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名詞解釋_第1頁
醫學微生物名詞解釋_第2頁
醫學微生物名詞解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微生物名詞解釋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2. 病原微生物:少數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類、植物病害的微生物。3. 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合成被抑制,這種細菌壁受損的細菌在高滲環境下仍可存活者稱為細菌細胞壁缺陷型。4. 細菌的生化反應:檢測細菌對各種基質的代謝作用及代謝產物,借以區別和鑒別細菌種類的生化試驗,稱為細菌生化反應。5. 莢膜:某些細菌細胞壁外包圍的一層黏液性物質結構。由多糖或蛋白質多聚體組成的大多數為多糖,不易著色,具抗原性6. 鞭毛: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約半數的桿菌和個別球菌,菌體上細長波狀彎曲絲狀物,是細菌的運動器官,具特殊抗原性稱H抗原7. 菌毛:菌體表面比鞭毛細、短、直的絲狀物,成份蛋白質,具抗原性,編碼基因位于染色體或質粒上8. 芽孢:某些細菌在一定條件下胞質脫水濃縮,在菌體中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型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見于革蘭陽性菌。9. 熱原質:又稱為致熱源,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反應的物質。產生熱致源的細菌大都為格蘭陰性菌,熱原質即其細胞壁的脂多糖。 10. 外毒素:多數G+菌和少數G-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釋放菌體外的蛋白質。11. 內毒素:G-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當菌體死亡崩解后游離出來。12. 滅菌:殺滅生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殺滅細菌芽孢、病毒和真菌等在內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13. 消毒:殺死物體上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14.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15. 無菌:無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滅菌的結果。無菌操作:防止細菌進入人體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術。16.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17. 毒性噬菌體:能在宿主菌內復制增殖,產生許多子代噬菌體,并最終裂解細菌的噬菌體。18. 溫和噬菌體:又稱溶原性噬菌體,噬菌體基因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體中,不產生子代噬菌體,也不引起細菌裂解,但噬菌體DNA隨細菌基因組的復制而復制,并隨細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細菌的基因組中。19. 前噬菌體:溫和噬菌體的基因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組中,這種整合在細菌染色體上的噬菌體基因稱為前噬菌體。20. 溶原性細菌:前噬菌體可隨細菌染色體的復制而復制,并通過細菌的分裂而傳給下一代,不引起細菌裂解,這種帶有前噬菌體的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21. 質粒:細菌染色體以外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質中的環狀閉合雙鏈DNA,具有自我復制能力,一個質粒即一個復制子。22. 基因突變:是指DNA堿基對的置換、插入或缺失所致的基因結構的變化,可分點突變、插入或缺失突變、多點突變。23. 轉化:是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的DNA片段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24. 接合:細菌通過菌毛相互連接溝通,將遺傳物質從供體菌轉給受體菌的方式稱為接合。25. 轉導:是由噬菌體介導,將供體菌的DNA片段轉入受體菌,使受體菌獲得供體菌的部分遺傳性狀。26. 溶原性轉換:也是局限性轉導的一種形式。宿主菌在溫和噬菌體感染宿主后,以前噬菌體的形式與細菌基因組整合,使宿主菌成為溶原性細菌,從而獲得由噬菌體基因編碼的某些形狀。27. 原生質體溶合:是將兩種不同細菌經溶菌酶或細胞壁合成抑制劑如青霉素等處理,失去細胞壁成為原生質體(在聚乙二醇的作用下)后融合的過程。28. 致病性:細菌對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又稱為致病性。29. 毒力:表示細菌致病性的強弱。30. 侵襲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膚、粘膜生理屏障,進入機體并在體內定植、繁殖擴散的能力。31. 細菌生物被膜(BF):是由細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糖或蛋白質)附著在有生命或無生命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狀結構,是細菌的群體結構。32. 毒血癥:致病菌侵入體內后,只在機體局部生長繁殖,病菌不進入血循環,但其產生的外毒素入血。(白喉)33. 內毒素血癥:G-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釋放大量內毒素;也可由病灶內G-菌死亡釋放內毒素入血。34. 菌血癥: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長繁殖,只是短暫的一過性通過血循環到達體內適宜部位后再進行繁殖而致病。(傷寒早期)35. 敗血癥: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物質,引起全身性中毒癥狀。(高熱、皮膚和粘膜瘀斑、肝脾腫大)36. 膿毒血癥:化膿性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至宿主體內的其他組織或器官,產生新的化膿性病灶。37. 醫院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或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后發生的感染,或與前次住院有關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38. 人工主動免疫:是將抗原性物質(疫苗或類毒素)接種于人體,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從而對相應病原體感染產生特異性預防作用的措施。39. 人工被動免疫:是輸入含有特異性的免疫血清、純化免疫球蛋白抗體等免疫制劑,使機體立即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的過程,可用于某些急性傳染病的緊急預防和治療。40. 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41. 類毒素:采用0.4%甲醛液處理,去除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42. 死疫苗:亦稱滅活疫苗,是用物理、化學方法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一種生物制劑。43. 活疫苗:亦稱減毒活疫苗,是通過毒力變異或人工選擇法而獲得的減毒或無毒株,或從自然界直接選擇出來的弱毒或無毒株經培養后制成的疫苗。44. SPA(葡萄球菌A蛋白): 90%菌株帶有的表面蛋白,可與Ig的Fc段非特異結合,介導協同凝集試驗,具有抗吞噬、促細胞分裂、超敏反應、損傷血小板的作用。45. 病毒:最微小的、結構最簡單,只有一種類型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細胞內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46. 病毒體:一個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顆粒。47. 頓挫感染: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后,如細胞不能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則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雖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組裝和釋放出有具感染性的病毒顆粒,稱為頓挫感染。48. 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點改變,不能進行正常復制,復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顆粒,此病毒稱為缺陷病毒。49. 干擾現象:兩種病毒同時感染同一細胞時,可發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象。50. 基因重組:兩種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細胞發生基因的交換,產生具有兩個親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繼續增殖。51. 基因重配:對于基因分節段的RNA病毒,通過交換RNA節段而進行基因重組的被稱為重配。52. 基因整合:病毒基因組與細胞基因組的重組過程稱為基因整合。53. 細胞病變作用(CPE):在體外實驗中,通過細胞培養和接種殺細胞性病毒,經一定時間后,可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變圓、壞死,從瓶壁脫落等現象,稱為細胞病變效應(CPE)54. 干擾素(IFN):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人或動物細胞產生的一類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活性。55. 中和抗體:指針對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體。此類抗體能與細胞外游離的病毒結合從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56. 抗原性轉變:質變,是指在自然流行條件下,甲型流行病毒表面的一種或兩種抗原構型發生大幅度的變異,或者由于兩種或兩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