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 3《蠟燭》練習 新人教版(1).doc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3《蠟燭》練習 新人教版(1).doc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 3《蠟燭》練習 新人教版(1).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蠟燭一、積累與運用1.注音。拂( )曉 地窖( ) 瓦礫( ) 匍( )匐( ) 腋( )窩2.根據拼音寫漢字。偷( ) ( )障 ( )躬 肅( ) 顫( )3.解釋詞語。永垂不朽:名副其實:精疲力竭:4.文學知識。蠟燭一文的作者是 (國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蠟燭”的象征意義 。二、閱讀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來的樹木的枝條都削去了。那個蘇聯人 地躺在那 的方場上,一只手臂枕在腦袋下面,周圍是炸彎了的鐵器和炸焦了的樹木。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只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石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著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欄桿攔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過去。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欄桿,走進了方場。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看見他的面孔了,很年輕,很蒼白。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1.選文中有四處寫到德國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處,有什么作用?2.在文中空白處填詞語,體會用詞妙處。3.當老人看到那戰死的兵時,她為什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4.敵人炮火很激烈,為什么老婦人“直著身子”走進方場,表現她怎樣的精神?5.文中有兩處對戰死的蘇聯士兵的肖像描寫,都是透過老人的眼來寫的,試著說出老人心里最想說的話。6.說說蠟燭中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100字左右) 3.蠟燭參考答案:一、1. 2.襲 屏 鞠 穆 巍3.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長久流傳,永不磨滅。 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精神疲乏,氣力使盡,形容極度疲勞。4.前蘇聯 西蒙諾夫 老婦人(老瑪利育乞西) 象征母親的眼淚二、1.敵人的兇殘,“方場”區域處在危險的境地,更襯托犧牲戰士的勇敢和老婦人不顧危險埋葬戰士的愛心。2.“孤零零”、“毫無遮掩”。“孤零零”一詞讓人心生愛憐,不忍心讓年輕戰士獨自躺在那里。這也是老婦人行動的原因,說明老婦人極有愛心。“毫無遮掩”體現方場的無險可守,更襯托戰士的勇敢和老婦人的不顧危險。3.看到戰死的士兵,老婦人有失去親人般的悲痛,情感郁積于心,很想說出來。4.“直著身子”是因為她的年老,不能匍匐,亦不能快跑。這一舉動表現老婦人的內心活動:一定要為戰死的孩子祈禱、安葬,哪怕犧牲生命!5.多年輕、多勇敢的孩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