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流程_第1頁
生物教案流程_第2頁
生物教案流程_第3頁
生物教案流程_第4頁
生物教案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教案流程

生物教案流程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從細胞物質交換方面模擬探究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3.細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4.分析植物細胞有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1.嘗試通過模擬實臉以進行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數學、物理方法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3.運用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理解釋某些生命現象。

4.養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5.能夠利用多種媒體獲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標

1.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生物學思想。

2.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細胞周期及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DNA、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難點突破通過模擬實驗和制作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

的問題簡單化,再加以隨堂訓練,攻克難點。

【教學方法】

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教學用具】

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

大家看一下教材110頁圖:象與鼠(投影展不),討論:象與鼠的形體差距懸

殊,象的體細胞是否比鼠的體細胞大?二者形體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評價學生的回答(出示幻燈片2、3,示細胞的大小。動植物細胞的直徑大都在

20——30微米之間),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生物體大都是由許多體積很小的細胞

組成的,而且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細胞分裂或者不再繼續生長呢?細胞為什

么不能一直生長形成大型的單細胞生物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象與鼠相應器官或組織的細胞大小相似,生物體的生長是細

胞分裂和細胞牛長的結果,但中要因素是細胞數目的增加。

由學生熟悉的現象導入,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發動學生主動

地參與學習過程。

限制細胞繼續增大的因素有哪些呢?

活細胞進行著旺盛的新陳代謝,需要不斷的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那么細胞體

積增大對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有什么影響呢?

模擬實驗: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看書4分鐘)

提問:“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的運輸關系”的模擬實驗是如何設計的?其設計

思路是什么?

針對問題,引導學生制定解決方案,設計探究物質擴散速率與細胞大小關系的

模擬實驗。

教師對各個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進行評價總結提示:①利用含有酚怵的瓊

脂塊模擬不同大小的細胞;②利用NaOH遇酚配呈紫紅色的原理,檢測NaOH滲入瓊

脂塊的速度和深度:

屏幕播放教材中該實驗的設計方法及實驗操作過程及結果。(出示幻燈片4)。

傾聽、總結學生對結果的討論,繼續引發學生思考,既然細胞越小,細胞的物

質運輸的效率就越高,細胞體積是不是越小越好?

提問: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因素能夠影響細胞的體積?

提示: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其所控制的范圍是一定的,另外細胞中的各

種結構都進行著不同的生理活動,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細胞內的細胞質是

不斷流動的,細胞太大也不利于細胞內各種成分的交流。

請思考:(出示幻燈片5、6,展示思考題)。

教師點評總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參加討論,提出模擬實驗的設計

思路,并比較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八

閱讀教材內容,注意實驗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項,并仔細觀察、記錄、分析實

驗結果。

通過模擬實驗和討論,學生充分理解到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即表面

積與體積比)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速率主

要取決于表面積與體積的比。

經過思考,得出結論:細胞的新陳代謝并不只與物質交換速度有關,其內部還

需要一些重要而復雜的結構。

經過思考回答:細胞的核質比以及細胞內物質的交流。

思考回答。使學生親身參與探究過程,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和科學研究方法

的領悟。

通過討論使學生深入思考,并用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遷移到細胞。

有利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

1.體細胞的分裂有葉么規律?(出示幻燈片8)。

2、什么是細胞周期?是否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

3.不同種類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是否相同?

4.細胞周期包括哪兩個階段?它們在時間分配上有什么特點?

5、細胞分裂期的四個時期是如何劃分的,它們之間是否有明確的分界?

演示幻燈片,點評學生的回答并補充、總結:①關于細胞周期的概念,要強調

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例如皮膚的生發層細胞、根的分生區細

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細胞,例如神經細胞等不具有細胞周期。

②分裂期的四個時期是人為劃分的,它們之間沒有明確的分界。

用課件模擬展示細胞分裂的動態過程。

觀察分裂間期的細胞,引導學生分析間期的主要變化及變化的結果。

觀察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注意每個時期所發生的主要變化C

提問:1、分裂前期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染色質轉變成染色體的生物學意

義?(提示:可以使DNA分子在分離的過程中不損壞,保證了遺傳信息的完整性,確

保染色體在子細胞中的平均分配。)

2、分裂中期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什么是赤道板?(提示:赤道板是垂直與

紡錘體的縱軸,并將其平分的一個平面,實際上并無板狀結構存在。)

3、分裂后期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

4、分裂末期所發生的主要變化有哪些?(與分裂前期進行比較)

教師同學生一起分析、歸納有絲分裂的實質。

在授課過程中穿插介紹我國科學家在“細胞增殖”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及成果。

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周期性:細胞周期是指從上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

止,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不同種類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是不

相同的;細胞周期包括

分裂間期(較長)和分裂期(較短);細胞分裂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各個時期之

間無明顯的分界,被人為的分為前、中、后、末四個時期。

學生觀察、思考并描述各個時期的特點。

分裂前期所發生的最主要的變化出現染色體。

染色體的著絲點被紡錘絲牽引到赤道板上。

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完全相同的兩套染色體被牽向細胞兩極。

最主要的是染色體又恢復成染色質的狀態。

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新知識。

觀察現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分裂各個時期及特點的理解。

使學生了解中國科學研究的前沿工作,激發興趣,發展相關情感。

提問:

1.DNA復制和染色體數目加倍分別發生在哪個時期?

2.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有哪些?它們分別有哪些作用?

3、細胞有絲分裂的意義有哪些?

4、根據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畫出二者的變化圖象。

討論:

正常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約為40小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細胞的細胞周期

為2-10天。醫院采用化療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保存骨髓細胞。推斷

給藥的時間間隔并簡述理由。(提示:使化療約物匕用于腫瘤細胞的每一個細胞周

期,同時對正常骨髓細胞的影響最小)

請思考:(出示幻燈片15、16、17、18,展示思考題)。

教師點評總結。學生思考回答:

分別發生在間期和后期。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高爾基體(形成細胞壁)、線粒體(供能)等。

保證了親子代細胞之間遺傳物質的穩定性。

略。

學生在充分討論后得出結論,給藥時間間隔應控制在40?48小時之間。

思考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為繼續學習奠定基

礎。

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婦納總結以及靈活運用能力。

聯系實際,將知識拓展、延伸。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知識的鞏固和應用。

【板書設計】

一、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

1、不利于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

2、不利于細胞核本細胞的控制;

3、小利于細胞內物質的交流。

二、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課堂練習】(課堂穿插進行)

1、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速度主要取決于()

A.細胞的體積D.細胞的表面積

C.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D.細胞分裂的快慢

2、細胞不可能無限制的生長,其主要意義不包括()

A.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B.有利于細胞內部的物質交流

C.有利于細胞核對細胞的控制I).有利于細胞的分化

R、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是()

A.有絲分裂B.細胞生長C.細胞增殖D.細胞分化

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在同一個視野中看到

的數量最多的細胞處于:)

A.前期B.中期C.間期D.后期

5、在測量瓊脂塊變色深度的方法中(如下圖),正確的測量方法是(虛線表示測

顯位置)()

6、根據球體的體積公式V=4/3nr3,表面積公式S=4nr2,得出計算結果如下

表。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細胞直徑(Pm)表面積(u必體積(Pm3)比值(表面積/體

積)20125641870.30302826141300.20

7、下圖為具有6條染色體的某植物細胞進行有絲分裂過程的幾個階段,據圖

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對甲、乙、丙、丁進行排序o

(2)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圖。

(3)染色體數和DNA數目相等的細胞是圖中的o

(4)赤道板和細胞板的主要區別是。

(5)作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該圖中缺少了細胞周期的_______期,該期細

胞內的主要變化特點是O

生物教案流程篇2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⑵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⑶關注我國實行退洪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⑷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演替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替。

2.能力目標:

⑴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

⑵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全面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⑴關注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認同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

還草的政策。

⑵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難點:

⑴群落的演替過程。

⑵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

3.教學用具

多媒體

4.標簽

生物,蘇教版,必修1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展示教材中的“觀察小型環境中生物群落的變化”的案例,分析實踐案

例:

學生討論:1.查閱有關水生生物類群的資料,根據7d內記錄的實驗現象和數

據,分析小型環境中生物群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哪些因子在影響這個群落的變化?

教師:在進入今天要探討的主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什么是群落。各種各樣的

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

課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學生腦海中關于“群落”的原有知識,利用多媒

體動畫,讓學生明白地球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變的,會發

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這一地區有可能恢復原來群落的結構嗎?

學生討論以上兩個問題,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

展示教材“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逐步層層分析: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生物群落演替的過程

閱讀課本P67-69相關內容,思考并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K問在生物群落發展過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變的?如果不是又發生著怎樣

的變化??【講述】在生物群落發展變化的過程中,一個群落不是永恒不變的。其中

一個群落會代替另一個群落的演變現象,這種現象叫做群落的演替。

K問23演替是怎樣體現的?其主要標志是什么?

【講述】演替是群落長期變化累積的體現,主要標志是群落在物種組成上發生

了變化;或者是在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逐步替代的過程。

K問33如何理解群落演替的過程與特點?

【講述】群落演替的過程:群落演替的過程可人為地劃為三個階段:

⑴侵入定居階段(先鋒群落階段)。一些物種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環境,

為以后侵入的同種或異種物種創造有利條件。

⑵競爭平衡階段。通過種內或種間競爭,優勢物種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勢物種

被排斥,相互競爭過程中共存下來的物種,在利用資源上達到相對平衡。

⑶相對穩定階段。物種通過競爭,平衡地進入協調進化,資源利用更為充分有

效,群落結構更加完善,有比較固定的物種組成和數量比例,群落結構復雜,層次

多。

K問42光裸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為什么不是苔辭和草本植物,而是地

衣?

苔葬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

裸巖中獲取養分。地衣由真菌與藍菌或綠藻所組成,其中真菌扮演著決定性的角

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個保護層,這樣藻類不至被曬或干死,藻類以其光合作用所

獲糖分除自用外還提供給真菌。

K問53地衣階段為苔解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為什么苔辭能夠取代地衣?

【講述】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起了有機物,這

為苔薛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薛生長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

光,處于優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K問6》在森林階段,群落中還能找到地衣、苔辭、草本植物和灌木嗎?

【講述】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

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

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K問73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發生在光裸巖石的地區?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演

替過程是否相同?舉例說明。

【講述】不是。有其他的可能。演替的過程不同。如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過程。

K問8』總結以上問題4-7可知演替的類型有幾種,各有什么特點?

【講述】群落演替類型比較

探究二?影響群落演替的的因索

閱讀課本P69-P70相關內容,思考并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R問9Z對比原生演替與次生演替,說說群落演替有哪些特點?

【講述】(D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律、隨時間變化的有

序過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預測的。

(2)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相互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

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K問102分析群落演替的過程及群落演替的特點,你能否總結出群落演替的

原因?

生物教案流程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小細胞分裂的Flash動回,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

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

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

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

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

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②細

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

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

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與肌動蛋

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

什么?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是不同的。)

(二)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

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四、板書設計

生物教案流程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

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點講述了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

義三大部分內容;它系統介紹了生物異化作用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我們了解不同生

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

新陳代謝與ATP、光合作用、植物對礦質離子的吸收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系,也為今

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

生;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的以

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①識記呼吸作用的概念、類型、場所、生理意義、以及在生產、生活實踐上的

運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區別和聯系、呼

吸作用意義。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

究精神。

②通過學生讀書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

技巧。

③通過學生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④學會用化學方程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呼吸作用的實質。

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質、能量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計算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

系中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使學生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

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能通過事物的現象看

事物的本質.

②在教學中,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

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呼吸的有關知識,對呼吸的氣體交換現象、呼

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學生的化學

知識和認識水平,對呼吸作用的過程幾乎未涉及。高中學習呼吸作用,重點放在使

學生認識呼吸作用的基本過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上,可使學生對生物的呼吸作

用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呼吸作用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

放能量,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是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系的基礎。

學生認識呼吸作用過程,有利于理解內外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有利于理解呼吸

作用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

1、通過資料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過提問、讀書、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出。

3、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因為學生的化學知設,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不足。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糖的

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

有一定的困難。呼吸作用的過程比較抽象,現又缺乏直觀教具,是學生對其理解困

難的又一原因°

教學難點:

1、實驗設計過程

2、有氧呼吸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

1、分析實驗設計過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

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

性。

3、利用化學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實質和相關呼吸作用的運算法則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眾所周知,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課堂活動中起主導、引

導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和動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所以本課采用比較法、直觀教學法、比較歸

納法、討論法、閱讀法等教學方法,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閱讀、計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

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有關酵母菌細胞呼吸的知識。

3、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區別和聯系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原則和方法,發揮學

生思維的主動性,創新性。

建議同學們聯系各種親身體驗,理解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充分

理解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和能量的過程。聯系課件,并運用對比的方法理

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討論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以有氧呼吸為主,明確基本概念、場所、條件、產物、氧化

的程度、能量的來去等,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對無氧呼吸進行列表比較,最后聯系生

命活動和日常生活識記呼吸作用生理意義。

指導學生學會形象思維,結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線粒體””細胞質基質”的

相關內容,形象地分析、記憶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及其反

應機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無論是人類還是細

菌,如果能量供應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結束。那么,生物體內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產

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引入新課。

提出課題:細胞呼吸

探究新課:

(一)、區分呼吸(運動)與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區別?(圖片)

2、“呼吸(運動)”和“呼吸作用(細胞呼吸)”有什么聯系?(圖片)

3、細胞呼吸和有機物的燃燒有什么共同點和區別?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呢?能不能舉幾個例

子?

5、綜合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同學們能否歸納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從“反應物、產物、場所、條件、本質、方式等多方面歸納)

細胞呼吸是指糖類等有機物在細胞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氧化分

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池產物,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無氧

呼吸

(二)、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以出芽生

殖的方式產生后代。在有氧、無氧的環境中均能生存。(簡單介紹此片:圖1、2、

3)。

(片5)首先我們看一段小資料同學們能否從這段資料中,提取出有關酵母菌細

胞呼吸的信息?

學生:(同學們可能分析出:)酵母菌產生了C02、酒精

教師:(此時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酵母菌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C02和酒精的呢?根據酵母菌的介紹(有氧、無氧均能生存)酵母菌產物C02和酒精

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境中產生的呢?

教師:科學結論的得出,均是通過實驗探究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

的標準嘛!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設計實驗,來證明或推翻這位同學的分析。

在設計實驗之前,請同學們注意幾點: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依賴外來的有機物進行異養生活,其生活方式

與動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們就應該根據具體的生物對象,采用不同的實驗技術手

段.(可轉回片4)

2、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與原則:(講解實驗變量與無關變量)

3、在檢測觀測指標時,應根據具體的觀測指標采用具體的實驗措施:C02、酒

精可通過其化學性質來的鑒定。橙色的重銘酸鉀(K2Cr207)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

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酒精的鑒定需在黑板上寫出)

(片6)展示科學設計實驗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師:我們夾分析一下完整實驗步驟(與此同學的實驗過程比較)

(三)、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片11)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探究的過程,能否歸納科學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1、觀察現象:面包松軟,啤酒的形成均與酵母菌有關

2、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產物0)2和酒精是在有氧條件下還是在無氧條件下產

生的。

3、提出假說解釋問題:最可能假設:

4、設計實驗:明確實驗目的;操縱實驗變量;科學檢測實驗的觀測指標;限

制好無關變量

5、實驗結果預期

6、實施實驗,

7、得出結果,對比分析,判斷假說真偽、結果與預期相符,證明假說正確。

8、得出結論;

(四)、再探究:再探究一:(一)(二)(三)(四)(五)

(五)、本節課小結:

(六)、關于呼吸作用的具體過程和有關實際應用,我們下節課再繼續講解。

(七)、作業:以哺乳動物(小白鼠)、植物(小麥、金魚藻)為實驗材料,設計實

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八)、以植物種子為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來研究呼吸作用的有關特性;

1、操縱實驗變量:活種子、死種子

2、科學檢測觀測指標:(在黑板上寫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化學方程式,進

行觀測指標的分析。)

A: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有機物量(物理學方法)

B:觀測指標為消耗的氧氣量(物理學方法、化學方法)

C:觀測指標為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物理化學方法結合)

D:觀測指標為溫度變化(物理學方法)。

(九)、板書:

第二課時:

提問: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類型?提問:有氧呼吸怎樣進行?

(一)有氧呼吸全過程

出示課件:(展示有氧呼吸過程圖)由學生先自學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提出問

題要求分析并討論:

①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02和H20分別產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幾階段?

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02中的C和0分別來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0中

的0從何而來?

③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H]產生?其去向?

④有氧呼吸過程中哪幾個階段有ATP產生?最多的是哪一個階段?

⑤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是什么?

?C6I11206能否進入線粒體參與有氧呼吸?

再請學生講述,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處理發現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

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

力.

教師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解:有氧呼吸各階段的場所、各階段的物質變化

和能量的釋放情況及反應式,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

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的原因,以解決學生中的疑難。

展示: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比較過程圖;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

信息

有氧呼吸場所反應物產物釋放能量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討論:總結有氧呼吸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關鍵詞:氧氣、醵、徹底、分解、大

量)

通過以上處理,使得有氧呼吸呼復雜、抽象的過程變得形象、具體,既突出了

重點,解決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無氧呼吸全過程

提問:蘋果、香蕉儲存久了,會有什么氣味散發出來?(回答:酒味。)轉入無

氧呼吸的學習

展示: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提出要求:閱讀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圖,

自學無氧呼吸過程、產物、能量的釋放、概念、發酵等,教師只起組織、提示、引

導和歸納性點、結的作用。

(三)、有氧、無氧呼吸的比較

提出問題:討論并分析:

1、為什么無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2、為什么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產物不同?無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特

點是什么?

3、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異同?

展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請學生分別回答,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信

息.

4、那細胞呼吸有什么意義呢?學生閱讀;教師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

聯系動植物和人體的其池代謝過程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展示:知識目標檢驗小結:讓學生自行檢驗有無達到知識目

標.

(五)、課后探究課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

農村有家庭釀制甜酒釀的技術,請同學們組成合作小組一起探究甜酒釀的釀制

過程并能提出相關問題繼續探究。如:

①加酒藥前為什么先要使米飯冷卻?而后為什么還要保溫?

②加的酒藥是什么。

③既然是酒為什么會甜?

④在瓷壇內的米飯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什么?

⑤釀制甜酒釀時,總是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

⑥可用大豆制甜酒浪嗎?等等問題

(六)、板書設計(略)

五、效果預測: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通過探究引入,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刺激學生

多種感官活動,引起加強學生有意注意,通過比較歸納,讓學生在推埋、判斷中培

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與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

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

點。能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預測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后的探究性課題將

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生物教案流程篇5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

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

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一的惡性增殖細

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

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

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

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

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

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2、細胞的癌變

a、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

變化。

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

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

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

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

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

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

d.呼吸減慢,細胞咳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

胞并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

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

織而處于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

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生物教案流程篇6

1.生物多樣性的層次、地球物種的數量及分布。

2.物種滅絕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3.通過案例分析,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應采取的措施。

一、物種滅絕現象正常嗎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2.地球物種

(1)數量:500萬?5000萬種。

(2)分布:3/4生活在熱帶地區。

(3)壽命:平均大約為500萬年。

(4)自然滅絕:平均1.1年滅絕一個物種。

二、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

1.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增加。

2.物種滅絕的種類:植物和昆蟲為主。

3.物種的作用

對人類的價值以及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也無從估計。

4.人類的措施

扭轉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1.物種滅絕是一種正常現象。(J)

2.人類活動對森林、草地和濕地等生態系統的破壞,不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

少。(X)

3.隨著人口的加速增長,物種滅絕有加速的趨勢。(J)

4.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要把所有瀕危動植物移出原生長地,移入動植物

園進行特殊管理和保護。(X)

5.我國在黃河三角洲上發現大面積的野生大豆種群,國家有關部門下令大力保

護。保護野生大豆種群的主要原因是(A)

A.保護生物多樣性,可從中獲取人類有用的生物基因

B.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飼料,經濟價值高

C.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較其他植被強

I).野生大豆是常見的美化綠化植被

知識點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探究]

讀教材P67圖4.13,探究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300年來世界人口數量呈_______趨勢,世界物種滅絕數

呈________趨勢,兩者之間呈_______相關。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結論或推論?

(3)人類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答案:(1)上升上升正

⑵人類活動(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種滅絕。

(3)建立自然保護區一一就地保護、將瀕危物種移入適宜環境一一遷地保護和

建立瀕危物種.種子庫一一離體保護以及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等措施。

[總結深化]

1.物種滅絕的原因

物種滅絕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及生活加速了物種的滅絕

速度。

原因表現自然原因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00萬年,地球歷史上最近2億年以

來,平均1.1年滅絕一個物種人為原因人類社會早期以狩獵和采集為生,加劇物種

滅絕,300萬年的狩獵歷史,是許多地區的野獸瀕于絕跡的原因之一工、農

業生產活動大面積砍伐、火燒和開墾森林,草地過度放牧和過度墾殖,以及工

業、城市和交通發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和大量喪失,

保留下來的也都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對物種的高強度捕獵

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種受到

嚴重威脅;土壤、水和大氣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別是給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

帶來毀滅性的影響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由于人類活動正在加速物種滅絕的速

度,生物多樣性正在趨減。保護生物多樣性主要有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大類措

施,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態系統;(2)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

原地,移入適當環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如建立動植物園、瀕危動物繁育中心

等:(3)建立瀕危物種.種子庫,如植物種子庫、動物精子庫等,以保護遺傳資源。

此外還應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

[學法指導]圖示法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層次及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

[對點演練]

1.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中華秋沙鴨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中華秋沙

鴨生活在河流與小型湖泊等濕地中,主要以淡水魚、蝦等為食。以長白山某河流作

為繁殖地的中華秋沙鴨種群,春季為50余只,秋季遷徙時,數量增至200只左

右。但只有近百只到達黛東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華秋沙鴨在遷徙途中不斷死亡、導致數量減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護

對策。

解析:中華秋沙鴨在遷徙途中不斷死亡、導致數量減少的可能原因應從遷徙路

線上缺少休憩和覓食地、誤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動物的獵殺等方面分析;保護對

策應從恢復濕地、治理污染、嚴禁獵殺、進行觀察與保護、做好宣傳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原因:遷徙路線上缺少濕地等休憩和覓食地,疲勞饑餓致死;食用

了被污染的魚蝦;人或動物的獵殺等。

保護對策:在遷徙路線上建設與恢復濕地,使濕地間距小于單日遷徙距離;治

理水體污染;嚴禁獵殺;在遷徙路線上建立觀測點,組織志愿者觀察與保護;做好

保護中華秋沙鴨的宣傳工作等。

2.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黑冠長臂猿是動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主要實驗動物,僅分

布在海南島和西雙版納。因人類的捕殺,海南島現僅存黑冠長臂猿約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