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中陽暖泉煤業有限公司目 錄第一章 概況.3第一節 概 述 . 3第二節 地質特征與構造 .5第三節 水文地質 .15第二章 探放水.22第一節 成立探放水領導組及專業探放水隊伍.22第二節 鉆孔布置23第三節 探水前的準備工作.23第四節 探水鉆的安裝與操作.24第五節 放水與排水27第三章 安全技術措施 .30第一節 探放水過程中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 .30第二節 通風措施和瓦斯檢查制度 33第三節 突發情況的安全措施.34第四節 探放水管理制度.35第五節 礦井防治水制度37第六節 水災處理措施38第四章鉆孔技術參數及鉆孔布置圖39主斜井探放水鉆孔技術參數 41主斜井探放斷面、水平面、剖面鉆孔布置圖42副斜井探放水鉆孔技術參數 43副斜井探放斷面、水平面、剖面鉆孔布置圖 44回風立井探放水鉆孔技術參數 45回風立井探放水斷面、平面、剖面鉆孔布置圖 46主斜井、副斜井井底車場、回風立井總回風大巷探放水避災路線圖47第一章 概 況第一節 概 述山西中陽暖泉煤業有限公司位于中陽縣暖泉鎮青山垣,在中陽縣西南直距28km處,行政區劃屬中陽縣暖泉鎮管轄,地理坐標:東經11101231110512,北緯3710081111042,井田東為煤層露頭線,西與干河底煤礦相鄰,南、北邊界無煤礦,批準開采4、10號煤層,井田南北走向長2.03.9km,東西傾斜寬1.333.07km,井田面積:10.8301k,設計生產能力:1.2mt/d。該礦井距河(河底)暖(暖泉)公路1.5km,井田簡易公路與之相通,交通較為便利。井田位于中陽縣西部,與石樓縣、柳林縣相通,處于三縣交匯的三角地帶。本井田地處呂梁山西側,黃河東岸,屬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地勢東南高而北西低,最高點位于礦區東界中西部,海拔標高1516.5m,最低點位于礦區西部邊界處的柏凹溝中,海拔標高1230m ,相對高差286.5m。井田內無常年性流水通過,有幾條大的沖溝,但區內植被發育,雨季時洪水無大的危害。本區屬大陸性季節性半干旱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雨水集中,冬季干旱,年平均最高氣溫8.8左右,平均降水量522.9mm,最大降雨量792.1mm,最小降雨量253.7mm,蒸發量2146.4mm,蒸發量大于降雨量。全年無霜期為125天,每年11月底結凍,翌年3月初解凍,最大凍土厚度0.91m。據中國(山西)地震烈度區劃圖區內地震烈度為6度區域,重力加速度0.05kg。我礦始建于1976年,1977年投產,批采4、10號煤層,開采10號煤層,于2005年我礦經省煤炭工業局晉煤行發2005143號文批復批準我礦進行改擴建,設計生產能力:1.2mt/d。改擴建采用開拓方式,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風井三個井筒,其井口坐標見表各井口坐標數據XYZ主斜井4116016.97119506472.2861338.500副斜井4116029.09019506437.5081338.500回風立井4117024.67219506850.6841366.800主斜井傾角:17,斜長:395.943m,副斜井傾角:24,斜長260.263m,回風立井垂深53m,工程建設進展情況:我礦2006年進入開工建設階段,主要完成了位于井田中部工業場地的平場工作,在該工業場地由南向北掘主斜井,傾角17,凈斷面12.68,已完成開拓395.943m。由南向北掘副斜井,傾角24,凈斷面9.14,已完成開拓260.263m,現正在開拓井底車場。回風井是舊立井經過刷大后,直徑為4米,深度為53米已建設完成,現在開始開拓回風大巷,按水平巷道布置,凈斷面為10.13,目前已開拓600m(總長703m)。該工業場地地面建設以基本完成。礦井采用35kv雙回路供電電源,一回35kv電源引自距工業場地8km的張家莊35kv變電站35kv母線段,另一回35kv電源引自距工業場地7km的武家莊110kv變電站35kv母線段。在井田內新鑿一口深井,取用奧陶系上、下馬家溝組地層中,水質較好的巖溶水,一般單井出水量可達800 m3/d,能夠滿足全礦井的生活、建設用水。第二節 地質特征與構造一、地質特征 (一)、地層井田內發育的地層有:奧陶中統峰峰組(O2f)、石炭系中統本溪組(C2b)、上統太原組(C3t);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下石盒子組(P1x)、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P2sx)、第四系中、上更新統(Q2+3)。現自老而新分述如下:1、奧陶系(O2)(1)中統峰峰組(O2f)勘探區內沒有出露,據鉆孔ZK0-3、ZK1-3及ZK中25-1資料,主要巖性為厚層灰巖,堅硬性脆,局部可見有方解石脈充填。厚度大于31m。2石炭系(C)(1)中統本溪組(C2b)井田內沒有出露,據ZK0-3、ZK1-3及ZK中25-1資料,巖性為灰白色粘土巖,黃灰、灰白色硬質粘土巖及紫紅色山西式鐵礦等。本溪組厚度3.8911.25m,平均6.14m。(2)上統太原組(C3t)本組地層由砂巖、砂質泥巖、黑色泥巖、煤和石灰巖層組成,按巖性特征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以碎屑巖為主夾有可采煤層,上部石灰巖與泥巖、煤和細砂巖交互出現為特征,發育有不可采煤層。現分述如下:下部:下部底界為K1砂巖,巖性為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砂巖,局部相變為中粒砂巖,厚度2.9541.35m,平均18.63m;K1砂巖以上為灰色泥巖、砂質泥巖、中細粒砂巖,含有10號、10號下和11號、12號等四層煤,其中10號煤為全區主要穩定可采的煤層。10號下煤僅ZK4-0鉆孔可見;11號煤有6個鉆孔可見,平均厚度0.25m;12號煤層在ZK中25-1、ZK0-0鉆孔可見,厚度均為0.28m。下部上界為L1灰巖,L1灰巖與10號煤之間發育細碎屑巖及局部可采的8號煤層以及不可采的9號上和9號煤層。上部以L1-L1三層灰巖與泥巖、細砂巖及薄煤層交互出現為特征。石灰巖發育特別穩定,單層厚度0.8010.92m,單層厚度變化不大,其中L1、L3富含海百合等動物化石,L2含有燧石成分。灰巖之間夾有6號上、6號、7號、7號下四層煤,6號上煤厚0.000.99m,平均0.46m;6號煤6個鉆孔可見,有可采厚度點,在井田范圍內呈不連續分布,屬零星可采煤層;7號煤厚0.000.73m;7號下煤厚度0.000.28m。本組地層厚度108.69130.70m,平均116.32m。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本組地層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建造,底部為灰黑、灰白色石英砂巖(K1),厚度1.7311.17m,平均6.45m,下部為灰褐、深灰、灰色砂質泥巖、泥巖、碳質泥巖、薄層砂巖,上部巖性主要為灰巖、泥巖、砂質泥巖,本組含6、7、8上、8下、10號等五層煤層,其中10號為全區穩定可采煤層。其余為不可采煤層。三號灰巖自下而上分別為L3、L4、L5,其厚度均為3-5m。本組地層厚度為70.84104.26m,平均93.5m,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3、二疊系(P)(1)下統山西組(P1s)底部為K7砂巖,巖性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局部顆粒較粗,斜層理發育,個別地段充填有方解石脈,厚度0.452.89m,平均為1.74m,K7砂巖向上為黑色泥巖,炭質泥巖等細碎屑巖建造,其中發育有4號、5號煤,4號煤平均厚度0.48m,其中僅ZK4-0鉆孔達到可采厚度,為1.05m;5號煤厚度平均厚度0.86m,夾有0.100.65m的矸石,厚度不穩定,屬不可采煤層。中部K8砂巖,呈灰白色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堅硬,鈣質膠結,厚度0.0014.75m,平均389m,和下面的4號煤層之間為灰黑色泥巖、炭質泥巖過渡。上部為灰黑色泥巖、粉砂巖、細粒砂巖、砂質泥巖等,局部夾有中砂巖薄層,其間發育有1號、1號下、2號、2號下、3號等爆煤層,均屬不可采煤層。1號煤平均厚度0.32m ;1號下煤僅ZK4-0鉆孔可見,厚度0.25m;2號煤平均厚度0.45m;2號下煤平均厚度0.31m;3號煤厚度0.001.00m,平均0.60m。這部分地層煤層與細碎屑巖交互發育,漩回特征明顯。本組地層在勘探區內溝谷中零星出露,厚度45.4178.18m,平均57.91m。(2)下統下石盒子組(P1x)底部為灰白色厚層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K9),厚度2.4012.71m,平均5.82m。泥質及鈣質膠結,成分中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礦物,局部充填有方解石細脈。上部為灰綠、棕紅色泥巖和灰、灰白、灰綠色中粒長石石英砂巖互層,泥巖呈均一狀,局部略含砂質;砂巖為泥質及鈣質膠結,發育有水平、脈狀及擾動層理,可見泥礫;頂部可見灰色粘土巖,含少量植物根部化石。頂部發育一層24米的顏色鮮艷的含菱鐵礦鮞粒的粘土質泥巖,即“桃花頁巖”,它是上、下石盒子組的輔助分層標志層。下部為灰、灰黑色泥巖夾灰色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及灰色粘土巖薄層,泥巖中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少量炭化體及菱鐵礦結核。本組地層在勘探區內溝谷中零星出露,厚度為88.60101.30m,平均92.73m。(3)上統上石盒子組(P2s)上部為紫紅色、棕紅色泥巖和灰褐色、黃褐色、灰綠色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互層,中部顆粒較細為灰綠色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和灰色粉砂巖,泥巖中局部微含砂質、粘土質;砂巖為泥質膠結,可見泥礫。下部為灰綠、棕紅色泥巖和灰、灰綠色粗中粒長石石英砂巖互層,其中中部泥巖含砂量較大呈砂質泥巖,并夾有薄層砂巖;砂巖呈泥質及鈣質膠結,水平層理發育,可見泥礫、豆狀黃鐵礦及細脈。頂部泥巖中,常含灰白、肉紅、黑色燧石條帶,它是上石盒子組與石千峰組分界是的主要輔助標志。本組地層在勘探區內溝谷中零星出露,改組地層在井田內發育不完全,其中河東煤田ZK中25-1鉆孔揭露厚度最大為197.30m。4、第四系中上更新統(Q2+3)主要由淺棕色、土黃色亞粘土和亞砂土組成,底部可見12層厚度0.802.30m的礫石層。本組厚度為60.70156.25m,平均95.93m。二、地質構造井田內構造簡單,總體為向西緩傾斜的單斜構造,地層傾向280左右,傾角一般為1015,受區域性F4、F5斷層影響井田內局部存在有寬緩的波狀起伏。井田西北角發育有F4正斷層(河東煤田遠景調查報告編號),及其次生的F41正斷層、F42正斷層,該系列斷層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傾角6580,短距F4約60m, F41約30m, F42約20m,(ZK32鉆孔穿過F41 、F42,從ZK32鉆孔巖性分析得出F42 斷層短距,F4及F42斷層短距則依據所取得成果綜合分析而得出),該系列斷層為區域性斷裂,從暖泉鎮郭家山新勝村高崖頭一直延伸至暖泉井田以北,總延長約15km。另在井田東南外側還發育有區域性正斷層F5(與原暖泉煤礦緊鄰),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傾角70,短距約100m,延長約10km,對原暖泉煤礦煤層有一定影響,使井田內煤層出現明顯的波狀起伏。三、煤層及煤質(一)含煤性井田內主要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和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共含煤18層,自上而下為1號、1號上、2號、2號下、3號、4號、5號、6號上、6號、7號、7號下、8號、9號上、9號、10號、10號下、11號、12號。其中1號5號產于山西組,6號上12號產于太原組。煤層總厚12.89m,煤系地層總厚174.23m,含煤系數為7.4%。可采煤層為10號,平均后5.01m。可采煤層含煤系數3.3%,10號煤層分為10號上、10號兩層,合并為一層進行綜合評價。可采煤層全部位于太原組,山西組無可采煤層,可采煤層特征見表1-2-1。 可采煤層特征表表1-2-1 煤層編號最小-最大厚度煤層結構穩定性可采性頂底板巖性夾矸層數夾矸厚度(m)頂板底板平均厚度10#4.11-8.091-20.40-2.49穩定全區可采細砂巖、泥巖泥巖、炭質泥巖5.011.45(二)可采煤層10號煤層賦存于太原組中下部,層位穩定,上距8號煤平均16.03m,厚度為4.118.09m,平均5.01m,含12層夾矸,夾矸易于對比,矸石厚度0.402.49m,平均1.23m,巖性多為黑色泥巖、泥巖、局部為炭質泥巖。10號煤層結構簡單,厚度變異系數為28.0%,為全區主要可采煤層。頂板巖性多為細砂巖、泥巖,底板巖性多為泥巖、炭質泥巖。嚴格來講10號煤層可分為10號上、10號兩層兩分層,其中10號上煤厚度1.622.21m,平均1.86m,僅ZK4-0鉆孔夾有0.05m的夾矸,和9號煤之間為深灰色細砂巖過渡;10號煤厚度1.253.94m,平均1.97m,僅ZK3-0鉆孔夾有0.36m夾矸,和10號上煤之間為泥巖、炭質泥巖夾層,夾層厚度0.402.49m,平均1.23m,合并評價為10號煤,本層為全區主要穩定可采煤層。(三)煤質1、煤的物理性質井田內10號煤層為黑色,條痕為棕黑色,以玻璃光澤一強玻璃光澤為主,少量呈弱絲絹光澤,斷口參差狀、貝殼狀,內生裂隙十分發育,外生裂隙不發育。2、煤巖特征宏觀煤巖成分以亮煤、暗煤為主,鏡煤次之,絲炭少量。結構以條帶狀為主,線粒狀、透鏡狀、均一狀次之,煤巖類型以亮煤、半亮型煤為主,半暗型、暗淡型煤次之,構造多呈層狀或塊狀層理。3、煤質特征據地質報告,10號煤層工業分析結果煤質特征見表1-2-2。 煤質特征表表1-2-2 煤層編號原 煤灰分(Ad)(%)全 硫(St.d)(%)揮 發 分(Vdaf)(%)水 分(Mad)(%)發熱量(Qgr.vd)(MJ/kg)1012.95-230.82-1.423.64-260.26-0.729.34-31.11精 煤灰分(Ad)(%)全 硫(St.d)(%)揮 發 分(Vdaf)(%)水 分(Mad)(%)發熱量(Qgr.vd)(MJ/kg)5.23-8.40.89-1.122.25-230.14-033.04-34.24、煤類根據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劃分,10號煤層屬焦煤(JM25)。四、煤層頂、底板特征及瓦斯、煤塵、煤的自燃性1、煤層頂、底板特征據地質報告,10號煤層頂板巖性多為細砂巖、泥巖、底板巖性多為泥巖、炭質泥巖。2、瓦斯、煤塵、煤的自燃及地溫據呂安監煤字【2005】63號文,“關于對中陽縣張子山鄉煤礦等33對21萬噸以下鄉鎮煤礦2004年度礦井瓦斯等級和CO2涌出量鑒定結果的批復”,暖泉煤礦2004年度礦井瓦斯相對涌出量6.7m3/t,絕對涌出量1.27m3/min;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7.8 m3/t,絕對涌出量1.49 m3/min,為低瓦斯礦井。根據暖泉煤礦2006年5月采取的10號煤層煤樣,經山西省煤炭地質研究所檢測,10號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級,屬自燃煤層,10號煤層煤塵有爆炸性。根據相鄰吳家峁井田勘探資料,恒溫帶深度為5062m,溫度為14.3815.18,平均地溫梯度為1.84/100m,由此推知本井田應屬地溫正常區。第三節 水文地質 1、地表水井田內無常年性河流,從北向南依次有柏凹溝、楊盤溝二條季節性溝谷,溝中水量很小,柏凹溝清水流量為0.28L/s,楊盤溝與柏凹溝流量基本相近。兩條溝谷平時水量均較小,只在雨季才有較大的洪水通過。2、含水層地質報告收集有原215地質隊編寫的下棗林煤礦擴界(精查)地質報告和2004年由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提交的山西省河東煤田中陽縣吳家峁井田勘探地質報告、山西省河東煤田中陽縣陶家嶺井田勘探地質報告,吳家峁和陶家嶺各施工水文鉆孔一個,這2個鉆孔分別計算了各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陶家嶺ZK6-6水文孔施工至上馬家溝組地層中段,對奧陶系峰峰組做了抽水試驗后又向下施工14m,揭穿了巖溶水主要含水層,水位埋深由峰峰組的143.10m突然降至220.3m,獲得了奧灰水水位標高849.70m,為暖泉礦區就目前地質成果對各個含水層綜合評價提供了一定的依據。(1)奧陶系巖溶裂隙含水層奧陶系灰巖在礦區內屬深埋型,據以往鉆孔資料,勘探區北西部埋藏最深,南東部埋藏最淺,從區域資料總體分析,在垂直方向上峰峰組灰巖由白云質灰巖、泥灰巖及少量角礫狀灰巖所組成,巖溶裂隙不甚發育,據ZK6-6水文孔資料,鉆孔單位涌水量僅0.00078L/s.m,屬弱富水含水層。上、下馬家溝組地層巖溶裂隙發育,是奧灰巖的主要含水層,一般為強富水含水層;在水平方向上,在構造發育部位和淺埋區一般富水性較強,否則較差。根據陶家嶺井田ZK6-6水文孔資料,礦區內奧灰水主含水層水位埋深380-660m,水位標高為849.70m。(2)石炭系上統太原組碎屑巖夾碳酸鹽巖類巖溶裂隙含水層勘探區內沒有出露,根據吳家峁礦區ZK302水文孔資料,其主要含水層為灰巖和中粗粒砂巖,含水層共5層,總厚度39.9m,鉆孔單位涌水量為0.00012L/s.m。屬弱富水含水層。但其含水層的富水性與奧灰水一樣也有其不均一性,一般淺埋區、裂隙發育,補給條件較好富水性相對較強,否則,富水性相對較差。(3)二疊系山西組砂巖以及山西組以上碎屑巖裂隙含水層該組含水層以中粗砂巖為主。據下棗林煤礦擴界地質(精查)報告,1995年井田北部的軍山煤礦建豎井時,揭露4號煤后,井筒內涌水絕大部分來自山西組含水層,涌水量為60m3/d,屬礦坑涌水量小的礦井,水質類型為HCO3- .SO2-4Mg2+.Na+ .Ca2+型。據吳家峁ZK302水文孔資料,該含水層厚26.3m,鉆孔單位涌水量為0.0074 L/s.m,屬弱富水含水層,水質類型為HCO3-.SO2-4Na型,礦化度0.61g/L。(4)新生界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該含水層包括上第三系上新統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統以及全新統地層。上第三系上新統地層廣泛出露于勘探區內溝谷兩側,含水層為底部的半膠結狀礫石層,由于其不整合于基巖面之上,與基巖風化裂隙構成較好的含水層,但由于其連續性較差,補給條件也相應較差,且厚度不穩定,故富水性差異較大,一般單井出水量10 m3/d,屬弱富水含水層,水質類型為HCO3-Na+型。第四系中、上更新統地層多分布在梁峁之上,但由于溝谷坡度大,降水多形成地表逕流,對地下水補給有限,因此該含水層多為透水而不含水巖層,局部含上層滯水,水量微弱。第四系全新統地層分布在溝谷之中,含水層主要為砂礫石層,但由含水層厚度小,單井出水量也不大,可供生活和灌溉用水,屬弱富水含水層,水質類型為HCO3- .SO2-4Na+.Mg2+型,礦化度0.84 g/L,水質較好。3、主要隔水層(1)石炭系中統本溪組泥巖隔水層據ZK6-6水文孔資料,本溪組地層厚27.34m,巖性以泥巖、粘土巖、鐵鋁巖為主,夾薄層石灰巖,隔水型能較好,區域穩定連續,加之10號煤下無煤段厚度達22.41m,合計49.75m ,是主采10號煤與奧陶系巖溶未間重要的隔水層。(2)二疊系中統上、下石盒子組泥巖隔水層本組隔水層厚度較大,由數層泥巖和砂質泥巖組成,垂直分布呈平行復合式結構,裂隙不發育,為山西組頂部的隔水層,對松散巖類孔隙水與風化裂隙水的下滲起著良好的隔水作用。4、構造對開采煤層的影響礦區內地層總體向西傾斜,呈單斜構造,地層傾角1015,井田西北角發育有F4正斷層及其次生的F41正斷層、F42正斷層,該系列斷層為區域性斷裂,從暖泉鎮郭家山新勝村高崖頭一直延伸至暖泉井田以北,總延長約15km。此外井田內還有東西向的寬緩的褶曲,區內沒有發現陷落柱等其它構造形跡。由于井田西部奧灰水水頭均高于主采10號煤層底板,主煤層西部屬帶壓開采,斷層有可能形成導水通道,使巖溶水涌入礦井,造成水害,因此開采煤層時一定要沿斷層留足保安煤柱,同時必須重視對隱伏斷層以及其它構造的發現與研究,以防斷層導水造成淹礦事故。5、地表水對開采煤礦的影響區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僅有數條季節性河流,其中以柏凹溝和楊盤溝最大,本次工作實測的清水流量為0.28L/s,另外iaz楊盤溝村西溝總有一治理水土流失的水壩,雨后壩內積水,形成小型水庫。一般來說地表水通過基巖含水層滲透補給的水量是較弱的,但是,隨著煤礦的開采,頂部巖層將遭到破壞,會使基巖裂隙加大、增多,特別是在煤層淺埋地段甚至形成地面塌陷,溝通斷層以及其它構造形跡,使地表水通入坑道,形成水害。因此,在開采過程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坑口、堆煤場也要建在最高洪水位之上,以防洪水襲擊,造成危害。6、采空區對開采煤層的影響井田內存在一部分采空區,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積水、積氣現象,因此在開采10號煤層時一定要沿采空影響區留足保安煤柱,穿越采空區時一定要先做探放水(氣)工作,而后再行穿越,嚴防事故的發生。7、井田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質類型10上、10號煤為太原組可采煤層,其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和太原組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另外,10號煤的煤層底板標高在7601340m之間,據區域資料推測深部奧灰水水位標高約為850m。也就是說10號煤底板標高在760850m之間屬帶壓開采地段。根據吳家峁礦區資料10號煤下到奧灰頂面的有效隔水層厚度為49.75m,以開采煤層破壞厚度為10m計,用突水系數計算公式T=P/(m-c)計算,礦區10號煤層最低點的突水系數為0.027Mpa/m,小于巖層非正常塊段臨界值0.06 Mpa/m,在沒有斷層的影響下,奧灰水突水的可能性較小。10上、10號煤層主要以灰巖巖溶裂隙充水為主,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因此太原組10上、10號煤的礦床水文地質類型定為三類一型。8、礦井涌水量礦井涌水量的計算采用原暖泉煤礦一坑的涌水量資料,用比擬方法計算了本礦礦井開采太原組10#煤層時礦井涌水量,計算公式:Q=KsP式中:Q 礦井涌水量(m/d)Ks噸煤含水系數P設計生產能力(mt/d)計算結果見表1-2-3 礦井涌水量計算表表1-2-3開采煤層設計生產能力(mt/a)噸煤含水系數礦井涌水量(m/h)太原組10#1.20.0280根據資料,在原暖泉煤礦一坑煤炭開采過程中,對礦井實際排水量進行了測定,礦井涌水量可達80m/h。 根據地質報告和原資料,預計我礦生產能力達到1.2mt/d時,井下正常涌水量80m/h,最大涌水量100m/h。第二章 探 放 水第一節 成立探放水領導組及專業探放水隊伍一、成立探放水領導組:組 長: 范建軍(礦 長)副 組 長: 任海旺(技術礦長) 邢生財 (安全礦長) 張煥芝 (生產礦長)賈永發(機電礦長) 成 員: 劉三旺 (調度主任)毛佼林 (通風科長) 武二旦 曹玉寶 武俊寶 二、專業探放水隊:隊長:武二旦 及12名隊員組成三、探放水的范圍主斜井、副斜井、總回風大巷四、探放水的范圍及概述一)、主斜井、副斜井、總回風大巷二)、主斜井、副斜井、總回風大巷、各開拓工作面分別在煤層底板中和煤層中向西北、北、東北部開拓,煤層上部主要含水層L3、L4、L5石灰巖,含水性質為巖溶、裂隙水。據調查可能遇到暖泉鎮煤礦一坑、二坑的采空巷道,有可能存在采空積水、積氣,由于其采空區范圍不清,故無法圈定,根據水文地質資料,井田內奧灰巖水位標高為849.7m,屬帶壓開采,為確保各工作面的安全開拓,決定對開拓(掘進)工作面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第二節 鉆孔的布置從各開拓工作面掌頭扇形布置9個鉆孔,鉆孔編號依次為:1、2、3、4、5、6、7、8、9號,1號孔位于巷道中部,平行于巷道開拓方向,離底板的高度根據各開拓工作面斷面大小進行確定。2、3、4、5、6、7、8、9號孔位于1號孔兩側,孔間距根據各開拓工作面斷面大小進行確定,確定鉆孔超前距為60米,每次鉆探的孔數為9個,(鉆孔的方向及角度見技術參數表)。鉆孔呈扇形布置,允許開拓安全距離為30米,探放幫距為12米,鉆孔間距的終孔水平距離不大于3米。垂直面內鉆孔間的終孔垂距不大于1.8米。(后附:各開拓工作面鉆孔布置圖及鉆孔技術參數表)第三節 探水前的準備工作1、加強鉆場附近的巷道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攔板。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探水鉆孔位于巷道低洼時,必須配備與探水量相適應的排水設備。3、在打鉆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4、測量和探放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鉆孔數目。5、預計水壓較大的地區,探水鉆進前,必須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閘閥,進行耐壓試驗,達到設計承受的水壓后,方準繼續鉆進,特別危險的地區,應有躲避場所,并規定避災路線。6、探放水人員必須熟悉避災撤退路線。第四節 探水鉆的安裝與操作一、安裝鉆機前的準備工作1、進入安裝地點前,應先檢查巷道支護及通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整修、加固鉆場,應清理干凈臟雜物,挖好清水池,疏通好水溝。2、無風地點必須安設局部通風機或采用導風筒通風,在打鉆過程中不準停風,且要有可靠的風電、瓦斯電閉鎖裝置。3、水壓、機件、電源開關等均應良好,符合要求。二、安裝鉆機時的注意事項1、鉆場面積必須大于機座,周圍要有足夠的安全間隙,在運輸巷道安設鉆機時,要保證不影響運輸。2、安鉆地點應底板平整,地梁木平穩臥入底板四角打上立柱及斜柱,按中線擺正鉆機。3、機身安放平穩后,應上緊底固螺絲,各機械轉動部分要安裝防護欄、保護罩。三、操作前的準備工作1、鉆機安裝應牢固變速箱及油箱內的油位應適合,安全防護罩及防塵蓋必須齊全。2、各部分操作手把應處在正確位置。3、調試鉆機時,要求各轉動部分運轉正常,開關啟動靈活可靠。鉆機空載運行10分鐘,確認無問題后,方可接上鉆桿、鉆頭,接通水源,由司機操作開始鉆孔。4、鉆孔時要嚴格按照測量人員標定的孔位及施工措施中規定的方位、角度、孔深等進行施工,不經測量人員同意不得擅自改動。四、安裝鉆桿時應注意事項1、先檢查鉆桿,應不堵塞、不彎曲、絲口未磨損,不合格不得使用。2、連接鉆桿時要對準絲口,避免歪斜和漏水。3、裝卸鉆桿時,應嚴防管鉗夾傷硬質合金卡、夾扁鉆頭和巖芯等。4、安裝鉆桿時,必須在探水機完全停止時,再安鉆桿。5、鉆桿安裝前鉆桿螺紋部分應清理干凈并圖上黃油,以便于拆卸。五、鉆機的操作1、在開孔時,將鉆機卸壓閥按減壓箭頭方向旋轉,使鉆機緩慢轉動,當鉆頭全部進入煤層后,再加壓征程鉆進。2、當鉆到所需深度時,停止鉆進,松開鉆桿卡瓦,按照手柄操作牌指示將手柄板至回程位置,主機迅速退回,然后將手柄轉至空擋位置,再停機進行拆裝鉆桿工作。3、鉆頭送入孔內開始鉆進時,壓力不宜太大,要輕壓慢鉆,以免崩刃或打壞變速齒輪,待鉆頭不到孔底工作平穩后,壓力再逐漸增大。4、鉆進時,鉆工要認真觀察鉆機運轉情況,即觀察送水,鉆孔的給排水,鉆孔內的震動聲音情況。5、鉆進過程中要準確測量距離,一般每鉆進10米或換鉆具時必須量一次鉆桿,以核實孔深。6、鉆機運轉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軸承部位,液壓油、電機變速箱、軸套、黃立軸齒輪等有無超溫現象,有無異常聲音,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機查找原因,及時處理。7、當探水完畢后,把鉆機的各部件及鉆機放回井下庫房,以備下次使用。第五節 放水及排水掌握和探明地下水源后,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有計劃的將威脅性水源全部或部分地放出,并排出地面。一、放水前的準備1、在探水孔的鉆桿兩側打上兩根支柱,用鐵絲將鉆桿牢固在支柱上,方可撤出鉆機。2、放水前必須通知附近有關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并要求水泵排水工作人員做好排水準備工作。3、放水時一般采用探水鉆放水,用旋轉鉆桿的方法,如水量較大時,必須另打放水眼,并安設套管乾地放水,嚴禁用放炮方法放水。4、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有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如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報礦調度室。5、放水全過程必須有瓦斯員在現場,隨時檢查探放水地點的有害氣體情況,超限時停止一切作業進行處理。二、探放水措施1、當探到老空水時,水量不大,不超過礦井排水能力時,可利用探水鉆孔直接放水,當水量較大時或水質較差,腐蝕排水設備時應先放后堵,暫先隔離,做好排水準備后再排放。2、放水前應進行放水量,水壓煤層透水性試驗,并根據排水設備能力及水倉容旺擬定專項排放順序和控制水量措施。3、放水時隨時注意水量變化,出水水質,有無有害氣體涌出,有無特殊聲響,發現異狀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匯報值班領導。4、按避水災路線撤退人員,沿途要有良好照明,保證路線暢通。5、當水壓大放水時必須有防噴裝置,并用擋板背緊工作面,擋板后加設頂柱或木垛,必要時還必須砌筑防水墻后方可放水。三、開拓(掘進)接近積水區的安全技術措施1、探到積水時,應將下山范圍內與探放水工作無關人員撤離。2、在探水眼掩護下,且保持規定超前距和幫距時,可采用多打眼,少裝藥的方法掘進。3、嚴格執行三不裝藥“制度”,即炮眼或掘進面有出水征兆不裝藥,超前距不夠或偏離探水方向不裝藥,掘進工作面支架不牢或空頂距超過規定不裝藥。4、開拓(掘進)或探水時沿鉆桿向外流水時,應停止工作,嚴禁拔出或搖晃鉆桿,沒法固定,立即匯報值班領導。5、交接班時必須現場交接清允許掘進剩余距離,嚴禁超越掘進。6、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熟悉避災路線,懂得透水后的急救知識,懂得并隨時觀察下列透水預兆。掛紅:在井下水中含有鐵的氧化物,在水壓作用下,通過煤(巖)裂隙時,附著在裂隙表面,出現暗紅色水銹。掛汗:當掘進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水在自身壓力作用下,通過煤巖裂縫而在煤巖壁上凝結成許多水珠,當遇到掛汗時,用水鎬剝去一薄層,觀察新暴躁面是否有了潮氣,如果煤巖潮濕則是透水征兆。空氣變冷:掘進工作面接近大量積水區時,氣溫驟然降低,煤壁發涼,人一進入就有涼爽感,時間愈長舊愈感到陰涼。出現霧氣:當巷道內溫度很高時,積水滲到煤壁后引起蒸發而迅速形成霧氣。水叫:井下的高壓積水,巷煤巖裂縫強烈擠壓與兩壁摩擦而發現嘶嘶叫聲,說明掘進工作面距積水區已很接近,若是煤巖掘進,則透水即將發生,這時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的人員。頂板淋水加大: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應視作透水前征兆。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發渾,有臭味。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積水區向外散發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裂隙出現滲水:如果出水清凈,則離積水區尚遠,若出水渾濁,則離積水區已近。四、排水設備的配備維護及保養為確保探放水,防止萬一透水時做到有備無患,井下一在透水后,排水使用臨時水倉,水泵型號為D25-307,功率30kw主水泵。配專職水泵司機,水泵司機必須經過培訓后才能擔任。在探水工程中司機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主排水泵必須保證隨時能夠正常啟動,探水前,應對水泵檢查下列各項:各連接螺絲是否松動。盤轉水泵主軸一圈以上,檢查轉動是否靈活。電動機及電氣開關的接地線是否良好。第三章 安全技術措施第一節 探放水過程中注意事項及安全技術措施1、鉆機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后方可操作鉆機。2、操作鉆機要嚴格按照鉆機的技術要求和說明進行。3、操作人員必須衣著整齊,穿絕緣鞋,載絕緣手套。4、鉆車和鉆架的支撐安裝必須可靠。5、使用的鉆頭應是銳利的。6、電鉆需變速時,必須先停機,方能變速。7、在鉆孔中,若發生突然卡桿或鉆桿彎曲,應立即松開離合器,撤退鉆機,檢查鉆頭是否有崩片或刃口磨損過大等情況,以決定更換鉆頭否。8、發生下列情況時禁止使用鉆機:發生漏電麻手減速箱內聲音不正常,如有碰擊聲等電機運轉聲音不正常,如發生尖叫聲等9、不要在現場拆開鉆機。10、探水工作面要加強支護,防止高壓水沖垮煤壁及支架。11、事先檢查并維護好設備,清挖水溝和臨時水倉,以便在出水時使臨時水倉有相當大容積的緩沖余地。12、在探水工作面或工作面附近安設專用電話,遇有水及時向礦井調度室匯報。13、探水工作面要經常檢查瓦斯,發現沼氣超過1%時要立即停止打鉆,切斷電源,撤出人員,然后加強通風吹散有害氣體。14、在水壓較大的地點探水時,應預先開掘安全躲避硐,規定好聯絡信號及人員的避災線路。15、打鉆時鉆孔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出現沖頂鉆具等異常情況時,要不激動或拔出鉆桿,應馬上將鉆桿固定。還應派人監視水情和報告礦井調度室,不得擅自放水。如果情況危急時,要立即撤出受水威脅地區的所有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16、探放水鉆機后面和前面給進手把活動范圍內不得站人,以防高壓水將鉆桿頂出傷人,或者手把翻轉打人。17、鉆眼內水壓過大時,應該采用反壓,防壓和安設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控制鉆桿不被高壓水猛然沖出,確保鉆探安全。18、探水鉆探工程中應時刻注意鉆孔內情況,發現煤層變軟,鉆桿推進突然感到困難,或順鉆桿出水增大時,要特別注意,立即停止鉆進,不要拔出或移動鉆桿。如果拔出鉆桿,鉆眼會因水流出而沖大,水量無法控制,造成透水事故。當探水孔孔深小于5米時孔內水量出水,說明距離積水已經很近;如果孔內水壓很大,水噴射很遠,必須馬上將鉆機鉆桿固定,在巷道正前打牢點柱,保護煤壁和頂板,不使煤壁被水沖垮。人員應盡快撤離現場,另選安全地點對此處積水進行探放。探水過程中如發現鉆孔透老空無水,應立即檢查是否有有害氣體噴出,防止人員受到傷害。第二節 通風措施和瓦斯檢查制度1、探水工作面必須有一名瓦斯員跟班作業,隨時檢查掌握瓦斯及co、co2等氣體的變化情況,如果沼氣或其它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必須停止打鉆,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領導和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2、建立健全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檢查管理制度。3、每次檢查瓦斯的結果都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瓦斯記錄牌上,并告知現場作業人員。4、探水工作面面采用壓入式局部通風,局部通風機由指定專人負責管理,三班正常運轉,不得隨意停開。5、探水工作面的電氣設備,必須安裝風電閉鎖和瓦斯電閉鎖裝置,具有斷電功能。6、無論是否工作或交接班時工作面都不準停風,因檢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必須撤出作業人員切斷電源,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工作面瓦斯濃度,確無超限時,方可送電。7、要求每個探水工作面的風筒接頭嚴密、無破口,保持平直,逢環必掛,風筒拐彎處要設彎頭或緩慢拐彎,不準拐死彎,風筒距工作面不得超過5m。8、每個探水工作面和安設鉆機處必須裝設甲烷傳感器,且傳感器必須是經過標校合格方可使用。第三節 突發情況的安全措施井下一旦發生突水事故,在現場的工作人員應立即將突水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現場人員必須聽從班組長指揮,迅速撤退,并以盡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點的工作人員一起撤退。1、撤退要服從命令,不可慌亂,要注意往高處走,并沿預定的避災路線出井。2、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躲到硐室、拐彎巷道或其它安全地點,如果情況緊急,來不急轉移躲避時,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它定物,防止被涌水打倒或沖走。3、外出巷道已被水阻,無法撤出時,應選擇地勢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地點或上山獨頭巷道躲避,被堵在上山獨頭巷道內的人員要有長時間被堵的思想準備,要節約用燈或食品,有規律地敲打鐵管等物,發出求救信號,同時要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困難,要忍饑靜臥,降低體力消耗,等待救援脫險。4、若突水來自老空、老窖積水,在突水的同時有大量有害氣體涌出,撤離時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或窒息。5、撤退人員需要從梯子間爬梯升井時,應按次序上,避免搶上或慌亂,爬梯時應注意手抓牢,腳蹬穩,保證自己安全,也要照顧別人安全。6、人員撤至安全地點或地面后,應立即清點人數,如發現有人被堵入災區,應立即組織營救。避災路線是:1)主 斜 井:井底原煤轉運站主斜井井筒地面。2)副 斜 井:井底車場副斜井井筒地面。 3)回風立井:開拓工作面回風立井井筒地面。 (附:避災路線圖)第四節探放水管理制度一、必須熟悉透水的各種預兆,發現透水危險必須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安全礦長、總工,及時采取措施處理。二、要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三、地面防治水,井口高于歷年洪水位,防止井口入水,防止地面涌水和積水,要及時疏干排凈。四、探放放水設備,排水設施,要配套齊全。五、掘進巷道,接近積水地區時,要防止透水事故發生,其安全措施如下:1、探水巷道斷面不宜過大,從而縮小受壓面積。2、掘進工作面遇到透水征兆時,必須停止前進,加固支架,撤出人員報告領導。3、在探水眼嚴密的掩護下,且保持設計超前距,可采取多打眼、少裝藥的放炮方法,以利保持掘進工作面煤體抗壓強度。4、嚴格執行“三不”裝炮制度。炮眼或掘進頭有透水征兆;超前距離不夠;瓦斯超限。六、每次探水后,應在探水地點做專門標記(如在巷道一幫或頂板涂標記或打入木楔及鐵釘等),以備后來丈量巷道長度使用,認真做好有關探放水記錄,并由在場人員和有關責任人簽字后,必須與交接班記錄當班交回礦調度室以備核查。七、報告災情的方法是:1、災害事故發生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人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生產辦匯報,井下其他人員在發現異常現象后,應及時向礦級領導匯報。2、根據事故的性質和蔓延趨勢,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向可能受威脅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3、礦調度室接到災害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礦長、并對全體救災組織人員發出待命命令。4、礦長總指揮接到報警后,應根據災情情況迅速組織有關人員根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搶救。第五節 礦井防治水制度一、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工作,對井上、下防治水做到有的放矢。二、地面修筑堤壩或擋水墻、水渠、疏通水路,采取有效的地面防水措施。三、雨季或雨期必須組織人員及時對我礦區及其附近進行檢查,發現有裂縫、老窖塌和巖溶塌陷等現象時,必須及時處理。四、按規定預留井下防水煤柱、巖柱。五、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透水征兆,如掛汗空氣變冷發生霧氣、水叫、頂板淋頭加大、頂板下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縫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其它異狀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水威脅的人員,迅速報告礦長和坑口負責人,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六、采掘工作接近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和可能出水區,必須采取措施先進行探水,探水前要加固工作面支護,鉆眼探水時,發現鉆眼流水增大或有臭味時,必須立即停止鉆探,不得發出鉆桿,待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并做好防止準備后,再進行放水,嚴禁用放炮法進行放水。礦井發生水災后,首先要堵斷水源,其次是截斷水路,使巷道只水分割,按照排水計劃排除積水,恢復生產。第六節 水災處理措施1、查: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文化團隊管理方案計劃
- 品牌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計劃
- 城市交通設施設計重點基礎知識點
- 年度獎懲機制的合理設定計劃
- 未來計算技術考試考題及答案解析
- 2024年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青海省廣播電視局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內江市市中區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真題
- 2024年西林縣交通運輸局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區第四小學招聘筆試真題
- 【許林芳老師】-《企業文化構建與落地》
- 牛羊肉采購合同范本
- DLT 5434-2021 電力建設工程監理規范表格
- 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實施方案
- 托育機構消防安全培訓
- 《現代庫存管理:模型、算法與Python實現》 課件全套 楊超林 第1-17章 現代庫存管理概述-某家電企業H的制造網絡庫存優化實戰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寵物尿墊(褲)
- (正式版)HGT 6276-2024 雙酚F型環氧樹脂
- 補習班輔導班學員合同協議書范本
- 操作系統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離婚案件中夫妻房產分割問題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