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2021年整理)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2021年整理)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2021年整理)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2021年整理)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6-2017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2016-2017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 編輯整理:尊敬的讀者朋友們:這里是精品文檔編輯中心,本文檔內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編輯整理后發布的,發布之前我們對文中內容進行仔細校對,但是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的內容能夠給您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便利。同時也真誠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議和反饋,這將是我們進步的源泉,前進的動力。本文可編輯可修改,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業績進步,以下為2016-2017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 2

2、2三峽教學設計 鄂教版的全部內容。11三峽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寫的三峽的自然景觀,感受三峽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4背誦并默寫全文。過程與方法: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2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體會其語言的精妙。3引導學生在想像中再現景物,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及對珍貴自然遺產的欣賞、保護意識。【教學重點】反復朗讀課文,把握各段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背【輔助教具】多媒體【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秘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游一游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同學們,你們也想去山峽游覽一番嗎?現在就開始我們的三峽之旅吧!二、資料助讀1、作者簡介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做過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職,治政嚴整,執法峻刻,為權豪所憚.他生性好學,歷覽群書,撰水經注40卷,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

4、的水經一書所作的注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作注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課文所選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2、背景知識水經注是一部記載我國水道的地理書,舊傳為漢桑欽所作,經清代考證,可能是三國時的著作。原書非常簡單,酈道元的注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跡、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的秀麗山川作了

5、生動的描寫,大大豐富了原著內容。3、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余公里,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三峽全長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它奇景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江河,給了古今詩人無限的筆意和靈感,詩仙李白詩云: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三、初讀課文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處;注釋;自:在略無:完全沒有.略,完全,全部闕:同”缺”,中斷翻譯: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原文:重巖疊嶂(zh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月。注釋;嶂,

6、直立像屏障一樣的山峰隱,蔽:遮蓋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早晨的陽光,這里指太陽翻譯: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阻絕。注釋;至于:到了襄陵:上,漫上;丘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絕:斷翻譯: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斷了。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注釋;或:有其:這,從白帝城到江陵的距離雖:即使乘奔御風: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奔馳的快馬。不以:不如;以,認為,如疾:快翻譯:(如)有皇帝的命令要

7、緊急傳達,(則)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春冬之時,則素湍(tun)綠潭,回清倒影。注釋;之時:的時節;時,季節,時節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著清波翻譯: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原文:絕巘(y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注釋;絕巘(y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山峰飛.飛瀉漱(sh)沖蕩其,它們,指怪柏清榮峻茂:水清,樹茂,山高,草盛良:實在,的確翻譯:極高的山峰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

8、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注釋;晴初霜旦: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肅:寂靜屬:連續不斷;引:延長響:回聲轉:同”囀”,聲音曲折絕:消失翻譯: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原文: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注釋;故:所以漁者:打漁的人三聲:幾聲.三,不表示確數翻譯: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當中巫峽最長,

9、猿猴鳴叫幾聲我的眼淚就沾濕了衣裳)四、合作探究1.第一層寫三峽兩岸的山。第一句寫山的長、多。“”可見其長;“可見其多。第二、三句寫山的、,以及江面的狹窄,為下文寫夏水的迅猛作鋪墊。七百里陡高2.第二層寫三峽的夏水。表現江水兇險的詞有“”、“”,表現江水迅疾的句子是“”使人感到驚心動魄,豪氣萬丈。襄陵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一層寫水,順上層山勢的高峻,江面的狹窄之勢先寫最盛的夏水說說下列句子各表現了三峽的什么特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渲染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狹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比較的方法表現夏日江水的迅疾.3.第三層寫三峽的春冬景色.氣氛由緊張變得輕松,向人們展現了一幅有動有靜

10、、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良多趣味”是作者由衷的感嘆。4.第四層寫三峽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層歡快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最后用漁歌作結尾,從側描寫了三峽的凄涼、空曠這一層和上一層歡快明朗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到處籠罩著悲寂、凄涼的氣氛.用漁歌作結,“淚沾裳”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三峽秋景:悲寂、凄涼(對比)當地漁歌: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聯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了寒秋三峽的悲寂、凄涼的氣氛。5.作者描寫“猿聲”的作用是什么?渲染三峽秋景的凄涼6.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渲

11、染蕭瑟的秋景,表現旅人的哀愁。(側面表現了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7。文章的思路:先寫七百里山勢(山高江窄)-接著寫夏水迅猛(江水暴漲)繼寫春冬美景(風平浪靜)末寫寒秋肅殺(水枯谷空)。8。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文章布局匠心獨運。作者描寫的是三峽四季的山水景物,劈頭落筆于山極為自然。夏水暴漲承山高江窄而來,最富三峽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寫,后獨記秋天,

12、也是順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空,順勢而下,入情入理)9.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請你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示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群峰對峙的雄姿.同時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示例:三峽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時早上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呢.示例:作者描寫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

13、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10。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于世,并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游詞,向前來觀光的游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各位旅客:歡迎你們來三峽參觀.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風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品嘗金黃的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11。下列幾段文字與文中哪些內容相關?(1)、陸游入蜀記:“夾江千峰萬嶂,有競起者

14、,有獨拔者,有崩欲壓者,有危欲墜者,有橫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盡狀,初冬草木皆青蒼不凋。“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峻茂”。(2)、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高猿長嘯,屬引凄異”。(3)杜甫秋興八首:“聽猿實下三聲淚”;白居易送蕭處士游黔南:“江從巴峽初成字,猿過巫陽始斷腸。“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4)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酈道遠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的三峽秋日凄異景況

15、將一去不復返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5)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1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一句寫出了江水的季節特點。“”“”色彩互異,“”“”動靜相雜,相映成趣,令人無限遐想。素、綠、湍、倒13.“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以“清字狀,以“峻”狀,以“榮”狀,以“茂字狀。水、山、樹、草1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己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朝發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詩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異同之處.(1)描寫對象和寫法相同:同

16、寫三峽、同詠猿鳴,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寫法;(2)表達的情感不同:詩句流露出作者重獲自由的喜悅、歡快之情;漁歌則表達了三峽漁民對人生艱辛的悲涼感慨。或語言風格不同:漁歌更口語化、更通俗。15。本文抓住三峽的山和水來寫三峽奇麗的風光,描寫角度多樣,其中“,”是從側面描寫山高峽深,而“,”則是從正面表現水的清澈、澄碧;因而作者不由的發出了“,”的贊嘆。“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16.“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備,試分析好在哪里?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動態,以“倒影寫“綠

17、潭的靜態,極言江水這清澈。“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清”寫江水之動態17。作者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描寫江水,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本文重在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長江在三峽段的迅疾兇險之特征亦體現得尤為突出,故作者將“夏水”置于首位。相較而言,春冬二季的長江皆有“清榮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為一體描繪。18。三峽的奇觀數不勝數,且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各有不同的特點,對這些美麗的景觀作者并未細加描繪,僅以寥寥數筆勾勒三峽的山勢,這樣敘寫有何用意?作者重點寫山勢,突出其“連”而“高的特點,為下文寫長江的水勢和江水給兩岸帶來的四季景色作了鋪墊。正因為山勢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勢險惡,“沿溯阻絕”;正因為“重巖疊嶂”,才會出現“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奇景;正因為“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且難見“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澗肅”,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寫三峽,重在寫“水”。五、寫作特點(1)善于抓住三峽的特點,采用多種表現手法,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段,描形、繪色、擬聲來狀寫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