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以人的全面發展觀為指導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姓名:崔蘭英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導教師:李鳳20090501AbstractHuma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is the social progress request inevitably and manifests specifically, is a Marxism important theory viewpoint. Marx pointed out: anybodys responsibility the mission and the duty are to develop own all abilities comprehensively. This thought has the profound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now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s the theory base.Raising the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 talented persons, is Marxs important thoughts, is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policy basic task and the goal. The Marxism inspires us about perso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ought: Educates in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by the outstanding person to the popular education switchs historical period, takes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display the proper function, must have the macroscopic strategic judgment, pays attention to persons overall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raises the adaptation social need the high quality workers. Must raise conforms to the top level utility talented persons who are the production first line need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wn must have the deep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masters many skills while specializing in one the double teacher the teacher troop.This article elaborated Marxs perso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betwee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lations, educates the teachers troop present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quality the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modem society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request, elaborated strengthens the double teacher the teacher troop construction necessity, has discussed the double teacher the teacher troop constructionKey word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ncept; Double-Typed teachers; Teachers 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獨創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提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據我所知,除了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貢 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 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A么類日期:學位論文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東北師范大學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 定,即:東北師范大學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學位論文的 復印件和電子版,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東北師范大學可以將 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 印或其它復制手段保存、匯編本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學位論文作者簽名:AM美 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么日期:學位論文作者畢業后去向:工作單位: 電話:通訊地址:郵編: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引 言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 理論觀點。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 能力。這一思想對我國當今的高等職業教育有著深刻的啟示。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經濟結構、就業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對高 職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戰,使高職教育面臨著日益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使我國 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教育部部長 周濟在2009年4月22日的國務院關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情況的報告中指 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髙的 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迫切需 要培養大批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然而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突出問題 之一就是職業教育發展不足,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 發展的需要。要適應時代的需求與社會的發展,就要培養一批高技能,多能型和 應用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要在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 論的規定與指導下,針對髙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某些缺陷以及現代社會人 才競爭對人才素質越來越全面的要求,在當代髙職人才的培養中應始終貫穿全面 發展的思想和理念,促進高職人才的全面發展。培養和造就“手腦并用,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不斷推進人的全面 發展,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大力 發展職業教育,重中之重就是要建立一支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這也是推進我國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滿足人民終身學習需要、提升我國綜合 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這給高職教師隊伍建設也相應的提出了新的要 求,要求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動手操作和科技推廣能力,還要有經 營能力和市場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實踐性教學和培養多能型人才的需要。 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建設一支髙水平、 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既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師 自身業務提高的需要。“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業己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抓好“雙師 型”教師的培養,努力提髙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既具 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髙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 實際工作經驗,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結合,改善學校師資 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界限,逐步實現 教師一專多能。要培養出符合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層次應用性人才,職業教育自身必須擁有 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一專多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 素質教師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實現教育事業全 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論述的體現和實踐。培養“雙師型”教師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堅持科學發展觀,適應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是適應科技進步和生產力 發展的需要,是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需求。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素質及建設的必要性(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基本內涵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一條紅線,始終貫徹在馬克思全部學說中,是馬 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的精華和核心。這一理論的基本內涵包括人的素質、人的 能力、人的社會關系和人的個性的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1. 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人的素質是構成人的基本要素的具體規定性,主要指人的整體質量和綜合品 質。它不僅包括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而且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 化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實踐素質等。不斷提髙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素質的 全面發展,是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2. 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是由人的各方面能力所組成的能力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人的體力和智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除此之外,人的能 力還包括從事物質生產的能力,從事精神生產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道德修養 能力和審美能力;既包括現實能力,又包括潛在能力。馬克思把人的能力的全面 發展看作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他指出,任何人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就是全面 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 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是指作為具有社會性的個人的具體的、獨特的主體性,即人的主體 性的個體表現。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個性在各個方面獲得的最大限度的 發展,它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綜合表現,是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最高象征。在共產 主義社會,整個社會將是具有各種個性的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認為,人的發 展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在勞動能力和社會關系的基礎上,與社會關系相適應、對社 會關系有自主性的個人逐步代替與社會關系不相適應、沒有自主性、處于被奴役地位的個人的過程。4.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社會關系是人的現實本質的存在基礎,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生存和發 展。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 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里的“社會關系”,指的是一定的生產方式所決定的生產 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如何,直接決定著人的本質如何,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 到什么程度。人的能力的:展離不開他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交往,人的存在受莉具 體的社會關系的制約,人的發展現實地表現在具體的社會關系的變革之中。馬克思所講的人的需要、素質、能力、個性以及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因而,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通 過勞動實踐實現其需要、發揮其能力,提高其素質和表現其個性。同時,我們也 應該看到,個體的全面發展,不是指個人的所有素質和潛力都得到發展,而是指 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發展”,是人作為主體的自覺、自主、自愿的發展,即每 個個體的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發展自己想要發展的素質和能力人的 本質是人的個性,人的本質規定性直接決定著人的全面發展的涵義與內容。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 理論觀點。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 能力。這一思想對我國當今的高等職業教育有著深刻的啟示。(二)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職業教育發展的關系 1、全面發展是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能夠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 展,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指出,教 育的核心價值和意義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職教育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 現高校大眾化、開發人力資源、解決勞動就業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迫切需 要培養大批技能型、應用細人才: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能力,迫切 需要大力提高勞動者特別是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的勞動者的素質。特別是去年 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很大沖擊,一些地方出現了經濟 發展放緩、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崗位減少等現象。應對金融危機,落實中央“保 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決策,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發展 職業教育既是長遠大計,更是當務之急。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 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 訓工程,加快生產、跟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現代制造業、現 代服務業緊缺的高素質髙技能專門人才的培養,成為當今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 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職 業教育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職業的發展 進程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大批的髙素質復合型實用人才。所以,大力發展職業教 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時代前進的必然選擇。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為人的全面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同時,也對人 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從傳統教育對人的全面發 展的漠視到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即受教育者是“未來的社會人”這個價值 目標上一即人不是負載某種空洞理念的工具,也不是承納某些知識的容器,從 而使教育趨向鑄造健全人格體系的面向全人類的理想境界,以促進人們對人的全 面發展觀的全面徹底的轉變。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文明對教育的呼喚與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 必然選擇,然而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種發展是人的 身心諸方面及其整體性結構與特征隨著年齡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不僅 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階段,也貫穿人的一生。高職教育能夠創造學生不搬追求人生 的發展空間,從而鑄造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育人工程。2、培養“雙師”型教師,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經濟結構、就業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對高職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戰,使高職教育面臨著日益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使我國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國內的技工人才嚴重短缺,高級技工更是鳳毛鱗角,這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與社會的發展, 就要培養一批髙技能,多能型和應用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這就要求我 們要在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規定與指導下,針對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 上的某些缺陷以及現代社會人才競爭對人才素質越來越全面的要求。在當代高職 人才的培養中應始終貫穿全面發展的思想和理念,促進高職人才的全面發展。2000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髙20002 號)把髙等職業教育定位在“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 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就要認真貫徹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把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在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綜述中提出的“學會認知、學會做 事、學會共處和學會生存”作為教育的四個基本素質目標和評價職業教育的質量 標準,培養全面發展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培養和造就“手腦并用,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不斷推進人的全面 發展,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大力 發展職業教育,重中之重就是要建立一支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這也是推進我國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提髙國民素質、滿足人民終身學習需要、提升我國綜合 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這給高職教師隊伍建設也相應的提出了新的要 求。要求教師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動手操作和科技推廣能力,還要有經 營能力和市場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實踐性教學和培養多能型人才的需要。 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建設一支高水平、 髙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既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師 自身業務提高的需要。“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業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課 題之一有一流的師資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和精神是學生學習 成敗的關鍵,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及實踐能力是師資培育的主要內容,是 為培養現代化建設的實用性人才作貢獻,是為我國走向世界技能強國而發揮作用 的重要一環。經過近幾年超常規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數已經占了髙校總數的一半 以上,學生數也超過了一半,而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師資結構不盡合理、實 踐能力偏弱、培養渠道相對貧乏等情況尚未從根本上改觀,因此,建設一支“雙 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的當務之急。3、加強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意義首先,培養“雙師型”教師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科學發展觀,適應新 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樹立和落實科 學發展觀,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圍繞人的全 面發展而制定,著眼于人的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 繼承、豐富和發展。深刻理解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在當代高職 人才的素質培養中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 觀,推進高職教育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髙等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也 是回應時代要求、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自身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學說的指導下,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 針指引下,在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展向質量提升的轉變時期,師資的重要性不言而 喻。前不久,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推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十一 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此計劃之實施。該計劃強調- 支持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社會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兼職任教,促進教師 隊伍結構的優化,推動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創新。切實提髙教師的“雙師”素質。 顯然,“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己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周濟部長在教育 部2008年度工作會議上指出:“在當前,我國教育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最 基本的階段性特征,就是進入了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新階段, 進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從職業教育來看,規模快速擴展的階段已 經基本結束,但提髙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可見,提高職業教 育質量,當然,包括提高職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已經歷史性地擺在我們面前。職業 教育的特點決定職業教育需要一定數量具有淵博的專業理論和精堪的教學藝術, 又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重職責的“雙師型”教師。 其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手段。.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適用的各種技 術應用性人才。因此,職業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理論基礎和教 學經驗,而且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僅能在專業理論教學 中緊密聯系實際,而且能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其結吳是有效地 優化了職業教育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提高辦學成效的目標。辦李成效包括教育教 學效果、效益與效率,效果的體現是各學科教學質量的改進;效益的體現是用較 少的資金投入獲取更大的產出(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效率的體現是用較少 的時間來達到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雙師型”教師所追求的正是這 三個方面的目標,也是各級教育部門領導和校長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的目標。 最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人的全面發展髙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一提髙辦 學質量和效率一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一培養“雙師型”教師。這里每個“一” 的后者都是前者的必要條件,即欲達前者之目的,后者缺其不可。可見,要使我 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必然要有相當數量的“雙師型”教師。總之,正確認識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意義,才能使我國職業教育更好更 快地發展,才能更好地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人的全面發展觀。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 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與實質,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 質要求,為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因此,作為 名髙等職業教育工作者,更應以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以實施素質教 育為手段,從髙職人才的培養規格入手,促進當代高職人才的全面發展。(三“雙師型”教師內涵的界定目前,在職業教育領域,“雙師型”教師已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但同 時又是一個相對復雜而模糊的概念,對“雙師型”教師概念的理解反映著職業教 育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關系到師資隊伍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方向,因而有必要對 “雙師型”教師概念的內涵作一個較全面的分析。 1、當前對“雙師型”教師認識存在著誤區-誤區一,雙證”即“雙師”。職教界對“雙師型”教師有一種理解,就是 以教師是否持有“雙證”(教師資格證、行業技能等級證)為判斷標準。從形式上 強調了 “雙師型”教師要重實踐的特點,但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還不健全、不完 善的今天,資格證書與實際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懷疑,以此為依據作為判斷教師是 否是雙師型”教師的做法亦值得商榷。誤區二,雙師型”教師是教師與技師(工程師)的疊加。有人認為,“雙師型” 教師就是“教師+技師(工程師)”,這一認識突出了對“雙師型”教師的教育教學 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關注,注重了共性,但卻忽視了“雙師型”教師與技師或工程 師的區別,從工作對象看:技師或工程師,面對的是物;“雙師型”教師面對的是 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從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技師或工程師在生產活動中 占決定地位,起決定作用:“雙師型”教師在生產活動中,占主導地位,起主導 作用,教師必須通過學生的內部作用發生效力。從知識、能力看,技師和工程師 需知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操作要領并能實際操作,而“雙師型”教師必須將生產、 管理、服務知識和能力吸收消化,而且要精通其原理,熟悉操作過程,并能有效 的再現、傳授給學生。不難看出,“雙師型”教師并不是教師與技師或工程師的簡單疊加,而是兩 者在知識、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有機融合。“雙師型”教師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既 具備教師的能力,又具備技師或工程師的能力。2、“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具備教師資格和所教專業的實踐經歷、技術資格證書,理論與實踐并重,既 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實踐技能的 示范者的復合型教師。2002年,教育部辦公廳頒發了關于加強高職(髙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 意見(教高廳(2002) 5號),提出要“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 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 隊伍”,比較恰當地規定了髙職院校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內涵,對 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性意見。教育部髙教司在高職高專 教育教學工作合格學校評價體系中提出的“雙師型”教師標準。該標準要求“雙 師型”教師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 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中級(或以上)教師職稱。亦即相關崗位工作經驗加 教師職稱。既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的專 業職稱。亦即雙職稱,同“雙職稱”說的界定一致。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 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項主要強調科研能力。“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體現了時代發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發展觀念, 是一種促進職業教育教師終身學習的全新理念。“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適 應了以能力為主線的職教理念的發展,在實踐中也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 發展前景。“雙師型”是對所有職教教師提出的一種專業發展理念,更是單一型 的理論教學教師和實踐教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成長的目標導向。“雙師型”教師是 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 成為全社會和職教界的共同呼聲。(四)“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除應該具備普通髙等學校教師的共性素質要素 外,還應具備一些特殊的素質要素,即“雙師型”教師素質主要由一般素質和特 性素質兩部分構成。 1、“雙師型”教師的一般素質1 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職業道德就是反映教師職業特點的社會行為準 則。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除一般公民應遵守的道德規范外,還體現在:對事 業忠誠熱愛,敬業精神強,樂于奉獻;對學生關心愛護,悔人不倦;對同事團結 協作,共同發展;對自己嚴格要求,為人師表。2 精湛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全面的教育科學知識,教師不但要對教學大綱所要 求的知識全面掌握,透徹理解,而且在專業知識方面要遠遠超出大綱的范圍,了 解本學期發展的最新成就,并預測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及時把新知識、新方法、 新成果介紹給學生。除了掌握精堪的專業知識,教師還要有全面的教育科學知識。 教師不僅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基礎理論,還要廣泛學習課程、教材、教 法和現代教育技術等理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使學生的各種 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 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教學教研能力首先包括與學生溝通的能力、駕取教 材的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課堂表達能力等。其次還包括教學實驗設計能力、 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現象的反思能力、教育教學論文寫作能力等。教師應認真學習 有關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知識,學習和掌握一套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 法,并把它應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4)良好的創新素質和身心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是當前素 質教育的重點之一。為適應創新教育,教師應具有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能力、 創新的人格特征等創新素質。身心素質包括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兩個方面。良 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樂觀的人生態度、幵朗的性格、多 樣的興趣等;健康的身體素質包括健康的體魄、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和衛生保健 知識、良好的生活規律和衛生習慣等。2、“雙師型”教師的特性素質要貫徹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發展教育事業,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全 面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尊重學生的個性,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社會 關系,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就需要具備一些特性素 質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特性素質,構成了 “雙師型”教 師素質的基本內核.它包括以下三個部分:2005, 豐富的實踐經歷、經驗,熟練的專業技能。首先,高職教師應當掌握與所 授理論課程相當的專業技能,具備現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操作規程等有關 知識和技能,了解掌握新的技術和工藝。其次,專業技能不僅指具體的技術、技 能,也包括在實踐工作中獲得的工作經驗和工作閱歷,即教師的知識結構中應有 經驗性知識和實踐工作經歷。2006, 理論與實踐結合及其教育轉化能力。這是最能體現“雙師型”教師素質特 性的方面,指教師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轉化為學生實際技能 的能力,包括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編寫專業教學內容和方案的能力等。2007, 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能力。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 內容。加強對學生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既是根據非國有經濟的迅猛發展、知識經 濟社會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變化加速這一特點提出來的,也是從我國勞動力資源 和人才資源供大于求的現實來考慮的,更是由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做決定 的。高職教育不僅擔負著學歷教育的任務,還擔負著職業培訓的任務,為職業準 備、轉崗分流、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教育和培訓。因而其職業性更為明確,高職 教師擔負著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任務,髙職教師應具備職業指導和 創業教育的能力。“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專職與兼職結合、學校與企業結 合、培養與引進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學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并重、學歷提 髙與專業培訓并重的基本原則。(五)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觀理論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 性1、雙師素質教師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實現教育 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論述的體現和實踐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自身發展的髙級形態,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 勢。勞動能力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勞動能力的發展是與人的全面發展直接相聯 系的,主要是體力和智力的發展。馬克思主張勞動者將體力與腦力結合于身, 他指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并要 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和實踐。我們建立雙 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及通過他們培養出“手腦并用,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馬克思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的體現和實踐。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特別是 我國改革開放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 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理念,并把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 的和諧社會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七大認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 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滿足人民終身學習需要、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的重要途徑。2、適應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很快,科技含量髙的高新技術 裝備應用更加廣泛,如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操作此類先進的設備,必須具備較 高的理論水平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識。塘養這種先進設備的操作者,要求授課教師 應是“一體化”教師,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技能訓練-專業理論教師和 實訓教師相分離的狀況己無法適應教學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髙等技術 應用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必 須具備“雙師素質”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質量, 辦出特色的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雙 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中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3、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髙職教育國際化和高職培養目標的需求所謂“全面發展”,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 和全面性”。丁學良在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概覽一文中指出:人的全 面發展的含義有兩個層次、三個方面的規定:第一個層次(第一個規定)是喚醒自 然歷史進程賦予人的各種潛能,使之獲得充分的發展:第二個層次是人的對象 性關系的全面生成(第二個規定)和個人社會關系的高度豐富(第三個規定)。也 就是說,全面發展是個人能力和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不難看出,在教育實踐 中,我們更多地關注了個人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而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卻一直 是教育者們視而不見、不敢觸及的一個空間,從而使得社會關系成為束縛人的 主動性、主體性的一種外在盲目的力量。事實上,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 會讓人擺脫狹溢性,以更幵放的胸襟充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擴展自己的社 會交往,在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中,確證自己,實現自己。也只有讓每個個體 在社會中通過主體間的平等交往和對社會關系的高度駕駁,才能獲得滿足自己 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條件,獲得個性全面的發展。毫無疑問,高等職業教育的培 養目標是“技術性應用人才”,但這一目標結構中凸現的應該是“人的全面發展” 這一主題。使人性提升和能力發展兩個主要內涵相互支撐、相互融合,在人性 提升和能力發展的和諧共振過程中,把人的全面發展主題推向極致。15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髙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不是理論研究型或單純技能型人才。技 術應用性人才是將設計、規劃等轉化為現實的產品或其他物質形態的專門人才。 其顯著特征是對成熟技術、關鍵技術、技術規范能夠熟練掌握,對前沿技術、高 新技術能及時了解,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髙職院校學生畢業時要持“雙證” (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走向社會,這就要求髙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 動手能力和生產一線解決有關技術方面疑難問題的能力,能在生產現場動手示 范,指導學生掌握生產技能,并具有開發新項目,技術攻關以及從事科研、技術 服務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既應是專業理論方面的名師,又應是生產實踐的行 家里手,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培養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重任。4、是建設髙素質的師資隊伍的需要,提髙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素質教育、終身教育思想,徹底打破了“以學科為中心” 的傳統培養模式。髙職院校要認清形勢,建立“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 以素質為目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有一流的師資,師資水 平決定學校人才培養水平和競爭力,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生存發 展的關鍵。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師資培養上存在著重理論、輕 實踐、重學歷提高、輕視能力培養的傾向。在教學質量考評中偏重課堂講授水平, 忽視實踐和實訓能力,造成了教師教學脫離實際、知識陳舊、實踐能力差、教學 效果欠佳,師資隊伍的狀況嚴重地影響了高職的教育質量。因此,加強“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已是高職院校改革和發展中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教育部文件多次指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髙專教育教學質量的 關鍵。當前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著專業理論教師不能指導實訓教學、實訓教師基礎 理論薄弱不能講授專業理論課的現象。專業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相分離影響了教 育教學質量的提髙和合格人才的培養。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 高素質技術應用人才和勞動者,迫切要求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因此,在 職業學校中建立一支“雙師型”隊伍,有利于制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計劃, 有利于編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有利于進行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有利于 產學研相結合,有利于克服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陳腐觀念、樹立重實踐的觀念和 勇于實踐的精神,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與調節專業理論課和實訓課的任課教師。二、“雙師型”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髙等技術 應用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必 須具備“雙師”素質。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髙職院校教育質量, 辦出高職特色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中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伴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受不同時期政策環境和現實條件的制約,對高職教 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認識水平、具體措施和建設效果都有所不同。“雙 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教育成功的關鍵。正確總結“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對于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高 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向大眾化邁進的過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 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師資數量不足目前“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己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一大瓶頸。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對各類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地增加。 個一直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就是“雙師型”師資數量存在較大缺口。究 其原因,一是人們長期存在著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認為職業教育是低人一等的 教育,因而造成職業教育崗位乏人問津。二是職教教師待遇低,缺乏對技術人才 的吸引力。隨著我國政企體制分開,國家逐步減少對事業單位財政撥款。職業技 術院校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等將自給自足,加之職業教育已有的基礎較薄弱, 教學經費短缺,使得職教教師處在待遇偏低的情況。三是近幾年的擴招,造成了 師資隊伍的缺口,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代初投身職業教育的一批老教師的退 休,更給師資隊伍雪上加霜,這勢必導致大部分教師因承擔過重的教學任務,而 忽視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優化。而髙職院校欲樹立自己獨特的辦學風 格和培養出一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成功與否是關鍵。-19-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學歷偏低等,學歷水平雖不能完全與 能力水平等同起來,但學歷結構還是反映整體水平的。職業教育與普通髙等教育 是同一級別的兩類教育,它們只有類別上的不同。為適應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對人 才規格要求的不斷攀升,職業教育也必然要建立起從大專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層次 的髙等職業教育體系。這就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我國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中,普通教育學科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教師達80%.他們 文化水平不低,但專業實踐能力不夠,盡管近年來通過不斷培訓,很多教師已具 備了 “雙師”資格,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教學與應用相脫離、文化課與專業課 結合不緊密的狀況表明,改革職教的教學方法,提高職教的教學質量,需要更多 的高水平的職教師資。(三)結構不合理在大部分髙職院校當中,理論教師偏多,實習指導教師不足,這是一個不爭 的事實,有的根本無實習指導教師.教師的來源單一,缺乏實踐鍛煉,資料表明, 職業技術院校半數以上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上講臺,大都缺乏實踐經臉, 自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強,不能給學生良好的技術示范和指導。 有實際工作經驗和技能的骨干教師和專業教學帶頭人匱乏,許多高精尖技術技能 教學任務得不到落實,實訓教學往往只能滿足于一般性技能訓練,不能很好地滿 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四)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少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科技開發、社會服務的職教體系在大多數職業技術院校中尚未形成,產教結 合的教育模式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部分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參加頂崗生產實 踐,使得教師參加實踐的場所難以保證。另外,擴招、辦學規模的擴大,教師編 制緊,專任教師大多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很難有機會較長時間到生產第一線 鍛煉和提高。“雙師”繼教師一個突出特點是擁有對企業實際工作經驗或深刻體 會。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使書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經驗做到有效地結合,使學生 在知識接受的過程中,能對現實企業的經營狀況多一份感性認識。職業教育重理 論輕實踐的缺陷,導致學校和社會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社會特別是大中型企 業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級實用技術人才而又“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職業 學校逐年擴招而培養出來的人才卻被社會排斥又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可以說,“雙 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也是向社會輸送合格應用型人才的保證。只 有教師不但精通理論,而且有著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 高起到關鍵作用。(五)知識更新不夠知識經濟的到來,已使現代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密集的時期,一次性學習的 知識和技能的老化周期越來越快(據統計,技術知識每年以10%15%的速度艇 值),科技進步使人們逐漸改變了學習觀念和方式。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的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實驗方法和設備,較之傳統的“精英教育”發生了 很大的變化,這些直接沖擊著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相當比例的高職院校由于生 存危機,資金緊缺,而無力承擔教師知識更新的任務;作為重點大學、一般院校、 民辦高校過去也只是把高職教育作為創收主渠道,而忽略了教師知識的更新。造 成教師知識陳舊,思想僵化,教學方法保守,教學質量也就不高。為適應知識經 濟迅猛發展對人才規格要求的不斷攀升,職業教育也必然要建立起從中學到大專 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這就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六)政策措施不配套,體制相對滯后.19.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高校現行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極大地影響了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我 國現行的教師職稱評定制度對高職學院教師職稱的評定其主要標準仍參考研究 型大學,存在著重論文發表、輕實際應用研究的傾向,過分強調科研論文的數量 與質量。這實際上就是引導教師熱衷于到基礎理論性刊物上發表論文,而錯誤地 認為“應用研究難登大雅之堂”而不重視。這樣一來,高職教師就處在教學(理 論、技能)、科研雙重壓力之下,精力相對不濟。其最大弊端是與高職高專教師 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要求相驚,影響了高職高專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挫 傷了一部分“雙師型”教師從事髙職高專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同時,由于不同行業間職稱轉換困難,政策缺乏彈性和可操作性,許多企業 和生產第一線的人員調入學校后,雖然授課生動,深受學生歡迎,但很難獲得相 應的職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七)教師培訓環節薄弱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我國職業學校的師資和普通院 校t樣,教師的整體素質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及時跟上現代科 技的發展速度,許多老師的教案多年不變,更多新的知識內容無法傳授給學生; 高職教師對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教學手段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有效地利用。而 目前,國家和職業學校對師資的在職培訓又缺乏力度,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工 作缺乏有力的國家政策的支持,教師培訓經費無正常和穩定的來源,許多職業學 .校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師培訓模式、規范的管理方法,教師培訓 基地尚未建成。而部分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這一切使得教師在自身素質和 實踐能力上的不斷提高受到影響。其它諸如思想觀念、學歷、資金投入等也是制約高職院校“雙師素質”師資 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雖然我國髙職院校在“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存 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各省市、各髙職院校普遍重視高職教育的“雙師素質”師 資隊伍建設,“雙師素質”教師的數量不斷增加,整體素質不斷提高。“雙師素質” 師資隊伍建設,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使受教育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既要獲得 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獲得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 高職人才的全面發展。高等職業院校必須配備既具有較高教育理論、專業理論知 識,又要具備較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髙等職業院校組織學生 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教育制度,這 是貫徹落實職業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園林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文教學設計藝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普通話語言與藝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技文獻閱讀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星海音樂學院《工程招投標與概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智者生存”-現代災難救援理念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東軟學院《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材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當代建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汽車吊安全管理規定
- 基于triz創新方法的便攜式雨傘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天一閣
- 童年歌詞 一頁直接打印版
- 輔導員的工作流程與工作方法
- 中醫護理耳穴壓豆課件
- 山皮石填筑施工方案
- 國家電網公司安全事故調查規程
- 鋼結構管廊安裝施工方案-
- LY/T 2083-2013全國營造林綜合核查技術規程
- GB/T 32879-2016電動汽車更換用電池箱連接器通用技術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