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識別電路圖.doc_第1頁
怎樣識別電路圖.doc_第2頁
怎樣識別電路圖.doc_第3頁
怎樣識別電路圖.doc_第4頁
怎樣識別電路圖.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怎樣識別電路圖正確識別電路圖,是初中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電學計算也總是要事先進行電路情況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較大,中考中的電學壓軸題的難點、關鍵點往往就是電路識別問題,是普遍學生覺得難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學習及以后從事涉及電學知識工作中還會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要過好識別電路這關,必須掃清知識、方法上的障礙。現將幾個關鍵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一道探討,以期拋磚引玉。一、串、并聯電路的概念及特點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06頁是這樣說的:“兩個小燈泡首尾相連,然后接到電路中,我們說這兩個燈泡串聯”和“兩個小燈泡的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后接到電路中,我們說這兩個燈泡是并聯”,原老教材第二冊第57頁也有類似的敘述。我們從上述關于串聯和并聯的定義中不難看出串、并聯電路的特點,串聯電路只有一條通路,各用電器通則都通,斷則都斷,互相影響,無論開關接在何處均控制整個電路,而并聯電路有兩條或多條支路,各用電器獨立工作,干路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的開關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二、串、并聯電路的判斷方法1用電器連接法分析電路中用電器的連接法,逐個順次連接的是串聯,并列接在電路兩點間的是并聯。2電流法在串聯電路中電流沒有分支,在并聯電路中干路的電流在分支處分成了幾部分。3共同接點數法在串聯中,某一用電器與另一用電器只有一個共同的連接點,而在并聯中,某一用電器與另一用電器有兩個共同的連接點。4在分析電路連接情況時,從電源正極開始,順著電流的方向,一直到電源的負極。5由于在初中階段多個用電器的連接不涉及混聯,因而對于初中生來說,電路連接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電路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串聯和并聯之一。6由于電路圖畫法的多樣性,也造成學生不習慣而難以辨認,此時只須將原電路圖整理改畫成常見的標準形式,透過現象看本質。如圖1的標準形式是圖2,圖3的標準形式是圖4,圖5的標準形式是圖6,另外圖7、圖8都可把它畫成標準形式的。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三、幾個常見電路元件的特殊處理我們在分析電路連接情況時,往往是針對用電器而言的,其它元件如開關、電壓表、電流表等這些“攔路虎”,對我們分析比較復雜的電路來說負面影響很大,如果既可將有些元件從電路圖中拆掉,又能保證那些元件拆掉后不影響用電器的原連接情況的的話,原電路圖就可以得到簡化,以便揭開“廬山真面目”。為此,我們完全可以依據所拆元件的特性進行簡化,其方法是:1開關若是開關閉合,就在原開關處畫一導線連通,若是開關斷開,就將此路完全去掉不要。2電壓表由于電壓表的電阻很大,因此可把連電壓表處當成開路,只須把電壓表拆掉即可。3電流表由于電流表的電阻很小,因此可把連電流表處當成短路,電流表拆下處要用導線連通。通過上述方法所得的簡化圖表示出的用電器連接情況即為原電路中用電器連接情況。此步最好在草稿紙上,用鉛筆先畫出原電路圖后,從電源正極開始,逐一依序增刪,直到電源負極為止。例如,我們要判斷圖9中當開關S和S都斷開時,電阻R、R和R的連接情況,對開關、電壓表、電流表依序進行簡化后的電路圖分別如圖10、11和12所示。我們從圖12不難看出電阻R和R串聯。圖9 圖10圖11 圖12四、關于電表示數問題首先弄清楚各電表是測的什么物理量,電流表測的是通過哪個的電流就是看它串在哪一路上,電壓表測的是誰的電壓就看電壓表直接接在誰的兩端(注意:電源電壓是總電壓即最高電壓,如在圖10中,不能說電壓表測的是電源與R1的總電壓,而只能說是R3的電壓)。有時對比較復雜的電路,還需要結合上述第三條將電路簡化后,再將電表依照原電路圖逐一還原到電路中去判斷,以降低難度。五、滑動變阻器的變化首先弄清楚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情況。由于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是“一上一下,各用一個”,連入電路的就是滑片與下接線柱間的這部分,很多人在電路圖上看不懂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情況,就是沒懂其實物連接與元件符號是完全一致的道理,其實,當滑片滑動時我們就可在電路圖上直接看這部分是變長了還是縮短了,從而確定其連入電路的阻值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只有真正弄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進一步弄清楚其電流、電壓變化的情況,以及整個電路的電阻變化,電流、電壓變化的情況。如圖13中滑動變阻器的元件符號上畫有斜線部分為連入電路部分。圖13 圖14圖15 圖16上述電路分析的分解方法,僅為“山窮水盡”者提供一個化難為易扎牢基本功的輔助策略,應用之可有“柳暗花明”之欣喜。實際上,我們對電路的分析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必須全盤考慮且要求思維的流暢性和閃電性,無須受上述方法的羈絆,只有在必要時才有選擇地靈活地綜合地變通地運用,要注意將各方法視為參與化學反應的反應物,我們所希望的是這些反應物參與化學反應生成新物質,發生質變,發散中有求異,否則將會弄巧成拙而事倍功半的。下面看看20003年中考題中計算題的電路吧。圖14(廣州市圖8)中,要立刻看出,當S1、S2斷開時,電阻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的是R2的電壓,電流表測的是通過R1或R2的電流;對當S1、S2都閉合時,電阻R2被短路,R1和R3并聯,電流表測的是干路電流,電壓表的示數為0,等等情況,應了如指掌。圖15(蘭州市圖23)中,當S1和S2斷開時,L和R1串聯,當S1和S2閉合時,R1和R2并聯;各種情況下,變阻器R1是將Pb部分連入電路,滑片P向a端滑動時,其連入電路的阻值是增大,若滑片P向b端滑動時其連入電路的阻值是減小,電壓表的示數不變,均為電源電壓,等等,要胸有成竹。圖16(青海省圖11)中的情況又如何呢?對有良好的知識、技能和心理素質的來說,這問題也只不過是一戳就穿的紙老虎喲!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對開關的通斷、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動等這些動態的情況,產生畏懼心理,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其實我們只需保持頭腦清醒,分清各種情況最重要,混雜不清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是常見病,記住各個擊破是上策,操之過急和知難而退不可取!學習患無疑,疑則有進,大膽嘗試,注重自身案例分析,反思過錯,只要不犯重復性錯誤,一次次錯誤不正一步步逼近正確嗎?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知錯就改吧,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彩虹總在風雨后。怎樣識別,并連接電路圖2009年01月02日 星期五 09:25 P.M.識別串.并聯電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電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點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方向找,直到電源的負極為止。不管電路如何彎曲,只要是電流不分路,即電流從一個用電器流向另一個用電器,一直流下去,那么用電器就是串聯接法,組成的就是串聯電路。如果電路在某點出現分路,表明這個電路中既有干路,又有支路,那么電流通過支路上的用電器后將在另一點匯合,在回到電源的負極。當干路上沒有用電器,而每條支路上只要一個用電器時,這些用電器就組成并聯電路。 (2)節點法 對于具有串.并聯電路初步知識的同學來說,從規范的電路中看出用電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當面對的是一個不規范的電路,特別是電路中的導線在多處交叉相連時,初學者往往會感到困惑。 識別這種電路可采用“節點法”。所謂節點指的是電路中那些“導線交叉相連”的點,包括分流點和匯流點。 利用節點法識別電路的具體步驟是: a.先找出電路中的所有節點,并分別用字母(或數字)表示。如圖06-2. b.將所有用一根導線直接相連(不經過用電器)的節點視為同一節點。并改用同一字母(或數字)表示。圖2中的節點C和D分別改為A和B。 經過以上兩步的處理,從圖06-2中不難看出,燈L1、L2、L3的兩端,都是一端接在電路的A點上,另一端接在電路的D(B)點上,因而燈L1、L2、L3是并聯的。在圖2所示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向是: 關于節點法的理論根據,同學們將在高中物理課中學習。 4.連接電路 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是同學們應該具備的一種電學的實驗技能。連接電路通常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電流流向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依次連接實物,直到電 源的負極。連接串聯電路時采用這種方法既快捷又準確。 (2)先支路后干路法 顧名思義,這是連接并聯電路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其過程是:先從電路圖中找出電路的分流點和匯流點,視它們為各個支路的“頭”和“尾”;把各個支路上的元件按電流流入方向連好,電流流入端是支路的“頭”,電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并將各個支路 的“頭頭”相接,“尾尾”相連;再把干路上的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最后把各個支路的“頭”和“尾”分別與分流點和匯流點相連。 (3)先通后補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將干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導線接通,先形成一條電流的路徑,找出分流點和匯流點的位置;然后將其他各個支路中的元件連好,補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再形成所有電流的路徑。華附物理工作站-教學研究分專題 、突重點 、析難點 -談初中物理電學復習華南師大附中 黃愛國復習的目的在于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復習不只是簡單地再現過去的內容,也不僅是為了防止遺忘,復習應該是站在更高的起點,往回看學過的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把各節各章的知識融匯貫通。從而使學生對已熟悉的概念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更加深入事物的本質,從而獲得更加簡明扼要、更加鞏固可靠的結論,達到“溫故而知新”,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生學電學,往往會感到抽象難懂。電路圖看起來縱橫交錯學生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在初中階段,電學的物理概念、定律及相應的計算公式是最多的。為了突出各知識點的聯系,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學生對電學進行全面的知識歸納的基礎上,分專題來進行復習。在電學復習中按各知識點的聯系,可分五個專題。一,分析電路: 電路圖是電學的重要內容。許多電學題往往一開頭就有一句“如圖所示的電路中”如果把電路圖辨認錯了,電路中的電流強度、電壓、電阻等物理量的計算也隨之而錯,造成“全軍覆沒”的局面。所以分析電路是學好電學的第一步。 簡單的電路圖,可通過分析電路中的電流通過的路徑來進行判斷。電流在電路中始終是一路,說明這是一個串聯電路。如果電流在電路中分開兩路或兩路以上,說明這是一個并聯電路。對于復雜的電路圖,就需通過畫等效電路圖的方法來分析電路。這種方法可分為四步:1, 在初中階段,一般認為電流表的電阻為零,電壓表的電阻為無限大。把電流表當作導線,電壓表視為開路。2, 用字母標出電路圖中三條導線相交的結點。3, 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根據電流的路徑及各個結點的位置畫出簡單的電路圖。4, 電流表和電壓表復位。 例1:請你畫出如圖一所示的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并說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作用。 解:(1),把電流表當作導線,電壓表視為開路。 (2)標出電路圖的結點A、B、C、D。(3) ,根據電流路徑,電流由電源正極出發經過D點和R1來到A點,電流在A點分開兩路,一路通過R2到達B點,另一路通過R3到達B點,兩路在B點匯合到達電源負極形成回路。畫出簡單易看的電路圖(如圖一1)。由此可知R2、R3是并聯,然后再與R1串聯。(4) ,電流表電壓表復位。由電路圖一可知C、A兩點之間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點,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分別連接D點和A點,所以電壓表是測量R1兩端的電壓。電流通過A點分開兩路,一路經過電流表后,再經過R3到達B點,所以電流表是測量通過R3的電流強度(如圖一2)。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電路的重要性。在復習中應特別強調分析電路,畫等效電路圖的必要性,使學生掌握這個基本技能。并能養成遇到電學問題,先畫出電路圖。遇到電路圖先分析電路的好習慣。 二,歐姆定律的運用。 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計算的核心。它揭示了電學三個最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在運用歐姆定律時,應特別注意:(1),要明確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電路的三個物理量。決不能張冠李戴把不屬于同一電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計算。(2)公式 、 、 ,單從數學意義上并無本質不同。但前兩式是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后者是電阻的定義式。不能錯誤地認為“電阻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也不能認為“導體兩端沒有電壓就沒有電阻”。 例1:如圖二所示,有兩個電阻 、 串聯,電源電壓為6伏,電阻 的阻值為10歐,電阻 兩端的電壓為2伏。求:通過電阻 的電流及電阻 的電阻值。 解:由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 。 這道例題是強調運用歐姆定律時,U、I、R的對應性。決不能用 兩端的電壓或電源電壓除以 的電阻值來求得通過 的電流,或用電源電壓除以電流來求得 的電阻值。例題2:如圖三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伏,電阻R1的阻值為15歐,電阻R3的阻值為10歐,電流表的讀數為0.3安。求電阻R2的阻值是多少歐姆?分析:這是一個混聯電路,電阻R1和R2并聯,然后再與R3串聯。要求電阻R2的阻值必須知道R2兩端的電壓和通過R2的電流。由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可知,電阻R1和R2兩端的電壓相等,而這個電壓與電阻R3兩端的電壓的和等于電源電壓。通過R1、R2的電流之和等于干路的電流,也就是電流表的讀數0.3安。解:R3兩端的電壓: =10歐0.3安=3伏 R1、R2兩端的電壓: =6伏3伏=3伏 通過R1的電流: 通過R2的電流: 0.3安0.2安=0.1安 答:電阻R2的阻值是30歐姆。 這兩道例題比較簡單,關鍵是強調U、I、R三個物理量的對應性,以及對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的靈活運用。 三,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公式的運用。 初中生在學完歐姆定律時,還覺得電學不是很難。因只需一個公式 或它的變形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學到電功( )、電功率( )和焦耳定律( )時,對于這三個十分接近而又聯系緊密的概念,容易混淆。有同學反映,這部分內容的大小公式加起來共有十幾個,經常會用錯公式。學好電學,突破電學的難點,關鍵在于靈活運用這十幾個公式。其實這十幾個公式相互間有很深的聯系,可通過下圖來記憶。 純電阻電路 (電功率定義式) 公式 、 、 常用于并聯電路(電壓不變時),公式 、 、 常用于串聯電路(電流不變時)。公式 和 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對于非純電阻電路只能用焦耳定律 來計算電流產生的熱量。例題1:兩個相同的電阻,把它們串聯后接上電源,產生的熱量為Q。如果把它們并聯后接在同一電源上,則在相等的時間里產生的熱量為( )A, Q ; B, Q; C,4Q; D,2Q 。 分析:由題意可知,兩次都接在同一個電源上,電壓相等。用公式 來進行計算比較方便。設兩個相同的電阻為R,串聯后放出的熱量為 ,并聯后放出的熱量為 。由兩式的比可知,答案應選C。例題2:甲、乙兩燈分別標有“4V,2W”和“6V,3W”的字樣,將兩燈并聯在電路中,哪一個燈更亮?將兩燈串聯在電路中,哪一個燈更亮些?(所加電壓不會使燈絲熔斷)分析:燈泡的亮度取決于它的實際消耗的電功率,消耗的電功率大些燈泡就亮些。當燈泡兩端的電壓變化,將引起電功率的變化。而燈絲的電阻是不會隨電壓的變化而變化的。由燈泡上所標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可以求出燈絲的電阻。兩燈并聯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是相等的,所以用公式 。兩燈串聯時通過燈絲的電流是相同的,所以用公式 。解:先計算出兩燈絲的電阻 兩燈并聯時電壓相等 因為 即甲燈亮些。 兩燈串聯時電流相等 因為 ,所以 即乙燈亮些。答:兩燈并聯接入電路時,甲燈更亮些。兩燈串聯接入電路時,乙燈更亮些。 四,電路變化。 不少同學反映“變化的電路難,不只從何下手”。這是因為分析變化的電路涉及的內容廣,考慮問題深。對電阻、電流強度、電壓及電功率相互關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連錯反應,得出錯誤的結論。電路的變化,關鍵是分析電阻的變化。分析電路變化的方法一般可分為四步:1, 從變化電阻人手。2, 由串并聯電路的特點,看電阻的變化情況。3, 由總電壓(電源電壓)不變,得出總電流的變化情況。4, 根據電路特點以及題意,判斷部分電路電流電壓電功率的變化。 例1:如圖四所示的電路中,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動。請分析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變化情況。 解:這是一個串聯電路,電阻R1和R2串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電壓表測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滑片P向右移動,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R2。分析過程如下:(1) ,分析電流表的變化情況: 增大固定不變 R總增大 U總不變 減小 電流表讀數變小 (2),分析電壓表變化的情況: 減小, 增大,不能判斷 的變化。直接分析電路中的電阻電流的變化不能得到電壓相應的變化。這時應通過分析其它部分電路的變化及電路的特點得出研究電路的變化。這道題可從分析電阻 兩端電壓的變化入手:減小不變 減小 不變 減小 不變 增大 電壓表的讀數增大 例2:如圖五所示的電路中,開關S閉合后,燈泡 的亮度將會怎樣變化?解:燈泡的亮度是由燈泡的實際電功率的大小來決定的。但對于同一個(或同一類型)燈泡的電阻是相同的。燈泡是純電阻用電器,由 可知,只需分析燈泡兩端電壓的變化,就可知燈泡亮度的變化。開關閉合后,電路變成電阻R與燈泡L1并聯,然后與燈泡L2串聯。R與L1并聯的總電阻為R ,閉合前后燈泡L1兩端的電壓為 和 ,閉合前后燈泡L2兩端的電壓為 和 。由并聯電路的特點可得: R 燈泡L1的亮度將變暗不變 由并聯電路分壓原理 燈泡L2的亮度將變亮 講完前面四個專題后,應指導學生總結出一些規律:(1),計算前先分析電路,明確電路中幾個用電器的連接方式。(2),電路中的電源電壓通常是不變的。(3),要抓住電流強度的計算,求出電流是求其他物理量的關鍵。(4),電路中電流變化的原因是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電路中去掉或連入了電阻,使電路的電阻發生變化。(5),幾個用電器無論是串聯還是并聯,它們的總功率都等于各個用電器的電功率之和( )。(6), 、 、, 三式通常用于并聯電路。(7), 、 、, 三式通常用于串聯電路。五, 電學實驗。 初中電學要求學生掌握根據實物圖畫出電路圖,或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以及簡單的電路設計。要求學生會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流和電壓以及電阻和電功率。初中物理課本中共有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五個學生分組實驗。其中前三個實驗是為后兩個實驗作知識及技能的準備,所以復習重點應放在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這兩個實驗中。下面根據各知識點的聯系,分三步來進行電學實驗的復習。1,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或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要求兩圖的連接方式一致,包括電源、電流表、電壓表的正負極一致,各用電器的位置和開關的作用一致。畫電路圖的方法是先把實物圖看懂,特別是看清楚各用電器的連接關系以及開關的作用。然后在頭腦中進行加工,形成一個完整的電路圖。最后根據電路圖“橫平豎直”的要求畫出相應的電路圖。連接實物圖的方法是看懂電路圖以及看清實物圖的分布,然后從電源的一極出發,根據電路圖中電流的流向,一段一段地連接實物圖。連接時應盡量避免連接的導線相互交叉。2, 簡單的電路設計。電路設計應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各用電器的連接方式,以及開關的控制對象。例如:由“一個開關同時控制兩個燈泡亮或暗”的要求,可知電路連接方式有兩種可能:一是開關和兩個燈泡是串聯的連接方式;二是兩個燈泡并聯開關接在干路上。由“一個開關控制一個燈泡,另一個開關同時控制兩個燈泡,一個燈泡壞了不影響另一個燈泡”的要求,可知兩個燈泡是并聯的連接關系,一個開關時接在一個燈泡的支路上,而一另開關接在干路上起到總開關的控制作用。然后再根據各用電器的連接方式畫出電路圖。3, 學生分組實驗的復習。用伏安法測電阻和電功率是初中的兩個重要的實驗,這兩個實驗有許多共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