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一洪水風險圖編制技術細則(試行)二一年二月目 錄1 總 則12 總體技術規定22.1 風險要素的規定22.2 風險圖編制流程與洪水計算方法32.3 洪水風險圖分類與基本技術要求52.4 洪水風險計算分析的一般性規定73 基本資料收集與分析93.1 基本要求93.2 自然地理資料93.3 水文及洪水資料103.4 社會經濟資料113.5 構筑物及工程調度資料123.6 洪澇災害資料133.7 基礎工作底圖的加工處理144 洪水分析與洪水影響分析144.1 洪水分析方法的選擇144.2 洪水分析方法的基本技術要求164.3 計算條件的設置194.4 洪水過程及淹沒范圍、水深計算224.5 洪水
2、影響分析245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分析255.1 基本內容與要求255.2 基本資料收集255.3 計算方法選擇和模型率定驗證265.4 計算方案設置265.5 洪水影響分析286 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分析296.1 基本內容與要求296.2 基本資料收集296.3 計算方法選擇與模型的率定和驗證316.4 計算方案設置316.5 洪水影響分析327 水庫洪水風險分析327.1 基本內容與要求327.2 基本資料收集327.3 計算范圍確定337.4 計算方法選擇與計算方案設置347.5 模型率定驗證和計算結果合理性檢驗367.6 洪水影響分析368 城市洪水風險分析378.1 基本內容與要求378
3、.2 基礎資料378.3 計算范圍確定388.4 計算方法選擇與計算方案設置398.5 洪水影響分析429 洪水風險圖制圖和成果要求429.1 總體要求429.2 洪水風險圖信息和數據429.3 洪水風險圖及數據編碼449.4 洪水風險圖制圖要求45附錄a 洪水風險分析方法附錄b 災情統計與損失評估附錄c 洪水風險圖成圖技術要求641 總 則1.0.1 為滿足編制洪水風險圖的需要,明確洪水風險圖編制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技術要求,規范和統一洪水風險圖編制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方法,按照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的基本要求制訂本技術細則。1.0.2 本技術細則適用于編制、修訂用于防汛調度管理、災害預警、災情評
4、估、洪水影響評價等防汛減災工作以及為防洪區土地利用規劃、洪水保險、公眾風險意識提高等提供基礎信息的洪水風險圖。用于其他目的的洪水風險圖的編制和修訂可參照執行。1.0.3 洪水風險圖的編制要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要符合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規定的各類洪水風險圖編制原則和相關技術要求,同時還應遵循國家、行業的相關規程、規范等技術標準的規定。1.0.4 要根據洪水風險圖編制范圍內的自然條件、河流特點及流域、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防洪減災的要求確定洪水風險圖編制內容,要求做到科學、客觀、系統、實用。1 編制洪水風險圖除需要相關的水利信息外,還需要氣象、交通、農業、城建及經濟社會信息。信息來源應當考慮各部門
5、信息源的兼容,提高洪水風險圖信息的兼容性。2 要重視洪水風險圖的實用性,綜合兼顧各部門的多種需求,在標示洪水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風險圖和附表的功能。1.0.5 流域或區域防洪工程建設、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都會導致洪水風險發生變化,應及時修訂或定期更新洪水風險圖,以反映洪水風險狀況的變化。在選擇洪水風險圖編制方法和模型時應考慮便于信息更新和成果更新的要求。1.0.6 洪水風險圖編制專業性強,編制單位應通過各級防汛指揮機構的資質審查。1.0.7 編制的洪水風險圖應由省級及以上防汛指揮機構按規定的權限組織審查,報主管機關審批后公布使用。解釋權屬于批準部門或其指定的部門。2 總體技術
6、規定2.1 風險要素的規定2.1.1 洪水風險取決于致災因子、承災體和防災能力等多方面要素。洪水致災因子中對洪水風險有影響的主要要素,包括洪源、洪水淹沒范圍、淹沒水深、淹沒歷時和洪水流速、流向等;反映承災體受洪水影響的主要要素包括人口、資產分布和密度等;防災能力是指承災體自身抗御洪水的能力,包括承災體的抗災性能、應急響應能力、災后恢復能力、防洪除澇等工程設施及其標準等。洪水風險是上述風險要素綜合影響的結果集合。根據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的規定,編制洪水風險圖時主要考慮洪水淹沒范圍、淹沒水深等反映洪水自然特征的風險要素。需要時也可以考慮增加洪水流速、淹沒歷時、到達時間等要素。2.1.2 洪水淹沒范圍
7、的大小決定了受災人口和受災資產的數量,是反映災害規模的重要要素。1 編制淹沒范圍時需反映不同頻率或量級洪水的淹沒范圍。2 洪水頻率一般參照以下分級標準: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200年和500年一遇等。對于典型場次洪水應盡可能以流量、洪量或水位等特征值明確其量級。各地可根據淹沒區域特點具體確定需反映的洪水頻率或量級區間。2.1.3 洪水淹沒水深是決定承載體受損程度的主要要素。如農田淹沒水深決定了作物的減產程度甚至絕產;居民區淹沒水深決定了房屋和財產的受損率甚至人員傷亡的多少。1 編制洪水風險圖時需要按照一定的水深分級標準明確標識洪水淹沒范圍內的各級標志性水深,繪制等水深線、注明
8、特征點水深。2 淹沒水深一般參照以下分級標準:0.5m,0.51.0m,1.01.5m,1.52.5m,2.55m和5m確定。各地可根據風險圖編制對象地形地貌特點和洪水淹沒所需表現的特征水深等適當調整水深分級。2.1.4 淹沒歷時指從洪水到達至洪水退去所持續的時間,即承災體被洪水浸泡的時間。淹沒歷時一般參照以下分級標準:10d確定。各地可根據承災體特點和所需表現的特征歷時進行適當調整。2.1.5 洪水流速反映了洪水對承災體的沖擊破壞程度。流速一般參照以下分級標準:2.0m/s確定。各地可根據承災體的主要特點和所需表現的特征流速進行適當調整。2.1.6 按照洪水風險圖編制導則,洪水風險圖必須反映
9、洪水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這兩項最基本、最主要的風險要素,并明確加以標識。在分洪口門或堤防、大壩潰口附近和洪水通道的主流區,以及潰壩洪水的通道范圍內洪水流速較大的區域,應予以標注。需要時可繪制最大流速分布圖。對洪水淹沒歷時、洪峰到達時間等風險要素,可根據實際需要和在具體洪水風險圖中的重要程度,予以標注或繪制相應的分布圖。2.1.7 洪水分析應采用經過長期實際應用檢驗的成熟模型,以滿足分析結果可靠性、可信度和精度的要求。2.2 風險圖編制流程與洪水計算方法2.2.1 洪水風險圖編制的一般工作流程如圖2.2.1所示。圖2.2.1 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流程2.2.2 洪水風險圖制作所采用的洪水分析方法包括
10、水文學法、水力學法和實際水災法等,詳見附錄a。方法選擇時應盡可能采用能夠反映實際情況變化影響和預測分析洪水風險特征的水文學法、水力學法。若編制范圍內資料條件較差,發生過實際洪水并可獲得有關淹沒數據,且下墊面以及工程變化不大,可采用實際水災法編制典型洪水淹沒實況圖。2.2.3 水力學法通過數值求解一維或二維水動力學方程進行洪水分析,獲得水位、流量、流速及其隨時間的變化過程。河道洪水可采用一維或二維水力學法分析,泛濫洪水采用二維水力學法分析。2.2.4 水文學法主要包括降雨產匯流計算方法、河道洪水演算方法和計算封閉區域淹沒范圍、水深的水量平衡方法等。1 降雨產匯流方法可用于暴雨內澇洪水的分析計算。
11、在無設計洪水成果時,降雨產匯流方法也可用于計算河道上游入流點的洪水過程,作為河道洪水水力學法或水文學法計算的上邊界條件。 2 河道洪水演算方法推薦采用馬斯京根方法推求流量,并通過水位流量關系獲得河道水面線,以此沿程在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水平外延至陸地或擋水建筑物(例如堤防)得到洪水淹沒范圍,該方法適用于山丘區河道和平原河道兩堤之間的洪水淹沒范圍的確定。3 當已知流入封閉區域的水量或流量過程(通常需要采用河道洪水水力學計算得到)時,可根據水量平衡原理,結合區域地形分析,得到封閉區域內的淹沒范圍和水深分布情況,該方法適用于面積較小的封閉區域。2.2.5 對于發生過實際水災的區域,則可通過分析淹沒區曾
12、經發生的系列洪水淹沒資料(包括實際洪水的標準、淹沒范圍、特征點水深等),結合淹沒區地形分析,得到系列洪水淹沒資料所覆蓋頻率范圍內的典型頻率(如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等)洪水的淹沒情況。該方法適用于實際淹沒場次較多,實際洪水覆蓋頻率范圍較廣,且可能影響洪水運動特性的工程和下墊面基本無明顯變化的區域。2.3 洪水風險圖分類與基本技術要求2.3.1 洪水風險圖包括基本風險圖、專題風險圖和綜合風險圖。1 基本風險圖是指標識反映各種基本風險要素(淹沒范圍、淹沒水深、洪水流速、淹沒歷時、到達時間等反映洪水自然特征要素)的風險圖。2 專題風險圖是指在基本風險圖基礎上將不同承災體信息與致災因子疊加
13、而成,針對防洪調度、居民避險、城市規劃、交通調度、建設開發、保險等不同要求編制的風險圖,反映某些特定承災體的洪水風險。3 綜合風險圖是綜合表現致災因子、承災體和防災能力的洪水風險圖,融合反映自然地理、防洪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信息。本細則規定的技術要求主要適用于編制基本風險圖。2.3.2 根據基本風險圖編制對象的區域特點,可將洪水風險圖分為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圖、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水庫洪水風險圖和城市洪水風險圖等4類。2.3.3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圖包括防洪(潮)保護區、洪泛區洪水風險圖。防洪(潮)保護區、洪泛區的區域范圍由各流域防洪規劃劃定。1 防洪保護區的洪水風險圖應當以行政區劃地圖為底
14、圖進行繪制,便于明確不同區域的洪水風險。2 防洪保護區洪水風險計算分析時要全面考慮其周邊存在的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洪水威脅,進行多種方案的同頻率洪水計算,據此確定保護區的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等風險要素。3 洪泛區一般可采用水文學法或水力學法進行計算。4 防洪(潮)保護區洪水風險計算應優先采用水力學法;因資料限制,不具備數值分析的條件時,可以繪制典型歷史洪水淹沒實況圖作為參考。2.3.4 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編制有較高的精度和較全面的風險信息要求,要重視具體蓄滯洪區特點的分析。1 洪水分析應優先采用水力學法,當資料條件達不到水力學法要求時,可以考慮采用其他適宜的簡化方法計算。2 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除應
15、標示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外,還需要明確標識事關蓄滯洪區內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安全區、安全臺、安全樓等各類安全設施和應急避險設施、撤退轉移道路的位置。3 對于采用水力學方法開展洪水分析的蓄滯洪區,在流速較大和淹沒歷時較長的區域要給予明確的標識。必要時可以繪制洪水前鋒到達時間分布圖、最大流速分布和淹沒歷時分布圖。2.3.5 水庫洪水風險圖按水庫最大泄量、潰壩洪水和庫區淹沒三種情況分別編制。1 水庫最大泄量和潰壩洪水對下游影響極大,尤其是潰壩洪水,其造成的災害往往是毀滅性的,要合理確定其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要對計算模型的可靠性和計算精度進行充分驗證。2 潰壩洪水到達水庫下游各指定點時間是洪水預警預報的
16、重要參考指標,應在洪水風險圖上加以標示,或繪制洪水前鋒到達時間分布圖。3 潰壩洪水、最大泄量洪水分析應采用水力學法。4 進行水庫庫區淹沒分析計算時,對庫區沿程水面比降變化明顯的河道型水庫應采用水力學法。2.3.6 城市洪水風險影響因素復雜,洪水災害后果和影響大,城市洪水風險圖編制有較高的精度要求,應嚴格論證編制城市洪水風險圖所采用的方法的適用性和結果的可靠性。1 城市洪水災害的致災因子較多,洪水、暴雨、風暴潮交織影響,編制洪水風險圖時要根據城市特點,分析洪、澇的遭遇情況,分別編制外洪、內澇風險圖。2 城市洪水風險圖要在城市行政區劃圖基礎上繪制,重要公用設施要有明顯標志。3 城市洪水分析模型要能
17、夠反映城市各種建筑物對洪水產生的影響。計算地下排水管網排水能力及地下建筑物進水的影響時,可采用簡化方法。2.4 洪水風險計算分析的一般性規定2.4.1 洪水風險圖制作采用同頻率概念,即洪水風險計算采用的各級設計洪水都是不受人為和上下游分洪干擾的同頻率設計洪水。如,一條河道上下游防洪保護區、城市、蓄滯洪區等的設計洪水,應當是不受上下游工程破壞以及其他因素影響的設計洪水。2.4.2 洪水分析主要針對設計標準以內設計洪水與超標準設計洪水。設計標準以內設計洪水是指防洪工程和防洪保護對象防洪標準相應的設計標準洪水及小于該標準一個等級的洪水;超標準設計洪水采用各流域防洪規劃確定的超標準洪水,當流域防洪規劃
18、沒有明確超標準洪水時,采用比防洪標準高出一個或若干等級的設計洪水,水庫則采用校核洪水作為超標準洪水。2.4.3 洪水分析方案應根據編制對象和洪水風險圖類型特點分別確定。1 防洪(潮)保護區分別計算在遭遇相關河湖同頻率設計洪水(設計高潮位)時的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等致災要素。2 洪泛區、灘區選擇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洪水等方案進行計算。3 蓄滯洪區洪水分析應區分有無進、退洪控制設施兩種情況。確定洪水分析方案時要考慮蓄滯洪區相關規劃實施后工程及調度運用的變化情況。3 水庫庫區按照水庫校核水位分析計算其淹沒風險;水庫最大泄量洪水分析以入庫校核洪水過程條件下工程最大泄流能力為計算條件
19、;水庫潰壩洪水按照庫水位達到壩頂高程時發生潰決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潰決方式則按壩體結構分析確定。4 城市洪水風險計算應包括主城區以及對主城區洪水計算有影響的匯流區域;匯流區域的地形圖精度要求可適當放寬。1)對于外洪,按照城市防洪體系遭遇超標準設計洪水或高潮時城市堤防發生潰堤的情形進行洪水分析計算。潰堤位置、寬度根據堤防結構及險工狀況確定。2)對于暴雨積水,按照城市遇設計標準洪水或高潮位時,城市遭遇排水設計標準或超標準暴雨,城市堤防未發生潰堤的情形進行暴雨積水分析計算。3)受風暴潮影響的城市,還應考慮設防標準的風暴潮影響。2.4.4 根據洪水計算得到的淹沒范圍、淹沒水深、淹沒歷時等要素,結合淹沒
20、區社會經濟情況,綜合分析評估洪水影響程度。包括淹沒范圍內和各級淹沒水深區域內的人口、資產統計分析等。條件具備且有必要時,亦可進行洪水損失評估。3 基本資料收集與分析3.1 基本要求3.1.1 編制洪水風險圖要重視基礎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整理,應根據各類洪水風險圖編制要求收集、整理和分析洪水風險圖編制對象范圍內的有關基本資料,包括自然地理、水文與洪水、工程及其調度、社會經濟和洪澇災害資料等。3.1.2 各項基礎資料都應具有可靠性、合理性與一致性。對作為洪水風險圖編制主要依據的基本資料,應著重進行系統分析,對其合理性和可靠程度作出評價,資料不足的應設法進行補充收集。3.1.3 當江河水文情勢有明顯變化
21、時,應對水文系列資料進行修正,以近年為基準將歷年資料修正至統一的基礎;若變化一時難以定量,應對變化趨勢作出估計。3.1.4 基本資料整理分析完成后,應對資料的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進行審查。3.2 自然地理資料3.2.1 自然地理資料,主要包括流域水系、防洪(潮)保護區、洪泛區、蓄滯洪區、城市(含洪水匯流區)、主要河道的地形圖及主要河道斷面圖等,盡量收集采用最新資料。基礎地理信息地圖,盡量利用國家測繪出版的成果,若受測量時間限制,基礎地理信息地圖未能反映區域下墊面顯著變化的,應收集相關資料或進行調查加以補充和修正,確有必要時可專門測繪。3.2.2 地理信息數據應包括以下圖層:等高線、高程點、d
22、em數據,以及主要干流、支流。若缺乏電子地圖,需用相應的紙質圖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取所需的地理信息圖層。3.2.3 各類風險圖制作區域的基礎地理信息地圖(工作底圖)最小比例尺要求見表3.2.3。表3.2.3 各類洪水風險區域工作底圖最小比例尺要求洪水風險區域類型工作底圖最小比例尺防洪保護區1:50,000洪泛區(含灘區)1:500,00蓄滯洪區1:10,000城市1:10,000水庫庫區1:10,000水庫下游影響區1:50,0003.3 水文及洪水資料3.3.1 水文及洪水資料,包括反映水文、洪水特性的有關特征數據。1 有關降雨、水位、流量、潮汐等實測及調查資料,其系列年限應符合有關專業規范的
23、要求.2 反映河道、湖泊、水庫和蓄滯洪區蓄泄特征的資料,包括地形資料、河道縱橫斷面資料,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槽蓄曲線、控制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水位面積以及水位容積關系等資料。3 河道斷面數據收集時應包括各斷面的位置坐標,每一斷面各測點的高程及其與測量起點的距離等。3.3.2 應重點收集暴雨洪水特性,歷史上曾出現的典型大暴雨、大洪水和特大暴雨、特大洪水及河口天文大潮、風暴潮資料,暴雨、洪水和風暴潮頻率分析資料及設計暴雨、設計洪水成果資料等。1 對于受當地降水影響較大的洪水風險圖制作區域,應收集區域內或其周邊雨量站的設計暴雨和典型降雨資料。2 受風暴潮影響的區域,應收集設計高潮位和設計風暴潮資料。3.
24、3.3 為率定模型參數和驗證計算模型,應詳盡地收集洪水風險圖制作區域歷史洪水淹沒情況,特別是近期大洪水的堤防潰決情況(潰決時間、最終決口形態等)、淹沒范圍、水深分布等相關數據。3.3.4 收集洪水風險圖制作區域可能造成該區域淹沒的所有河道上下游及其間的控制站點(見圖3.3.4)等于和大于該區域防洪標準的設計洪水(風暴潮)資料,水位流量關系,歷史典型洪水流量過程、水位過程。確定主要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的坐標位置。風險圖制作區域站點站點站點站點站點站點站點圖3.3.4 洪水風險圖制作區域有關站點示意圖3.4 社會經濟資料3.4.1 社會經濟資料主要包括洪水風險圖制作對象區域范圍內的有關人口、耕地
25、、生產總值等基本統計指標,主要包括面積、總人口、城鎮人口和農業人口、耕地面積、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以及風險圖編制區域的行政區劃圖、重要基礎設施、城市生命線工程、重點防洪保護對象及其防護措施資料等。同時應注意收集編制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規劃資料。具體指標參見表3.4.1。表3.4.1 社會經濟資料主要指標內容類別內容人口農業/非農業人口戶數,農業/非農業人口數地區生產總值gdp 農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產值工業/建筑業企業單位數、固定資產凈值、工業總產值第三產業企業單位數、固定資產凈值、主營收入交通運輸業公路里程、鐵路里程、油、氣、水、電管線等3.4.2 防洪保護區、
26、水庫庫區及下游影響區、洪泛區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原則上以縣級行政區為最小統計單元。城市社會經濟統計數據的最小統計單元不大于街道級。蓄滯洪區城市社會經濟統計數據的最小統計單元不大于鄉鎮級。3.4.3 社會經濟數據應采用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統計資料,包括縣級以上統計部門刊布的統計年鑒和有關部門刊布的統計資料、年報等,所有社會經濟數據均要求統計年份一致,并注明統計年份。3.4.4 社會經濟地理數據還包括以下地理信息圖層:省、市、縣(區)、鄉各級行政區界、政府駐地位置;居民地位置;工礦用地、商業用地位置,企事業單位分布;耕地、林地、牧草地、魚塘等分布位置;公路、鐵路、通信、供水、供氣、供電、供暖等主要基礎
27、設施線路位置。3.4.5 將社會經濟統計數據與土地利用圖層之間通過關鍵字建立關聯,并進行相應的社會經濟空間布局分析,使各類社會經濟統計指標落實在相應的土地利用圖層上。3.5 構筑物及工程調度資料3.5.1 收集風險圖編制區域內的水庫、堤防、蓄滯洪區、分洪道、分洪退水閘、擋潮閘和主要橋梁、涵洞、渠道等工程和高出原地面0.5m以上的線狀建筑物(公路、鐵路)的基本參數和準確位置(經緯度)等資料。工程設施資料的具體要求見表3.5.1。表3.5.1 工程設施資料基本數據要求類型位置有關參數大壩(含副壩)壩兩端坐標壩高 壩型 壩體材料 特征水位 最大泄量 病險情況,面設計資料堤防樁號坐標險段坐標樁號所在堤
28、頂高程 堤防等級 典型斷面 歷史出險情況 歷史潰口形狀 潰口寬 潰口深橋梁橋兩端坐標橋面底板高程 橋墩間跨度 橋墩形狀 尺寸 個數涵洞涵洞坐標涵洞形狀 尺寸 涵洞長閘門閘門兩端坐標閘門孔數 各孔閘門尺寸 設計過流能力 閘孔系數公路、鐵路沿程坐標路面高程(相臨兩高程點的距離不超過3km,高程變化明顯段適當加密))路面寬3.5.2 應重點收集各類工程的防洪標準,河道或堤防的防洪控制水位、河道安全泄量,水庫洪水調度方案,蓄滯洪區容積、蓄洪水位及分蓄洪運用條件及調度方案,經批準的防御洪水方案,主要閘站特征水位、運用條件及過流能力等。3.5.3 構筑物工程資料收集整理后,應將其地理信息數字化,作為基礎電
29、子地圖的工程設施圖層。3.6 洪澇災害資料3.6.1 洪水災害資料,主要包括編制區域歷史上各次典型大洪水、暴雨、風暴潮造成的災害損失等。3.6.2 洪澇災害資料收集的主要內容包括洪水淹沒范圍、淹沒水深、淹沒歷時等淹沒特征,農田淹沒、農作減產、人員傷亡、工業交通基礎設施受損、水毀水利工程等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3.6.3 歷史洪澇災害資料以文檔、表格、圖片、圖像、多媒體資料等形式存儲,可通過受災區域的民政部門或水利部門歷史災情統計和調查資料,歷史水災出版文獻及保險部門的賠償記錄等獲取。3.7 基礎工作底圖的加工處理3.7.1 風險圖基礎工作底圖的加工與處理是指在符合國家規范要求的基礎電子地圖數據的
30、基礎上,針對洪水風險圖成圖要求,將基礎電子地圖數據中未包含但又與洪水風險圖密切相關的水文、水利工程設施、洪水災害等信息,通過處理,形成與基礎電子地圖數據的坐標系、高程系相一致的獨立的圖層。3.7.2 對于已經是矢量圖層形式的水文、水利工程設施、洪水災害等信息,如果與基礎電子地圖的文件格式、坐標系和高程等不一致,應進行處理,使之保持一致。3.7.3 對于不能獲取規定比例尺的基礎電子地圖數據的,可以通過相應的紙圖提取信息,提取時應遵照國家規范進行。4 洪水分析與洪水影響分析4.1 洪水分析方法的選擇4.1.1 編制洪水風險圖所采用的分析計算方法應根據洪水風險圖編制對象特點和基本資料條件進行比選后合
31、理確定。1 要與各類洪水風險圖的編制要求、基礎資料條件相匹配,要優先應用先進的計算方法和模型,盡可能選擇比較成熟、精度已得到驗證的專業軟件。2 計算方法和模型及其主要環節采用的各種參數應進行多方面分析檢查。需采用兩次及以上實測洪水進行參數率定和檢驗。要合理劃分計算單元,優選計算時段,確定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進行水量平衡檢查。3 計算方法的選擇考慮以下因素:1)洪水風險圖編制對象的特點和風險圖編制要求;2)風險圖編制依據的資料條件、精度和收集的難易程度;3)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4.1.2 江河湖泊洪水分析方法的選擇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 山丘區河道以及平原河道兩堤之間的洪泛區,可以利用水文學法推
32、算河道各斷面水位,按照該水位推算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面積范圍較廣、又有生產堤保護的灘區和平原地區無堤防保護的洪泛區,必要時也可以用水力學法進行計算,確定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2 防洪(潮)保護區,優先采用水力學法進行洪水分析。3 若保護區為封閉區域,且面積較小,在已知分入(潰堤或漫堤)該區域的洪水總量或流量過程時,亦可采用水量平衡法,結合地形分析,得到淹沒范圍和水深分布情況。4 因缺乏河道實測水文和區域實測降雨資料,難以采用水文學法、水力學法計算,而保護區發生過若干量級的實際洪水淹沒,且歷史洪水資料可靠、記載翔實,同時防洪工程情況和下墊面情況無明顯變化的,可以考慮采用實際水災法編制典型歷史洪水淹
33、沒圖。4.1.3 蓄滯洪區洪水分析計算方法的選擇要滿足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圖的精度要求。洪水分析方法的選擇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 優先采用二維水力學模型。當資料條件達不到二維水力學模型要求時,可以考慮采用其他適宜的簡化方法計算。2 對于容量較小的蓄滯洪區,在已知分入(扒口或開啟分洪閘等)該蓄滯洪區的洪水總量或流量過程時,亦可采用水量平衡法,確定其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3 當蓄滯洪區曾在若干量級洪水下運用過,資料翔實,而又缺乏采用水力學方法的資料條件,且其防洪工程情況和下墊面情況基本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可考慮采用實際水災法分析典型歷史洪水淹沒范圍。4.1.4 水庫最大泄量和潰壩洪水分析采用水力學法,庫區淹
34、沒視水庫特點和編制要求選擇適宜的分析方法。1 進行最大泄量、潰壩洪水分析時,對于峽谷河段,可用一維非恒定流模型;寬闊地帶用二維非恒定流模型;必要時需考慮用一、二維混合非恒定流模型進行洪水分析。2 對庫區沿程水面比降變化明顯的河道型水庫,應采用水力學法進行庫區淹沒分析;對于湖泊型水庫庫區,可將庫區水面視為水平,根據水庫壩址水位,利用庫區地形資料直接勾繪淹沒范圍、確定庫區淹沒水深分布。4.1.5 城市洪水分析原則上應采用水力學法。在資料條件不具備時,可根據城市類型和資料條件考慮采用水文學法。1 城市洪水風險計算的水力學模型要能夠合理反映城市各種建筑物,如公路、鐵路、排水溝渠和泵站、高密度建筑群等對
35、洪水產生的影響;考慮到城市地下排水管網資料的獲取難度較高,可以采用簡化方法模擬計算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排水情況。2 山丘區不設防城市根據資料條件可考慮水文學法進行洪水分析。設防城市采用水力學法分析。3 平原地區城市(包括受風暴潮威脅的城市)當其洪水來源為河道(或風暴潮)泛濫時,采用水力學法進行洪水分析。4 平原城市暴雨內澇洪水分析可采用水力學法和水文學法。4.2 洪水分析方法的基本技術要求4.2.1 計算單元指根據計算需要在計算范圍內劃分的滿足計算精度要求的最小單元。因計算方法和計算模型不同,計算單元的劃分也不相同。1 二維水力學模型的計算單元面積一般不超過1km2,重要地區、地形和平面形態變化
36、較大地區的計算單元要適當加密。2 城市洪水分析的計算單元根據市區道路及地形地貌確定,不宜太大,一般平面尺度控制在數十米到數百米。3 水文學法的計算單元有兩種用途,一是運用水量平衡原理確定計算單元的淹沒范圍和平均淹沒水深;另一是在無設計洪水的河道,根據設計暴雨推求設計洪水,為洪水分析提供邊界條件。1)水文學方法的計算單元一般不宜大于500km2,重要地段和坡度較大的山丘區等地形變化較大的部位,計算單元以不產生大的附加比降為原則適當縮小或加密。2)用于水量平衡計算,不作匯流計算的計算單元原則上不宜超過100km2。3)同時進行水量平衡和匯流計算的計算單元,要求每一個計算單元內設計暴雨分布相對均勻。
37、4 對于被地形、水系堤防、公路鐵路等分割為若干相對封閉單元的區域,水文學法計算單元取為各封閉單元。5 山丘區,建議按照霍頓(hortom)流域水系級別定義劃分計算單元,即從水系源頭開始,按照河流級別逐級往下游擴展集水面積,直至下游干流,作為水文學法計算單元,這種嵌套式計算單元,以5001000km2為宜6 平原水網區,原則上以圩區作為水文學法的計算單元,計算破圩后圩內淹沒范圍和水深。7 沿海洪潮區,原則上按海塘(海堤)保護區劃分適當大小的分區作為水文學法的計算單元。4.2.2 水文學法包括馬斯京根洪水演算法、非均勻流模型和蓄水函數模型、河道特征水位兩側外延法、破堤淹沒計算法、水量平衡計算法以及
38、產流計算模型等。具體方法有如下不同的技術要求:1 含有洪水演算功能的馬斯京根法、非均勻流模型和蓄水函數模型等水文學方法根據上游洪水過程線,計算出下游出口斷面的出流過程,進而根據上下游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求得水位過程。據此得到不同量級流量相應的河段水面線,從而確定相應的淹沒范圍與水深。2 不含洪水演算功能的河道特征水位兩側外延、破堤淹沒計算、水量平衡計算等水文學方法,主要是根據河道特征水位外延確定淹沒范圍和水深,或者是根據破堤、分洪洪量計算封閉區淹沒范圍和水深。3 產流計算模型主要用于得到計算范圍(區域)的入流邊界條件。應根據研究區域的自然地理和水文氣象條件,選擇適宜的計算模型。4.2.3 洪水
39、分析的水力學法應具備河網計算的功能,緊臨河道匯流處應設置相應的斷面(圖4.2.1)。斷面1斷面2斷面3圖4.2.1 河道匯流處的斷面布置4.2.4 對于一維水力學模型:1 河道洪水的計算斷面間距不宜超過1km,超過的部分以及河道形態變化顯著的河段和有工程(橋、閘、壩、堰等)的位置,應采用上下相臨兩斷面的數據插值加密,獲得虛擬的中間斷面。2 應能處理急流和緩流兩種流態,并具備側向水流交換(例如側向分洪閘、堰、潰口、泵站、沿程入流等)的計算功能和處理河道內影響或控制行洪的工程(橋、堰、閘、壩等)的功能。3 河道糙率應選用兩場以上實際洪水資料,通過模型調試計算率定;對于沒有實際洪水資料的河道,可采用
40、其他經過率定的同一流域內類似河道的糙率,并在以后有實測資料時,補充率定,以保證洪水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4 應記錄所有斷面(在有潰口或分洪的情況下,還應記錄潰口或分洪口門處)的水位和流量過程的計算結果,提取水位和流量的最大值,插值計算整時刻(1h、2h、3h、)的水位和流量值。4.2.5 對于二維水力學模型:1 可采用規則網格或不規則網格,對于規則網格,邊長不宜超過500m,對于不規則網格,最大網格面積不宜超過1km2,重要地點、地形變化顯著的部分、城市區域應適當加密網格。2 分析區域內有高于原地面的連續線狀工程(公路、鐵路路基,堤防等)時,應將其作為擋水或導流建筑物考慮。當線狀建筑物沿程有
41、缺口或橋涵時,在洪水未漫過其頂部時,應采用堰流公式或孔口出流公式計算線狀建筑物兩側的水流交換過程。區域內的河渠也應作相應的合理處理。3 二維水力學模型應具備水量平衡檢驗功能,以避免因計算誤差或其他原因造成總水量的異常增加或減少。4 應記錄所有網格的水位(水深)過程、流速、洪水到達時間、淹沒歷時等計算結果,提取網格水位(水深)、流速的最大值,插值計算網格整時刻的水位(水深)值。4.2.6 實際水災法主要用于典型歷史洪水淹沒實況圖以及在河道或區域內可能影響洪水運動特性的工程以及下墊面情況基本無明顯變化情況下,結合地形圖分析歷史洪水再現時的淹沒范圍和水深分布。4.3 計算條件的設置4.3.1 根據洪
42、水風險圖類型,將洪水分析分為河道洪水分析、水庫(包括庫區和水庫下游)洪水分析,河道(風暴潮)洪水淹沒區洪水分析和內澇洪水分析等類型。1 河道洪水分析、水庫(包括庫區和水庫下游)洪水分析,河道洪水淹沒區洪水分析的區域特點如圖4.3.1-14.3.1-3所示。河道斷面下邊界上邊界圖4.3.1-1 河道洪水分析區域示意圖庫區大壩下游受影響區域下邊界上邊界圖4.3.1-2 水庫洪水分析區域示意圖防洪保護區、蓄滯洪區或城市區域決口或分洪設施河道斷面下邊界上邊界圖4.3.1-3 防洪保護區、蓄滯洪區或城市洪水分析區域示意圖4.3.2 不同類型洪水計算條件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設置:1 河道洪水或河道泛濫洪水計算
43、的上邊界條件為設計或實測流量過程,以獲取已有設計洪水成果為最佳選擇。若上游無設計洪水成果,可采用水文學法由設計暴雨推求邊界入流點的設計洪水。2 河道或河道泛濫洪水的下邊界條件通常為水位(潮位)過程,或水位-流量關系,或可獲得流量過程(或水位過程)的控制性工程,對于難以獲得上述下邊界條件的河道,可采取一些近似的處理方法(如曼寧公式)計算得到下邊界條件。3 風暴潮泛濫洪水計算的邊界條件為風暴潮增水過程和潮位過程。4 內澇洪水分析的輸入為設計或實測暴雨過程。輸出除流出區域河道的水位過程、或水位流量關系外,還包括其他排水設施的出流過程。5 水庫最大泄量和潰壩洪水計算的上邊界條件、下邊界條件的確定方法如
44、下:1)當分析對象為最大泄量洪水時,需計算水庫所有泄洪設施敞泄條件下的出流過程,作為內邊界條件;當分析對象為潰壩洪水時,需計算確定壩址潰壩流量過程,作為邊界條件。2)最大泄量和潰壩計算的下邊界條件可根據水庫壩址最大流量和下游河道形態,采用經驗公式粗略估算沿程最大流量,當該處最大流量值小于防洪工程的設防標準時,該處即可選為計算的下邊界,并將該處的流量作為自由出流處理。此外,在水庫下游有海洋、大型湖泊和大型水庫等大水體時,也可在定性論證的基礎上選作下邊界條件。下邊界條件必須選擇在重點關注的潰壩洪水影響區域下游。3)下邊界條件確定過程中,必要時應參考歷史特大洪水調查資料、遙感影像資料以及實體潰壩實驗
45、成果進行分析驗證。6 對于堤防潰決,應給出各個潰決口門位置,潰決口門形狀、寬度和底高程;有時,為更精確地模擬潰口流量過程,還需分析確定潰口隨時間變化的發展過程。7 潰口流量采用側堰流量公式計算,所需條件為潰口形狀和尺寸,河道水位和淹沒區水位。8 涵、閘分洪流量采用閘、孔出流公式計算,所需條件為涵、閘設計參數,涵、閘上下游水位。9 潰口、涵、閘處的河道水位和淹沒區水位分別由河道洪水計算和淹沒區洪水計算獲得。 10 在采用水量平衡法分析封閉區域淹沒情況時,分洪口門處的水流條件為分洪流量過程或分洪水量。11 河道內水流初始條件采用恒定流計算方法獲得。4.4 洪水過程及淹沒范圍、水深計算4.4.1 洪
46、水過程計算指通過水文學或水力學法計算獲得風險圖制作范圍內洪水特征值(流速、流量、水位等)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包括河道內洪水過程計算、分洪洪水過程計算、水庫最大泄量過程計算、潰壩洪水過程計算和泛濫洪水淹沒區域的洪水過程計算等。4.4.2 河道洪水過程計算的水文學法根據上游邊界給定的入流過程演算得到下游邊界流量過程,根據上下游邊界水位流量關系得到上下游水位過程,并據此內插河道區間內沿程水位過程。4.4.3 當區間入流量較大,或有區間出流(例如分洪、潰口等),或區間內有控制性水利工程時,宜采用一維水力學法計算河道洪水過程。4.4.4 當計算河道區間內有分洪時(涵閘、潰口等)(圖4.4.4),還應聯立求
47、解圣維南方程和分洪流量計算公式(閘孔出流公式、堰流公式等)獲得分洪口門處的分洪洪水過程。計算分洪口門的分洪流量需考慮分洪區內水位的影響。1 對于開敞區域,由于分洪洪水不斷流出該區域,通常不會產生淹沒出流,因此分洪口下游水位的頂托,對分洪洪水流量過程影響不大,一般可不考慮淹沒出流的情況。開敞區域封閉區域分洪口分洪口圖4.4.2 分洪口門及分洪區域示意圖2 對于封閉區域,則需考慮分洪口門下游水位頂托對分洪流量的影響。計算方法如下:從分洪開始后的每一時間步長,計算流入封閉區域內的水量,近似認為任一時刻封閉區域內的水體水面水平,根據封閉區域的水位-容積關系或直接利用地形圖計算每一時段總分洪水量相應的區
48、域平均水位,當水位上升到形成淹沒出流時,則采用相應的淹沒出流公式,同時需要考慮下游水位頂托的影響。4.4.5 水庫最大泄量與壩址上下游水位和泄流設施特征有關。與河道潰口流量過程計算類似,在計算中通常將最大泄量過程作為內邊界考慮,與水庫上下游洪水計算同時進行。潰壩流量過程取決于大壩潰決方式(瞬間全潰、瞬間部分潰、逐漸潰決等),在潰壩洪水計算中上邊界條件考慮。4.4.6 洪水淹沒區洪水過程的計算可以選擇水量平衡法或二維非恒定流水力學模型。當河道洪水淹沒區域的當地降雨量較大時,應在洪水過程計算中考慮降雨的影響。水量平衡法僅適用于封閉區域。1 采用水量平衡法時,需已知進入封閉區域內的洪水總量或分洪過程
49、(通常需要由上述河道一維水力學模型計算得到)。當淹沒區水位與河道水位持平且不再有水量分入淹沒區時,該時刻的淹沒范圍和淹沒水深最大。2 水量平衡法直接按降雨過程將降雨量累計入分洪總水量中。3 水力學法則在連續性方程中考慮降雨量影響。4.4.7 淹沒范圍與淹沒水深按照以下方式確定:1 水力學法淹沒范圍與淹沒水深的確定:1)輸出各個網格的最大水深,當網格的最大水深值大于零,表示該網格所在位置遭受洪水淹沒,所有最大水深的網格組成該次洪水過程中的最大淹沒范圍。2)所有網格的最大水深值的集合形成最大水深分布。連接相同水深值則形成水深等值線。3)統計同一時刻所有被淹網格的水深值,得到同時刻洪水淹沒范圍,記錄
50、不同時刻洪水淹沒范圍和水深的變化則得到洪水演進過程。2 水文學法淹沒范圍與淹沒水深按照以下方式確定:1)記錄沿程最高水位值,以此水位值向兩岸水平延伸直至陸地或堤岸,從而得到洪水淹沒范圍。在此基礎上,結合地形分析,得到沿程各斷面或各點的水深值,連接相同水深值則形成水深等值線。2)采用水量平衡法分析封閉區域的洪水淹沒情況時,則最大淹沒范圍為區域蓄水量最大時的淹沒范圍,最大水深及其分布情況則通過最高淹沒水位與各點地面高程之差得到。4.5 洪水影響分析4.5.1 統計不同量級洪水各級水深淹沒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洪水風險程度。洪水影響分析包括洪水淹沒區的人口與社會經濟指標統計分析
51、,以及洪水損失評估。4.5.2 洪水影響統計分析的經濟指標主要包括gdp、耕地面積、交通干線(省級以上公路、鐵路)里程;社會指標為人口。統計單元為不同級別(縣、鄉鎮等)的行政區域。1 當最小統計單元完全位于某級水深淹沒區內時,其有關指標可直接統計;2 當最小統計單元的行政區域與淹沒范圍不一致時,當落在某級洪水淹沒范圍內,則以單位面積指標值乘以落在該級水深淹沒范圍內的面積,得到該部分的相應統計值。4.5.3 基礎資料條件具備且確有必要時,可針對各量級洪水進行淹沒區洪水損失評估分析。洪水損失評估方法詳見附錄b。5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分析5.1 基本內容與要求5.1.1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分析區域包括防
52、洪(潮)保護區、洪泛區、灘區,要區別不同編制對象的特點進行洪水風險分析。5.1.2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分析包括基本資料收集、模型率定與驗證、計算方法選擇、計算方案設定、洪水計算、洪水影響分析等內容。5.2 基本資料收集5.2.1 進行江河湖泊洪水分析時除應符合本細則第3章之相關規定外,需要根據防洪(潮)保護區、洪泛區、灘區的特點和洪水風險圖的具體編制要求,收集與分析所需資料。5.2.2 基礎地圖,除地形圖和行政區劃圖外,還需要收集防洪工程與水利工程布局圖。地形圖的比例尺不小于1:50,000,行政區劃圖,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100,000。5.2.3 工程設施資料,需要收集包括堤防長度、高程、設
53、計標準、險工險段位置,河道內的閘壩、橋梁等工程的特征參數以及保護區內高出地面的連續線狀建筑物(公路、鐵路路基,河渠堤防等)的長度、位置、高程等。5.2.4 水文及河道特征資料,需收集河道或沿海控制站點的設計洪水(設計潮位)資料、水位流量關系和河道斷面、河道糙率資料等。5.2.5 社會經濟資料收集整理原則上以縣為基本單元(有條件的區域可以細到鄉鎮)。重點收集洪水可能淹沒區域的人口、gdp和耕地面積,以及居民點、學校、油田設施、供氣站、交通干線的規模和位置等。 5.2.6 歷史洪水資料,要收集主要控制站歷史典型洪水水位、流量過程,歷史洪水堤防潰口情況(位置、潰口寬度、口門沖刷深度等)和歷史洪水淹沒
54、范圍、特征點水深、受災人口、經濟損失等。5.3 計算方法選擇和模型率定驗證5.3.1 江河湖泊洪水風險計算方法選擇見本細則4.1.2。5.3.2 選擇實際洪水資料進行模型參數率定后,應選擇至少兩場其他實際洪水資料進行模型驗證。具體驗證要求如下:1 驗證結果與實際洪水的最大水位誤差(實測水位與計算水位之差絕對值的最大值) 20cm;2 最大流量相對誤差(實測流量與計算流量之差的絕對值/實測流量) 5%。3 并需將淹沒面積、淹沒水深等計算結果與實測資料進行綜合對比,分析計算結果的合理性。5.3.3 缺乏實測洪水資料的河道或區域,可參考采用其他類似河流或區域率定合格的參數,待該河流或區域有實測洪水資
55、料后,對相關參數進行補充率定。5.4 計算方案設置5.4.1 對于洪泛區(山丘區和平原區未設防河道、未設防的風暴潮影響區、平原區設防河道灘區)選擇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等設計洪水作為計算方案。對于平原河道灘區,其計算方案的最大洪水量級應與堤防防洪標準相同。5.4.2 對于防洪保護區,首先明確洪水來源(河道洪水泛濫、暴雨內澇、風暴潮等),并綜合考慮洪水來源和防洪(潮)排澇工程標準確定計算方案。1 對于風暴潮和內澇,其來源相對單一,計算方案可選擇防潮排澇標準及其以上若干等級的設計暴雨或設計風暴潮。最高等級的設計暴雨一般不超過20年一遇(采用城建部門標準),最高等級的設計風暴潮一般不超過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寵物醫生助理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UI 設計師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一中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第一中學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贛州市寧師中學2025年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民事審判團隊管理辦法
- 醫療安全事件管理辦法
- 保安公司公章管理辦法
- 桐鄉疫情出入管理辦法
- 江蘇公司商旅管理辦法
- 2025年武漢市漢陽區社區干事崗位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屆山東煙臺中考歷史真題試卷【含答案】
- 志愿者心理調適培訓(改)
- 個人信息保護與安全培訓
- 基于響應面法的工藝參數優化研究
- 黨課課件含講稿:《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輔導報告
- 國家開放大學行管專科《監督學》期末紙質考試總題庫2025春期版
- GB/T 3280-2015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
- T∕CQAP 2002-2022 基于水泡性口炎病毒載體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用陽性假病毒質控品
- 1#球磨機襯板更換及方案
- 常用塑料改性加工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