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互譯之詞類轉換文獻綜述.doc_第1頁
英漢互譯之詞類轉換文獻綜述.doc_第2頁
英漢互譯之詞類轉換文獻綜述.doc_第3頁
英漢互譯之詞類轉換文獻綜述.doc_第4頁
英漢互譯之詞類轉換文獻綜述.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溫州大學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題 目英語構詞的轉類法與英漢翻譯詞類轉化法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rsion in English Word 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專業英語班級03英本6班學生姓名Jerry Joel學號03046666指導教師Licia Wong職 稱講師完成日期2007年1月18日溫州大學教學部制英語構詞轉類法與英漢翻譯詞類轉化法的文獻綜述v在由于英語構詞法和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中,都會提到一種方法,即轉類法/詞類轉換法(conversion)。在英語構詞法中,轉類法是一種詞匯擴大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能都轉變詞匯句法功能。在現代英語中,詞類有一種詞類轉換成另一種詞類似乎更加便捷,因此而有著普遍的存在。而在英漢翻譯的實踐過程中,一些句子可以逐字對譯,有些句子則不然。在這些句子中,有些詞就需要詞類轉換,使譯文通順自然,并傳達出原文的準確意思。英語構詞法中的轉類法(conversion)在英語發展的歷史長河里,由于大部分詞匯的詞尾屈折變化的基本消失,衍生出一種新的構詞法轉類法。這種方法成為現代英語構詞方法中最為簡便和有效的途徑。它不改變詞的形態,只是使詞從一種詞類轉換為另一種詞類,從而使詞具有新的意義和作用,成為一個新詞,這種構詞法叫做轉類法(conversion)。這種構詞法的特點是無須借助詞綴即可實現詞類的轉換(陸國強,1999:21)。因此,這種構詞法又被成為零位后綴法(derivation by zero suffix),簡稱“零位派生法”(zero derivation),如fax(傳真)可以由名詞不加任何形式變化直接轉化為動詞to fax(發傳真)。在英語構詞法中,轉類法的幾種突出表現包括:名詞定語(noun attribute),如danger zone(危險區域),depth charge(深水炸彈);recipient country(受援國);名詞轉化為動詞,如名詞traget(目標)轉化為動詞to target(把作為目標),名詞brainstorm(獻策攻關)轉換為動詞to brainstorm(集中個人的智慧猛攻);動詞轉化為名詞,如laugh動詞轉化為名詞a laugh;形容詞轉化名詞,如the poor, the rich, the riduculous, the condemned。英語詞匯中的簡單詞大多能夠進行詞類轉化,如多數的單音節名詞都有著與它形式相同的動詞,如:chase n. to chase v.; sight n. to sight v.; search n. to search v.等等。而真正意義上的派生詞(derivatives)通常不能進行轉類,因為派生詞中已具有了明確表示詞類的詞綴。復合詞(compounds)轉類的情況比派生詞多。復合詞通常由兩個單音節的詞復合而成,如:spotlignt n. to spotlight v.(聚光燈照射;使醒目突出);blacklist n. to blacklist v. (把列入黑名單);to break down breakdown(崩潰);to stand still standstill(停頓)等都是由名詞轉化為動詞或者由動詞詞組轉化為名詞。轉類法被認為是英語構詞中構詞能力最強的方法之一。不論是什么詞類的詞匯,都有相當的一部分可以進行轉類而產生新詞匯。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conversion)翻譯的實質是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其目的在于把源語(Source Language)的全部信息準確地轉換成譯入語(Target Language),同時取得最大限度的等值效果。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的文字、詞匯、語法以及表達方式都有著各自的形式和特點,在語言結構和表現手段上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在英漢翻譯過程中,按照原文的詞類對號入座地逐詞對譯,往往會使譯文生硬別扭,帶有“翻譯腔”(translationese)。所以,有些情況下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和規律,在忠實于原文的前提下,必須把詞類適當地加以轉換,才能使譯文通順自然,流暢得體。詞類轉換(conversion)是翻譯中常用的處理方法。詞類轉換指在翻譯實際過程中,將源語的某類詞轉換成譯入語的另一類詞。(林煌天1998:104)詞類的轉換,目的在于超脫源語的語言形式,使譯入語既能夠忠實地傳達原文的內容,又符合譯入語的語法和修辭習慣。如在英漢、法漢翻譯中,由于不同的語言在詞匯的構成和使用習慣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進行逐詞對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靈活地進行詞類轉換,就顯得十分必要。從理論上講,只要是出于表達的需要,任何的詞類轉換都是允許的。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習者被要求掌握把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接詞、代詞等詞類分得清清楚楚的能力。這對于一個英語學習者來說,本該是一個長處,但在英漢翻譯時過分強調詞類的概念就可能成為譯者的障礙。因為英漢翻譯是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在英語里可以用一個名詞表達的概念,翻譯成漢語也許可用一個動詞來表達,也可能是可以并且只能用一個動詞來表達。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法就是把源語(Source Language)中的某種詞類,轉換成譯入語(Target Language)中的另外一種詞類來表達的翻譯方法。英語詞類的分類大體上可以分為10類,而漢語詞類大體上可以分為12類。英語詞類 漢語詞類Noun 名詞Verb 動詞Adjective 形容詞Adverb 副詞Numeral 數詞Pronoun 代詞Preposition 介詞(前置詞)Conjunction 連詞Article 量詞 助詞 語氣詞Interjection 嘆詞在翻譯實踐中,使用詞類轉換這一翻譯技巧和方法的目的主要是避免照搬原文結構而造成譯文晦澀難懂,是譯文語句流暢、清晰明確、合乎語法規范和語言習慣、便于理解。所以,譯者應以忠實反映原文的內在實質為前提,以符合譯入語語法規范和語言習慣為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使用這種翻譯方法。英漢翻譯中常見的詞類轉換現象有:表示動詞動作的名詞,動名詞,動賓結構轉換成動詞或形容詞;介詞轉換成動詞或副詞;動詞轉換成名詞或形容詞;形容詞轉換為副詞等等。雖然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當中名詞的使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但這兩種語言在名詞的使用上也保持了各自的特點。從語法結構角度來說,在通常被稱為“結構語言”的英語當中,一個句子往往只有一個謂語動詞,因此名詞用的更多一些;而在通常被稱為“邏輯英語”的漢語當中,一個句子往往可以連用幾個動詞或動詞詞組,因此動詞用的更多一些。從構詞法(Word Formation)上說,有相當數量的英語的名詞是有動詞派生而成的(例:settle settlement, retrieveretrieval),如同行詞(例:research既是名詞又是動詞)或是同源詞(例:sight和see)。基于上述原因,有許多英語名詞在翻譯過程中可以轉換成漢語中的動詞,翻譯工作者可以根據具體文本和情況酌情處理實行靈活的詞類轉換。英漢翻譯也是存在動詞轉換為名詞的過程。例:They have been victimized by the experiments. 譯文它們成了試驗的犧牲品。其中,“victimize”是有名詞victim派生而來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轉換成了漢語中的名詞,同時為了保持句子結構完整性,在譯文中增補了相應的動詞。這種現象從構詞法的角度來說,是因為在英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一定數量的動詞是有名詞派生或者轉類而來的。在翻譯這些詞匯的過程中,翻譯工作者往往難以找到相應的漢語動詞,因此就有了把該種動詞還原成名詞的必要。英語構詞轉類法與英漢翻譯詞類轉化法的對比語言是一個無限生成的系統,翻譯的目的就是將原文的意思準確地在譯入語中轉達。按照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Eugene A. Nida)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觀點(奈達,2003:14),譯入語要在語言的功能上與原文對等,而不是在語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對應。在奈達看來,翻譯就是要在譯入語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現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現意義,然后才是風格(Nida 2003:12)。最好的翻譯就是應該讀起來不像翻譯。要讓原文(Source Language)和譯入語(Target Language)對等,讓譯入語自然流暢,就必須突破原文語言結構對翻譯工作者的束縛。也就是說,翻譯所追求的并不是語言的對等,而是語言功能的對等。奈達的理論給讓翻譯事業走入了柳暗花明的境界。所以,翻譯的過程就是原文信息傳達的過程,只要能夠真實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是否注重語言詞匯的詞類變化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對于兩種語言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的深入認識,有助于翻譯工作者準確地完成傳達原文信息的使命。英語構詞的轉類法與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化法都是語言現象。英語構詞中的轉類現象較為普遍,因而產生了相當數量的轉類語;而在英漢翻譯的中,適時地運用詞類轉化法可以生成自然的譯文。兩種轉類法/詞類轉換法(conversion)都是根據句子和表達的需求,在不改變詞匯的基本意義的基礎上,不通過任何詞形變化方式,選擇需要的詞性的方法。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研究中,對于英語構詞法中的轉類法(conversion)在各種教材和專著里有著較為詳細的論述和說明;在各種教程、教科書和專著里對于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化法(conversion)也有詳細的描述,但是對于兩者的比較分析卻鳳毛麟角。很少有研究人員從詞匯學角度探討和研究了翻譯中的詞類轉換。此外,對于翻譯中的詞類轉換的理論基礎描述也存在著一定的空白。作者擬解決問題英語構詞中的轉類法和英漢翻譯中的轉類法是否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翻譯實踐中是否應該考慮兩種語言的構詞特征,靈活地運用詞類轉換法?本選題研究對英語構詞中的轉類法與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法進行對比分析,探尋兩者的關系和特征。以期能夠為英語學習者和翻譯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參考文獻:1 Bauer, Laurie. English Word-Form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2 Dalgish, G. M. Webster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7.3 Nida, Eugene A. and Taber, Charles R.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4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5 林煌天. 中國翻譯詞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陸國強. 現代英語詞匯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7 羅阿祥. 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DB/OL. 中國知網,2001.8 王蕾. 英語構詞轉類法與英漢翻譯詞匯轉譯法J. 上海翻譯,2006 (3).9 汪榕培, 盧曉娟. 英語詞匯學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0 謝建國. 英語翻譯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1 許建平. 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