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_第1頁
DB14∕T 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_第2頁
DB14∕T 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_第3頁
DB14∕T 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_第4頁
DB14∕T 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

CCSC50

14

山西省地方標準

DB14/T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

2024-08-07發布2024-11-08實施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14/T307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2

4基本要求............................................................................2

5健康環境............................................................................3

6健康管理與服務......................................................................6

7健康文化...........................................................................10

參考文獻.......................................................................11

I

DB14/T307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

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標準的組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衛生健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XS/TC28)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山西興新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太原市衛生健

康委員會、太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太鋼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吳春富、王宏偉、劉彤彤、梁振華、王松、康玉霞、李曉芬、張崇軍、孫偉、

李立玢、呼文平、耿正瑋、耿向東、李秀萍、秦文彥、李風琴、李旭春、薛曉峰、郭文妍、王君霞、張

雪。

II

DB14/T3074—2024

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健康環境、健康管理與服務、健康

文化。

本文件適用于焦化行業健康企業建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2710焦化安全規程

GB16171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7051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

GB3165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

GB3980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GB50019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50033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500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87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

GB50431帶式輸送機工程技術標準

GB50432煉焦工藝設計規范

GB/T16758排風罩的分類及技術條件

GB/T17217公共廁所衛生規范

GB/T23795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蜚蠊

GB/T23796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蠅類

GB/T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

GB/T23798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鼠類

GB/T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2.1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GBZ188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GBZ/T194工作場所防止職業中毒衛生工程防護措施規范

GBZ/T203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

GBZ/T223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

GBZ/T224職業衛生名詞術語

1

DB14/T3074—2024

GBZ/T296職業健康促進名詞術語

WS/T727焦化行業防塵防毒技術規范

WS/T757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

HG/T20698化工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AQ/T900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CJJ27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

GBJ22廠礦道路設計規范

JGJ/T67辦公建筑設計標準

DB14/192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焦化

以煤為原料,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到(1000±50)℃,經高溫干餾產生的固體物(焦炭),同

時獲得煤氣、煤焦油并回收其他化工產品的一種煤轉化工藝。

[來源:WS/T727-20123.1]

3.2健康企業

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全面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環境健康、安全、和諧、

可持續發展,勞動者健康和福祉得到有效保障的企業。

[來源:GBZ/T296-20172.8]

3.3職業健康達人

是指用人單位中自覺樹立健康意識、主動踐行健康行為、積極參與健康管理、善于傳播健康理念、

具有較好健康影響力的職業健康代表人物。

4基本要求

4.1組織保障

成立健康企業建設工作領導組,領導組由主要領導擔任負責人。

4.2人員保障

成立健康企業建設管理部門,配備健康企業建設專/兼職管理人員,明確管理部門及人員職責。

4.3制度保障

4.3.1制定健康企業建設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與勞動者健康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

4.3.2職業健康相關制度,包括: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職業病危

害項目申報制度、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病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

制度、職業病危害監測及評價管理制度、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健

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制度、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崗位職

2

DB14/T3074—2024

業衛生操作規程等。

4.3.3保護和促進員工健康的相關制度,包括: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食品安全

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和從業人員培訓與考核制度、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健

康體檢管理制度、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管理制度、預防和制止工作場所暴力、歧視和性

騷擾的相關管理制度、健康企業建設經費保障及管理制度等。

4.3.4環境衛生相關制度,包括:廢氣和廢水排放、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管理制度,病媒生物的預防

控制制度,控煙管理制度,飲用水設備檢測與設施清洗維護制度等。

4.3.5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與健康相關的其他制度。

4.3.6落實企業民主協商制度,建立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健康企業建設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

關系。

4.4經費保障

設立健康企業建設專項工作經費,保障健康企業建設專項經費專款專用。

4.5合同保障

4.5.1應規范勞動用工管理,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明確勞動條件、勞動保護和職業病危害防

治措施等內容,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保費。

4.5.2鼓勵企業為員工投保大病保險。給予接觸高溫、高毒作業崗位的人員崗位津貼。

4.6全員參與

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引導、接納、培養員工發揮主人翁精神。主動參與到健康企業建設的組織動員、

資源整合、需求評估、優先排序、制訂計劃、活動實施、項目評價和改進完善等全部過程。

5健康環境

5.1總體布局

5.1.1總平面布置應明確功能分區,可分為生產區、非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生產布局符合有害與無

害作業分開、工作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的原則。

5.1.2噪聲與振動較大的生產設備宜安裝在單層廠房內,當設計需要將這些生產設備安置在多層廠房

內時,宜將其安裝在底層。

5.1.3釋放大量熱量或有害氣體的廠房采用單層建筑。

5.2基礎設施

5.2.1廠區道路硬化平坦,整潔衛生,無違章搭建、占路設攤、亂堆亂停等現象。

5.2.2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就餐場所、休息室等輔助用室應符合GBZ1的要求。

5.2.3設置文化和體育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設置閱覽室,配置雜志和書籍;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配置

健身房、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健身設施。

3

DB14/T3074—2024

5.3衛生環境

5.3.1保障環境干凈整潔,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害垃圾存放應密閉,專人定時收集,做到日產日清。

5.3.2路面、綠地等外部環境無暴露垃圾、無衛生死角。

5.4廠區綠化

5.4.1工業企業綠地率宜控制在20%以內,改建、擴建的工業企業綠化綠地率,宜控制在15%范圍內。

綠化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充分利用廠區內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進行綠化;(2)應利用管架、

棧橋、架空線路等設施下面及地下管線帶上面的場地布置綠化;(3)應滿足生產、檢修、運輸、安全、

衛生、防火、采光、通風的要求,應避免與建筑物、構筑物及地下設施的布置相互影響;(4)不應妨

礙水冷卻設施的冷卻效果。

5.4.2工業企業的綠化布置,應根據焦化企業及其生產特點、污染性質和程度,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

和周圍的環境條件,以及所要達到的綠化效果,合理地確定各類植物的比例及配置方式。

5.4.3在產生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車間與其他車間及生活區之間宜設一定的衛生防護綠化帶。

5.5污染排放及管理

5.5.1廢水、廢氣的各項排放指標應符合GB16171的要求。

5.5.2固體廢物的貯存、填埋應符合GB18599的要求。

5.5.3危險廢物的貯存應符合GB18597的要求。

5.6病媒生物防治

5.6.1設置專職或兼職病媒控制人員,配備防病媒生物設施,并定期檢查。

5.6.2按要求委托有病媒生物檢測資質證書的機構開展病媒生物檢測工作。

5.6.3確保病媒生物的種群密度控制水平達到以下等級:

——鼠類:室內鼠密度,房間數20間以下的企業陽性房間數為0,20間以上的企業陽性房間數

不超過1間;外環境鼠密度,不得有鼠洞、死鼠、活鼠等鼠跡。

——蚊蟲:不得有陽性的各類積水容器和各類坑洼積水。

——蠅類:室內成蠅密度,房間數10間以下的企業有蠅房間數為0,11間~30間企業有蠅房

間數不超過1間,31間~60間的企業有蠅房間數不超過3間,61間~100間的企業有蠅房

間數不超過6間,陽性房間蠅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間;室內外不得有蠅類孽生地。

——蜚蠊:成若蟲侵害率房間數60間以下的企業侵害房間不超過2間,60間以上的企業侵害

房間不超過3間;卵鞘查獲率房間數60間以下的企業卵鞘查獲房間不超過2間,60間以

上的企業卵鞘查獲房間不超過3間;蟑跡查獲率房間數60間以下的企業蟑跡查獲房間不超

過3間,60間以上的企業蟑跡查獲房間不超過5間。

5.7全面控煙

全面開展控煙工作,打造無煙環境。積極推動室內工作場所及公共場所等全面禁止吸煙,設置顯著

禁煙標識,如“禁止吸煙、舉報投訴電話、處罰金額”等標識。企業可設置吸煙室或吸煙區。

5.8水質管理

5.8.1加強水質衛生管理,委托具有水質監測機構資質證書的機構定期對生活飲用水、直飲水及飲水

機設備設施進行檢測,并定期對供水設備設施清洗維護。

5.8.2根據不同的供水方式,保證供應的生活飲用水符合GB17051的要求。企業通過自建供水設施供

4

DB14/T3074—2024

水,應取得相關衛生許可。

5.9餐飲管理

5.9.1企業內部食堂應具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等級B

級以上、遠離有毒有害作業場所、人員管理規范、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相關設施設備等指標符合要求。

5.9.2企業內部未設食堂的,就餐場所的位置不宜距車間過遠,但不能與存在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工作

場所相鄰設置,并應根據就餐人數設置足夠數量的洗手設施。對委托用餐配送的企業,應委托有集體用

餐配送資質的單位送餐,配送方式和送達時間符合食品安全規定要求。

5.10廁所管理

5.10.1廁所不宜距工作地點過遠,周邊無食品處理區,與水源保持30米以外距離。

5.10.2廁所采用水沖式,內環境整潔、易清洗,地面、墻壁、便槽等采用不透水材料不易積垢。

5.10.3廁所排污管道應與企業生產加工經營場所的排水管道分設,有排臭措施;有防蠅措施,有洗手

池并設置在出口附近。

5.10.4廁所有照明設施;廁所應經常進行衛生消毒。

5.10.5廁所的蹲位數按使用人數設計。

——男廁所:勞動定員男職工人數小于100人的工作場所,可按25人設1個蹲位;大于100人

的工作場所,每增50人增設一個蹲位。小便器的數量與蹲位的數量相同。

——女廁所:勞動定員女職工人數小于100人的工作場所,可按15人設1~2個蹲位;大于100

人的工作場所,每增30人,增設一個蹲位。

5.11人機工效學

5.11.1作業及工作崗位設備設施等工作系統要素設計應符合GB/T16251的要求。

5.11.2作業及工作環境、人和設備之間的界面、工作空間和工作站等方面均應符合工效學要求和健康

需求。

5.12工作場所環境

5.12.1辦公場所的采光、照明、通風、保溫、隔熱、隔聲、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技術指標符合JGJ/T67

的要求。

5.12.2工作場所采光應符合GB50033、照明應符合GB50034等標準要求。

5.12.3工作場所通風、保溫、隔熱應符合GB50019、HG/T20698等標準要求。

5.12.4職業性有害因素濃(強)度應符合GBZ2.1、GBZ2.2、GB50087等相關要求。

5.12.5落實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做好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

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符合以下要求:

——在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對建

設項目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工作場所和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作出評價,確定危

害類別和職業病防護措施。評審文件資料應存檔管理,以備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核查。

——在建設項目施工前,應當按照職業病防治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進行職業

病防護設施設計,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

評審文件資料應存檔管理,以備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核查。

——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職業病防護設施應

當由建設單位負責依法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相關驗收活動和驗

收結果的文件資料應存檔管理,以備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核查。

5

DB14/T3074—2024

6健康管理與服務

6.1一般健康管理與服務

6.1.1應設置醫務室,配備具有相關資格證書/執業證書的衛生技術人員,配置診察床、診察桌、診察

凳、處置臺、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藥品柜、紫外線燈等基本設施和常規藥品。為員工免費測量血

壓、體重、腰圍等健康指標,并張貼相關知識科普海報或免費提供相關科普材料。

6.1.2制訂員工年度健康檢查計劃,包括檢查時間、地點、檢查人員及檢查項目等,至少每兩年提供

一次覆蓋全員的健康檢查;應建立健康檔案,含集體健康檔案和員工健康檔案,員工健康檔案做到一人

一冊。

6.1.3組建健康指導隊伍,收集員工健康相關信息,開展員工健康評估,對員工實施分類健康管理和

指導。

6.1.4制訂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等防控應急預案,預案內容科學、程序規范、各工作組職責明確、措

施有針對性,定期演練,防止疾病傳播流行。

6.1.5建設健身場地及設施,實行工間健身制度,組織開展適合不同工作場所或工作方式特點的群體

性健身活動。

6.1.6積極開展婚前、孕前和孕期保健的宣教,避免孕前、孕期、哺乳期婦女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

射線;落實女職工產假、產前檢查及哺乳時間,杜絕違法加班;對女職工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乳腺檢查。

6.2心理健康管理與服務

6.2.1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選址要求安靜、隔音、明亮,位置便于來訪,出入口不能設置在人員行

走要道,體現隱密性;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室內配備滿足要求的設施、設備。

6.2.2制訂員工心理援助計劃,依靠內部力量開展或通過向社會心理服務機構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員

工提供心理援助(包含心理危機干預)。使用多種傳播媒介對員工心理援助項目進行廣泛宣傳推廣。

6.2.3應定期對員工開展針對“心理健康素養十條”、職業緊張、焦慮、抑郁、失眠等內容的心理評

估、心理咨詢和教育培訓。

6.3職業健康管理與服務

6.3.1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加強對懷孕和哺乳期女職工的關愛和照顧。女職工較多的

企業按規定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母嬰室等輔助設施。

6.3.2人數最多班組女工>100人的工業企業,應設女職工衛生室,由等候間和處理間組成。等候間

應設洗手設備及洗滌池。處理間內應設溫水箱及沖洗器。沖洗器的數量應根據設計計算人數確定。人數

最多班組女工人數為100~200人時,應設1具沖洗器,>200人時,每增加200人增設1個。人數最

多班組女工人數為40人~100人的工業企業,可設置簡易的溫水箱及沖洗器。

6.3.3企業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

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在任職后3個月內接受職業健康培

訓,初次培訓不得少于16學時,繼續教育不得少于8學時,培訓及繼續教育的周期為一年。

6.3.4組織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初次培訓時間不得少

6

DB14/T3074—2024

于8學時,繼續教育不得少于4課時,培訓及繼續教育的周期為一年;勞動者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發

生變化的,用人單位應當重新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培訓。

6.3.5開展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評價。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

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發

現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時,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治理措施。

6.3.6在廠區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

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6.3.7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作業崗位、設備、設施,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

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

6.3.8存在或者產生高毒物品的作業崗位;應當按照GBZ/T203的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高毒物品告知

卡,告知卡應當標明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接觸限值、防護措施、應急處理及急

救電話等。警示標識設置見表1。

表1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警示標識設置要求

生產系統工藝/場所警示標識

備煤堆取料、輸煤、配煤、破碎注意防塵、戴防塵口罩、噪聲有害、戴護耳器

注意防塵、戴防塵口罩、當心中毒、當心有毒氣體、注意通風、噪

焦爐地下室、焦爐爐頂、導煙除塵車、

煉焦聲有害、戴護耳器、注意高溫、一氧化碳告知卡、焦爐逸散物告知

推焦車、攔焦車、熄焦車、裝煤車

當心有毒氣體、注意通風、噪聲有害、戴護耳器、注意高溫、一氧

熄焦干法熄焦、余熱發電

化碳告知卡

焦處理運焦、篩焦注意防塵、戴防塵口罩、噪聲有害、戴護耳器、注意高溫

冷鼓、電捕當心有毒氣體、注意通風、噪聲有害、戴護耳器、一氧化碳告知卡

煤氣凈化脫硫、蒸氨、硫銨當心中毒、注意通風、當心化學灼傷、氨告知卡

粗苯當心中毒、注意通風、噪聲有害、戴護耳器、苯告知卡

6.3.9在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設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符合以下要求:

——備煤過程宜采用濕式作業,煤堆上宜噴覆蓋劑或水,煤場應設置防塵裝置。帶式輸送機應

置于相應的通廊內,宜采用防塵措施防止物料外逸,帶式輸送機機頭、機尾應設置自動清

掃裝置,轉載點安裝通風除塵裝置或采取濕式作業。煤料粉碎、篩分裝置應密閉,并設置

除塵器等防塵裝置。

——焦爐爐體、篩焦樓、儲焦槽、運焦系統的轉運站及熄焦塔等散發粉塵處應密閉或設除塵裝

置。皮帶運焦過程中具有落差的皮帶交接處應安裝通風除塵設備或采取濕式作業。

——裝煤煙塵、出焦煙塵、干熄焦煙塵治理系統宜采用干式除塵地面站形式和先進可靠的自動

控制系統。

——煉焦系統、化產系統應采取密閉、通風等措施預防職業性中毒。焦爐爐門與門框,裝煤孔

蓋與裝煤孔座的接觸面應采取有效密封措施。上升管蓋、橋管與水封承插部,應有防止爐

內荒煤氣外逸的密封措施。地下室應加強通風,并設自然通風孔。干熄焦排出裝置地上部

分區域應通風良好,地下部分應設置機械排風。

7

DB14/T3074—2024

——硫酸高置槽應設液位的高位報警、聯鎖及滿流管,滿流管滿流能力應大于進料能力;槽下

方應設置防漏圍堰。脫硫再生塔液相正常循環時,再生塔頂部巡檢時應站在放散的上風側,

防止中毒。

——粗苯中間槽應設液位計,并宜設高位報警裝置。精苯槽罐區宜設高度不低于2.2m的圍堰,

圍堰內場地排污口應留設閥門,且常開閥通向事故池排污口,用以收集溢流液及初期雨水。

主裝置區也應設置0.5m高的圍堰及排污閥門。

——萘的結晶制片包裝及輸送宜采用機械化裝置,包裝制品封口處宜設置除塵設施。

6.3.10為接觸職業危害的勞動者提供符合GB39800要求的個體防護裝備,并進行培訓,督促、指導員

工正確佩戴和使用。重點崗位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見表2。

表2重點崗位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表

生產系統工藝/場所個人防護用品種類發放工種

備煤堆取料、輸煤、配煤、破碎防塵口罩、防噪耳塞堆取料工、輸煤工、配煤工、破碎工

防塵毒口罩、防噪耳塞、職業眼調火工、換向工、上升管工、測溫工、

焦爐地下室、焦爐爐頂

面部防護具、隔熱服、安全鞋爐門清理工

煉焦

導煙除塵車、推焦車、攔焦導煙除塵司機、推焦車司機、攔焦車司

防塵口罩、防噪耳塞

車、熄焦車、裝煤車機、熄焦車司機、裝煤車司機

干法熄焦、余熱發電、篩焦、

熄焦、焦處理防塵口罩、防噪耳塞干法熄焦工、篩焦工、運焦工

運焦

冷鼓、電捕防毒面具、防噪耳塞冷鼓電捕工

防毒面具、防噪耳塞、防護手套、

煤氣凈化脫硫、蒸氨、硫銨脫硫工、蒸氨工、硫銨工

防護眼鏡

粗苯防毒面具、防噪耳塞粗苯工

6.3.11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

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種類和數量能滿足需求,并定期檢查維護,確保正常使用。應急救

援設施設置見表3。

表3應急救援設施

系統工作場所或工藝環節應急救援設施

設置事故柜,按最大班人數配備一氧化碳防毒面具及濾毒罐,并建立濾毒罐的使

交換機室用登記臺賬;配備至少2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設置急救箱,急救箱的配備參照

GBZ1的要求執行。

設置事故排風通風設施和固定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事

煉焦焦爐地下室故排風通風設施通風換氣次數不宜小于12次/小時,并與一氧化碳檢測報警裝置

聯鎖。

煙道走廊設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

機側、焦側、裝煤車、推焦車、

配備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儀,報警值:30mg/m3。

攔焦車、熄焦車、焦爐儀表室

干熄焦排出裝置的振動給料

設置一氧化碳檢測的聲光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

干式熄焦器及旋轉密封閥周圍

干熄焦排出裝置的排焦溜槽設置機械排風系統與一氧化碳和氧氣濃度的檢測、聲光報警裝置。一氧化碳檢測

8

DB14/T3074—2024

系統工作場所或工藝環節應急救援設施

及運焦帶式輸送機位于地下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機械排風系統應與一氧化碳和氧氣濃度的檢測、聲

時,排焦溜槽周圍及運焦通廊光報警裝置聯鎖,且滿足事故狀態下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12次/小時。

的地下部分

設置事故排風通風設施和固定式一氧化碳檢測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事

冷鼓泵房故排風通風設施通風換氣次數不宜小于12次/小時。

設置應急噴淋洗眼裝置,服務范圍不宜大于15m,并設置有防凍措施。

設置事故排風通風設施,事故排風通風設施通風換氣次數不宜小于12次/小時。

氨水(A-S)法脫硫的脫酸蒸

設置固定式或手持式氨報警裝置,報警值:30mg/m3。

氨泵房

設置應急噴淋洗眼裝置,服務范圍不宜大于15m,并設置有防凍措施。

設置事故排風通風設施,事故排風通風設施通風換氣次數不宜小于12次/小時。

粗苯泵房、精苯洗滌廠房及罐

煤氣凈化設置固定式苯報警裝置。報警值:6mg/m3。

設置應急噴淋洗眼裝置,服務范圍不宜大于15m,并設置有防凍措施。

設置事故柜,按最大班人數配備防氨中毒防毒面具及濾毒罐,并建立濾毒罐的使

硫銨工序用登記臺賬;配備至少2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設置急救箱,急救箱的配備參照

GBZ1的要求執行。

設置事故柜,按最大班人數配備防苯中毒防毒面具及濾毒罐,并建立濾毒罐的使

粗苯工序

用登記臺賬;設置急救箱,急救箱的配備參照GBZ1的要求執行。

酸堿罐區設置應急噴淋洗眼裝置,服務范圍不宜大于15m,并設置有防凍措施。

6.3.12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高溫中暑、一氧化碳、苯、氨、氮氧化物等可

能發生急性職業中毒或化學灼傷的專項應急預案,包括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應急組織機構和職責、

預警和信息報告、應急響應、預案演練的范圍、形式、內容、頻次、演練結果和總結等要求。

6.3.13建立、完善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

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和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的應急健康檢查。并及時將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以書面形式

如實告知員工。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企業承擔。

6.3.14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管。對職業健康監護資料進行定期

評估,預測健康損害的發展趨勢,提出綜合整改建議。

6.3.15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按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建議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企業應如實提供職

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資料。

6.3.16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

的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

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