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doc_第1頁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doc_第2頁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doc_第3頁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doc_第4頁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雖然教材在識字的編寫上力求形式多樣,但如果僅僅讓學生根據教材編寫的形式去識字,其實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識字量多,學生容易混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在交流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初入學的兒童識記字形是學習的難點。據資料表明,兒童對漢字的記憶成績,總是落后于讀音和釋義,對字形的遺忘率最高。所以,怎樣讓學生巧記漢字,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漢字字形結構不同與圖畫,也不同于拼音文字,是由各種不同的基本筆畫按一定的規律和方式組成的方塊字,結構復雜,類似性大,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機械地讓學生讀、抄、寫,學生會感到厭煩,這樣不僅學習效果不好,還影響到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所以要教者設計一些活潑、有趣的記憶方法,讓學生在玩中記憶。具體做法是:一、兒歌記字法。編幾句兒歌記住一些字,妙趣橫生,增強記憶。如:流水的“流”三點水,頭上流,轉個彎碰石頭,分成三條小溪流。做事的“做”單人旁、反文長、古字中間坐大堂。碧綠的“碧”王大娘白衣裳,一屁股坐在石頭上。二、猜謎記字法。把有的字編成字謎,讓學生猜,在猜的過程中把字形記住。如:示字旁邊一口田(幸福的福)。三個人過日子。(春天的春)。上十對下十,日頭對月亮(朝霞的朝)。用刀子剪布(初冬的初),一個學生跟在另一個學生的后面(從),兩個學生手拉手(朋友的友),因為“ ”表示手,“又”也表示手,所以是手拉手,好朋友。手里拿塊肉(富有的有)因為“月”表示肉,手里經常提肉回家吃,表示他家里很富有。還可以歸類猜,如,一人靠在大樹上(休),一人站在火堆旁(伙),一人站在小亭邊(停),一人身邊有個半(伴),一人放牛把歌唱(件),一人身邊一本書(體),一個古人寫文章(做),一人身直(值),一人過去(借),一人有主(住)等等。有些字教的時候不一定就一種方法像初冬的“初”字,學生最容易寫成示字旁,除了猜字謎這種方法外把衣字旁的字歸到一起編順口溜,如,初冬,媽媽拿出被子一看,嶄新的被子被蟲子咬了個洞。她趕緊把被子補好了。初、被、補都是衣字旁,學生再寫“初”字時想起這種情景就不容易寫錯了。這種方法下面還要講到。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靈活運用。三、畫圖或看實物記字法。漢字中幾十、上百的獨體字,字形簡單,又有*的意義,有不少獨體字還是以后學合體字的組成部分。所以學好獨體字非常重要,獨體字最便于用圖形表達字義,畫出或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孩子們就愛學、樂意學。如“爪”字是由手、腳、爪子的形象變化來的。讓學生畫出手、腳、爪子的圖,學生很容易記住。畫出“瓜”字圖(兩片葉子中間長了一條黃瓜)。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是由瓜果的形象變化來的。教象形字時可學一些簡單的古字。如“月、日”等使孩子們知道有的字是根據事物的形狀造出來的。這樣以來漢字在孩子們眼里變成了一幅幅圖畫,一個個故事,這就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使之懷著一種探究的心理去了解漢字的真諦。四、運用規律猜字記字法。讓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猜字,使學生感受并體驗到漢字的藝術性、趣味性和規律性,同時使學生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學了樺樹的樺,讓學生猜柏樹的柏,楓樹的楓榕樹的榕,梧桐樹的梧桐。學了叮咚等字,讓學生猜所有表聲音的字,喵、嘰、吱、呼、嘩、啦、咩、嗚呱等等。這種方法也就是我經常說的,把自己當成造字人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造字人,他們會感到非常自豪。孩子們會絞盡腦汁的想如何造這個字。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教形聲字、象形字。這樣以來學生很快就會摸著一些記字規律,什么月字旁與肉有關,示字旁與鬼神祭祀有關等等。五、偏旁部首歸類記字法。歸類能顯示出該類生字所具有的共性。學生一旦掌握了這類生字的構成規律,便能舉一反三,一學就是一大串。記得有一年二年級語文測試,其中有這樣一道題,寫出下面偏旁部首的五個字,這下可難壞了孩子們,孩子們一時間從腦子里調不出這么多字來,所以很多同學因這道題而沒有得到滿分。以后再做這類題時,我就多寫幾個讓學生背上來。可每到這時我都看到學生緊鎖眉頭,無精打采。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況下記住很多同一偏旁的字呢?我嘗試讓學生把同一偏旁的字編順口溜。我先給學生做示范編了個兩點水的順口溜。“在寒冷的冬天,一次馮小二上完體育課,一看手臟了。他沖進洗刷間,用涼水洗手,水冰涼冰涼的。手雖然洗干凈了,但凍的他趕緊把手湊到一起搓了搓。”這段話中一共有九個兩點水的字。孩子們一會兒工夫就記住這段話,并能很順利的寫出這些兩點水的字,就連沒學的湊字孩子們也不費力的就學會了。這種方法大大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于是我讓孩子們自己學著編。孩子們幾個人湊到一起說的說,寫的寫,有的還把字典請了出來。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編出了許多令你刮目相看的順口溜。如:足字旁的字:一天,媽媽領小芳出去玩,小芳跑在前面高興的在馬路上又蹦又跳。突然腳下一滑跌了一跤。她趴在地上想哭。媽媽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小芳聽后勇敢地站了起來,跟著媽媽繼續玩。有的同學興致未盡晚上回家繼續編,家長也覺得好奇主動參入其中,鄒卓君和媽媽一起編了三點水和雙耳刀的順口溜“一天,我到游泳池學游泳。開始我在淺水區游,后來又到深水區練。第二天,媽媽又帶我上海邊練,我游得很好,媽媽表揚了我。長大后我還要到江河湖海里鍛煉鍛煉自己。”“一場大雪過后,太陽出來了。少先隊員鄭紅幫鄰居陳阿姨家掃雪。她掃完院子里的雪,又掃臺階上的雪,臺階真滑呀,鄭紅險些摔倒,那邊的陳阿姨看見了趕緊跑過來扶住她。一陣風吹來,樹上的雪花隨風飄舞,真美啊!”從那以后我們再做這種類型的題時,孩子們總是興趣高漲,就連最不愿意寫字的同學也能一口氣各寫了十幾個來。有的同學編順口還編出了日語“嗨,哈吧啦呀,嗎吸啞,咪嘻咪嘻。”逗的同學眼淚笑出來了。孩子們在笑聲中很快記住了這些字。還有的同學編的很壓韻,如:秋天涼,樹凋零。冬天冷,水結冰。天上下雨地上流,流入大海和湖泊,魚兒游來又游去。流入村莊和田地,莊稼變得綠油油,今年又是大豐收。不難看出這些順口溜不僅僅是讓學生學了幾個字,更重要的是把字、句、文巧妙的融為一體。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和快樂。這些順口溜生動活潑,瑯瑯上口,易學易記,符合教育學原理,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六、想象法。大量的漢字形義音的聯系已經演變得面目全非,我們不妨就將這些字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做一番新的“說文解字”。如岸邊的“岸”,有的學生說:“岸邊的岸山廠干”,還有的學生說:“山下有個工廠,工廠里有工人在干活。”再如教舞蹈的“舞”,學生在寫這個字時最容易掉橫上面的一個豎,于是有的學生就說成是有四個人在舞臺上跳舞。摘最容易與商店的商混,學生就編古人就會摘水果吃。雨傘的“傘”上面的人字是傘面,兩點一橫是傘的骨架,一豎是傘把。小溪的“溪”學生最容易把下面的大寫成小,有的學生就編,奇怪奇怪真奇怪,小溪小溪偏說成大。每到學生字時我都讓學生自己想怎樣才能記住這些字,也就是我常說的奇思秒想現在開始,每到這時學生的興趣就特別濃,看似胡編亂造,但適合兒童需要,這樣一來學生的識字率能達到90%以上。七、擬人法。為了吸引學生,我在教字時經常把字擬人化。如教“林”這樣的左右基本一樣的字我就把它們說成是雙胞胎的字,有了雙胞胎的字就有森林的“森”這樣三胞胎的字。這樣一說學生就來勁了,學起來也就快多了。再如“木、書、都”這樣的字是跳芭蕾舞的字,“雷” 這樣的字是打傘的字,“絲” 這樣的字是坐車的字,等等。還有什么把捺說成是小腳丫,把橫鉤的頓筆處說成是小螳螂的頭等等。八、做個“笨”老師法。像我們在教字時經常會無意中把有些字或拼音寫錯,如把糧食的“食”最后一筆寫成捺,把pen寫成了peng等。如果讓學生發現了,他們會個個瞪大眼睛毫不客氣的幫你糾正,這時你會發現全班同學的精力非常集中。突然間我意識到有時我們不妨做做“笨”老師,讓學生“幫幫”你,也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會為能幫老師,而積極性大增,同時一種成就感也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在我以后的教學中,一個“笨”老師常常出現在課堂上,如,把唱歌的“歌”寫成反文旁,把管理的“管”丟掉一點等。我似乎真的有些字不會寫,只有在學生的幫助下才能寫對。據我調查學生自己糾正的字掌握的特別牢固。九、學用結合記字法。學用結合法是對低年級的學生在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就開始聽、說、讀、寫的訓練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協調發展,從而達到及早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它的重要特點是變“先識字后讀書”為“邊讀書邊識字”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點的做法,使語文教學的整體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方法的指導思想是在低年級的孩子們學習時暫時繞開生字這個“攔路虎”,采取“迂回”的辦法解決識字難的問題。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論述的那樣:“漢字難學,怎么辦?比如攀登陡峭的山崖,可以從正面一步一步慢慢爬上去,也可以找一條坡度比較緩的路從側面迂回上去。那條路省時間省腳力,那要試驗起來看。傳統學習漢字的辦法是正面仰攻,那就是一個一個字硬學。”學用結合識字法選擇了“迂回”的識字方法,走了一條發展語言的路。學用結合要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緊扣孩子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和生活實際需要。教師要有意識有步驟地示范、引導。如把每天的課程表、值日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鼓勵學生辨認同學的姓名,識路牌,看商標,寫日記這些措施是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讓他們和字詞反復見面,體會到識了字用處大,進而提高識字、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性、自覺性。這學期我們重不布置簡單重復的晚上作業,而是讓學生在不增加學習負擔的情況下針對課文回家搜集資料。如、學了姓氏歌后我們讓學生回家搜集自己家人、親戚、同學、朋友的姓氏;學了二十四節氣讓學生回家查一下各在今年的哪一天,各是什么意思。學了詠柳一課讓學生愿畫的就畫,愿搜集春天的詞的就搜集詞,愿描寫春天的就寫。 這樣的作業不但鞏固了所學到的字,而且課外知識也得到了延伸。我班還在后黑板或前黑板上建一個“展示臺”孩子們看到的好詞、好句都可以自己寫到上面,并利用早讀的時間領同學們讀。另外我設計一系列識字的作業,如激勵學生多讀課外書,還就地選材讓學生搜集校園內警示牌上的句子和走廊上的名人名言等;針對課本上的生字擴詞,并把擴的四個字的詞記在自己準備的本子上;每天利用早晨、中午的時間師生輪流講故事;鼓勵學生把讀課外書上的好詞、好句、好段記在本上。抓住時機大膽的讓二年級的小學生寫詩,并把寫的詩經過裝飾貼在教室的墻上。我的做法是激勵學生主動拿起筆寫身邊的事和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我在班中還建了一本班級故事集。以上這些作業目的是讓學生把學到的大量的字應用到讀書、生活、寫作上,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自己所學的字,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孩子們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獲遠遠大于識字本身,不是為識字而識字,而是把識字變的多姿多彩,妙趣橫生。需要強調的是以上這些作業都是在學生感興趣的情況下輕輕松松進行的,不強求,不一刀切。以上這些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記字的興趣和創造欲望,培養了學生識字的能力,樹立了學生自主識字、記字的信心,推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思維,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正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教育應當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一、地位與目標1、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載體,自古以來,漢字教育就是中國一切教育的基石。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步提高,燦爛的中國文化正在整個世界形成“漢字熱”。為什么漢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一個象形字,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如“亭、鳥”);一個會意字,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如“筆、歪”);一個形聲字,會獲得形象的、色彩的、聲音的全息感受(如一個“花”高興的人會說“花兒對我笑”;健康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憔悴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字畫同源”,漢字起源于圖畫,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也是世界上惟一的會意文字,具有猜讀的可能性和聯想的余地,有助于智商的提高及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漢字蘊藏的優勢,是其他文字望塵莫及的。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個,其中個會寫。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我們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就會發現:識字的價值定位是“為閱讀寫作奠定基礎”;教學的顯性指標是“低年級段要掌握左右的常用字”;教學的隱性指標是“掌握識字方法,形成識字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從而打下做人的底子和做學問的底子。 本冊教材的識字、寫字教學目標是: 準確認讀個生字。掌握本冊課本安排的常用偏旁。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勻稱、美觀;能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練的拼讀能力。初步漢字的一些規律,會查字典,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能力。二、識字能力的形成關于識字能力的形成,我們認為既需要一定的口語基礎和認知經驗,又要能把聲音、圖像、語義、符號整合起來。 漢字由于有表義(義類)和表音(盡管不十分準確)的偏旁部首可以利用,所以并不十分難記難認。兒童進入學校學習是生活的轉折點,也是語言學習的轉折點。他們在入學前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豐富的口語,那時的言語學習是靠聽和體會詞的使用環境進行的。如“怒”字,它的音兒童已熟知,意思已體驗過,“怒”的樣子也已錄了聲像儲存在腦神經元里,所缺的是關于符號的。教學時只要把聲音、圖像、語義、符號整合起來,學生就能順利學會“怒”字。 因此,識字教學應追求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境界“識字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生動的形象,充滿音樂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三、教材特色及教學策略本冊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教材很有特色,主要有四種呈現方式。 一是詞串識字。所謂“詞串識字”是以準韻文的形式,圍繞著一個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內在聯系的一組詞語。 如,“識字”(金秋煙波 水鄉蘆葦 菱藕 荷塘夕陽 歸舟 漁歌楓葉 燈火 月光)圍繞“金秋”介紹了秋天的景物。這樣安排目的有四:一是讓學生在韻語中識字,便于記憶;二是通過詞語與插圖匹配,幫助學生認識秋天的事物;三是讓兒童誦讀,就像在誦讀一首小詩(讀金秋好似在讀馬致遠的秋思),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一幅生動可感的秋景圖;四是“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為閱讀做鋪墊。詞與詞之間留有空白,學生朗讀時,把一個個各具意義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和結合的可能加以聯屬或預測,形成整體快讀的能力。關于詞串識字要突出四大功能:1、 突出識字功能。詞串識字,顧名思義,就是以識字為重點。在識字教學中,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優化識字的整體效果。借助拼音識字,進一步熟化拼讀技能。借助插圖識字,進一步提高認知能力。如:“識字”對“蟒蛇螞蟻 刺猬”冬眠的了解。借助語境識字,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如:“識字”中的“煙波 ”,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全文來理解。探究漢字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如:“識字”中的“蘆葦菱藕 荷塘”前五個字都是草字頭?“煙”和“燈”為什么都是火字旁?抓好寫字訓練。課內要確保寫字時間;要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要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2、落實認知功能。為了優化識字效果,深化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相關事物的認識,注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注意詞與圖的聯系。注意詞與句(篇)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把握事物的特點。如秋天、冬天的特點。3、滲透鋪墊、審美功能。詞串識字的鋪墊審美功能是滲透在識字、認識事物教學過程之中的。邊讀邊想,進入意境。表情朗讀,充分體驗。熟讀成誦,形成積累。這四大功能的落實都是以識字為載體的,都應該貫穿與識字教學之中。 詞串識字如何進行教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應將生字放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借助語境、情境進行字形類聚、字音類聯、字義類推的方法進行教學,能達到“文熟字悉”,提高識字效率。比如,教學“詞串識字”金秋,兩教時完成,其教學步驟為: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如,暑假剛過,在田野里你能看到什么?我們找找秋天;也可以制作金秋碩果累累的課件導入新課。不論哪種方式,其目的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入文本規定的情境,建構話題,引發猜想,形成閱讀期待。2、借助拼音,自學生字。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輔助作用,讓學生自學生字,同時通過識字復習漢語拼音。3、借助插圖,由詞及物。把識字、學詞、認識事物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夕陽、歸舟、漁歌”對于孩子來說是陌生的,通過觀察課文插圖,便能認識。4、讀詞成串,邊讀邊想。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兒童讀書是不會邊讀邊想的。怎么辦?需要教師點撥點,想詞語描寫的事物,隨語流的流動進入意境,邊讀邊想,享受審美樂趣。5、連串成篇,形成積累。兒童積累詞串,等于給他們輸入程序,為表達儲備了勢能。6、關注姿勢,描仿入體。寫字指導要嚴格要求,姿勢不正不寫字,字型結構不看清、記不準不寫字,心不靜不寫字。在此基礎上描紅、仿影、練寫生字。二是看圖會意識字。如,“識字”(筆灶尖歪尾看寧寧是個小畫家,彩色鉛筆一大把。畫個爐灶沒有門,畫只鴨子尖嘴巴,畫張桌子腿歪斜,畫匹大馬沒尾巴。你看看,可是個粗心的小畫家?)看圖會意識字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展示字理的形象化的圖畫,以及生字;第二部分是為鞏固識字(詞)成果而配套的韻文。看圖會意識字的編寫意圖是:暗示字義的形成;揭示構成詞語的途徑;在語境中,鞏固識字的成果,豐富詞語的積累,完成向閱讀過渡。“看圖會意識字”的教學步驟:1、通過適當點撥,讓學生發現實物圖畫與生字的內在聯系,意會生字的意思;2、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詞語),并與插圖中的事物圖畫掛鉤;3、誦讀隨后出現的韻文,鞏固對生字(詞語)的認讀成果;4、描紅、仿影,練寫生字。這種識字形式在一年級下冊就已經出現了,下面僅就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提幾點建議:1、識字的主體是學生。看圖和會意主要是學生的事,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包辦代替,只要引導、點撥。2、“會意識字”不是六書中構字意義的“會意”,這部分教材呈現的生字不都是會意字。因此,這個“會意識字”,是要求學生對漢字結構和意義的“意會”。如“識字 ”的“停”、“亭”、“鳥”、“鳴”等。3、教學重點是第一部分“看圖”和“會意”識字,第二部分韻文是為鞏固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自動化水平服務的。因此,不要把識字課上成閱讀課了。4、看圖會意識字這一形式的命名,就揭示了這類識字的教學過程,即從看圖入手,用心意會,學會生字。三是“轉轉盤”識字。如“識字”(苗禾苗、貓小貓、錨鐵錨、喵喵喵叫、描描紅、瞄瞄準船上有只錨,家里有只貓。船上的錨兩個爪,家里的貓四只腳。船上的錨能停船,家里的貓喵喵叫。錨和貓,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這類課文由三個部分組成:先是通過“轉轉盤”的方式揭示一組形聲字的結構形式;再是由這些生字組合而成的詞語;最后是鞏固識字成果的韻文。“轉轉盤識字”的編寫意圖是:用“轉轉盤”的方式,建立偏旁部首的初步概念;揭示字義,豐富詞匯儲備;在語境中鞏固識字成果,在誦讀中歷練閱讀的本領。“轉轉盤”識字的教學步驟:1、通過“轉轉盤”游戲,讓學生明白構成形聲字的基本規律; 2、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詞語); 3、誦讀韻文,在語言環境中,強化對字詞的認讀,為閱讀奠定基礎; 4、描紅、仿影,練寫生字。5、課余,另做一個文字轉盤。(探究)教學應注意的問題:1、教學重點是第一部分“轉轉盤”識字,第二部分韻文是為鞏固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自動化水平服務的。因此,不要把識字課上成閱讀課了。2、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形聲字的基本規律,提高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沒有轉轉盤)3、注重識字興趣的培養,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這三種呈現方式既是集中識字,又是注音識字、韻語識字、謎語識字,集中了各種識字方法的優勢。旨在揭示漢字的造字規律,集中識一批字,為閱讀打基礎,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真正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教學要優化訓練程序:在指導書寫時,要讓學生大體循著“一導二看三記四評五仿六賞”的程序,逐步把字寫對寫好:“一導”指學生動筆前的指導,包括筆順等;“二看”是要求學生看清結構、筆形和位置;“三記”是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用彩色粉筆標出一些重要的筆畫,使學生把字的形象信息牢固地刻印在腦海中;“四評”是讓學生分析別人寫的字,肯定優點,指出認為不足的地方;“五仿”即讓學生完成習字冊,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六賞”就是讓學生欣賞田字格的“范字”,指名說說要注意哪些筆畫、如何保持平衡等。 此外,在指導書寫時,教師一定要堅持寫范字!你雖然不是書法家,但你的“范字”對學生而言比任何字帖都更有效!這就是所謂的“信其師,好其學”吧。四、是隨文識字。(課文教學)總的指導思想是:以讀為本,寓識于讀,盡可能加強識讀聯系,使識讀相互促進。要求學生加大自學生字的力度,主動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了解字義,隨著課文閱讀活動的進程對生字音、義、形的掌握逐步到位。一般不搞孤立的識字教學環節。(1)抓住內在聯系,拓展認知的空間 如識字6教材選擇了祖國的北方草原、東海之濱、南國海島、西部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串連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篇“準韻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