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演變》教案.doc_第1頁
《漢字的演變》教案.doc_第2頁
《漢字的演變》教案.doc_第3頁
《漢字的演變》教案.doc_第4頁
《漢字的演變》教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字的演變教案 【教學目標】 1識記與理解 記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標準字體,理解甲骨文在中國文字發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與方法 通過漢字的演變過程及其規律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區分事物的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追蹤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初步能力。通過對各種漢字的比較,學習和運用比較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其價值,初步認識漢字文化,加深對悠久豐富的中華文明的情感。通過對漢字的欣賞,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甲骨文。 2.難點:小篆。 【教學用具】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類型】 新授課 【學生活動設計】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敢于質疑,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針對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歸納漢字的演變及其過發展過程。 3.學生討論漢字演變與歷史發展的聯系。 【板書設計】 一、甲骨文(二)、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1.漢字的演變三、小篆和隸書 (1)、漢字的起源(一)小篆-漢字的統一 (2)、漢字的最初模樣(二)監獄里造出的漢字:隸書 2.甲骨文四、草書、楷書和行書 二、金文(一)漢字字體的楷模:楷書 (一).金文(又叫鐘鼎文或銘文)(二)快速書寫的字體-草書與行書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文字游戲,請大家看 投影并在空白處填上相應的文字: 1、山石_上古木_此木是_。(巖、枯、柴) 2、_泉邊_好_真妙。(白水、女子、少女) 3、_是柴山山_。(此木、出) 4、因火生_夕夕_。(煙、多) 問:同學們, 講授新課 投影:“想一想” 我們天天書寫漢字,天天閱讀漢字排印的書報,但你知道漢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嗎?知道漢字有哪幾種字體嗎?知道商朝的國家“檔案”用什么文字書寫、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閱奏章公文嗎? 師:我國的漢字從她的出現到成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顯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學們你們對漢字的演變過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書) 1、漢字的演變(扳書) 漢字的形體,即字體,指漢字的書寫體態。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雖沒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體一直按從繁到簡的規律發展演變。主要出現了八種字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說文解字說,“黃帝的史官倉頡(j)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分事理,開始創造文字。”由“圖畫”經過一個簡化過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開始了“文字”的進化過程。 投影:從“魚”字的演變可以推斷漢字演變的過程。 (1)、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體系的相當成熟的漢字材料。 (2)、漢字的最初模樣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眾人協田”牛骨刻辭 師: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認識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舉例”和“甲骨文與現漢字對照” 學生活動:試一試“給“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現代漢字。” 鼠牛虎雞狗豬兔羊猴龍蛇馬 史海拾貝:1899年,北京國子監祭酒王懿(y)榮在審視中藥中,發現了一味名為龍骨的中藥上面刻有文字。他尋根問底,知道這個藥材是從河南運來北京的。經考察,發現這些帶字龍骨出自殷墟,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二、金文(板書) (一).金文(又叫鐘鼎文或銘文)(板書) (投影:圖為有銘文的西周青銅器“散氏盤”) 教師講: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謂青銅器是銅和錫合金制造的器皿。這種合金更堅固,因其顏色發青,故稱青銅器。主要有樂器“鐘”,食器“彝,尊,爵”,洗器“盤”,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內容,最初只是鑄刻一些代表族名,國名的符號。后來基本上記功績,受封賞,刻鑄以傳后代,來顯其榮。因古代人用鐘鼎作為銅器的總稱。前人曾稱這種文字為“鐘鼎文”,又因為言辭多是為了“銘刻不忘,永作記念”,又稱“銘文”。這些稱呼都不能概括其特點。因此,后人便改稱金文,使文字擺脫了圖畫性。這是漢字發展的第一塊里程碑。金文,金文產生于西周,也叫鐘鼎文,銅器銘文。它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特點:筆形比甲骨文豐滿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勻稱。 (二)、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板書):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投影材料:“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和“刻有秦國文字大篆(zhun)的石鼓” 大篆是對后來的小篆而言的。廣義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國文字。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由于周平王東遷洛陽,秦占據了西周的故地,同時也繼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繼承金文發展而來的。因其帶有地域性,有的難以識別。 大篆,也稱籀(zhu)文。因其著錄于字書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陜西鳳翔發現的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稱“石刻之祖”。因為文字是刻在十個鼓形的石頭上,故稱“石鼓文”。今中國考古界一般認為是戰國時代秦國的遺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戰國,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三.小篆和隸書(板書) (一)小篆-漢字的統一(板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 投影: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教師講:小篆是漢字第一次規范化的字體。春秋戰國時的“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后,采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推行“書同文字”的改革,統一了文字。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權式推廣于秦朝。 投影: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標志著漢字的統一。 議一議:秦始皇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什么作用?(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二)隸書-監獄里造出的漢字: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mio)在監獄中將其成一種新字體。 投影:“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和“漢隸。” 秦代有兩次文字改革,一是統一文字,由大篆改為小篆;二是使用了較小篆方便些的隸書。這是第二塊里程碑文字發展擺脫像形性。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畫,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 四、草書、楷書和行書(板書) (一)漢字字體的楷模:楷書 中國東漢(25-220)末年,一種新的漢字字體:楷書出現了。投影:“楷書的創始人鐘繇”和“鐘繇作品宣示表” 楷書筆畫平直,字形方正,書寫簡便。直至今天,楷書仍是漢字的標準字體。楷書,產生于南北朝,也叫真書、正書。 (二)快速書寫的字體-草書與行書: 古代的中國人還創造出了兩種可以快速書寫的字體:草書和行書。 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種。 投影:用章草書寫的漢木簡。 今草是東漢(25-220)人張芝所創。投影:張芝寫的草書。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張旭所創。狂草極難辨認,但卻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投影:張旭狂草圖 行書,產生于東漢。特點:介于草楷之間,字形靈活,書寫便利。是現在人們常用的一種字體。行書是一種實用與審美價值兼具的書體,魏晉(220-420年)時開始流行。圖為最擅長寫行書的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投影:蘭亭集序 中國浙江的蘭亭碑亭。當年,王羲之在這里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課堂小結(投影:“歷史知識”圖表) 1.組織學生對本課進行小結。 活動:投影漢字的演變過程(請按順序填寫) 楷書、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隸書、草書、行書 2.對學生所總結的本課內容進行點評。 3.統計學生各組得分情況,表揚課堂積極發言的同學。 學習與探究 1、學習測評: 1.甲骨文是()。 A.我國最早的文字B.比較成熟的文字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時,往往要刻石記功,石刻上的文字應是()。 A.隸書B.楷書C.小篆 2、學習活動:鞏固知識: 1、簡述漢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說一說漢字有哪幾種字體。2、你能說說商朝的國家“檔案”是用什么文字書寫的嗎?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閱奏章公文呢?學生活動 做文字游戲 答題方法:按教師指定要求回答與學生自由搶答相結合,按組計分。 討論方式:學生討論,小組發言后,教師總結。 通過“想一想”進行扼要地提出問題,為增加學生興趣學生可自由發言。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 展示資料,讓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對漢字的發展史一個總體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學生閱讀教材和觀察投影后可以回答。 (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 投影“試一試”(投影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文字,讓學生填上相對應的現代漢字)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結合語文知識從漢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討論,并得出相應的答案。 學生看書,用投影儀展示有銘文的西周青銅器“散氏盤”。教師指導學生從形體、結構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的書法鑒賞能力。 學生活動:“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點?(學生廣泛交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通過投影楚國和秦國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通過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看一看:大篆這種文字有什么特點?(特點:結構工整,筆畫均勻,長方形。) (創設情境。通過聯系實際引起師生共鳴,使學生能加深對課文內容認識的深度,理解文字的演變與歷史發展的對應關系。) 觀察投影,說一說小篆文字的特點。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小結。(特點:筆畫整齊,線條化,結構簡化統一,字體定形。) “議一議”,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并根據已學知識回答,老師引導歸納。 學生觀察投影,討論、歸納隸書的特點。(特點:筆畫線直,字形扁方,簡化筆畫,與現代漢字相近。) 學生觀察投影,討論、歸納楷書的特點。(特點:結構勻稱,橫平堅直,正方形,沿用至今。) 學生觀察投影,討論、歸納草書的特點。(特點:體勢連綿,曲折多,靈活流暢,難寫難認。) 學生觀察投影,討論、歸納行書的特點。(特點:介于草楷之間,字形靈活,書寫便利。是現在人們常用的一種字體。) 請學生根據板書,以搶答形式完成“歷史知識”圖表(漢字的演變過程),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 “學習測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堂進行。 “學習活動”作為課后探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