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課外文言文-訓練整理.doc_第1頁
六年級課外文言文-訓練整理.doc_第2頁
六年級課外文言文-訓練整理.doc_第3頁
六年級課外文言文-訓練整理.doc_第4頁
六年級課外文言文-訓練整理.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 (五)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見一猿坐樹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鳴數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 (墨客揮犀三) 注釋弋人:射鳥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付子已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 3. 用自己的話回答,射者為什么“誓不復射”? 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十四) 趙人患鼠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注釋盍:何不。若:你。垣墉:泛稱墻。病于:病,有害。于,比。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貓善捕鼠及雞 ( )(2)弗食雞則已耳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 3“貓善捕鼠及雞”的特點表現在 4、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十八) 東坡逸事東坡為錢塘守時,民有訴扇肆負債二萬者,逮至則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公令以扇二十來,就判字筆隨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門,人竟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遂悉償所負。 注釋肆:商店。判字筆:判案所用的毛筆。行、草:行書、草書。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東坡為錢塘守時 ( )(2)遂悉償所負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 2“就判字筆隨意作行、草” 中的“隨意”一詞有什么作用? 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發? (二十) 趙母訓子趙武孟初以馳騁田獵為事,嘗獲肥鮮以遺母,母泣曰:汝不讀書而田獵,如是吾無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學,遂博通經史,舉進士,官至右臺侍御史。(續世說)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如是吾無望矣 ( )(2)竟不食其膳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嘗獲肥鮮以遺母 3. 趙母的希望是什么? 4.這則故事,給你的啟發是什么? (二十九) 陶侃惜谷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陶侃嘗出游 ( )(2)人云 (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國懷鄉3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是以百姓勤于農植。 4本文表現了陶侃怎樣的思想品格? (三十) 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主人怪問衡 ( ) (2)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2)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 D必以分人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鑿壁借光,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八) 馬價十倍有人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注釋 比:副詞,接連地。還:通“環”環繞。朝:早晨。一旦:一天。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人莫知之 ( )(2)去而顧之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3、伯樂“還而視之,去而顧之”這一動作神態,有什么隱含義? 4、這則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種什么現象? (十)魯人徙越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披發。以予之所長,游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注釋 屨:麻鞋。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跣:赤腳。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而欲徙于越 ( )(2)游與不用之國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3、文中“游與不用之國”,“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十一) 徐文貞寬厚徐文貞歸里,遍召親故。一人取席間金杯藏之帽,公適見之。席將罷,主者檢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覓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墮,公亟轉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見前輩之厚。注釋主者:管家。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徐文貞歸里 ( )(2)遍召親故 (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一人取席間金杯藏之帽,公適見之 3、“公亟轉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從文中可知,徐文貞是個 和 的人。 【參考答案】1、結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斷箭,丟棄弓,發誓不再射箭 3、射者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給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們不要濫殺生靈,應與大自然和睦相處,要尊重、熱愛生命。【參考答案】1、(1)善于(2)吃 2、他的兒子覺得貓成了禍患,告訴父親說:“何不把這只偷吃雞的貓趕走呢?” 3、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當事物必須加以取舍時,應該“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將損失降到最低,獲益力求最大)【參考答案】1、(1)擔任 (2)欠 2、長時間下雨并且天氣一直寒冷,扇子賣不出,不是不肯償還債務 3、表現了蘇東坡書法水平高超,為人瀟灑倜儻 4、盡可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參考答案】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經捕獲肥美的動物來給母親 3、勤學苦讀,獲取功名 4、例:家庭(母親的)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參考答案】1.(1)巡游(2)說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 4.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和農民有較深的感情。【參考答案】1.(1)對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 3.D 4.鑿開墻壁,借鄰居家的燈光 勤學苦讀【參考答案】1、(1)代“駿馬”(2)看,回頭看 2、伯樂于是去市場上環繞著馬看了一圈,離開的時候又回頭來看了看它3、伯樂看了又看,離開時還依依不舍,表示這是匹駿馬。4、本不懂得貨色,而“名家”說好就認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參考答案】1、(1)遷移,搬家(2)前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