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C04DB34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27522016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導則THEGUIDELINESFORSTATUSQUO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OFTHEEMPLOYINGUNIT文稿版次選擇20161230發布20170130實施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34/T27522016I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安徽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馬鞍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馬鞍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徐修平、華紹廣、汪黎明、李波、吳將有、曹多志、余向東、黃元、萬立力、朱江麗、王富軍、于先坤。DB34/T275220161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導則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的評價目的與評價要求、評價依據、評價范圍與內容、評價方法、評價程序、評價方案編制和評價報告編制等。本標準適用于所有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但不包括醫療衛生機構的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1651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2801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T16758排風罩的分類及技術條件GB/T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50019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3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187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T160(所有部分)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GBZ188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T189(所有部分)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GBZ/T192(所有部分)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GBZ/T194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GBZ/T223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4職業衛生名詞術語GBZ/T225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GBZ/T229(所有部分)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DB34/T2751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基本工作要求與評估3術語和定義DB34/T275220162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用人單位EMPLOYINGUNIT具有用人權利能力和用人行為能力,運用勞動力組織生產勞動,且向勞動者支付工資等勞動報酬的單位,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32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STATUSQUOASSESSMENTOFOCCUPATIONALHAZARD對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勞動者接觸水平、職業病防護設施與措施以及防護效果、勞動者的健康受職業病危害因素影響情況等進行的綜合評價。33職業病防護設施FACILITYFORCONTROLOCCUPATIONALHAZARD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者強度,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或者影響,保護勞動者健康的設備、設施、裝置、構(建)筑物等的總稱。34評價單元OCCUPATIONALHEALTHASSESSMENTUNIT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和職業病危害評價的要求,將用人單位的生產工藝、設備布置或工作場所劃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部分或區域。35工作日寫實DETAILEDRECORDOFWORKDAYS在生產勞動現場,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人員的整個工作日內的各種活動及其時間消耗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連續觀察、如實記錄,并進行整理和分析。36關鍵控制點KEYCONTROLPOINT通過對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崗位接觸水平分析評價,確定用人單位危害程度(風險)較大的單元或作業點作為用人單位重點防護的單元或作業點,即關鍵控制點。37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程度OCCUPATIONALHAZARDDEGREE綜合考慮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毒理學特征和潛在危險性、崗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強度和接觸人數、職業健康管理水平、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以及職業病發病情況等因素,對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水平分等劃級,以便分類管理,重點監控。4評價目的與評價要求DB34/T27522016341目的411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控制或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412明確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評價職業健康管理狀況,以及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及其效果,對未達到職業病危害防護要求的系統或單元提出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議。413針對不同用人單位的特征,提出職業病危害的關鍵控制點和防護的具體要求。414為改進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據。415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42評價要求421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422遵循科學、公正、客觀、真實的原則。423評價工作應在正常生產狀態下進行。424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等的有關規定。5評價依據51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我國現行有效的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國家安監總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安監局有關規范性文件。52規范、標準我國現行有效的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范、標準。53基礎依據用人單位評價范圍內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至少近3年(可以收集企業投產以來歷年的)的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職業健康監護資料,行政主管部門曾經依法作出的審核、審查、驗收、備案文件,涉及評價范圍內設備設施運行及項目變更情況的有關資料,現狀評價工作委托書等。54其他依據與現狀評價工作有關的其他資料,如安全、環保等相關評價資料。6評價范圍與內容61評價范圍用人單位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均應納入評價范圍,以委托評價時用人單位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涉及的內容、場所以及過程等為準,明確實際評價的范圍(主要針對現時運行區域、設施及其運行情況進行評價)。評價范圍要在合同與評價報告中寫明確。DB34/T275220164所有在用人單位生產經營活動范圍作業的勞動者(包括勞務派遣用工、外協用工)均應納入評價范圍。竣工期不到1年的建設項目可不納入評價范圍;對發生職業病危害事件的用人單位進行現狀評價時,與事件無關的區域(建設項目)可不納入評價范圍。62評價內容主要包括總體布局、建筑設計衛生學、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布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及分布、作業方式及接觸水平、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運行情況、個人防護用品、應急救援設施、職業健康監護、輔助用室、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及其落實情況等。7評價方法根據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特點,采用工程分析、職業健康現場調查、職業健康檢測、職業健康檢查、檢查表分析、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等方法,對用人單位正常生產期間存在職業病危害暴露的勞動者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水平及職業健康影響、職業病防護設施效果以及職業健康管理措施及執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評價。71工程分析法運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在全面、系統分析建設項目概況、建設地點、所在地自然環境、總體布局、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布局、生產過程使用的原輔材料、產品與副產品、車間建筑設計衛生學、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措施等的基礎上,識別和分析建設項目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及其存在環節、崗位分布及潛在接觸水平。72職業健康現場調查法在分析用人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以及此前歷次職業健康、安全、環保評價等資料的基礎上,開展職業健康現場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用人單位概況、現時運行情況、總體布局、建筑衛生學、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布局、生產過程中的物料、中間品及產品、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時空分布、作業方式及接觸水平、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其運行情況、個人防護用品、輔助用室、應急救援設施、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及其落實情況、近3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健康監護結果分析情況等。首次評價應該簡述用人單位發展歷史,包括歷年發生的改建、擴建、技術改造等項目情況的簡要描述。簡述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管理史概況,包括以往職業健康管理制度、職業病發生情況、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健康監護結果分析等情況變化的簡要描述。73職業健康檢測法731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根據GBZ159、GBZ/T160、GBZ/T189、GBZ/T192等對用人單位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化學因素、粉塵、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氣象條件等)進行檢測。732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參數檢測接受委托時可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防護參數進行檢測。DB34/T275220165在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超標時必須對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運行情況和防護參數進行調查和檢測,以鑒定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的防護效率,分析超標原因。733建筑設計衛生參數檢測根據現行檢測規范和方法,對車間采光照明、微小氣候、密閉車間的通排風等建筑設計衛生參數內容進行檢測。74職業健康檢查法按照國家職業健康監護相關規定、標準對調查收集的職業健康檢查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分析職業健康檢查單位資質、職業健康檢查項目、應檢人數、實檢人數的符合性,追蹤復查人員的復查結果及其處置情況,調查核實職業禁忌證及職業病人的治療和處置情況等。75檢查表分析法依據國家有關職業衛生的規范性文件和標準(規范)等,列出檢查單元、部位、項目、內容、要求等,編制成表,逐項檢查符合情況,對評價用人單位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查與評價。76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法根據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按照國家有關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標準對不同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危害程度進行分級。8評價程序81準備階段811接受用人單位委托、簽訂評價工作合同。812收集評價所需的相關資料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現狀評價應收集的主要資料參見附錄A。813開展初步現場調查。814編制評價方案并對方案進行技術審核。815確定質量控制措施及要點。82實施階段821依據評價方案開展職業健康現場調查與分析、開展工作日寫實。822現場職業病防護設施調查與分析。823現場職業健康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參數檢測、建筑設計衛生參數檢測)與分析。824職業健康監護、職業健康管理措施及其落實情況調查與分析。825對其他評價內容進行分析。83報告編制及評審階段831分析、整理所得的資料、數據,并依據規范性文件、標準(規范)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得出評價結論,提出針對性的防護對策和建議。832完成評價報告的編制。833對評價報告進行內、外部評審,按照評審意見修改,完成正式報告。DB34/T27522016684現狀評價工作程序現狀評價工作程序參見附錄B。9現狀評價方案編制91評價方案是具體指導現狀評價的技術文件。應以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為原則,概述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現狀特征,明確評價范圍、內容、方法及質量控制措施,并編制組織實施計劃。92評價方案步驟應在充分研讀有關資料和初步現場調查后編制。93評價方案內容931概述簡述用人單位背景、評價任務由來、評價目的等。932編制目的及依據列出適用于評價的規范性文件、標準(規范)、前(歷)次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行政主管部門曾經依法作出的對用人單位各個裝置(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及竣工驗收階段的審查意見等。933評價方法、范圍及內容根據用人單位的特點,確定評價范圍、評價單元、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934職業健康現場調查內容在了解用人單位生產運行情況和分析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開展職業健康現場調查。現場調查的內容包括用人單位概況、現時運行情況、總體布局、建筑衛生學、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布局、生產過程中的原輔材料、中間品及產品、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時空分布、作業方式及接觸水平、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及其運行情況、個人防護用品、輔助用室、應急救援設施、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及其落實情況、近3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健康監護結果分析情況等。935檢測方案依據現場職業健康調查和GBZ159、GBZ/T160、GBZ/T189、GBZ/T192、GB18871制定檢測方案,方案包括檢測評價單元(或崗位)確定、職業病危害因素類別、檢測方法、檢測地點、檢測時段、采樣對象和樣品數量等;確定所需檢測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及其檢測的項目、方法等;確定建筑設計衛生學檢測的項目、方法、儀器、條件、頻次、檢測地點等內容。936組織計劃主要包括評價程序、質量控制措施、工作進度、人員組成與分工、儀器及車輛準備、經費概算等。DB34/T27522016710評價報告編制101總體要求現狀評價報告應全面、概括地反映評價的內容,文字表述應簡潔、用語應規范、結論應明確,需以數字、圖表、照片表達的內容,應盡可能采用數字、圖表、照片,以利于閱讀和審查。原始資料及數據計算過程等不必在評價報告中列出,必要時可編入附件。評價報告主要由102至1014章節和內容組成。102總論1021用人單位概況主要包括用人單位的名稱、地點、成立時間、登記注冊類型、機構代碼、涉及的建設項目名稱及規模、行業分類、行業代碼、產品及其產量、員工人數及其生產班制、建筑物情況,簡要描述用人單位投產運行時間、生產運行狀況等基本情況以及評價任務由來等內容。用人單位的勞動定員和生產班制應列表詳述。1022評價目的參照本標準條款41的規定編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個性化描述。1023評價依據列出評價項目引用的規范性文件;標準(規范);基礎技術資料等的名稱。1024評價范圍根據評價項目的實際情況,按照本標準條款61的規定編制。1025評價內容概述本標準條款62的規定。1026評價方法描述評價應用的工程分析法、職業健康現場調查法、職業健康檢測法、職業健康檢查法、檢查表分析法、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法等方法的內容。參見本標準條款7。1027評價程序用文字結合框圖的方式,簡要表述評價工作過程。1028質量控制用文字結合框圖的方式,簡述評價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措施。103用人單位建設概況及運行情況1031涉及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情況簡要描述用人單位評價范圍內涉及各裝置(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DB34/T2752201681032用人單位建設內容概況詳細描述用人單位現時運行的主要作業場所內容,包括廠房/車間/裝置、倉庫/罐區、辦公行政樓以及其他輔助建構筑物,列表說明上述建構筑物的面積、層數、高度等。1033用人單位生產工藝過程及使用的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和產品10331生產工藝過程簡要描述采用框圖結合文字的形式對用人單位生產工藝過程(包括公用工程)進行簡介。10332主要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和產品調查分析列表對用人單位涉及的主要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及產品進行調查匯總,包括明確相關物料的主要化學成分、狀態、儲運方式等。1034工程運行情況分析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用人單位工藝情況、設備、產能、人員和職業病防護設施情況等發生了哪些變化;首次現狀評價應簡要分析自用人單位正式生產以來至此次評價前的歷次變化以及現時運行情況(能力)。104總體設置1041現址簡評簡要描述用人單位所在地自然環境概況和社會環境條件等,其中自然環境概況重點明確用人單位所在地全年主導風向和最小頻率風向、夏季主導風向和最小頻率風向以及是否在自然疫源地或地方病區等;社會環境條件重點調查用人單位所在區域周邊社會救治能力及救治條件(特別是最近醫療機構的位置、能力,道路交通狀況等)。詳細描述用人單位周邊區域情況,尤其是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用人單位周邊區域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根據需要對現址的合理性作簡要的分析評價。1042布局調查與評價10421總體布局根據總平面布置圖,詳細描述廠區的功能分區、各區域的主要建構筑物及其方位(附簡要總體布局圖),列表描述各區域內建筑物名稱及其布置方位。重點調查用人單位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總體布局是否發生變化。總體布局評價依據GBZ1、GB/T12801和GB50187等的相關要求,對用人單位總體布局尤其是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的變化情況進行符合性分析評價。可以運用檢查表分析法。10422建構筑物內功能布置對于多層建構筑物或功能綜合性建構筑物要求根據建構筑物各樓層分布圖或各區域分布圖(附相關功能分布圖)描述建構筑物內的局部功能分布。重點調查用人單位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建構筑物內部功能是否發生變化。建構筑物內部功能布置評價依據GBZ1、GB/T12801和GB50187等的相關要求,對用人單位建構筑物內部功能布置尤其是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的變化情況進行符合性分析評價。可以運用檢查表分析法。DB34/T27522016910423設備布局列表描述各功能區域內主要生產設備(尤其是產生主要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布置情況(附設備布局示意圖),說明其操作或控制方式。設備布局評價依據GBZ1、GB/T12801和GB18871等的相關要求,對用人單位設備布局尤其是自最近一次職業病危害評價以來的變化情況進行符合性分析評價。可以運用檢查表分析法。1043建筑設計衛生學調查與評價建筑設計衛生學調查主要包括建筑結構、通風、采光照明、采暖與空氣調節、微小氣候等建筑設計衛生學的調查。另外應該調查分析強噪聲、高溫、高濕、大量使用強腐蝕性或高毒性(劇毒性)化學物質、產生高危害性粉塵、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等的特殊建筑衛生要求。10431建筑結構調查描述各建構筑物的結構形式。10432自然通風調查自然通風調查自然通風重點涉及建筑物的朝向(長軸與南北軸的夾角)、建筑物高度、通風面積、屋頂氣樓、氣路形成、建筑物內隔斷等情況的描述與分析。列表描述建筑物設計衛生學參數的調查結果。10433機械通風調查機械通風調查對于自然通風不良,以及產生有毒有害等需要采用機械通風的建筑,應該詳細核實機械風機的數量、風量、墻式風機或風口(進風與出風)的布置位置、換氣次數等設計情況(必要時附圖片證實)。對于全封閉建筑物必須換算每小時人均新風量。10434采光照明調查按照GB50033、GB50034的要求,調查描述各區域采光照明的方式、相關燈具類型及設置位置、光源影響和特殊環境下采光照明等。10435采暖與空氣調節調查描述各區域采暖與空氣調節的方式及相關裝備。10436建筑設計衛生學參數現場檢測依據編制的檢測方案(包括檢測定點、方法、儀器、內容等),對機械通風(人均新風量)、采光照明(照度)、微小氣候等建筑設計衛生學參數以及根據行業特殊要求(標準、規范等有規定的)需要進行風速檢測的區域進行檢測。核實相關設計技術參數的符合性。10437分析評價DB34/T2752201610根據現場調查和現場檢測,依照GBZ1、GB50187、GB50019、GB50034、GB50033等的相關要求對用人單位的建筑結構、采暖、通風、空氣調節、采光照明、微小氣候等建筑物設計衛生學符合性進行評價。可以運用檢查表分析法。105職業病危害因素調查、檢測與評價1051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及其接觸情況調查分析10511職業病危害因素調查、確認根據用人單位的生產工藝或區域布置等劃分評價單元(包括主要生產裝置和輔助生產工序),依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GBZ21、GBZ22和其他要求(國外已頒布職業接觸限值的、國家已頒布相關職業衛生檢測標準方法的、其他可能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的),從生產工藝過程、生產環境、勞動過程以及檢維修、特殊情況等狀態下四個方面對用人單位各評價單元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調查和確認,說明各評價單元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的工種以及各工種的工作日寫實情況。10512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情況調查分析根據10421的調查、確認,結合用人單位生產制度及定員、設備名稱與數量及其自動化與密閉化情況、崗位設置、作業人數、作業方式、作業時間等,列表分析各生產單元內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及崗位接觸情況。1052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包括有毒物品固有的毒性特點狀態、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刺激性及窒息性、腐蝕性、皮膚吸收性、致癌性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可引起的職業病等。1053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國外參考標準等確定可檢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提供接觸限值一覽表),確定采樣(檢測)方法,明確采樣方式(定點采樣/個體采樣/長時間采樣/短時間采樣),進行采樣(檢測)定點(或采樣對象確定),并按照用人單位生產實際情況選擇采樣(檢測)時段。對定點(或采樣對象)的代表性、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選擇、采樣的工作時段選擇等問題,應該有詳細的說明和明確的規定。需附檢測點設置示意圖。明確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法、儀器、頻次、檢測日期及氣象條件等情況,詳細描述采樣時段的生產負荷率、生產設備及防護設施開啟數量及其運行狀況、人員規范操作等情況。現場采樣時需進行拍攝留證。相關描述表格參見附錄C。1054檢測結果分析檢測結果經整理分析后,用簡潔的文字、圖表等進行合理表述,并對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指數CMAC、CSTEL、CTWA、超限倍數的取用根據GBZ21的具體要求確定,不一定全部涉及。檢測結果的分析評價采用列表方式。用人單位總體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情況需要進行列表匯總。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實驗室檢測報告應作為現狀評價報告的必要附件予以輔證。有關檢測結果評價和匯總表格參見附錄C。DB34/T27522016111055檢測結果評價對檢測結果進行總體分析評價,對不合格工種或不合格檢測點的超標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必要時附不合格點圖片,以更清晰地表達。1056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依據GBZ/T229等有關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標準,對用人單位相關工種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情況進行作業危害程度分級,以指導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1057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作業關鍵控制點和關鍵防護工種的確定通過現場調查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在對相關崗位物料使用/產生量或者正常情況下在設備中的存量、崗位作業方式(自動化、機械化、手工)、接觸情況(人數、時間、頻率)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作業關鍵控制點和關鍵防護工種。確定的原則性方法見附錄D。106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調查與評價1061防護設施設置及運行情況詳細調查用人單位各區域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情況,列表匯總,盡量采用影像資料取證留檔或作為報告附件,以更清晰地表達。1062防護設施設計能力調查與實際防護參數檢測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防塵、防毒、噪聲與振動控制、防暑降溫、防潮防寒、防輻射、事故通風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超標時,應對防護設施的防護效果進行檢測,分析超標原因。尤其對局部通風設施的防護效果相關參數進行檢測,包括罩口風速、控制風速等,列表匯總,分析防護設施的有效性及其超標原因。1063防護設施維護情況收集防護設施維護保養制度以及日常維護保養的記錄資料,結合現場調查進行分析評價。1064防護設施評價對各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點及其設備配備的防護設施的數量、形式、使用情況、防護效果,以及防護設施的維護保養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按照GBZ1、GBZ/T194、GB18871和有關特定行業標準等的要求,評價工作場所防塵、防毒、防噪、減振、防高溫、防輻射等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設置、維護、檢修的符合性;根據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調查和檢測結果,結合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照GB/T16758等相關職業衛生法規標準要求,綜合分析職業病防護設施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可以采用檢查表分析法。107職業健康現場管理調查與評價1071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調查與評價對用人單位實際配發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種類、數量及參數進行調查,同時對作業場所職業病防護用品的佩戴情況進行調查記錄(應包括勞動者是否正確使用情況的調查、不使用的原因調查等內容)。DB34/T2752201612采用影像資料取證留檔。相關調查情況匯總列表描述。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評價根據勞動者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水平確定需要配備個人防護用品的崗位及人員;結合個人防護用品的現場調查情況,綜合評價用人單位個人防護用品的選用、配備數量、維護與管理是否符合GB/T11651、GB/T18664和GB18871等標準及有關文件的要求。可以采用檢查表分析法。1072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設置狀況對用人單位各作業現場警示標識(警告性標識、指令性標識、告知卡、警示線等)的設置狀況進行調查,相關調查情況匯總列表描述。警示標識及中文警示說明評價按照GBZ158、GBZ/T203、GBZ/T225、GB18871及有關文件的要求對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的設置情況進行符合性描述評價。1073應急救援設施調查與評價針對可導致急性職業病危害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特點、可能發生泄漏(逸出)或聚積的工作場所,調查各類應急救援設施的種類、數量、設置地點及運行維護狀況等。相關調查情況匯總列表描述。采用影像資料取證留檔。應急救援設施評價按照GBZ1、GBZ/T194、GBZ/T223、GBZ/T225、GB18871等的要求,分析用人單位設置的應急救援設施是否具備針對性、可行性,是否滿足要求。1074現場告知情況調查與評價對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欄的設置(包括辦公區域的公告欄和工作場所的公告欄)、作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濃度的告知、主要化學物料的危害特性(中文警示說明)及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的上墻情況進行分析評價。采用影像資料取證留檔。1075現場清潔整齊度調查與評價對作業現場物件堆放是否有序,墻面、地面、設備表面的積塵和積灰情況進行調查,查看清潔衛生制度及其落實情況,對是否造成二次污染或二次揚塵進行評價。對于存在的問題附圖片證實。108職業健康監護情況分析與評價1081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情況查閱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以及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情況。108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分析收集用人單位近3年(必要時向前延伸)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對每次職業健康檢查單位資質以及職業健康檢查報告的規范性、勞動者個人體檢表記錄的完整性,工種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應檢人數、應檢項目、實檢人數和實檢項目進行核查分析,并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評價用人單位職業健康檢查率、檢查項目和復查落實等情況,對于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異常的情況,應結合勞動者作業崗位及其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結果異常原因及與作業活動的關聯度。1083職業禁忌證、疑似職業病和職業病病人的處置DB34/T2752201613查閱資料,跟蹤職業健康檢查復查情況,對職業健康檢查或職業病診斷發現的職業禁忌證、疑似職業病病人和職業病病人的處置情況,并分析處置是否符合職業病防治法相關要求。1084職業健康監護情況評價綜合上述調查分析情況,對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情況是否符合GBZ188及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描述性總結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109輔助用室調查與評價1091輔助用室現場調查列表對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辦公室、生產衛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廁所),婦女衛生室、醫務室等輔助用室進行調查描述。1092輔助用室評價對照GBZ1等相關職業衛生法規標準要求,結合用人單位人員變化情況,評價用人單位工作場所辦公室、生產衛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廁所)、婦女衛生室、醫務室等輔助用室的符合性。可以運用檢查表分析法。1010職業健康管理情況調查與評價首次評價重點是管理機構和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情況,以及運行和落實情況。非首次評價著重體系和制度的持續改進情況以及執行情況,收集體系運行記錄,作出分析評價。10101職業健康管理組織機構及人員查閱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管理組織機構及人員資料,核實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培訓持證上崗情況,根據單位規模、職業病危害風險類別、接觸人數等分析評價該單位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及人員配置的合理性。10102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及執行情況查閱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及執行情況資料,分析評價符合性和有效性。10103職業健康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及執行情況查閱是否依據各類規范性文件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和崗位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核實制度落實的各類記錄資料,分析評價其符合性和有效性。10104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制度及執行情況查閱制度,核實制度是否明確執行部門、經費、具體實施計劃;收集查閱歷年檢測資料,分析評價制度的完善情況及其落實情況。10105職業病危害的告知情況查閱資料,核實用人單位是否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告知了崗位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及其可能的危害、防護措施及待遇等內容,告知形式是否合適;核實用人單位是否告知了相關崗位職業病危害因素DB34/T2752201614及其檢測濃度,是否通過培訓等方式告知勞動者擁有的權利及義務;核實用人單位是否及時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建議以書面形式如實告知勞動者;就相關情況進行分析評價。10106職業健康培訓情況查閱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培訓制度;查閱用人單位負責人、職業健康管理人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接受的培訓及取證情況;查閱用人單位針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開展培訓工作的培訓教材、培訓記錄以及考卷等資料。對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培訓制度的適宜性進行分析評價;對用人單位負責人、職業健康管理人員的培訓取證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對用人單位針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開展的培訓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包括是否制定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是否根據行業和崗位特點及滿足法律法規等的要求、培訓學時是否滿足要求、培訓對象及人數是否全覆蓋等進行分析評價。10107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及執行情況查閱制度,核實制度是否明確執行部門、經費、具體實施計劃;收集查閱歷年職業健康監護資料,核實制度的完善情況及其落實情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檢查項目選擇的正確性等進行分析評價。10108個體防護用品配置及使用情況查閱制度,核實制度是否明確執行部門、經費、具體實施計劃;收集查閱近3年個體防護用品日常發放臺賬以及用人單位日常監督檢查的記錄資料;查閱個體防護用品的采購證明及相關合格證書。綜合調查情況,對個體防護用品的購買、發放和用人單位日常監督檢查職工佩戴情況進行分析評價。10109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情況查閱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核實預案執行部門及演練情況等。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完善及其落實情況等進行分析評價。101010職業病危害申報情況查閱申報回執,核實用人單位是否及時、如實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如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建議。101011職業健康檔案管理查閱職業健康檔案資料,主要包括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檔案;職業健康管理檔案職業健康宣傳培訓檔案;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勞動者個人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要求的其他資料文件。評價用人單位職業健康檔案的完整性及完善程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101012職業病危害防治經費DB34/T2752201615描述用人單位近一年職業病危害防治經費的投入明細,應該包括職業病防護設施配置、防護設施維護保養、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培訓、個體防護用品配置、工傷保險、生活福利等費用,評價其合理性。1011健康監護結果與檢測結果關聯性分析對收集的用人單位近3年(必要時向前延伸)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和定期檢測結果(或評價報告中檢測結果)進行系統分析和關聯性分析,得出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趨勢和風險。10111職業健康監護數據分析以同一個體為基礎,追查歷年各項體檢指標變化情況。重點是針對復查病人、疑似職業病人、職業病人。10112檢測數據分析要求以作業點為基礎,列表統計分析近3年(必要時向前延伸)定期檢測數據(或評價報告中檢測數據),繪制濃度或強度變化曲線。分析每年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科學性、檢測布點合理性、方法選擇正確性等,注意分析評價相同或不同季節、氣候、工況、采樣時段等情況檢測數據的規律性變化,做出衛生學評價。10113健康監護結果與檢測結果關聯性分析職業健康風險(趨勢)評估以作業點的檢測數據變化趨勢結合作業點上作業人員各項體檢指標變化趨勢,分析確定用人單位的職業病危害趨勢和風險,提示用人單位重點關注和防范。1012職業健康基本工作評估查閱用人單位是否根據DB34/T2751的要求開展職業健康基本工作評估;核查評估內容和評估結論的符合性和準確性并進行分析評價;對評估存在的問題予以說明,給出糾偏后的最終評估結論職業健康工作良好單位;職業健康工作合格單位;職業健康工作基本達標單位;職業健康工作未達標單位。1013結論10131分項結論依據102至1012的評價情況,對有關評價結論進行總結匯總,具體見表1。表1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分項結論項目判斷存在問題簡要說明1總體設置11現址12布局121總體布局122建構筑物內功能布置123設備布局DB34/T2752201616表1(續)項目判斷存在問題簡要說明13建筑設計衛生學131建筑結構132自然通風133機械通風(配置情況與測試結果)134采光照明135采暖與空氣調節136微小氣候137其他特殊建筑設計要求2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21檢測結果分析(點合格率與崗位合格率)22不合格點整改情況3職業病防護設施31設施配置完全率32設施配置的適宜性33設施運行效果(職業病防護設施參數檢測結果)4職業健康現場管理41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發放、使用情況42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設置情況43應急救援設施配置及其維護情況44現場告知45現場清潔衛生5職業健康監護51體檢機構資質52應檢與實檢人數53應檢項目與實檢項目54禁忌證與職業病人處置55職業健康監護檔案6輔助用室設置情況7職業健康管理及其落實情況71職業健康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設置72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及執行情況73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及執行74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及執行75職業病危害告知及執行76職業健康培訓及執行77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及執行78個人使用防護用品管理79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710職業病危害申報DB34/T2752201617表1(續)項目判斷存在問題簡要說明711職業健康檔案712職業健康防護經費8健康監護結果與檢測結果關聯性分析81職業健康監護數據82檢測數據9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基本工作評估結果分項結論判斷分為符合、不符合,對于不符合項存在的問題作出簡要說明,如果問題比較多或復雜,要求注明見報告第幾部分第幾頁的分析評價。10132職業病危害程度判定根據現狀評價情況,判定該用人單位是否屬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判定時要綜合考慮該用人單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學特征和潛在危險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強度與超標情況、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人數、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基本工作情況、近3年來從業人員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和職業病發病情況等因素。判定時采用綜合評分表進行評分,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的為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對于通過判定為非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應特別提示該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風險為嚴重的建設項目及嚴重的職業病危害崗位,以提示用人單位重點防治,持續提升職業病防治水平。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判定標準見附錄E。1014建議在對用人單位全面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針對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不足,從組織管理、工程技術、個人防護、衛生保健、應急救援等方面,綜合提出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議。對于屬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應明確提出下次開展現狀評價的時間不得超過3年。10141整改性建議用人單位存在的問題屬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準要受到處罰的應提出整改性建議。10142持續改進性建議用人單位存在的問題屬未達到法律、法規、規章、國家及省有關規范性文件或標準的要求,但不屬于要處罰的,應提出持續改進性建議。10143預防性告知在職業健康一級預防的基礎上,需要重點提醒用人單位做好的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的建議。1015報告格式參見附錄F。11特別說明本標準的使用說明見附錄G。DB34/T2752201618AA附錄A(資料性附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應收集的主要資料A1用人單位評價范圍內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行政主管部門曾經依法作出的審核、審查、驗收、備案文件等資料。A2收集近3年(可以收集企業投產以來歷年的)的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職業健康監護資料,以及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相關資料、職業病發病情況等。A3用人單位評價范圍內涉及項目的技術資料主要包括A用人單位概況;B有關總平面、建筑物內功能區域、單元內設備等布局設計圖紙;C生產過程的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產品及其年用量;D生產工藝;E生產設備;F采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G采取的應急救援設施等。A4用人單位涉及項目運行情況。A5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管理及其落實情況的各類資料。A6國家、地方、行業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DB34/T2752201619BB附錄B(資料性附錄)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工作程序圖B1修改并提交正式評價報告工作場所初步調查資料收集明確問題和結論;提出對策和建議;編制現狀評價報告(送審稿)評價單位內審(三級審核)用人單位評審(或聘請專家評審)提交現狀評價報告(送審稿)通過不通過職業健康現場調查(職業病防護設施等)、工作日寫實等職業健康檢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參數檢測、建筑設計衛生參數檢測)職業健康管理、職業健康檢查相關資料收集、查閱等根據評價方案開展評價工作匯總、分析檢測結果和資料評價范圍確定編制評價方案質控審查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初步洽談、合同評審接受用人單位委托DB34/T2752201620CC附錄C(資料性附錄)用人單位基本情況調查及評價參考使用例表C1用人單位的勞動定員和生產班制列表描述見表C1。表C1用人單位勞動定員和生產班制一覽表序號車間或作業區域崗位名稱(工種)總人數女工人數工作班制工作方式作業內容注“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定崗或巡檢。C2用人單位建構筑物的面積、層數、高度等列表說明參見表C2。表C2用人單位主要建構筑物序號區域名稱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或占地面積(M2)層數層高(M)備注C3用人單位涉及的主要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及產品調查匯總見表C3。表C3用人單位主要原輔材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和產品調查一覽表注1“類別”主要包括主原料、輔料(催化劑)、副產品(中間品)或產品;注2“狀態”主要包括氣態、液態、固態。序號類別物料名稱規格(濃度)狀態年用(產)量儲存方式運輸方式備注(主要化學成分)DB34/T2752201621C4用人單位各區域主要建構筑物布局列表描述見表C4。表C4用人單位各區域主要建構筑物布局序號功能分區名稱建構筑物名稱廠內區域方位位置C5用人單位主要建構筑物內各層或各區域功能分布列表描述見表C5。表C5主要建構筑物內各層或各區域功能分布序號功能分區名稱建構筑物名稱層次(局部區域名稱)功能描述C6用人單位各功能區域內主要設備的布置情況調查描述見表C6。表C6用人單位設備名稱及其分布區域序號功能分區(或建構筑物)名稱設備名稱規格型號設備數量操作(控制)方式C7用人單位建構筑物設計衛生學參數的調查結果列表描述見表C7。表C7建構筑物設計衛生學參數一覽表序號建構筑物名稱朝向長度(M)寬度(M)層數層高(M)通風面積(M2)DB34/T2752201622C8用人單位機械通風情況調查見表C8。表C8機械通風設置情況調查匯總C9用人單位各生產單元內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及崗位接觸情況匯總見表C9。表C9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觸情況匯總表單元名稱工種名稱作業區域或地點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設備狀況作業方式接觸時間接觸人數注1“設備狀況”分為全密閉、設備局部開口有負壓或無負壓、設備敞開;注2“作業方式”分為自動化巡檢、機械設備結合手工作業、手工作業;注3“接觸時間”分為H/D、H/W。C10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有關表格參考表C10表C20。表C10用人單位確定檢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一覽表序號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職業接觸限值PCTWAPCSTELMAC超限倍數注“職業接觸限值”依據GBZ21、GBZ22的具體要求確定或參照確定,不一定全部涉及。表C11用人單位檢測點(采樣對象)設置情況一覽表單元名稱評價工種檢測地點(采樣對象)檢測項目檢測點號(采樣對象)檢測點數(采樣對象數量)總檢測次數(采樣對象總數量)序號建構筑物名稱通風設施數量設計風量M3/H換氣次數(次/H)風口位置風罩種類人均新風量M3/HDB34/T2752201623表C12檢測項目與采樣方法一覽表序號檢測項目檢測方法采樣設備采樣參數(采樣流量、采樣時間)檢測設備采樣方式注“采樣方式”注明定點短時、定點長時、個體采樣、儀器直讀等。表C13檢測日期天氣特征記錄檢測日期天氣情況氣壓(KPA)氣溫()濕度()風向風速表C14檢測時段生產工況記錄檢測日期生產情況防護設施運行工人防護表C15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1)(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有TWA值和STEL值)評價工種檢測地點接觸時間時間加權平均濃度(TWA)接觸情況MG/M3短時間15MIN接觸情況MG/M3取值CCTWA接觸限值PCTWA判定C波動范圍CSTEL接觸限值PCSTEL判定注工種檢測結果判斷方法根據該崗位所接觸的數個作業點的檢測濃度值、每個作業點對應作業時間,綜合換算出該工種接觸的TWA濃度值,再與接觸限值比較作出合格性判斷。表C16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2)(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有TWA值和超限倍數值)評價工種檢測地點接觸時間時間加權平均濃度(TWA)接觸情況MG/M3短時間15MIN接觸情況MG/M3取值CCTWA接觸限值PCTWA判定C波動范圍C短C短/PCTWA允許超限倍數限值判定注C短/PCTWA為計算的超限倍數值。DB34/T2752201624表C17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3)(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為MAC值)評價工種檢測地點檢測值C波動范圍MG/M3CMACMG/M3最高限值MACMG/M3判定表C18職業病危害因素(噪聲)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評價工種檢測地點接觸時間(H)檢測平均值DB(A)8H或40H等效聲級DB(A)標準限值DB(A)判定85表C19工作場所噪聲檢測結果分析與評價表工種場所(評價單元)檢測地點檢測平均值DB(A)標準限值DB(A)判定注工作場所噪聲標準限值依據GBZ1的要求確定。表C20用人單位檢測結果達標情況分析匯總表序號檢測項目檢測點數合格點數檢測點合格率評價崗位數合格崗位數崗位合格率C11用人單位各區域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調查匯總與檢測情況見表C21、表C22。表C21用人單位防護設施設置一覽表單元名稱作業點名稱防護設施情況名稱型號總數量運行數量備注(運行等情況)DB34/T2752201625表C22防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真菌性鼻竇炎》課件:深入了解真菌性鼻竇炎的病因、癥狀及治療方法
- 《積極生活藝術》課件
- 江蘇省高郵市陽光雙語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理試題(普通班)含解析
- 天津體育職業學院《小企業融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法理學》課件-法理學 -
- 下肢淋巴水腫的臨床護理
- CAD工程師認證考試中的時間管理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攀爬墻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按型玻璃柜鎖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拍紙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游泳館租賃安全責任協議書
- 貴州省銅仁市2022-2023學年度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科學試卷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4-國開(ZJ)-參考資料
- 塑造陽光心態班會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語文六年級下冊辯
- 煤礦+925東大巷掘進作業規程
- 完整解讀2024年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內容課件
- 醫院護理培訓課件:《改善患者就醫感受提高患者滿意度》
- 淺談抖音短視頻對大學生的影響
- 福建省海域使用補償辦法
- 數字經濟概論課件:數字貿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