加以理論化、系統化。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習得學得假設 克拉申理論的出發點和核心是對“習得” 和“學得的區分
20、,以及對它們各自在學習者 第二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 該假設指出,成年人通過無意識習得與有意 識學習兩種方式獲得第二語言能力。前一種 方式類似兒童習得自己的母語,后一種方式 集中體現在教師指導下課堂內的外語學習。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監察假設 監察假設與習得學得假設密切相關,體現 了“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之間的內在關系, 根據這個假設,語言習得系統才是真正的語言能 力,而語言學得系統只是在第二語言運用時起監 察/監控或編輯作用,這種監察功能既可能在語 言輸出前也可能在其后。在交際場合,第二語言 習得者使用的自然語言由無意識習得的知識啟動, 但受到有意識學習所獲得的
21、語音、詞匯和語法知 識的監控。語言習得關系到使用自然語言的流利 程度,而有意識學習到的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的 準確性。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監察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 u有足夠的時間,即語言使用者必須要有足 夠的時間才能有效地選擇和運用語法規則。 u注意語言形式,即語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 須集中在所用語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說, 必須考慮語言的正確性。 u知道規則,即語言使用者必須具有所學語 言的語法概念及語言規則知識。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啟示 Widdowson認為,學生既需要自然接觸與 參與的習得,也需要某種正式的教學,不僅 僅是一個補充另一個,有效的學習似乎隨著 正式的教學
22、和自然運用的關系的變化而波動。 因此,在我國英語教學的不同時段,需要我 們正確處理學得與習得、準確性與流利性的 關系。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學得是習得的前提 在我國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中,不可 能像兒童習得母語那樣受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必 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的、有意識的自覺學習來完成 第二語言的學習,而且還得掌握基本的句子結構, 所以學得是習得的前提。在初中階段,我們對準確 性的把握要大于流利性,因為對于漢語國家的英語 學習者來說,掌握一門不同于自己母語結構的語言 必須要先掌握它的基本句子結構、語法以及一些常 用詞匯。對英語教師來說,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 要把重點放在學生基
23、礎知識的積累上,加大學生的 基本功訓練,不斷給學生提供接觸語言的機會。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習得是學得的延伸 根據習得學得差異假設,習得的結果是潛意識 的語言能力,學得的結果是對語言結構有意識的 掌 握,只有語言習得才能直接促進第二語言能力的發 展,才是人們語用語言時的產生機制。我們在使用 第二語言進行交際時,所用的知識是再自發性語言 行為中出現的,而這些知識正是習得的知識,是非 正式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往往這些知識正是建立 在學得知識的基礎上。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流 利性的強調要大一些,因為學習者已經掌握了大量 的基礎知識,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實踐,是學習 者主要面臨的問題。
24、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正確處理流利性與準確性的關系 準確性與流利性一直是語言學習過程中備 受關注的焦點,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應 該在要求準確的前提下,給學生以大量的流 利性的訓練機會,同時有不斷提高學生語用 語言準確性的能力。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一般 是筆語輸入和口語輸入同時開始:識音素、 詞匯以及句子結構并同時模仿語音、語調, 而且筆語輸入大大超過了口語輸入,所以應 以準確性為基礎。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輸入假設 輸入假設是克拉申監察模式的核心部分,他 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 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現有的 語言技能水平
25、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吧注意 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 解時,才能產生習得。這就是克拉申著名的 “i+1”公式。該觀點認為,習得者首先理解語 言的意思,語言結構便會自然習得,同時強調語 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通過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輸入之后自然形成的。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理想的語言輸入應具備的特點 u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 u既有趣又有關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u非語法程序安排 (no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u要有足夠的輸入量 (sufficient inp
26、ut)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情感過濾假設 該假設認為,有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的環境 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了,可理解 輸入不是第二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第二語 言習得的過程還要受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 它們對語言輸入有著過濾作用,從而決定著 學習者接收輸入的多少,語言輸入必須通過 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收(intake)。 因此,第二語言習得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 是含有“i+1”的可理解輸入,二是較低或弱的 情感過濾作用,以便讓輸入轉化為吸收。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情感因素 u動機: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 學習效果,目的明確則動力大,進步快
27、,反 之,則收效甚微。 u性格:自信、性格外向、樂于置身于不熟悉 的學習環境、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者在學習 中進步較快。 u情感狀態:主要指焦慮和放松。焦慮感較強 者,情感屏障高,獲得的輸入少;反之,則 容易得到更多的輸入。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自然順序假設 該假設認為,人們對語言結構知識的習得 是按照自然順序進行的。不管學習者的母語 是什么,不管他們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但 他們掌握第二語言的語法的一般順序是大致 相同的,有些語法結構習得較早,有的語法 結構習得較晚。但是,自然順序假設并不要 求人們按一定的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或編寫 教材。實際上,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習得某 種語言能力的話,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語法順 序來教學。 外語學習理論與其對英語教學啟示 克拉申監察模式的意義 u區分了習得與學得的學習過程,這為探討語 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的不同特點奠定了理 論基礎。 u強調輸入語的可理解性,特別是強調應提供 略高于學習者目前水平的語言輸入,這對第 二語言的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u情感過濾假設重視學習者情緒、動機等因素 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這為進一步探討影 響第二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衛生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高等數學B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省大慶市一中學2024-2025學年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哈爾濱華德學院《互動敘事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江蘇省江陰市青陽初級中學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傳播統計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數學七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北部灣大學《器樂表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四川省廣安市名校七上數學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廣州大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數學七上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金融計量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管理學院
- 機械制圖-形成性任務2-國開(ZJ)-參考資料
- 糖葫蘆課件教學課件
- 華南理工大學《機器學習》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氣胸完整版本
- 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手冊
- 大學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名詞解釋主觀題復習資料
- 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QCT1177-2022汽車空調用冷凝器
- GB/T 4074.5-2024繞組線試驗方法第5部分:電性能
- 2024年單獨考試招生嬰幼兒托育與管理專業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