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doc_第1頁
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doc_第2頁
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doc_第3頁
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通過對雙孢菇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側重闡述雙孢菇二次發酵技術,并對品種選擇、培養料的配制、播種、覆土、出菇管理及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得出了雙孢菇獲得高產優質的途徑。關鍵詞: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Secondaryfermentationofmushroom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yieldandgoodqualityAbstract:Thisarticlestudiessecondaryfermentationofmushroom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yieldandgoodquality,throughthestudyofcultivationtechnologyofmushroom.Agaricusbisporusinfocusonelaborationofpreparation,sowing,soil,fruitingmanagementandpestcontrolresearch,cametoamushroomaccesstoqualityandhighyieldmethod.Keywords:agaricusbisporus;secondaryfermentation;highyield;highquality目錄引言 21品種的選擇 22培養料的配制 33培養料的堆制發酵 33.1培養料的預濕 33.2建堆 33.3二次發酵的過程 43.3.1培養料的前發酵 43.3.2培養料的后發酵 44播種 55覆土 56出菇管理 67病蟲害防治 6參考文獻 6致謝 7引言雙孢菇又稱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費的菇類,屬于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雙孢菇色質鮮美、營養豐富,有幫助消化、降低減脂、抑制病毒、防癌等作用。目前,雙孢菇已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農業經濟作物1。現將雙孢菇二次發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介紹如下。1品種的選擇栽培前,應根據栽培季節的差異性選擇出菇快且集中高產的品種。常見的栽培品種菌種名稱溫度型出菇溫度()生物學特性As2796中溫1025雜交種,半氣生型,耐高溫,結菇力強,個體大,菇形圓正,色潔白,適于制罐176中低溫823匍匐型,抗雜力強,潮次明顯,適于鹽漬和鮮銷U3中溫823從荷蘭引進的雜交種,抗逆行強,優質高產新登96高溫1828耐高溫,抗雜力強F56中溫1025從意大利引進,出菇密,菇體中等,柄短,色白,菇形好156中溫823雜交種,半氣生型,菇體中等,適于大田和大棚栽培,適于制罐和鹽漬2培養料的配制雙孢菇的產量取決于培養科的質量及數量。草料和糞肥是栽培雙孢菇的主要原料,糞草比例有5:5、6:4和4:6三種,糞肥不足應添加餅肥及化學氮肥,以保證培養料的C/N在發酵前達到3033:1。目前生產上多采用5:5的糞草比例。各種禽畜糞便是常用的糞肥,多種糞肥混合使用比單一糞肥效果好。糞肥可曬至半干時將其打碎,待完全曬干后收藏備用;也可將濕糞堆積、拍緊后覆蓋收藏,不要日曬雨淋,以防養分流失。濕糞在用前應調成稀糊狀。草料應新鮮、干透,不要長期日曬雨淋或霉爛變質。多種草料混合比單一草料的養分高。因各種草料腐熟的難易程度不同,所以多種草料不能同時堆制2。培養料的配方各地有所不同,通常用糞草比為1:1的配方,如干豬、牛糞46%,稻、麥草46%,餅肥3%,化學氮肥1%(尿素0.8%、硫酸銨0.2%),石膏粉1%,過磷酸鈣1%,石灰2%。用干料3540kg/m2。3培養料的堆制發酵3.1培養料的預濕干的糞肥及草料因吸水性和保水性差,建堆時不易澆濕澆透。草料可提前23d用1%石灰水澆透預堆;糞肥、餅肥應打碎、混勻,用水調成手握成團,落地可散的濕度,含水量約達60%,覆膜堆悶1d,以殺死螨蟲。3.2建堆建堆時,先鋪一層寬2.32.5米、厚0.3米左右的稻麥草料再鋪一層糞肥,這樣一層草一層糞各鋪10層左右堆高1.51.8米3。化肥和餅肥等氮肥輔料必須在建堆時撒入料堆中間(通常在第34層后分層均勻加入料堆中)。堆料過程中,一般從第3層開始根據草料干濕度邊堆料邊分層澆水,澆水量以建堆完成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為宜,次日把收集在蓄水池中的肥水回澆到料堆上。料堆頂部覆蓋草簾,雨前蓋薄膜防止雨水進入料堆導致堆肥過濕,雨后及時揭膜,防止料堆缺氧而影響發酵4。3.3二次發酵的過程3.3.1培養料的前發酵建堆后的整個前發酵過程需翻堆34次。翻堆的目的是通過翻動料堆調換草料在料堆中的部位,使發酵均勻一致,補充堆內氧氣、調節水分、散發廢氣,促進微生物繼續生長繁殖以再次升高堆溫,使料堆繼續正常發酵,分解、轉化培養料。翻堆時要求將料堆底部及四周的外層料翻入料堆的中間,將中間發酵良好的料層翻到外層,使整個料堆發酵均勻一致,同時,翻堆時應抖松料塊,排出料塊中的廢氣,使料中氧氣得以充分供給,使好氧微生物恢復生機和活力。第1次翻堆。在正常情況下,建堆23天后堆溫即可升到7075,第45天堆溫不再上升,于第5或第6天進行第1次翻堆。除按上述要求進行翻堆外,第1次翻堆的重點是補充水分,翻堆時需根據堆料的干濕情況,補足水分,并均勻加入過磷酸鈣和60%的石膏粉,料堆可縮小到寬1.8米,高1.5米。第2次翻堆。第1次翻堆后12天,堆溫迅速上升,可高達80左右,一般34天后,即在建堆后的第9或第10天按同樣方法進行第2次翻堆,加入余下的40%石膏粉,同時根據培養料對含水量的要求補足水分。保持料堆寬1.8米,高度可降到11.2米。第3次翻堆。于建堆后第13天前后進行,方法同上,均勻加入總量50%的石灰,根椐需要補充調節水分。第4次翻堆。于建堆后第15天前后進行,方法同上,調節含水量至65%左右,即手緊捏料時有34滴水出現,并加入適量的石灰,調節pH至7.5左右5。前發酵結束后的培養料質量:深褐色,手捏有彈性,不粘手,有少量的放線菌,含水量為65%左右,pH為7.27.5,有廄肥味和輕微氨味。不進行后發酵的蘑菇栽培法,是在上述堆制基礎上,延長堆制710天,并增加翻堆次數,一般翻堆56次,至料堆中無氨味,可直接鋪床播種。最后一次翻堆后12天,培養料即可進房進行后發酵。進房前,應在料堆的表面噴0.5%敵敵畏后用塑料薄膜密封68小時,以殺滅料堆中的害蟲。3.3.2培養料的后發酵后發酵是將經室外前發酵的培養料搬入室內,在加熱控溫條件下進一步利用嗜熱微生物進行分解發酵,消除培養料中的游離氨和容易引起雜菌發生的糖類,并通過后發酵的巴氏消毒,進一步將不利于蘑菇生長的雜菌、害蟲等有害生物殺滅,同時培養大量的放線菌等有益微生物,使經后發酵的優質培養料成為只適合于蘑菇生長而不適于雜菌生長的選擇性培養基質6。當前我國應用床架層式栽培的產區,通常在菇房內進行分散式后發酵,而地栽產區的后發酵則在室外簡易塑料棚集中進行。在培養料搬運進菇房、菇棚內進行后發酵前,必須對菇房進行嚴格消毒殺蟲。培養料進房前兩天一定要打開門窗,排除毒氣。前發酵結束后,將培養料趁熱迅速搬運進經清潔消毒的菇房內的床架上7。后發酵期間的料溫變化一般分為3個階段:升溫巴氏消毒階段、控溫發酵階段和降溫階段。后發酵開始時,逐漸加溫10小時左右,使料溫和氣溫都達到6062,維持810小時,此為升溫巴氏消毒階段。此階段主要利用巴斯德消毒原理,殺滅潛伏在培養料和菇房床架中的雜菌和害蟲。須注意的是,應采取菇房不同部位多點測溫的方法,確保菇房各部位的巴氏消毒溫度達到均勻一致,不留死角。然后,通過通風降溫,使溫度慢慢下降,使料溫在5548之間維持45天。此階段為控溫發酵階段,目的是促進嗜溫細菌、放線菌和霉菌等高溫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和養分轉化,是后發酵的主要階段。在控溫發酵期間,一般每隔34小時于斜對角開一扇上窗和一扇地窗通氣,補充菇房內新鮮空氣,促進高溫微生物的活動。控溫發酵階段結束后,停止加溫,徐徐降低料內溫度至45,開門窗通風降溫,后發酵便告結束,此為降溫階段。后發酵結束后的優質培養料為暗褐色,柔軟有彈性、有韌性、不粘手,熱料無氨味而有發酵香味,含水量為62%65%,手緊捏會出現23滴水,pH為7左右,整個料層長滿白色放線菌和有益真菌。4播種勿用有黃水,有菌皮、菌絲萎縮或嚴重徒長的菌種。菌種瓶或菌種袋栽開啟前,先在0.2%高錳酸鉀或其他消毒液中略浸,擦干瓶壁后將菌種成塊取出,將其掰成蠶豆大小的顆粒8。鋪料厚度以1520cm為宜。料太薄,單產和質量不高;料太厚,因透氣性、散熱性差,易供氧不足、料溫高,影響菌絲生長和誘發病蟲害。有效的播種方法是撒播。在料溫約28時,先將一半的菌種撒入料面,用草叉或手抖動料表層,使菌種下落至料深45cm處,整平料面,再均勻撒入剩余菌種,用少量培養料略微掩蓋菌種,然后用木板輕輕按壓,使菌種與料密切貼合,然后覆蓋一層消過毒的報紙和薄膜。5覆土覆土是蘑菇栽培的重要環節,它不僅為菇體提供支撐和保持培養料水分,而且還促使菌絲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覆土的材料和厚度直接影響蘑菇的密度、大小和質量。覆土多采用園土或田土。當菌絲生長至料深的2/3時,是覆土的最佳時期,一般在播種后1518d。覆土太早,會影響料內菌絲繼續生長;覆土過晚,菌絲生長已長透培養料,容易冒菌絲,結菌塊,使表面菌絲老化,推遲出菇時間而影響產量。覆土厚度以3cm左右為宜,土層太薄,因持水性差而影響產量;太厚的土層會影響透氣性。覆土時應邊覆蓋邊達到一定厚度,使土層厚薄均勻,不要全部堆到料面上再攤開。覆土厚度不均,會導致噴水不勻和出菇不整齊。覆土后不要拍壓,可保持自然松緊度。6出菇管理土縫中呈現線狀增粗變白點菌絲,且氣溫低于22時,要及時噴結菇水,促使菌絲紐結。噴水量為2kg/m2,分兩天噴完。在噴結菇水的同時,通風量須比平時大34倍。若遇氣溫高于22時,應適當減少噴水量并增加通風,推遲噴結菇水。當土縫中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菇蕾后,則應及時噴出菇水,促子實體形成。采菇期間,保持室內相對濕度為85%90%。噴水量應根據菇量和氣候具體掌握。一般床面噴水,以間歇噴水為主,輕噴勤噴為輔。掌握從多到少,菇多多噴,菇少少噴;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忌打關門水,忌在室內高溫時和采菇前噴水。每潮菇前期通風量適當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對濕度在90%左右,后期菇少適當減少通風量。氣溫高于20,應在早晚或夜間通風噴水,氣溫低于15應在中午通風和噴水9。7病蟲害防治雙孢菇的主要病害為綠霉、青霉、根霉、毛霉和疣孢霉;主要蟲害為螨蟲等。病害的防治方法:挖除染有雜菌的培養料,再撒生石灰粉覆蓋病區,用菇菌清100mL、菇豐100g對水50kg噴霧防治綠霉、青霉菌,用施保功20mL對水25kg噴霧防治毛霉和疣孢霉菌10。參考文獻1王真、張愛法.雙孢蘑菇栽培技術.中國林業,59,2007,9(B):59.2翁漢東.雙孢蘑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食用菌,2009,2:3946.3楊樂劍.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農技服務,2007,24(10):29.4蔡為明.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講座.浙江食用菌,2010,18(1):1416.5陳生良.無公害雙孢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07,11:2930.6崔長嶺.雙孢菇的栽培技術.農業知識,2000,13:2731.7武學聰、徐德明、劉僅國.雙孢菇高產優質栽培關鍵技術.安徽農學通報,2002,8(1):5960.8張加放、褚偉雄.雙孢菇高產優質栽培關鍵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07,3.9王俊芳、張瑞杰.秋季雙孢蘑菇栽培技術.中國果菜,2004,5:19.10王永重、鄭化雷、李正明.日光溫室雙孢蘑菇栽培技術.長江蔬菜,2000,2:37.致謝本次畢業論文能夠得以順利完成,這是所有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幫助過我的同學,一直支持著我的家人對我的教誨、幫助和鼓勵的結果。在這里,我要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