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doc_第1頁
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doc_第2頁
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doc_第3頁
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doc_第4頁
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行管理論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啟示分析論文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創新;金融監管論文摘要:爆發于2007年底的次貸危機對于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通過對美國次貸危機及其成因進行分析,了解這場危機產生的原因,分析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造成的影響,對正處于金融改革過程中的中國銀行業提供更多的啟示,促進我國的銀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穩步的向前發展。1美國次貸危機及其成因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簡稱次貸)是金融機構向信用等級較低和低收入的房屋購買者所提供的一類抵押貸款。一般而言,在美國抵押貸款市場主要有三種不同信用等級的貸款:一是優質抵押貸款,此類貸款的借款人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良好的信用記錄、債務負擔合理,還款能力較強;二是“另類A級”(Alt-A)抵押貸款,是介于優質抵押貸款和刺激抵押貸款之間的一類貸款;三是次級抵押貸款。在美國,低收入者通過銀行或金融機構取得次級貸款,實現“居者有其屋”。住房抵押貸款機構為了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轉移風險,通過信用評級機構進行信用評級,經由投資銀行將資產證券化,并將不同信用級別的次級貸款組合包裝形成眾多的次級債券,最后通過社保基金、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向全世界發售。在美國爆發的這場次貸危機是指由于美國利率上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壓力,房市持續走冷,購房者難以通過出售房產或者抵押獲得新的融資,造成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進而使得由這些房貸所形成的投資基金被迫關閉,投資者、消費者信心大減,股市劇烈震蕩而引起的金融風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美聯儲不合時宜的貨幣政策。為了應對美國高科技發展經濟泡沫的破滅和“911”恐怖襲擊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長期實施低利率的貨幣政策:2001年至2003年,優惠貸款利率由6.5降至1,該利率水平保持長達一年之久;2001年9月至2005年月,短期利率一直保持在以下。低利率貨幣政策導致企業流動性資產泛濫,充裕的銀行信貸導致房地產和其他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為了抑制日益形成的通貨膨脹,從2004年4月到2007年6月美聯儲又加息17次,利率由%上升至5.25,購房者的負債壓力迅速上升,直接導致房地產價格下跌,交易量急劇萎縮。年間利率出現如此大起大落,顯然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犯了不合時宜的毛病。(2)金融創新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管。美國住房次貸危機的發生,是和金融創新產品在房地產領域無節制開發、缺乏有效金融監管而畸形擴張有密切聯系的。美國傳統的住房抵押貸款流程是:首先銀行要對客戶進行嚴格的實質審查,才能發放貸款,然后,將貸款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之后,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時監督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而創新的住房抵押貸款流程是:銀行在對客戶進行形式審查后就發放貸款,然后將貸款證券化并出售給投資銀行,之后為投資人收取利息和本金。從二者的比較中可以看出,創新的住房抵押貸款一味追求風險轉移,忽視了金融風險正在擴大,而相關機構并沒有及時對這種創新的產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使得次級貸款的風險不斷的轉移給抵押貸款銀行、投資銀行、世界各地的投資人。(3)金融機構內部缺乏風險意識。因為次貸的貸款利率很高,利潤相當可觀,而且貸款的時候規定了相當嚴格的觸發條件,所以,貸款機構認為次級貸款是不僅有利可圖,而且承擔的風險也很小,于是紛紛降低貸款的門檻,放松審核條件,這實際上為次貸危機的發生埋下了最初的根源。住房資金的活動和周轉是金融機構贏利的源泉,由于住房貸款屬于長期貸款,影響了貸款機構的資金流動,所以這些機構把貸款轉換成各種各樣的債券,通過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評級,賣給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信用評級機構為了自身的利益,對這些債券的評級標準都比較低,評定的級別都很高,同時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投資者只能通過評級的結果來判定債券的優劣,并不能真正了解債券到底優在哪里、劣在哪里,投資風險增加。美國的金融機構在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忽視了金融風險的存在和擴大,使得這場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演變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2次貸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和啟示相對于美國“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中國屬于“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由于股市發展歷史不長,規模不大,對外開放程度也不高,因此,中國銀行業仍主宰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絕對份額,中國銀行業不僅成為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主戰場,而且也成為政府重點保護對象。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各個行業的對外開放程度都在不斷加深,但是對于金融業,我國政府一直采取謹慎的負責任的態度,循序漸進的開放,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我國的金融機構在這次次貸危機中遭受的損失比較小。我國的金融機構中,只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6家上市銀行購買了美國刺激按揭債券,而且數量比較少,并沒有對這些銀行的資金流動性產生影響。但是,這場次貸危機卻為改革中的中國銀行業提供了很好的教材,我國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該更多的從這場危機中吸取經驗教訓。2.1理性的進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具有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等積極的意義。金融創新在給投資者帶來更高回報的同時,將風險在更廣的群體中進行分散,降低單個金融中介機構的風險水平。資產證券化向市場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投資工具,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收益需求。但是,金融創新背后所隱藏的各種風險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創新產品本身的復雜性很可能掩蓋產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風險,導致風險的不斷積累。其次,金融創新產品具有轉嫁和放大風險的功能。資產證券化在增強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將各類金融機構以流動性為基礎聯系在一起,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將基礎資產市場的信用風險擴散到衍生品市場,從而影響到借款人、貸款機構、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等各個相關機構。發生于美國的這場次貸危機波及的范圍如此之廣,不得不“歸功”于金融創新產品的應用。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的積極性和必要性,不能因噎廢食,而是在充分了解投資者的收入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以理性客觀的態度進行金融創新。2.2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金融監管我國目前正處于金融體系改革和完善的過程中,金融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比較匱乏,和發達國家相比,金融風險管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大大滯后于實際需要。從次貸危機可以看出,即使存在較為完善的金融監管法規的美國,金融機構也常常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忽視監管規則和相關風險,總是盡可能的創造出新的規避金融管制的金融產品。這種做法在促進金融市場繁榮的同時也放大了自身的風險,一旦經濟狀況變壞,積累的風險就會暴露,并向外擴散。因此,應該意識到市場不是萬能的,監管在金融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關注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金融產品的產生、傳播和特性等等,在整個金融產品的流通過程中進行監督,規范金融市場的秩序。同時,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融合性增強,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監管邊界的問題,防止重復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強國際間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如果監管標準不統一,就有可能出現套利的行為。我國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標準正在逐步向國際看齊。目前,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管理當局大部分都是區分開來進行監管的,所以,我國除了要注意與別國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外,金融監管方面信息的溝通,監管機構與央行之間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2.3銀行應該審慎經營,不能忽視住房按揭貸款風險美國的次貸危機為我國銀行業尤其是銀行的房貸業務敲響了警鐘,不能忽視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后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于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沖擊。目前,我國各家銀行對房貸申請人的把關較為嚴格,也沒有針對信用級別低的客戶的次級貸款,因此從表面上看,我國住房按揭貸款的質量很有保障,但事實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國沒有較為完整的個人信用記錄和較為嚴格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盡管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數據庫已經啟用,但是這個征信系統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少地方還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國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幾年里漲幅顯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區房價泡沫還比較嚴重。而房價一旦停止上漲,并且如果我國利率繼續上漲,就難免會出現購房人不還款的情況。再次,美國從事按揭貸款的信貸公司的業務的擴張主要是靠按揭貸款證券化來支持,到危機發生時,信貸公司實際上只持有它們發放過貸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來發放按揭貸款,因此,我國商業銀行里面的假按揭貸款由于根本沒有作抵押的房產,其可能的損失率與美國的次級貸款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充分重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應該嚴格保證首付政策的執行,適度提高貸款首付的比率,杜絕出現零首付的現象。采取嚴格的貸前信用審核,避免出現虛假按揭的現象,要充分認識到審慎經營的重要性。3結論我國目前正處于金融改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也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讓我們慶幸于中國政府長期以來針對金融業堅持的謹慎的對外開放政策。正是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使得這場席卷全球的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并未給中國帶來直接的經濟沖擊,我國的銀行業受到的損失也是有限的。面對現在的困境,我們首先應該堅定信心,堅信我們一定能夠度過這個百年不遇的危機。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優化我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提高金融機構抗擊風險和危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