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體會.doc_第1頁
持續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體會.doc_第2頁
持續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體會.doc_第3頁
持續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體會.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持續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體會腸內營養(EN)支持療法是危重患者治療的重要環節,營養支持的目的是給予人體足夠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索,滿足機體的需要,維持體重,糾正負氮平衡,從而為促進患者康復起到良好的作用.盡早對危重病人進行腸內營養(EN)支持,可阻斷營養不良與免疫功能低下的惡性循環,避免因腸道細菌移位所致的嚴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發生,并有助于改善腸粘膜的結構和功能,維持腸道完整性,預防應激性潰瘍1。現收集我科(中心ICU)2009年11月一2011年8月40例持續腸內營養(EN)支持實施過程中的護理經驗與體會總結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共收集病例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1歲87歲。腦血管意外8例,重癥胰腺炎1例,藥物中毒、心肺復蘇術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感染性休克8例。所有病例均鼻飼營養支持。12方法發病后腸鳴音恢復且無腸內營養支持禁忌者,選用適當型號的硅膠胃管鼻飼流質飲食,從胃管內滴人瑞代500mld1000mld,開始速度50mlh,病人能耐受。則可加速,最終速度為100mlh120mlh。13結果40例患者各種營養指標均有所改善。但在滴注營養液過程中有3例出現腹瀉,其中1例伴惡心,經調低營養液濃度及滴注速度后緩解。高血糖癥2例,低血糖癥1例.2護理21留置胃管前的護理對于清醒的病人,做好心理護理是置管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置管前,要做好解釋安慰工作,講明置管的目的及優點,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18例意識清楚的病人1次插管成功16例,成功率93。11例病人意識呈昏迷狀態,不能配合做吞咽動作,發生插管困難4例,發生率37。22留置胃管中的護理常規插胃管法選擇粗細適宜的硅膠胃管,用液狀石蠟潤滑胃管預計的插人長度,當胃管插到會咽部時指導病人做吞咽動作,如是昏迷病人,操作者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有利于胃管插入到預定的長度。證實胃管已在胃內。由于賁門處于半開放狀態。插管時插深8cm10cm2,使胃管接近幽門部,有效地減少了鼻飼反流的發生。由于胃管對咽喉部的刺激和壓迫而導致病人的不適,特別是煩躁、意識不清的病人不能配合鼻飼治療常自行拔出胃管,再加上部分病人咳嗽頻繁,很容易將胃管嗆出,這不僅增加病人反復插管造成鼻腔、食管、胃黏膜的刺激損傷所帶來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還會增加誤吸的危險。因此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防止喂養管的脫出,一是要妥善固定好導管;二是每班要檢查導管置入深度,防止管道脫出、移位,對于清醒的病人還要做好宣教和解釋工作。23留置胃管后的護理進行EN時,要隨時聽取病人的感受、了解其心理需求,并告之營養改善與病情好轉的一致性,使病人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鼻飼前取合適的體位,鼻飼時病人保持平臥位常是引起誤吸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我科采用鼻飼時和鼻飼后半小時到lh病人保持抬高床頭3045的方法,這樣能有效地防止胃內容物反流。24營養液滴注時的護理腸內營養液應遵循容量從少到多、濃度從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則因此根據病人的病情及營養狀況及時做好調整。而營養液的溫度應保持在3840,滴注過程中。在靠近胃管的輸液管端使用輸液加溫器加溫,以確保營養液的溫度,能有效減少腹瀉的發生。由于EN液內含蛋白質和糖類等營養成分,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液,一旦被污染將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病人腹痛、腹瀉等腸道感染癥狀,從而影響EN支持的順利實施。故在稀釋或配制EN液時,應使用無菌注射器及無菌蒸餾水。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輸注管每24h更換。每瓶營養液(500ml)懸掛輸注時間<;8h。營養液開啟后馬上使用,如暫不輸注,需置于冰箱內(2-10)保存,并在24h內使用。鼻飼前后用20mL溫開水沖洗管道,鼻飼過程每4h6h沖洗1次。藥片碾成粉末完全溶于水后方可從鼻胃管注入,這樣可以減少堵管。25監測胃殘余量每次鼻飼前確定胃管在胃內回抽胃內容物以確定胃殘余量,胃殘余量過多會增加反流和誤吸的危險。如胃潴留超過150ml。,報告醫師,必要時減慢速度或暫停鼻飼。同時配合服用促進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等。26加強口腔護理為了保持口腔清潔、舒適,每日進行口腔護理2次清醒病人經常漱口,減少口腔內細菌下移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和腹瀉。3討論“只要腸道功能存在,就應該應用腸內營養”的臨床營養觀點已被臨床廣泛接受,臨床營養模式已由腸外營養為主轉為腸內營養為主。危重患者的早期腸內營養在臨床上可作為嚴重代謝紊亂、預防應激性潰瘍、感染及腸衰竭的一種治療手段3。EN符合正常生理,既能真正實現從門脈系統供給營養底物,又能滿足腸道黏膜的營養需要。有研究表明腸道黏膜的營養30來自于動脈血液供應,70來自于腸內營養物質4。總之,EN的成效取決于營養輸注途徑與方法的選擇適當。否則,可影響病人的耐受性及產生不良的并發癥2高質量的護和嚴密的觀察,則將并發癥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EN支持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參考文獻1金仙妹,王海燕,王美娟等.危重病患者早期腸內營養預防應激性潰瘍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7):485-487.2趙曉輝,劉曉聯,閻書展老年臥床病人不同鼻飼方法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