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籍07搶分專項——周年熱點集錦+考前預測+專練30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ACDBBDABCADDA題號161718192021222324252627答案BBCAADDABDBD1.C【詳解】本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材料表明在北魏時期,孝文帝讓之前舊的門閥士族現在仍列與士族,這有利于這些高門大族對北魏政權的認可,也就有利于穩定統治秩序,C項正確;材料說的是北魏,不涉及東晉,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對之前士族的優待,不是打擊了北魏守舊勢力,排除B項;材料重點不是說的孝文帝學習漢族先進的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等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2.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形勢圖中“都城長安”“吐蕃”“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時期的形勢圖,在唐朝時期,重視法制,撰成《唐律疏議》標志著中華法系正式確立,A項正確;華夏認同開始出現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B項;設置機構,正式管理吐蕃地區是在元朝時期,排除C項;地丁合一,人身依附關系松弛是在清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3.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題中示意圖反映了14—16世紀倭寇騷擾我國的形勢,元代以來的倭患推動明朝采取了海禁政策,到嘉靖時期倭患愈演愈烈,可知倭患與政府海禁政策密切相關,A項正確;“日本商品不斷輸入中國”的說法與史實不符,這時期的日本處于封建割據內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較緩慢,排除B項;示意圖并非反映海外貿易,而是體現了邊患與海禁政策的關系,排除C項;白銀貨幣化與倭寇騷擾無內在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4.C【詳解】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明萬歷年間”應為16、17世紀,該國人“善賈”,航海商貿活動興盛,與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保持通商關系,綜合分析,可知“紅毛夷”應為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C項正確;西班牙活動的范圍主要是在美洲,排除A項;葡萄牙人主要占領了中國的澳門,排除B項;英國人在1840年武力打開中國國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D【詳解】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番茄原產于南美洲,清朝光緒年間,番茄開始作為食用蔬菜在菜園種植,①錯誤;改土歸流是在清朝時期大規模推行的,②錯誤;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白銀流通量的增加,這對中國的賦役制度產生影響,③正確;明末,《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相繼被譯介到中國,利瑪竇與中國士大夫們能交流其中的數學概念,④正確;③④正確;D項正確;①②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6.B【詳解】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清代(中國)。據材料“清朝皇帝反復強調長城以外是國家‘大一統’疆域的組成部分,官方的《大清一統志》也以昭示‘一統之盛’‘一統無外之盛’為宗旨”可知,清朝長城以外地區在觀念上被納入國家疆域,而并非僅僅在實際管理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統觀念里將長城當作中原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交界,長城以外地區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相比其他朝代,清朝視內地與邊疆一家的觀念更加強烈,這適應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統一的觀念,但沒有具體設計邊疆與內地管理措施,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華夷觀念仍舊存在,沒有“完全瓦解”,排除C項;這一觀點有利于推動大一統國家的鞏固,有利于推動邊疆地區民族的進步,但這種推動并非“直接促成”,排除D項。故選B項。7.B【詳解】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鴉片戰爭以來,中西方對“平行之禮”的爭論反映了傳統夷夏之防(天朝上國觀念)受到西方近代外交的沖擊,B項正確;鴉片戰爭后清政府接受了列強的平等訴求,排除A項;材料反映清政府維護傳統夷夏之防外交觀念,是天朝大國觀念的體現,與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天朝上國觀念受到沖擊,而鴉片戰爭結束后朝貢外交體系仍然存在,排除D項。故選B項。8.D【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中國)。分析表格可知,《資政新篇》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具有歷史的進步性,D項正確;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的桎梏,排除A項;《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階級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早期民族資產階級此時尚未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5年后的中國。依據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戰爭后,清廷多次大量舉借英鎊、法郎等外債,但由于國際銀價下跌的趨勢,中國歸還的借款實際上增多,導致加劇了中國的債務危機,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借款導致中國債務危機的加劇,而非通貨膨脹的問題,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貿易問題,排除C項;清政府官員代表的是地主階級,其觀點提出是從維護自身階級統治的角度來看的,威脅民族工業的發展不是其提出觀點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10.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且以化學詳核各處土產物質,闡明相生相克之理,著成專書,以教農民,照法耕植”可知,孫中山認為可以通過將化學等近代科技的相關知識教給農民,以提高農業生產,反映了孫中山重視發揮科技作用,B項正確;孫中山民生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平均地權、核定地價,與材料中通過化學推動農業發展,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孫中山已經轉向革命,且材料內容與革命和改良沒有關系,排除C項;扶助農工的理念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提出,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1926年12月至1927年2月,武漢、九江等地的工人、社會團體、市民群眾,開展反對帝國主義,收回租界主權的運動,并得到全國人民的聲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期間,武漢、九江等地反對帝國主義運動不斷發展,在全國人民的聲援下,最終收回英租界,C項正確;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工人階級不是運動的主導,排除A項;國民政府并沒有取消列強在華的一切特權,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導致革命統一戰線內部分化的原因是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而并非工人運動的發展,D項表述錯誤,排除。故選C項。12.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4年至1936年長征時期的中國。據材料“爭取少數民族”等信息并結合當時,這些措施重視壯大同樣受壓迫受剝削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革命力量,爭取了少數民族對紅軍的信任和支持,為紅軍長征的勝利進行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北伐時間是1926年至1927年,排除B項;瓦窯堡會議的時間是1935年12月,排除C項;1935年1月遵義會議糾正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與材料措施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建國初(中國)。據題意可知,《代表名冊》中的代表是參加“南通市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代表,涉及各個領域,體現民眾參與的廣泛性,故這一會議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為后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所以《代表名冊》見證了新中國民主政權的建設,D項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1954年建立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提出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都是在1956年,均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14.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從1922年開始,我國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引入我國的政治生活,從最一開始的效仿蘇聯經驗,到最后形成我國獨具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明這一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中國化的實踐,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沒有必然關系,排除A項;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B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是源于我國的歷史傳統,不能體現對歷史傳統的繼承延續,排除C項。故選D項。15.A【詳解】根據主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和世界。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A項正確;日內瓦會議并沒有使中國全面突破西方封鎖,排除B項;據材料“外交上還沒有承認的國家”可知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并沒有承認新中國,排除C項;當時朝鮮問題并沒有解決,排除D項。故選A項。16.B【詳解】時空是:1955年(中國)。據材料可知,全國人大代表分赴各地或就近在城市和鄉村視察,掌握第一手的資料,有利于推進國民經濟建設的開展,③正確;代表們深入到工廠、礦山和農戶,收集了許多意見,并向政府進行了反饋,表達個人的見解,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原則,豐富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踐,④正確;綜上所述,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愛國統一戰線”,與材料中時間不符,①不符合題意;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材料中沒有描述,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17.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960年在中國政府組織下,氫核理論小組成立,研究氫彈的作用原理和各種物理過程,七年后第一顆氫彈便爆炸成功,由此可見,國家在科技發展中的推動作用顯著,B項正確;1995年我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排除A項;國防安全涉及多個方面,擁有核武器雖然使得國防安全有了重要保障,但“最終解決”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家對科技發展的作用,沒有體現科技發展模式的變革,排除D項。故選B項。18.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據材料“1963年周恩來總理接見法國前總理富爾”“部分禁核試驗條約,你們沒有簽字,我們也反對”“我們都贊成在國際上應該維護世界和平,不允許幾個大國壟斷世界事務”及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冷戰背景下,中國和法國在國家利益上存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表明中國與西方關系的突破迎來新契機,C項正確;中國建交的時間是196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蘇聯等國家承認新中國,西方孤立中國的政策就已經宣告失敗,排除B項;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排除D項。故選C項。19.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18位帶頭人的紅手印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項正確;②廈門是四個經濟特區城市之一,排除B項;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非十二大,排除C項;加入世貿,使中國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排除D項。故選A項。20.A【詳解】本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1年(中國香港)。根據材料可知,香港特區的中學課程新增“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材中明確寫入:香港從來不是英國殖民地,其目的在于增加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增強香港人的國家認同感,未體現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統治,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增強香港人的國家認同感,與“擴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礎”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增強香港人的國家認同感,“糾正英國灌輸的錯誤概念”并非香港特區政府對中學課程進行改革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21.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在國際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國際治理,這對全球治理進程起到引領作用,D項正確;“成為超級大國”的說法不符合史實,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排除A項;材料中中國不止與亞非國家合作,根據“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可知,中國還有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進行交流,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排除C項。故選D項。22.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61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英王喬治三世籌劃與法國媾和“七年戰爭”,但首相皮特聲稱要“對人民負責”,將戰爭進行到底。該事件中首相不聽從國王的命令,反映出責任內閣制逐漸形成和完善,D項正確;材料反映出責任內閣制逐漸形成和完善,未涉及議會政黨權力競爭,排除A項;責任內閣制形成后,君主成為統而不治的虛君,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減弱,排除B項;光榮革命成果一直存在,并沒有付之東流,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23.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法國大革命期間。根據材料可知,法國大革命初期的憲法強調人的自由權、平等權,后期則對自由與平等權利作了某些限制,認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還應該履行義務。認識到自由平等不是絕對的,權利和義務應該相平衡,體現了對人權和政治的認識更加合理和理性化,A項正確;僅根據憲法的規定不能推斷出社會主流思想情況,排除B項;憲法關于權利自由的規定主要體現了革命思想而非革命形勢,排除C項;材料提及權利和義務的平衡,未提及君主立憲制,排除D項。故選A項。24.B【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一戰后(歐洲)。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一戰后國聯對擔任委任統治地的受委任國做出規定,受委任國需要維護委任地的主權和向國聯行政院提交年度工作報告等,委任統治不同于殖民統治,這折射出非殖民化的時代趨勢,B項正確;國聯委任制度緩和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的矛盾,有利于國際的和平與安全,但“巨大作用”說法錯誤,委任制度本質仍是殖民統治,排除A項;“有效維護”說法錯誤,委任制度本質仍是殖民統治,排除C項;集體安全原則是全體成員國對國際和平集體相互保障,而材料是委任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25.D【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的世界。根據材料“在亞洲,繼資產階級革命后又出現五四運動新革命形勢發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等”“在非洲,埃及爆發了反英獨立運動”“在拉丁美洲,雖沒有廣泛的暴力武裝革命,但也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農民運動”和所學可知,一戰后,亞非拉等地區爆發了反抗殖民統治的運動,如五四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英獨立運動、工人罷工和農民運動等,呈現斗爭手段多樣化的特點,D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被摧毀是在二戰后,排除A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非無產階級,排除B項;一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并未瓦解戰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排除C項。故選D項。26.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34年(世界)。根據材料可知,1934年蘇聯得到英法等大量西歐國家的支持,加入國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德、日等法西斯勢力逐漸膨脹,英法邀請蘇聯加入國聯意在借助蘇聯力量遏制法西斯勢力,蘇聯加入國聯也意圖建立良好的國際環境,西歐諸國與蘇聯的外交選擇都是出于當下利益的考量,展現了一定的功利主義特征,B項正確;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發表標志著反法西斯陣營的建立,排除A項;蘇聯加入國聯主要是應對德國法西斯的沖擊,而非經濟危機,排除C項;“顯著改善”的說法過于夸大,由于反共思想的存在,蘇聯仍受英法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排斥,排除D項。故選B項。27.D【詳解】時空是近代世界。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近代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并不是公正合理的,①的說法明顯有誤;據題意可知,巴拿馬運河在開鑿、修建的過程中先后被法國、美國控制,這體現了歐美殖民國家之間的爭奪,②解讀正確;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屬于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并不屬于工業化成就,③解讀錯誤;巴拿馬人民通過不斷的斗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全部主權,體現了世界殖民體系的逐步瓦解,④解讀正確。②④正確,D項正確;①③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28.(1)①科學與技術:15/31/45/47/48/57/70/74/84/90/91/92/94/97/98/28等②一戰與二戰:63/65/71/73/74/76/77/78/80③人權:11/33/35/36/38/39/43/54/78/81/88/100④影響大眾文化與現代傳媒:57/70/91/92/94/97/27等.配伍:A—②竹簡
B—①石柱
C—④莎草紙
D—③羊皮紙30.我推薦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的根本法律,它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和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明確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對于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憲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石,它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優勢,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在材料中與科學技術發明或進步直接相關的文件有:15谷登堡圣經,28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31牛頓著作集,45第一幅照片,47物種起源原始手稿,48第一封電報,57留聲機專利證書,70第一張電視節目單,74曼哈頓計劃手稿集,84DNA發現者的親筆信,90“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91蘋果公司成立文件,92因特網協議,94第一個網站,97第一條推特。從中選擇4項,進行填寫。②在材料中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相關的文件有:63十四點和平原則,65凡爾賽條約,71慕尼黑協定,73美國對日宣戰演講稿,74曼哈頓計劃手稿集,76安妮日記,77德國無條件投降書,78聯合國憲章,80馬歇爾計劃。從中選擇4項,進行填寫。③在材料中與人權直接相關的文件有:11大憲章,33權利法案,35社會契約論,36獨立宣言,38美國憲法,39人權宣言,43拿破侖民法典,54解放(黑人)奴隸宣言,78聯合國憲章,81世界人權宣言,88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稿,100斯諾登文件。從中選擇4項,進行填寫。④與影響大眾文化和現代傳媒直接相關文件的有:57留聲機專利證書,70第一張電視節目單,91蘋果公司成立文件,92因特網協議,94第一個網站,97第一條推特,27第一部對開本莎士比亞作品集。從中選擇4項,進行填寫。(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易經》最初的載體是竹簡承載,故A選②竹簡;B.《漢謨拉比法典》最初記載在石柱上,故B選①石柱;《荷馬史詩之奧德賽》是古希臘的文學作品,在當時由莎草紙進行記載,故C選④莎草紙;《大憲章》中世紀英國的文件,最初由羊皮紙進行記載,故D選③羊皮紙。(3)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中國。第一小問推薦,根據題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件”結合中國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可推薦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小問理由,根據題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文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地位,作用與影響等角度進行說明。在地位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的根本法律,它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原則和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明確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在地位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憲法對于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影響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憲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石,它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優勢,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9.(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國力的下降,歐洲國際地位整體衰落,影響力削弱。政治方面,隨著冷戰格局的演變,歐洲事實上被分裂,不同國家政治制度差異明顯;經濟方面,需要來自美國的援助、經歷了長時間的恢復才重新發展;軍事方面,成為“北約”與“華約”對峙的核心地區,戰爭威脅揮之不去;殖民主義方面,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爭,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瓦解。(2)原因:反殖民地化斗爭的深入使得原宗主國被迫轉為非官方性質的文化滲透;跨國公司的發展成為進行文化侵略的重要載體;通訊技術的進步加速了文化的傳播。應對:正視西方外來文化;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發揮民眾在文化中的主體作用;政府積極努力維護文化傳統。【詳解】(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的歐洲。根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整個歐洲遭受了幾乎是致命的打擊……從而導致了歐洲的整體衰落”可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