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歷史研究性學習:從對生活的好奇和理解開始時下,研究性學習,已成了中國基礎教育的熱門話題,歷史教育界也不例外。這對歷史老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不能不引起思考。就此,我談一些很不成熟的想法,請同仁們賜教。一、研究性學習,養成好奇心是起步的關鍵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可以發現,我們的歷史課程之所以往往不很受學生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給學生的東西,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好奇。這不等于說,學生沒有好奇心,而是相反,他們對歷史的好奇甚至可以說超過我們老師,而我們的教學,不但沒有很好地保持、延續、強化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反而因各種原因,阻隔、削弱甚至抹殺著他們的好奇心。這是很悲哀的!問題的關鍵正在這里。沒有好奇心,哪來研究性學習?毫無疑問,好奇心是思考的開始,當然也是研究性學習開始的第一步。眾所周知,一個人從幼時會說話起就會不斷提問,那就是在思索。按理,歷史是最能引起好奇心的學科,可是,為什么偏偏到了學校的歷史教學里,學生的好奇心反而少了,提問和思考也少了,甚至幾乎沒有了呢?是不是我們的學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問了呢?當然不是!是我們的學生不會問了!學生不會問了,這是個大問題。不會問了,談什么研究性學習?不可能!我覺得癥結不在學生身上,而在我們的教師、教學、教育。有人說得好,這要歸結于我們的教育形成的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學習和研究是兩個階段,學生只是學,學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將來自然就會用;中小學階段只是打基礎,搞研究是上了大學、當了科學家以后的事。我認為,這一結果,也正是我們的教師、教學和教育造成的,最嚴重的定然在“應試”。所以,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盡管以好奇心為發端,但好奇心的養成又在于從根本上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矯正我們的教育評價標準、改善我們的教育環境。二、研究性學習,呼喚從社會現實生活切入怎樣才能更新教育理念、矯正我們的教育評價標準、改善教育環境呢?辦法很多。但我想,最便捷的辦法是,讓歷史教育從社會現實生活切入,從對生活的好奇,升華為對生活的理解,不以“分數”論高低,而是以知識、智慧、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成長進步為依歸。我注意到,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志近些年來,大力倡導不與現實割裂、不與大眾割裂的“活生生”的以人為本的歷史教育理念,給歷史教育界帶來了不少生機,歷史學科在教、學、考各個方面都開始發生著新的可喜的變化。應該說,歷史教育要擺脫目前的困境,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很好的方向和歸宿。其實,社會現實生活又是什么呢?只不過是社會歷史生活延續過程里的一種“現在進行時”狀態,沒有歷史,就沒有現實。所以,聯系現實、貼近大眾,我們的歷史教學才能很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幫助他們順利跨入研究性學習“學問”的門檻,使“問”(好奇心)與“學”(探究學習)相得益彰。追溯起來,中華民族以往的公益事業是怎樣的呢?我們由此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很多經典的話語:孔子的“仁者愛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具體以近代戊戌時期為例,這一時期的民間公益事業,首先在思想觀念上出現了令人矚目的變化。例如,以從事賑災活動著稱的江南紳商經元善就較系統地提出了新的慈善觀,其主要內容包括:“救急不如救貧”;善舉之惠,應從一身及至一家,從一時及至永久;開拓新的慈善活動內容,消除善堂等傳統慈善機構的缺陷;由興辦義賑推展到興辦近代新式學堂;重視“開風氣、正人心”的社會公益事業等。其次,某些傳統的會、堂也發生了變化,許多新式社會公益組織和團體接連誕生,并開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動,直接反映了傳統慈善事業向近代社會公益事業擴展的新趨勢,如當時誕生的新式民間公益社團和機構就有閱報社、閱報會、閱書會、戒煙會、不纏足會、蒙學公會、醫學善會等。戊戌時期民間公益事業的發展,與維新派的呼吁、努力以及維新運動的廣泛開展是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的,是近代以來復興中華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其豐富的內容展現給學生,那么歷史上許多與今天頗不相同的思想與做法,必會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而幾千年相沿未改的民族精神中華魂,卻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和人文精神營養,諸如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未來、自強不息等等。如此,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強了,探究性學習就有了心理基礎。類似的社會生活歷史,其豐富的內容,或多或少與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有著這樣那樣的關聯,本來是切入研究性學習的最好路徑之一,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歷史教學,對此卻非常忽視甚至漠視,多了多少“規律”式結論等空頭說教,而少了多少“活生生”的社會生活氣息啊。漏了,誤了,錯了,就應該檢討,就應該反省,從觀念到實踐,一環都不能少。否則,歷史教育就只能躊躇不前,缺少生機,更何談涉足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三、研究性學習,教師必須學會對“學習”進行“研究”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品格。所以,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對學生成長的很高要求,而說到底,更是對教師的很高要求,是教師的責任!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需要具備研究學習素質的教師。如果說,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產生了經驗型教師,那么,要適應研究性學習,就需要研究型教師。“研究型教師”不是指專門搞研究,而是指具備研究問題的素養和能力。因此,研究型教師除了要系統深入地掌握所任課程需要的基本知識,還要具備一些重要的素養、素質,一言以蔽之,不僅要自己會學習,而且要會研究學習,更要引導學生會學習、會探究、會創新、會實踐。我們的前人有很好的把書本知識與實踐聯系的傳統。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顧炎武就是一個典型。他在明亡后,大部分時間在北方活動,考察山川形勢、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每次出行,他總是用二騾二馬載書,經過邊塞、關哨、山川,就向當地百姓老兵詢問了解有關知識和情況,如果所聽到的跟以前所學的不相合,就打開書籍對勘,加以觀察思考。經過長期積累,他終于有很多發明發現,寫出日知錄等傳世之作,并提出“學以致用”,開了清代注重實學的風氣。今天,他的這種把書本知識與實踐相聯系的做法,仍然對我們有很強的啟發意義。其實許多歷史人物的學習經驗,都給了我們很多關于如何很好地學習的啟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榜樣,他“學而思”,“思而學”,“一日三省”,終生不輟。當然,“八股”式的學習法,則給我們反面啟示,學“死”和“死”學,結果一樣,終歸無益于人生,有害于社會。因此,要讓學習活起來,讓學習活于自己的成長中,活于社會的進步中,才能推動歷史前進。這正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我們教師以往更多考慮的是“教什么”,對于“怎樣教”或者說“怎樣教學生會學習”,考慮得很少,而對于甚至跨幾個學科才能解決某一個歷史問題的“怎樣教和學”幾乎沒有考慮。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究其原因,固然與我們歷史教師已有觀念和知識的陳舊有關,也與我們自己不善于學習、更不善于研究學習有關。轉變這一不利局面,當然需要我們更新學習觀念,不光從書本上讀著學、課堂上講著學和聽著學,還要向他人請教著學、互相討論著學以至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實際生活學,不光只封閉地學歷史,還要開放地學習與歷史相關的多種學科的知識,而且一定得會學習,也會研究如何學習。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我想,只有我們教師學會了對“學習”進行“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切實滲透于教學中,那么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就有希望。而對歷史學習的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七下數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行政判例的重要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信息技術的未來與數據驅動之路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組織變革中的風險管理實踐試題及答案
- 提升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計劃
- 預算編制審批流程計劃
- 云南省保山市2025年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浙江省交通運輸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上海財經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幼兒園課件-神奇的中草藥
- 金壇區蘇科版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第18課《中學遐想》課件(定稿)
- 小學生民法典主題班會PPT
- 抗滑樁施工監測監控措施
- 甲狀腺的外科治療與病ppt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大壩填筑實施細則
- 敗血癥PPT優質課件
- 萬壽菊提取物項目運營方案【參考范文】
- 07北工大高數工2期末考試A卷工答案1
- 安全教育零食大PK(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