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肺復蘇的認識.doc_第1頁
對心肺復蘇的認識.doc_第2頁
對心肺復蘇的認識.doc_第3頁
對心肺復蘇的認識.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對心肺復蘇的認識作者:未知 發布人:shaoys 發布時間:2005-2-21 13:07:09 瀏覽次數:57 放入我的網絡收藏夾瀏覽字體設置:-10pt+10pt12pt14pt16pt一、什么是心肺復蘇一、什么是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是當今世界各國大力普及的最為重要的急救技術。可謂上自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倡導并身體力行。因為心肺復蘇是在生命垂危時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它對即將或剛剛停止的呼吸、心跳的恢復,是一種救命技術。 因為心肺復蘇的英文單詞的字頭分別是C、P、R,所以國際上沿用CPR即代表心肺復蘇。CPR風靡全球。 CPR,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存在,因為呼吸心跳驟停往往因麻醉過深等醫療意外事故發生在手術臺上,而在醫院外的環境如家庭、公共場所,一旦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現場人員無從下手,只有等醫生來后再行處理。而醫生到達現場后也是束手無策,搶救時機喪失殆盡。 直到60年代后,口對口吹氣的人工呼吸法的應用、推廣與普及,才使得呼吸(肺)復蘇在現場及時有效的實施得到了保證。胸外心臟擠壓的應用、推廣與普及,也使得心臟復蘇及時有效的實施得到了保證。兩者有機協調配合進行,使得吸進去的氧氣進入血液循環,含氧血液灌注心、腦等重要臟器,給人體復蘇提供了可能。隨著心肺復蘇的不斷普及,對猝死搶救成功的病例越來越多,使得不少生命處在瀕死邊緣的患者被搶救過來。二、猝死與復蘇二、猝死與復蘇 心肺復蘇主要是對突然發生循環驟停病人的有效急救技術。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猝死,而猝死的眾多原因中以心臟性猝死為最常見。 為什么在心肺復蘇中專門談及猝死呢?追溯復蘇的由來,可以理解為猝死才需要復蘇。壽終正寢的生理死亡或稱老死,病入膏肓的死亡稱為不治之癥的死亡,用心肺復蘇或復蘇這一觀念是不確切的。因為從科學的定義出發,從生物學的自然法則論述,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死是不可復蘇的,即人死不能復活。 這里講的是因為嚴重疾病突然引起循環驟停,或意外傷害如觸電、塌方等致心跳呼吸驟停,人體的機能并未完全陷入山窮水盡之時,如果此時爭分奪秒,抓住搶救時機,對處在瀕死階段,呼吸、心跳即將停止,或剛剛停止,處在臨床死亡階段(俗稱假死狀態),而并未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即真死狀態)的病人,挽救生命即復蘇使其到達柳暗花明,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這是科學技術與人道主義的結合,是幫助他人的最高風格。所以,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社區,一個集體,心肺復蘇普及率的高低,是衡量社會風尚、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三、心臟性猝死三、心臟性猝死 關于猝死的時間,目前尚無一致的認識。但發生得快肯定是一個先決條件,故猝死又稱突然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此定義是,必須具備自發的、意料不到的和迅速發生的三個特點。引起猝死的原因中以心原性為最常見,尤其在1小時內發生的猝死,90以上皆是心原性所致。從猝死的時限來看,短者1分鐘以內死亡,最長者一般定為6小時。發病后1分鐘內死亡者稱即刻死亡;從發生緊急癥狀至1小時內死亡稱突然意外死亡。WHO規定,心臟性猝死是發病后6小時內死亡。按我國規定,凡有下列條件之一者可診斷為冠心病猝死:經診斷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突然心絞痛,在6小時內死亡或睡眠中死亡者。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心原性休克,并有急性心肌梗死或其前兆的心電圖改變,于6小時內死亡者。猝死后尸檢證實有明顯冠狀動脈硬化者。 由于各國所規定的時間不同,故猝死的發生率各地差異性也很大。美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者約70萬人,其中約有23死于院外,即因來不及送醫院搶救而死在家中或送醫院途中。 北京急救中心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