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科教育論文-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演進(一)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萌芽和古歌時代摘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自然包含著聲樂的源流。音樂起源于勞動,而音樂的最早形態又是聲樂。嚴格地講,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演進,就是從原始的勞動而產生的“號子”開始萌芽,到歌、舞、樂三結合的原始音樂形式的形成,后又演變成歌舞和各種戲曲、雜劇、曲藝及民歌等等,至到歌唱活動成為一門單獨的藝術形式的發展過程。關鍵詞: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聲樂藝術要研究中國古代聲樂藝術,首先要解決的是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概念的界定問題。“民族聲樂”的含義有兩個方面,狹義的講:它是指具有民族風格的聲樂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現特色;廣義的講:民族聲樂是指民歌、說唱、戲曲等傳統體裁的聲樂形式及專業作曲家創作的各種民族聲樂作品。回頭看看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過程。從遠古時期的侯人歌1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民歌以及形成的中國戲劇、說唱藝術各種民族音樂體系都離不開聲樂。因此,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應該把聲樂的起源、萌芽、以及后來形成的各種戲曲、雜劇、詩詞2、小曲、說唱等納入古代民族聲樂藝術研究范疇。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的演進,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聲樂藝術的起源、萌芽、演變、發展的過程。一、遠古原始時期聲樂藝術的起源和萌芽在遠古時期,最原始的音樂是聲樂,是人類勞動與自然斗爭的結果。正如恩格斯所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由于勞動產生了語言,人腦的發達,為音樂的產生準備條件。遠在五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居住在祖國大地上,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幾千年以前,音樂(原始聲樂)已與人的勞動密不可分。據劉安在淮南子中記載:“今舉大木者,前呼輿論,后亦應之。此其于舉大木善矣。”這就是說人在抬木頭的時候,前面有人喊,后面有人和,這樣有利于團結力量抬起巨大的木頭。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勞動號子”。也可充分證明音樂源于勞動。還有相傳大禹的妻子等大禹回來就有一首情歌:“禹行動、見涂山之女。禹未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令其妾往候禹于涂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1。這首歌僅四個字,可任意延長。原始的音樂是歌、舞、樂三位一體的,其中歌唱占最重要地位且節奏因素較突出。相傳黃帝作有彈歌2反映原始狩獵生活:呂氏春秋古樂篇記載有“八闋”,是一首共含八個曲子的組歌,表演者手執牛尾,邊跳邊唱。可見中國聲樂早在幾千年以前遠古原始社會就以其獨特的,最能反映人類生活、生產勞動的音樂形式出現了。且有了勞動號子,祭歌,情歌等完整的聲樂曲目。例如:禮記郊特牲記載的一首古代祭歌、仿用呼喊、懇求的音調唱出來,懇求上帝保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個時期雖然沒有形成完整的聲樂藝術形式,表現簡單、原始,但已經有了固定音高,并出現了簡單的音階,節奏較明顯和突出。這標志著古代聲樂藝術開始萌芽。二、奴隸社會聲樂藝術的逐步形成與發展古歌時代公元前21世紀以后,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即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歌唱作為古代重要的音樂形式更加盛行。它幾乎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共同愛好。但唱的歌曲統治者和庶民是不同的。據詩經記載,當時存有305首歌曲,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有15首民歌,基本上是北方民歌。流行范圍大約在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的北部和四川的東部。這是周朝初年(公元前1066年)到春秋中期(公元前570年)近500年間的作品。“雅”一般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同情勞動人民、揭露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作品。“頌”大多為古老的“祭歌”。“風”是詩經的精華,內容涵蓋極其豐富,傳載也有多種多樣:有愛情、有勞動、有生活風俗、有諷刺、有童話等。歌唱形式也豐富多樣:有獨唱、有對唱、幫腔等。雖然詩經中的“風”大多局限在北方稱之為“國風”3。南方楚風只稍有涉及,其實,戰國時期的楚國音樂相當發達,唱歌風氣尤為盛行,有些流行歌曲,能應和而唱的達數千人之多,稱之為“楚聲”。4公元4世紀偉大詩人屈原的楚辭中可唱的歌詞占絕大部分。例如:九歌、離騷、天問、招魂都是非常好的歌曲。九歌中有11首歌曲,根據不同的鬼神而作。東皇太敘述祭天神的場景;云中君祭女性的云神的歌曲;湘君祭湘水男神的歌曲;大司命祭主壽命的男神的歌;東君祭太陽神的歌曲;少司命祭主壽命的女神的歌;詞伯祭男河神的歌曲;山鬼祭女山神的歌曲;國殤祭頌陳之烈士的歌;禮魂祭祀結束的歌曲。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獨特的說唱藝術。當時的哲學家荀況(公元前298年前238年)的成相篇在演唱形式上就用一種叫“相”的打擊樂打節奏伴唱。西周時期,出現了音樂機構1和音樂教育。可以說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屬于中國西周時的“大司樂”。這個機構的職務含音樂行政、音樂教育和音樂表演三個方面。音樂教育主要是王和貴族子弟,也有一些從民間選拔出來的青年,學習內容有音樂美學理論、演唱藝術和舞蹈。從13歲開始到20歲畢業2隨著歌唱的盛行和發展,也就產生聲樂理論,當時對選擇歌唱的學生也有了嚴格的要求,對歌唱的氣息和演唱歌曲的嚴謹性也有了明確的要求。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微者,及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微,疾不中宮,徐不中微,不可謂教。”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意識是說在歌唱技術方面更有明確要求:講到歌唱聲音的向上進行,要象向上高舉;聲音的向下行,要象向下沉落;聲音的轉折要象折斷那樣干脆;聲音的休止,要象枯萎的樹木那樣的寂靜無聲;硬的曲折變化,象折線那樣突然轉變;軟的曲折變化,要象曲線那樣無痕跡;聲音的連續進行,要象一線串珠。可以看出當時的歌唱藝術達到一定的高度。要求氣息運用流暢,聲音優美、婉轉。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出色的歌唱家和聲樂教師。如:王豹、綿駒、韓娥就是當時著名的歌唱家。著名聲樂教師有秦青等。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歌唱家韓娥和聲樂教育家秦青,有兩個真實的故事證明當時的演唱技巧和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到幾千年以后的今天,我們不得不為我國古老優秀的聲樂藝術而嘆服。據列子湯問記載:“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木麗,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長幼喜樂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遺聲。”幾千年以前韓娥就能以其飽含深情的歌聲打動群眾,且聲音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我們不管韓娥有沒有受過專門的演唱訓練,但是勞動人民的審美觀是不能懷疑的。韓娥優美的聲音和豐富歌唱情感毋容置疑。列子湯問又載:“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枝,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效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不敢言歸。”這個故事是說薛譚到秦青那里學習唱歌,沒學多久,就認為自己已經學成,便向秦青辭別。秦青沒有挽留,在送薛譚的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安徽國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社會招聘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林業大學《建筑消防設備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燕山大學《機器人學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化工大學《語言處理與語音識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民航旅客運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應用水文氣象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計算機基礎B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開封職業學院《A芯片應用開發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鐵路行車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結構鑒定合同范例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語試題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知識培訓
- 化工裝置報廢拆除施工方案
- 【MOOC】大學生心理健康-廈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銷售人員安全培訓
- 簡單版借款協議模板
- 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儀器儀表制造工(儀器儀表與智能傳感應用技術)賽項競賽平臺主要設備技術標準
- 夾具設計-畢業設計論文
- 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與護理
- 王者榮耀VS英雄聯盟:MOBA游戲的對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