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_第1頁
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_第2頁
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_第3頁
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_第4頁
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行業智能感知體系建設行動計劃

一、農村水利建設成效顯著

全省農村水利防洪、除澇、供水、灌溉、降漬工程體系逐步健全,

長效管護機制和基層服務網絡基本建立,農業抗災能力、糧食生產能

力、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完

成,受益人口1200余萬人,消除10.22萬人飲水氟超標問題,全省

農村區域供水入戶率達98%,城鄉居民用水基本實現同源、同網、同質、

同服務。疏浚農村河道土方H.3億立方米,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000

余條,出臺《江蘇省農村河道管護辦法》,全省農村河道五位一體管

護覆蓋率達83虬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38平方千米,建成生態清

潔小流域81個。實施21個大型灌區、56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

改造項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積、旱澇保收農田、節水灌溉面積分別為

297、482、94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4萬畝。建成灌溉試驗

省級中心站1個、重點站5個、一般站6個。牽頭完成豐縣湖西片區

整體幫扶任務,一批困難群眾從水利脫貧攻堅中獲益。

二、智能感知體系建設

健全現代水文水資源站網體系,建設水文水資源、河湖生態、水

旱災害、工程安全、工程建設、節水用水、水土流失、灌區管理和水

利監督等智能感知網絡,實現水量、水質、水生態、水空間、水生境

全要素的空天地立體監測。完善水利系統主要數據和服務資源的共享

平臺,構建江蘇水利混合云,升級水利一張圖,實現信息資源高效共

享。推進省水利綜合調度指揮中心建設,完善視頻會議系統,拓展視

頻會商覆蓋面,滿足高頻次應用和突發性事件的會商需求。

三、主要任務

(一)重大工程建設

以國家水網工程規劃布局為總綱,以推進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為重點,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力實施流域防洪工程,完善

跨流域、跨區域調配水工程體系,加快區域骨干河道治理,改善城市

防洪排澇條件,加快建成安全可靠、品質精良、管護精細、運行高效

的工程體系,筑牢水旱災害防御的工程硬基礎。

1、流域工程建設

(1)流域防洪工程建設

淮河流域,推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進一步擴大淮河下游入

海能力。完成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洪澤湖

周邊滯洪區近期建設工程,啟動實施蘇北灌溉總渠堤防加固工程,推

正沂沐泗河洪水東調南下提標工程實施,爭取啟動新沂河、新沐河擴

大工程。完成淮河行蓄洪區和淮干灘區居民遷建,確保行洪安全,推

近浮山以下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實施海堤鞏固完善與

生態建設工程,推進海堤堤線調整段工程建設,加固、遷建新洋港閘

等沿海擋潮閘。長江流域。加快實施長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提

高江堤防洪標準。統籌推進長江江蘇段河道整治,重點實施揚中河段

整治工程,推進河口段整治規劃編制與實施,鞏固長江河勢。推進長

江洲灘玨區分類處置。太湖流域。完成環太湖大堤后續剩余工程,鞏

固太湖蓄洪擋洪能力。推進吳淞江(江蘇段)整治、太浦河后續以及

望虞河拓浚工程,擴大太湖流域洪水外排能力。

(2)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完善江水北調工程體系,提高用水

高峰期供水保障能力。結合區域治理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配套工程

建設,根據國家部署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保證省內供水與調

水出省目標實現。完善江水東引工程體系。加快完善里下河腹部骨干

河網,新辟沿海引江通道,有序推進通榆河以東地區輸配水工程,滿

足沿海開發用水需求。擴大引江濟太工程能力。完成新孟河延伸拓浚

工程,增強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加強淮北丘陵山區、高亢地

區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補水設施。

四、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服務大局,圍繞我省在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

前列的目標定位,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

水生態的關系,拓寬水利服務領域,優化水利發展布局,適度超前發

展,全面提升水利綜合保障能力。

堅持系統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統籌水災害、水

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進流域規劃一體化、水系治理一體化、

工程運行一體化、河湖管護一體化,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

理,提高水利系統治理效能,促進水利協調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強化依法治水和規劃引領,發揮河湖長制制度優

勢,深化水利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的改革攻堅,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快智慧水利建設,打造水情教育基地,

全力構建系統完備的水利治理體系。

(三)發展目標

1、遠景目標

2035年前,全省基本建成與省域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的現代水利基

砧設施體系、水資源節約利用體系、水生態治理保護體系和水利管理

服務體系,展現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永續利用、水生態系統復蘇、

水管理智能高效、水文化傳承弘揚的水利現代化圖景。

可靠的水工程,建成標準較高、協調配套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

運行精準、應急有序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防洪、除澇、擋潮、灌溉、

供水、降漬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有效控減水旱災害損失,為經濟社

會穩定發展提供高標準、強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可續的水資源,建成配置優化、集約安全的水資源節約利用體系,

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成為規劃準則,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適度寬裕,

水量、水質、水位變化風險可控,有效化解資源環境約束,為經濟社

會持續發展提供高效能、可持續的水資源保障。

可享的水環境,建成空間融合、河湖健康的水生態治理保護體系,

保持河湖空間完整、功能完好,形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有效彰顯江蘇水鄉魅力,為美麗江蘇建設提供

高品質、多內涵的水生態保障。

可感的水文化,建成依法治水、智能規范的水利管理服務體系,

行業管理精細嚴明,社會管理精準簡約,水情信息垂手可得,水情教

育深入人心,惜水護河成為風尚,有效弘揚優秀治水文化,為江蘇高

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水治理保障。

2、2025年目標

初步構建標準較高、功能齊全、節約高效、保障有力的現代水安

全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防洪保安能力、水資源保障能力、生態保護

能力和系統治水能力,為江蘇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強化水利保障,

為美麗江蘇建設增添水韻成色。

防洪保安更加穩固,流域防洪能力鞏固提高,區域治理短板加快

補齊,防汛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省絕大部分地區遇一般洪澇基本

不受損失,經過科學組織與調度,能夠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洪

水,抗御超標準洪水有應急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確保長

江、太湖、洪澤湖等重點堤防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全省

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防洪標準,淮河水系洪澤湖及下游防洪保護

區達到100年一遇、并向300年一遇過渡,沂沐泗水系中下游地區主

要防洪保護區鞏固50年一遇,太湖流域由50年一遇向100年一遇過

渡,長江干流由防御1954年型洪水向100年一遇過渡,海堤鞏固50

年一遇防潮標準;區域骨干河道防洪標準基本達到20年一遇,其中太

湖、秦淮河地區主要骨干河道達到或接近50年一遇。除澇標準,淮河

流域片區域達到5—10年一遇,長江、太湖流域片達到10—20年一遇。

各級城市防洪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重要河道達到20年一遇排澇

標準。全省江河堤防達標率達到86%以上。

供水保障更加可靠,跨流域、跨區域調配水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

通過合理配置、科學調度和嚴格保護,滿足人民生活、經濟發展和生

態環境用水基本需求,一般干旱年份全省生活、生產用水基本不受影

響,特殊干旱年份城鄉居民飲用水和重點行業用水有保證、河湖基本

生態用水有保障。全省生活供水保證率達到97%以上,重點工業供水保

證率達到95%以上。

糧食安全更有保障,基本形成與農業現代化相適應、功能齊全、

布局合理的農村水利工程體系及長效管理、服務到位的農村水利服務

體系,保障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省農業

灌溉保證率達80%—95虬有效灌溉面積、旱澇保收田面積、節水灌溉

工程面積分別達到耕地面積的95%、90%,70%o

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水資源剛性約束

全面落實,用水效率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省用水總量控制

在525.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

用水量下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

0.625o

生態保護更加嚴格,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水生態空間有效保

護,水域面積不減少,河湖生態環境加快復蘇,河湖功能恢復提升,

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全省恢復水面100平方千米,重點河湖生態水位

(流量)保障率達到90%以上,水土保持率達到97.7%,地下水年開

采量控制在4.7億立方米以內。

管理服務更加精組,依法治水全面推進,規劃體系進一步健全,

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逐步完善,水情教育成效明顯,系統全面、智

能規范、服務高效的水利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省水利治理體系

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四)發展布局

服務全省構建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江海河湖統籌發展格局,堅

持全省水利一體化布局、系統性治理、高質量發展,著力加強水利基

州設施建設,增強水利管理服務效能,構建現代水利治理體系,以可

靠的水工程、可續的水資源、可享的水環境、可感的水文化服務和保

障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1、統籌推進三類建設

圍繞國家水網建設布局,統籌實施重大工程、農村水利、河湖生

態復蘇三類工程,完善全省水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保護多

功能一體化的綜合利用水網,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推進重大工程

建設。加強流域工程建設,推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洪澤湖周邊滯洪

區建設、長江河勢控導和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吳淞江(江蘇段)整治、

太浦河后續、望虞河拓浚等工程,推進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規劃建

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區域治理力度,加快病險工程除險加

固、中小河流治理與海堤鞏固完善,完善城市水利工程體系,擴大區

域引排能力。加快農村水利建設。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提升

農村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為高標準農田

建設提供引排骨干工程基礎。以縣域為單元推進農村水系連通與農村

河道綜合整治,全面開展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提升農村生態河道覆蓋

率。強化水土流失防治,推進水庫移民后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深化農村水利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鞏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成

果。實施河湖生態復蘇。全力建設幸福河湖,推進長江、大運河保護

與太湖、洪澤湖綜合治理,加快退好還湖、岸線騰退、生態復蘇,保

證河湖空間完整和功能發揮。

2、切實強化三項管理

構建水資源利用節約集約、河湖保護規范有序、水利工程運行智

能安全、水旱災害防御可靠高效的現代水利管理服務體系,提升管理

服務效能,助推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水資源管理,實施國

家節水行動,推進精準配水、精細用水、精簡排水,探索豐水地區節

水之路;嚴守水資源利用上限,規范取用水管理,嚴格水資源監管,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水資源涵養,保障河湖生態水位(流量),

嚴格地下水取水總量與水位雙控,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強化河湖保

護和水利工程管理,劃定河湖保護范圍,明確水域岸線功能,實行分

區管控,嚴格開發利用監管,深化河湖問題整治,規范河湖采砂行為,

保護河湖健康生命;深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建

設市場監管、施工安全監督;強化水利工程長效管理,推進水利工程

運行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提升水利工程體系效能。強化水

旱災害風險管理,構建決策科學、應急有序、保障有力的水旱災害防

御體系,加快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加強水利工程優化調度,強化

災害防御技術支撐,落實防汛搶險隊伍與物資儲備,保障人民生命財

產安全,助推平安江蘇建設。

3、系統提升三個能力

堅持依法治水、創新引領、改革推動,著力完善水利治理體系,

提升水利治理能力,有力有序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為我省在率先實

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提供保障。提升法治能力,健全河湖與

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完善水利規劃體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