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doc_第1頁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doc_第2頁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doc_第3頁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我感覺到大部分學生以為作文太難寫,沒有靈感,找不到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于寫作文,我覺得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感作文教學工作的艱巨與困難。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聯系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假如學生想寫又沒有東西可寫,而老師硬要他寫,這樣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是重要的一環。學生開始作文寫什么呢?一般說來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自已所干、所見、所聞、所感的東西 (一) 做過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例如平時我注意組織學生為集體,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寫“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或“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的文題,學生就會感到有內容可寫。 (二)看了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如要學生寫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現象,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或參觀,我在觀察或參觀過程中指導,啟發思路,幫助學生構思。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具休充實。 (三)聽到什么,寫什么。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聞、爺爺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時要學生寫這類題材,學生就有事可寫了。 (四)想到什么,寫什么。要學生寫自已心里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注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這樣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東西寫下來,也就成了文章。或寫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回憶等。如讓學生寫“我長大了想干什么”, “老師日夜辛勘地工作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過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么”,一這樣寫起文章來,思想就會長上翅膀,自由飛翔,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態。 (五)讀了什么,寫什么。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么,組織他們寫什么,主要是指讀了什么“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么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已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仿寫的關鍵在一個“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動生搬硬套,或者改頭換面。使學生寫起來就有樣可依,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二、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愛它的欲望、沖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么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顯得尤為重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種多樣。(一)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說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 時才嘮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二)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三)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么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后總”或“先總后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于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知道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科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知道學生觀察什么,怎么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中年段的學生要學會留心周圍的事物,也就是說,他們的意識逐漸從關注自我,轉換到關注周圍,在關注范圍擴大的同時,對本身已經存在事物的發現,會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達。所以,開發這方面的觀察資源,實在是提供給學生一種全新的體驗。觀察是對周圍世界事物和現象的有意識、有計劃的察看、了解。寫作的觀察不同于一般的隨意“觀看”,它需要觀察者仔細專注地察看對象的特征,并的對這些特征作出自己的分析、評判、選擇、記憶,使之成為自己的第一手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正如福樓拜教導莫泊桑時所說:“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為了要描寫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樹木,我們要面對著這堆火和這棵樹,一直到我們發現了它們和其他的樹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點的時候。”為了讓觀察與寫作更好地結合,我在雙休日安排學生幫助父母洗碗,并把過程詳細地寫下來。其實,這些家務,中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承擔,或者也有很多的學生已經在做這樣一件事,但是,平時是為了做家務而洗碗,這次是為了寫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樣,那么學生在對待洗碗的態度上也是不一樣,在洗碗的過程中,他們關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對每一個步驟的進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這種主動投入,正是觀察的本質體現,當中有個學生為了把涮碗的動作寫仔細,在寫草稿時,邊寫,邊拿著紙巾和一個碗在模擬涮碗。所以她能寫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潔精的洗碗盤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邊,其余四個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著碗邊開始轉動,媽媽說,飯碗的邊比較難洗,我就多轉幾圈,這時候,左手還要配合好,碗才能轉起來。”如果不是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寫作,在寫作的時候觀察,這些細節有怎能如此清楚呢?我曾布置學生寫我的媽媽,很多學生不會作細致客觀的觀察,只會寫“我的媽媽很慈祥”、“我的媽媽很勤勞”、“我的媽媽很關心我”之類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勞,怎樣關心我,寫不出來。相反,同樣寫我的媽媽,有個學生則善于用心觀察,從日常生活的細致處觀察媽媽。他發現“媽媽吃飯很奇怪:我喜歡吃肉,媽媽喜歡吃菜;我專挑少骨多肉的魚腩肉吃,媽媽專挑多骨的魚頭魚尾吃;我吃菜專挑最嫩的芯部吃,媽媽專挑較老的吃”他帶著疑問繼續進行分析思考,終于知道媽媽這樣做是為了將好吃的留給其他人吃,并非飲食喜好與眾不同。這個學生就因為善于用心捕捉“媽媽吃飯”這一雖不顯眼卻平凡見偉大的生活小節,將媽媽寫活了。我以這個淺顯例子啟導學生,使學生更理解細致觀察的重要性,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經過這樣分析之后,讓學生再觀察一次然后寫我的媽媽,要觀察生活中的媽媽,寫生活中的媽媽。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觀察把平常的一些細節寫了下來,令一些看到自己孩子習作的家長感動不已。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一)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二)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六、重視仿寫訓練,以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人從兒童時應就有模仿本能。他們因模仿而獲得了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兒童在學習語言和多種技能時,最初階段都是借助模仿作為“階梯”的。也可以說,兒童的一切學習最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可見,切實抓好小學中年級的仿寫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那應該怎樣進行仿寫訓練呢?(一)仿寫要求:通過模仿例句、例段、習作例文的表達方法或寫作方法,使學生能說寫一句完整話,一個片斷,一篇簡短的文章。通過試驗,摸索中年級說寫訓練、序列、途徑和方法。(二) 仿寫方法:仿寫的形式有:“仿句式、仿片斷、仿篇章,重點是仿篇章。不論是什么形式,都是捕捉模仿點后仿說仿寫。1、仿句式。仿句式是仿寫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課文中常見的句式有:陳述句、疑問句、排比句、中心句、總起句、過渡句等,這些都有是寫作的基礎。模仿句式的主要方法是:、弄清范句是什么類型句式及句式的結構組成;、弄清范句在文章的作用;、仿例句結構和作用說寫一句話。2、仿片斷。仿寫片斷可以從如下三方面入手:、弄清該片斷的大意;、找出片斷的特點(不同的片斷有不同的特點,仿寫時要弄清片斷內部的結構及其表達方式。3、仿篇章。仿篇章是仿寫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小學生的作文能力,仿寫篇章主要是模仿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順序和主要的寫作特點。模仿觀察方法。觀察方法是根據客觀事物的連接順序,按方法進行觀察的,一般是由左到右,由遠到近,由中間到兩邊等。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如習作蓖麻,要求仿照喇叭花一課的觀察方法,寫蓖麻的生長情況,其觀察順序是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模仿寫作順序。寫作順序是作者思路展開的步驟,仿寫時首先弄清范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模仿主要寫作特點。在仿寫篇章中除了仿寫文章的順序外,還要模仿范文的主要寫作特點。(三) 仿寫步驟:仿寫一般分四個步驟:學習范例點撥提示進行仿寫評講。1、學習范例。仿寫學習范例的要求是:理解文章的脈絡,找出模仿之處,使學生作文時有個榜樣。2、點撥提示:有了范文,學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領,這時,老師要作“例文簡析”,對范文作畫龍點睛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