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區2024年物理八上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題,45分)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為24cm時,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得到一個清晰的實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光屏上得到的是一個縮小的像B.將蠟燭左移,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右移C.將凸透鏡右移,移動光屏,直至得到清晰的像,像會變大D.將蠟燭移至距離凸透鏡18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2.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葉上看見晶瑩的霜花,它是屬于下列哪種物態變化A.熔化 B.液化 C.凝華 D.蒸發3.如圖所示,描述晶體熔化過程的曲線是()A.B.C.D.4.下圖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A.手影B.水中橋的倒影C.用放大鏡看字D.樹林中的光束5.人們在寒冷的冬天吃冰棍是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小雪將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自制冰棍,當水完全結冰后(水的蒸發忽略不計),其質量()A.大于80g B.仍是80g C.小于80g D.不能確定6.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課堂上老師的講課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學生耳朵的B.“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楊光模仿不同名人的聲音時發出的聲音音調不同C.醫學上的“超聲波碎石”是利用了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的特性D.中考期間學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車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7.關于“質量和密度知識”的理解,你認為其中有幾句描述是正確的?()①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質量一定越大;②密度越大的物體,質量越大;③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④ρ=可知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⑤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⑥物體的質量和密度都不隨狀態、位置、形狀的變化而變化A.4 B.3 C.2 D.18.某照相機鏡頭焦距為10cm,小剛用它給某同學拍照時,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現要改拍全身像,則應該()A.照相機遠離該同學,鏡頭向前調節 B.照相機遠離該同學,鏡頭向后調節C.照相機靠近該同學,鏡頭向前調節 D.照相機靠近該同學,鏡頭向后調節9.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在距凸透鏡2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把一個物體放在此凸透鏡前50cm處,則可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10.“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同學們都期盼舉辦體育藝術節。假如失去重力,下列比賽項目:①100m跑,②舉重,③跳水,④鉛球,將無法進行的是()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11.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并繪出了m-V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液體密度為2g/cm3B.該液體密度為1.25g/cm3C.量杯質量為40gD.6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60g12.如圖所示是一款新型的蠟燭燭臺。它有個塑料管道,可以在蠟燭燃燒的同時回收蠟油,管道中還放置一根燭芯,在幾根蠟燭燃燒之后,塑料管道被蠟油灌滿后就得到了一根新蠟燭。以下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蠟燭變成蠟油發生的是液化現象B.在蠟燭不斷燃燒變小的過程中其密度也變小C.蠟燭是晶體,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溫度始終保持不變D.在塑料管道中,蠟油形成新蠟燭的過程需要放熱13.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A.千克(kg) B.牛頓(N)C.帕斯卡(Pa) D.千克/米3(kg/m3)14.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3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5m/sB.3~5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C.t=5s時兩物體的速度相等D.甲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15.看電視轉播的百米賽跑時,我們常常感覺運動員跑得很快,但實際上他們始終處在屏幕內。其中“感覺運動員跑得很快”的參照物是()A.看電視的人 B.運動員C.電視機屏幕 D.運動員所在的跑道16.如圖,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過程中拍攝的一張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塊磚的厚度為a,閃光燈每隔t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根據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①A到C運動是勻速運動②B到D運動是勻速運動③A到C平均速度為④通過D點時速度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17.甲、乙兩車在某一平直公路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東運動,它們的s?t圖象(路程——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甲、乙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為參照物,甲往西運動 D.經過4s,甲、乙相距8m18.如圖所示,在南海、釣魚島等海域執行任務的“海巡01”配備有強聲設備,可遙控定向遠距離發射高達150分貝的警示音、語音等聲波.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聲波具有能量 B.強聲設備發出的聲波是超聲波C.聲波能傳遞信息 D.聲波定向發射器的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分散,增大響度19.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笛聲由笛管的振動產生B.廣播里播放“考生開始答卷"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同學們耳朵的C.蝴蝶翅膀振動的聲音我們聽不到,是因為它的翅膀振動幅度太小D.嘈雜環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聲的產生20.關于國慶60周年大閱兵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迎風招展的紅旗呈現紅色,是因為紅旗折射紅色光B.整個隊列整齊劃一,觀眾是通過光沿直線傳播來判斷的C.士兵帽子上的軍徽熠熠發光,是因為軍徽是光源D.士兵響亮的口號,是通過超聲波傳入周圍觀眾耳內的21.甲、乙兩同學在同一地點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們運動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所示,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A.前4min乙同學速度比甲同學速度大B.甲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0.5m/sC.乙同學第4min后仍做勻速直線運動D.甲、乙同學相遇時距起點240m2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力鼓掌比輕輕拍掌發出的聲音音調高B.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到密閉的玻璃罩內,逐漸抽去空氣,聲音變大C.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利用了聲音可以傳播信息D.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擋板可以防止噪聲產生23.對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家庭餐桌的高度約為80cmB.人正常行走速度約為5m/sC.一名健康中學生的質量約為100kgD.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氣溫約為37℃24.在衛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后,室內的玻璃鏡面變得模糊不清,過了一段時間鏡面又變得清晰起來,鏡面上發生的這兩種現象的物態變化情況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25.如圖,平面鏡上方有一發光點S,SO為入射光線,如圖中對于其反射光線OC的作圖過程中,正確規范的是()A. B. C. D.26.如圖所示,是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編鐘。迄今為止,人們用這套編鐘還能演奏古今樂曲,且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這里的“音域寬廣”指的是()A.響度大 B.響度變化范圍大C.音調高 D.音調變化范圍大27.下列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鉛筆在水面處“折斷”B.人在陽光下形成影子C.放大鏡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28.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其正下方的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對于該凸透鏡的焦距與距離大小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L等于f B.L一定大于fC.L一定小于f D.L可能大于f,L也可能小于f29.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對以下常見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人體正常體溫是39℃B.嚴冬北方窗戶上的“冰花”結在玻璃的外側C.冬天坐汽車時,經常發現在汽車前擋風玻璃上出現“霧氣”,打開暖風吹駕駛室的玻璃即可消除D.夏天冰棒冒“白氣”與冬天人口呼出的“白氣”都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30.如圖是德國設計師設計的一個球形透鏡太陽能系統,太陽光通過透鏡聚光之后再發電,此透鏡是一個()A.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B.凸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C.凹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D.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題,20分)31.照相機、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鏡。32.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折射光線是______(用兩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這束光是______(選填由空氣進入玻璃、由玻璃進入空氣)。33.如圖所示是小冰塊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可知冰的熔化過程共持續_____min;冰在熔化的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_____.34.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西做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以甲為參照物,乙向_____做直線運動,經過6s甲乙兩物體相距_____m.35.同學們在進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實驗中,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學很粗心地僅畫了三根光線,沒有標出光的傳播方向,如圖所示,請幫助判斷,其中入射光線是_____,折射光線是_____,反射角大小為_____,折射角大小為______。36.為了探究影響分子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涼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底注入一滴墨水,過一會兒,看到兩杯水都變紅了,這是______現象,實驗中還發現熱水先變紅,說明______越高,水分子熱運動越劇烈。37.長度相同的鎳鉻合金絲A比B粗得多,它們以某種方式連入同一個電路,如圖所示.如果鎳鉻合金絲A和B的電阻分別為RA和RB,此時通過它們的電流分別為IA和IB,則有RA________RB,IA________IB.(選填“>”“=”或“<”)38.如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cm。39.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只有鏡前的蠟燭A被點燃。請回答下面的問題:(1)玻璃板放置時應與水平桌面保持_____;(2)實驗中,小明看到了玻璃板后面燭焰的像,他把蠟燭B移開,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3)如圖乙所示,A'O′是AO在平面鏡中的像,請你利用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畫出平面鏡。(________)40.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是______cm。三、實驗題(每空1分,共2題,15分)41.小明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__________(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選填“虛”或“實”)像。(4)當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________。(5)小明多次改變點燃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42.實驗課上,同學們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時間/min01234567溫度/℃9193959799999999(1)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度是______℃。(2)圖丙是他們實驗中觀察水沸騰______(選填“前”或“時”)出現的情景。(3)小明把實驗數據記錄在表中,由此可知此時水的沸點是______℃。如果他將燒杯從石棉網上取下,移離酒精燈,燒杯內的水將______(選填“繼續”或“不再”)沸騰。四、計算題(每題10分,共2題,20分)43.一個鐵球體積是10cm3、質量是47.4g,請通過計算判斷這個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已知鐵的密度是7.9g/cm3)44.便捷的交通與互聯網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小明的爸爸帶他乘出租車到太原南站,然后再乘高鐵去運城鹽湖游玩,16:45乘出租車出發時,看到路邊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下表是小明通過鐵路12306網站查詢到的部分列車時刻表。在道路暢通的情況下,請你依據以上信息通過計算解答:(1)小明和爸爸最快能趕上的列車車次;(2)該趟高鐵運行的平均速度;車次太原南開運城北到運行距離G262317:1219:24約396kmG195317:3619:48約396km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5分,共30題,45分)1、D【詳解】A.由圖像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錯誤;B.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將蠟燭左移,物距增大,此時像距減小,因此應將光屏左移,故錯誤;C.由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可知,將凸透鏡右移,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故錯誤;D.由圖像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因此可得f<24cm<2f即12cm<f<24cm因此將蠟燭移至距離凸透鏡18cm處,物距仍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正確。2、C【詳解】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故選C。3、C【詳解】物質熔化時,溫度的整體變化趨勢應隨時間的變化而升高,因此,A、D不合題意。又因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所以,圖象中應有一段是呈水平的,也就是溫度不變的,故只有C符合題意。故選C。4、B【詳解】A.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橋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C.用放大鏡看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D.樹林中的光束是光的直線傳播,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5、B【詳解】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物體由物質組成,物質是組成物體的材料,質量只與所含物質的多少有關,與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溫度無關,故將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結冰后,其質量仍然是80g。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6、B【詳解】講課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耳朵的,故A正確;楊光模仿的是不同名人的聲音的音色而不是音調,故B錯;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和信息,“超聲波碎石”是利用了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的特性,故C正確;禁止汽車鳴笛屬于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應選B.7、B【詳解】①質量描述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越大,說明物體所含物質越多。故說法正確;

②由公式m=ρV可知,密度大,體積不確定,質量不能確定。故說法錯誤;

③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所以密度大小等于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故說法正確;

④某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常量,密度不隨質量和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故說法錯誤;

⑤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物質不同,密度一般也不同,也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故說法正確;

⑥物質的密度不隨位置、形狀的變化而變化,當狀態發生變化時,體積會發生變化,密度也會改變。故說法錯誤。

所以說法正確的是①③⑤。

故選B。8、B【詳解】用照相機給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為全身像,像變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所以要照相機遠離該同學,增大鏡頭與人之間的距離,鏡頭向后調,減小鏡頭和底片之間的距離,故選:B。9、B【詳解】將一個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可在距透鏡20cm的地方得到一個最小亮點,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20cm。一個物體放在這個透鏡前50cm處,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故選B。10、D【詳解】如果沒有重力,①人就不會對地面產生壓力,此時腳與地面沒有摩擦力,人無法行走,所以100m跑無法進行;②杠鈴質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為零,人就能很輕松舉起它,所以舉重無法進行;③人跳起后,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將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運動無法進行;④鉛球的重力為0,投擲出去的鉛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此類運動將無法進行;通過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無法進行,故D符合題意。故選D。11、D【詳解】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可得ρ×20cm3+m杯=40g,﹣﹣﹣①當液體體積為V1=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①﹣②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故AB錯誤;代入①得m杯=20g,故C錯誤;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液體質量m3=ρ×V3=1g/cm3×60cm3=60g故D正確;故選D。12、D【分析】

【詳解】A.蠟燭變為蠟油是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A錯誤;B.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不隨物質的質量或體積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蠟燭不斷燃燒變小時,蠟燭的密度不變,故B錯誤;C.蠟燭是非晶體,其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故C錯誤;D.蠟油變為蠟燭是液態變為固態,是凝固現象,凝固放熱,故D正確。故選D。

13、B【詳解】A.千克是質量的國際單位,不符合題意;B.牛頓是力的國際單位,符合題意;C.帕斯卡是壓強的國際單位,不符合題意;D.千克/米3是密度的國際單位,不符合題意。故選B。14、A【詳解】AB.由s-t圖可知,0~3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乙運動的距離是15m,3~5s內,乙處于靜止狀態,0~3s,乙的平均速度為故A正確,B錯誤;C.由圖可知,5s時,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靜止狀態,速度不同,故C錯誤;D.由圖可知,甲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A。15、D【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生了改變,如果發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詳解】運動員相對于比賽場上的觀眾或跑道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所以說運動員相對于比賽場上的觀眾或跑道是運動的,并且運動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運動員相對于電視屏幕、運動員本身、看電視的人的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說運動員相對于電視屏幕、運動員本身、看電視的人都是靜止的,故選D。16、D【詳解】①A→C的過程中,AB段距離大于BC段距離,而時間間隔是相同的,說明開始速度大,后來速度變小,不是勻速運動;故①是錯誤的。②B→D的過程中,BC段和CD段的距離相同,時間間隔一樣,說明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相等,是勻速運動,故②是正確的。③A→C中,因為sAC=3a,tAC=2△t,所以AC段的平均速度是:vAC==,故③是正確的。④小球在BD段勻速運動,可通過速度公式計算出BD之間的速度,經過D點速度不會變,故④是正確的。故選D。17、B【詳解】A.由圖象知,甲和乙的s?t圖線都是正比例圖線,它們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知,相同時間內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錯誤,符合題意;CD.兩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圖知,4s時間甲車路程為s甲=4m,乙車路程為s乙=12m:s=s甲?s乙=12m?4m=8m,故甲車在乙車的后方8m處,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CD正確,不符合題意。18、B【詳解】A.“海巡01”利用聲波震懾、驅趕海盜,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該選項說法正確;B.強聲設備發出的聲波是高頻聲波,是人耳能夠聽到的,因此不是超聲波,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發射高分貝的聲波可對不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該選項說法正確;D.聲波定向發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19、B【詳解】A.笛聲是由于笛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A不符合題意;B.廣播中的聲音經過空氣傳播到同學們耳中從而聽到聲音,B符合題意;C.蝴蝶翅膀的振動是由于振動的頻率較低,不在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C不符合題意;D.戴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并沒有阻止噪聲的產生,D不符合題意。20、B【解析】A.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顏色與它相同的光,所以迎風招展的紅旗呈現紅色,是因為紅旗反射紅色的光,故A錯誤;B.整個隊列整齊劃一,即后面士兵反射的光線都被前面的士兵擋住了,所以觀眾是通過光沿直線傳播來判斷的,故B正確;C.士兵帽子上的軍徽熠熠發光,是因為軍徽反射太陽光,故C錯誤;D.士兵響亮的口號,是通過空氣傳入周圍觀眾耳內的,故D錯誤;故選B。21、C【詳解】由圖象可知:乙4min運動的路程是241m,乙的速度v乙===1m/s;甲4min運動的路程是121m,甲的速度v甲====1.5m/s;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A是正確的;甲在1~11min,路程和時間的圖象都是過原點的直線,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甲同學在第4min后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是正確的;乙在1~4min,路程和時間的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這段時間內乙運動的速度是1m/s,乙同學4min之后保持靜止,所以C是錯誤的;甲圖象和乙圖象的交點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時刻,此時甲和乙運動的路程都是241m,所以D是正確的,故選C.22、C【詳解】用力鼓掌與輕輕拍掌振動的振幅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響度就不同,故A錯誤;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即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越來越小,故B錯誤;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利用了聲能傳遞信息,故C正確;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擋板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但不能防止噪聲產生,故D錯誤.23、A【詳解】A.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餐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實際;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1.1m/s左右,故B不符合實際;C.成年人的質量在65kg左右,中學生的質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D.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實際.24、B【詳解】在衛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后,室內的水蒸氣溫度較高,在較冷的玻璃鏡面上發生了液化現象,變成水,附著在玻璃鏡面上.過了一段時間,玻璃鏡面上的水又變為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正確的選擇是B.25、C【詳解】作出物點S的像點S′,連接CS′,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O,再連接SA,畫上箭頭,如下圖所示:A圖中,反射光線方向錯誤;B圖反射光線沒有畫上箭頭,D圖中S′O應該是虛線,因此只有C圖正確。26、D【詳解】音域是指某人或樂器發出聲音所能達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圍。編鐘的制作材料一樣,厚薄和質量不同,不同的鐘在敲擊后振動的快慢不同,即頻率不同,所以能夠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因此編鐘的音域寬廣指的是音調變化范圍大。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27、D【解析】A、從水中鉛筆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鉛筆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與題意不符;B、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與題意不符;C、用放大鏡看數字時,數字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D、平靜湖面上豹子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體表面會發生反射:平面鏡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鋼筆錯位、筷子變折、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等都屬于光的折射現象.28、D【詳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L時,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個光斑可能是在焦點之后,也可能是在焦點之前。若光斑在焦點之前,則凸透鏡的焦距大于L,若光斑在焦點之后,則凸透鏡的焦距小于L,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9、C【詳解】A.正常人的體溫是36到37攝氏度,故A錯誤;B.嚴冬窗戶上的“冰花”的形成屬于凝華,屋外溫度低玻璃溫度低,室內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結在玻璃的內側,故B錯誤;C.前窗玻璃的霧氣是由于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玻璃,放出熱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對著車窗玻璃吹暖風,可使小水珠吸熱加速蒸發水蒸氣,車窗玻璃就變得清晰了,故C正確;D.夏天冰棒冒“白氣”是冰周圍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冰棒,液化成小水珠,而冬天人口呼出的“白氣”是因為人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周圍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小水珠,故D錯誤。故選C。30、A【詳解】兩種透鏡對光有不同的作用,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太陽能通過透鏡聚光后發電,故為凸透鏡。選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題,20分)31、凸透【詳解】照相機和投影儀的鏡頭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照相機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32、OG30°45°由玻璃進入空氣【詳解】[1][2][3][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由其他介質進入空氣中,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光由空氣進入其他介質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由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規律可知:OE是入射光線,OF是反射光線,OG是折射光線,CD是法線,故由圖可知,反射角等于30°,折射角等于45°,光由玻璃進入空氣中。33、6不變【詳解】由圖像知,冰從第4min開始熔化,到第10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過程經歷了10min-4min=6min;冰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保持不變.34、東30【詳解】(1)由v-t圖像可知:甲、乙兩物體均作勻速直線運動,甲物體的速度v甲=15m/s,乙物體的速度v乙=10m/s,v甲>v乙,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西做直線運動,以甲為參照物,乙相對于甲位置向東發生改變,所以乙向東做直線運動.(2)因為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西做直線運動,所以經過6s,甲、乙兩物體相距s甲乙=(v甲-v乙)t=(15m/s-10m/s)×6s=30m.35、OEOG30°45°【詳解】[1][2]由圖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為法線,AB為界面,根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可知,EO為入射光線,OG為折射光線,OF為反射光線;[3]根據反射角的概念可知為反射角且∠COF=30°,[4]由圖可知,折射角為:∠GOD=90°﹣45°=45°。36、擴散溫度【詳解】[1]兩杯水都變紅了,說明墨水分子進入到了水分子中,這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熱水先變紅,說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37、<=【詳解】由圖知,A、B串聯,所以電流相等;由題意知,AB材料和長度相同,A的橫截面積大,電阻更小.38、1.70【詳解】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