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室性早搏的定位診斷
室性早樗(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稱室性期前收縮(ventricularextr
asystole)、室性過早收縮(ventircularpremature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
早搏一詞則是廣為通用的術語。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迂早發生的單個或成對、無保護機制
的心搏,稱為室性早搏。希氏束電圖示V前無H波,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間
期縮短者,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據起源部位不同而分類:
(1)、室間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揩等。
⑶、右束支性早將
(4)、左束支性早耨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左室肌性早抻
(8)、心室前壁早將
(9)、心室后壁早搏(見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診斷:
I、aVLII、III、aVFV1V5心電圖表現
右室上部上下上類似RBBB
下部下下上類似LBBB
右束支J-上下上呈LBBB
左柬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側壁上下
室間隔與竇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現將發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電圖特征、產生原機制、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如下:
一、室間隔早樗
早搏起自室間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態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電圖特在
1、竇性心律竇性節律、房性節律或交界性節律下傳QRS—T波形、振幅及時間均正常,而
伴發的早搏形狀與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QRS時間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如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征、室性心律等),并發的室性早樗
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發生機制
發源于室間隔的早舞激動通過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達左右束支,引起兩
側心室幾乎同步除極。整個心室除極程序和時間與竇性激動在室內的傳導情況大致相同,
故室間隔早搏畸形不明顯,若基本心律呈現束支傳導阻滯或伴預激綜合征時,下傳的。RS—
T波形寬大畸形;而發自室間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幾乎同步除極,而產生波形”正
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電圖診斷
目前心電圖學專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診斷標準,不適合于室間隔早搏的診斷。主要診斷
依據:①基本心律室內傳導正常時,室性早搏波形與同學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時,下傳QRS寬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過早發4
的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波。
(四)鑒別診斷
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搏的鑒別診斷列表一2
表2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樗的鑒別
鑒別要點室間隔早搏交界性早搏
1、異位QRS—T波形與竇性大致相同①與竇性相同
②伴時相性室內差異
傳導者寬大畸形
2、逆P-多無,如有則位于QRS之后,可有,P-位于QRS
之前,
R—P->120msP--R<120ms
3、異位QRS—T易小大
變性
4、室性融合波可有少見
(五)臨床意義
室間隔早搏的發生率較低,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見于能心病、心肌炎
等。室間隔早搏對心功能的影響較小,即使是頻發的也多無明顯癥狀。
二.右束支性早持
早搏起自右束支,表現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I、aVL、V5、V6呈單向寬大R波;V1、V2
呈QS或rS型,其r小于竇性r波。②額而QRS電軸小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
QRS時間可小于120ms,發自遠端者,QRS時間N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束支發出的早搏激動,具有雙向傳導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傳,最先引起右束支及
右室除極,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而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傳引起左室除
極,因左束支除極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個QRS環投影在V1、V2導聯負側形成
以S波為主的rS及QS型.QRS環全部投影在V5、V6導聯軸正側,形成單向寬大R波膨,
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②額面QRS電軸正常或左偏。
(四)臨床意義
右束支性早樗發生率占21.54%。此型早搏可見于器質性心臟病,也可見于無明顯器質性
心臟病患者o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類似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或右偏。II、III、aVF導我高
大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室早搏激動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緩慢傳導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環指向
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導聯以S波為主;V5、V6導聯出現高大R波。
(三)心電圖診斷
主要根據:①胸前導聯類似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醫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右偏或正
常。
(四)鑒別診斷
右室肌性早搏與右束支早搏的鑒別列表一3。
表3右室肌性早搏與方束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右室肌性早搏右束支性早搏
1、I、aVL圖形QS、Qr或rS型R
(五)臨床意義
左柬支主干性早搏少見(2.31%)o
五、左前分支性早搏
(―)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②肢體導聯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
呈rS型,II、III、aVF呈qR,電軸2110°。
(二)發生機制
左前分支所發出的早搏激動: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傳激動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
傳再沿左后分支下傳激動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極較晚,故室性¥搏呈方束
支傳導阻滯加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耳關室性平持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匣形。②額面室性¥搏也軸右偏211
0°,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四)臨床意義
左前分支性早樗的發生率占室性早搏總數的7.69%,它既可見于正常人,也可見于器質
性心臟病患者,后者以下暨心肌梗死較多見。
六、左后分支性早將
(一)心電圖特征
1、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V1呈rsR'型。②V5、V6的S波寬鈍不
增深。
2、肢體導聯呈左前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呈qRs型,II、III、aVF呈rS型;也軸在
-450以上。
(二)發生機制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早搏所發出的激動:一方面循左后分支下傳優先激動室下部;另一方
面逆行上傳沿左前分支激動左室上部,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除極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文傳
導阻滯加左前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電軸顯著左偏,II、III、aVF呈rS型,aVL呈qR型;②V1呈r
sR'、rR'型。③V5導聯S波增寬增深。③QRS時間大于120ms,一般小于140ms。
(四)臨床意義
發生于左后分支處的早搏較為常見,多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稱為特發性室性早搏。射
頻消融此型室性早搏成功率高。
七、前壁肌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V1?V4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下呈QS、Qr及rS型;
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揩起自前上部者,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者,II、II
I、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前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前指向后方,投影在V1?V5導聯軸
負側,形成S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前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
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了的O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前壁肌性早搏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但也可見于非器質性心臟病患
者。
八、左室后壁肌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V1?V6導聯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上呈R或Rs型;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搏起自前
上部,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II、III、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后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后指向前方,投影在V1?V5導聯軸
正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后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
方,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正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是起自后下部,則
除極向量指向上方,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主的Q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左室后壁肌性早樗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稗。
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稱室性期前收縮(ventricularextr
asystole)、室性過早收端(ventircuIarpremature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
早搏一詞則是廣為通用的術語。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迂早發生的單個或成對、無保護機制
的心樗,稱為室性早搏。希氏束電圖示V前無H波,為肌性室性早樽;V前有H波,H-V間
期縮短者,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據起源部位不同而分類:
(1)、室間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抖: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舞等。
(3)、右束支性早將
(4)、左束支性早將
(5)、左前分支性早持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見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診斷:
I、aVLII、III、aVFV1V5心電圖表現
右室上部上下上類似RBBB
下部下下上類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LBBB
左柬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
下下
后
壁
室
上上
側
壁
上下
室間隔與竇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現將發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電圖特征、產生原機制、診斷與簍別診斷介紹如下:
一、室間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間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態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電圖特征
1、竇性心律竇性節律、房性節律或交界性節律下傳QRS—T波形、振幅及時間均正常,而
伴發的早搏形扶與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QRS時間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如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征、室性心律等),并發的室性早搏
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發生機制
發源于室間墻的早招激動通過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達左右束支,引起兩
側心室幾乎同步除極。整個心室除極程序和時間與竇性激動在室內的傳導情況大致相同,故
室間隔早搏畸形不明顯。若基本心律呈現束支傳導阻滯或伴預激綜合征時,下傳的QRS—T
波形寬大畸歷;而發自室間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幾乎同步除極,而產生波形“正
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電圖診斷
目前心電圖學專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診斷標準,不適合于室間隔早槽的診斷。主要診斷
依據:①基本心律室內傳導正常時,室性早搏波形與同導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時,下傳QRS寬大畸形,而空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過早發生
的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皮。
(四)鑒別診斷
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搏的鑒別診斷列表―?
表2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樗的鑒別
鑒別要點室間隔早搏交界性早搏
1、異位QRS—T波形與竇性大致相同①與竇性相同
②伴時相性室內差異
傳導者寬大畸形
2、逆P-多無,如有則位于QRS之后,可有,P-位于QRS
之前,
R—P->120msP"—R<120ms
3、異位QRS—T易小大
變性
4、室性融合波可有少見
(五)臨床意義
室間隔早搏的發生率較低,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見于疑心病、心肌炎
等。室間隔早搏對心功能的影響較小,即使是頻發的也多無明顯癥狀。
二.右束支性早樗
早搏起自右束支,表現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I、aVL、V5、V6呈單向寬大R波;V1、V2
呈QS或rS型,其r小于霎性r波。②額面QRS也軸小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
QRS時間可小于120ms,發自遠端者,QRS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束支發出的早搏激動,具有雙向傳導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傳,最先引起右束支及
右室除極,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傳引起左室除
極,因左束支除極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個QRS環投影在V1、V2導聯負側形成
以S波為主的rS及QS型,QRS環全部投彩在V5、V6導聯軸正側,形成單向寬大R波杉,
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樽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②額面QRS電軸正常或左偏。
(四)臨床意義
右束支性早將發生率占21.54%。此型早搏可見于器質性心臟病,也可見于無明顯器質性
心臟病患者o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類似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或右偏。II、III、aVF導軼高
大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室早將激動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緩慢傳導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環指向
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導聯以S波為主;V5、V6導聯出現高大R波。
(三)心電圖診斷
主要根據:①胸前導聯類似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醫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右偏或正
常。
(四)鑒別診斷
右室肌性早搏與右束支早持的鑒別列表一3。
表3右室肌性早搏與右束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右室肌性早搏右束支性早搏
1、I、aVL圖形QS、Qr或rS型R
2、2、III、aVFQRS振幅最大較大
3、QRS時間多2140ms多在120?140ms之間
4、室性早搏額面電軸正常或右偏正常或左偏
(五)臨床意義
在各種類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持最多見(占33.85%)。此型室性早搏在各
年齡組中均有發生。
四、左束支主干旱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滯圖形:①V1至rsR'型:②I、aVL.V5、V6的S波寬鈍;③額而
QRS電軸正常:④室性早搏時間20ms(激動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動起自
左束支遠段),左、右束支除極時間差別大于40ms。
(二)發生機制
由左束支主干發出的早耨同樣具有雙向性傳導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
傳引起左室除極: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下傳激動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極較晚,室性
¥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開九左、右束支除極時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
傳導阻滯圖冊,若240ms時,將出現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耳關室性平持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匣形;②額面室性¥搏也軸正常。
(四)鑒別診斷
與分支性早搏的鑒別列于表一4。
表4左束支主干早搏與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左前分支性早搏左后分支性早搏
1、V1室性早搏的形態rsR'rsR'rsR'
2、I導聯室性早搏的形態RsrSqRs
3、II、III、aVF導聯室性R、RsqRrS
早搏的形態
4、室性早搏電軸正常^110°-30°?90°
(五)臨床意義
左束支主干性早稗少見(2.31%)。
五、左前分支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②肢體導聯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
呈rS型,II、HLaVFXqR,曲軸2110°。
(二)發生機制
左前分支所發出的早將激動: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傳激動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
傳再沿左后分支下傳激動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極較晚,故室性早搏呈右束支
傳導阻滯加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聯室性¥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困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右偏211
0°,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四)臨床意義
左前分支性早搏的發生率占室性早搏總數的7.69席,它既可見于正常人,也可見于器質
性心臟病患者,后者以下壁心肌梗死較多見。
六、左后分支性早樽
(一)心電圖特征
1、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V1呈rsR'型。②V5、V6的S波寬鈍不
增深。
2、肢體導聯呈左前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呈qRs型,II、III、aVF呈rS型;電軸在
-450以上。
(二)發生機制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早搏所發出的激動:一方面循左后分支下傳優先激動室下部;另一方
面逆行上傳沿左前分支激動左室上部,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除極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
阻滯加左前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電軸顯著左偏,II、III、aVF呈rS型,aVL呈qR型;②V1呈r
sR'、rR'型。③V5導聯S波增寬增深。③QRS時間大于120ms,一般小于140ms。
(四)臨床意義
發生于左后分支處的早搏較為常見,多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稱為特發性室性早搏。射
頻消融此型室性早搏成功率高。
七、前壁肌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V1?V4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下呈QS、Qr及rS型;
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搏起自前上部者,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者,II、II
I、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前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前指向后方,投影在V1?V5導取軸負
側,形成S波為主的QRS:皮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前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
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主的Q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前壁肌性早搏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但也可見于非器質性心臟病患
者。
八、左室后壁肌性早樗
(一)心電圖特征
①V1?V6導聯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上呈R或Rs型;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搏起自前
上部,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II、III、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后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后指向前方,投影在V1?V5導聯軸正
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后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
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正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是起自后下部,則除極
向量指向上方,投留在II、III、aVF導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主的Q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左室后壁肌性早搏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
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稱室性期前收縮(ventricularextr
asystole)、室性過早收存(ventircuIarpremature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
早搏一詞則是廣為通用的術語。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迂早發生的單個或成對、無保護機制
的心樽,稱為室性早搏。希氏束電圖示V前無H波,為肌性室性早樗;V前有H波,H-V間
期縮短者,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據起源部位不同而分類:
(1)、室間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將,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將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將
(9)、心室后壁早將(見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診斷:
I、aVLII、III、aVFV1V5心電圖表現
右室上部上下上類似RBBB
下部下下上類似LBBB
呈
右束支上上下上IRRR
旻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側壁上下
室間隔與竇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現將發自心室不同部位早將的心電圖特征、產生原機制、診斷與整別診斷介紹如下:
一、室間隔早樗
早搏起自室間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態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電圖特征
1.竇性心律竇性節律、房性節律或交界性節律下傳QRS—T波形、振幅及時間均正常,而伴
發的早搏形狀與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QRS時間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如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征、室性心律等),并發的室性早搏
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發生機制
發源于室間幅的早搏激動通過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達左右束支,引起兩
側心室幾乎同步除極。整個心室除極程序和時間與竇性激動在室內的傳導情況大致相同,故
室間隔早搏畸形不明顯。若基本心律呈現束支傳導阻滯或伴預激綜合征時,下傳的QRS—T
波形寬大畸膨;而發自室間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幾乎同步除極,而產生波形“正
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電圖診斷
目前心電圖學專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診斷標準,不適合于室間隔早搏的診斷。主要診斷
依據:①基本心律室內傳導正常時,室性早搏波形與同導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時,下傳QRS寬大畸形,而空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過早發生
的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皮。
(四)鑒別診斷
室間隔早博與交界性早搏的鑒別診斷列表一2
表2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室間隔早持交界性早搏
1.異位QRS—T波形與竇性大致相同①與竇性相同
②伴時相性室內差異
傳導者寬大畸形
2、逆P-多無,如有則位于QRS之后,可有,P-位于QRS
之前,
R-P->120msP--R<120ms
3、異位QRS—T易小大
變性
4、室性融合波可有少見
(五)臨床意義
室間隔早搏的發生率較低,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見于冠心病、心肌炎
等。室間隔早搏對心功能的影響較小,即使是頻發的也多無明顯癥狀。
二.右束支性早樗
早搏起自右束支,表現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典型的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I、aVL、V5、V6呈單向寬大R波;V1.V2呈
QS或rS型,其r小于竇性r波。②額面QRS電軸小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Q
RS時間可小于120ms,發自遠端者,QRS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束支發出的早搏激動,具有雙向傳導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傳,最先引起右束支及
右室除極,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傳引起左室除
極,因左束支除極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個QRS環投影在V1.V2導聯負側形成以
S波為主的rS及QS型,QRS環全部投影在V5、V6導聯軸正側,形成單向寬大R波形,呈左
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②額面QRS也軸正常或左偏。
(四)臨床意義
右束支性早樗發生率占21.54%。此型早樗可見于器質性心臟病,也可見于無明顯器質性
心臟病患者o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類似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或右偏。II、III、aVF導軼高
大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室早搏激動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緩慢傳導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環指向
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導聯以S波為主;V5、V6導聯出現高大R波。
(三)心電圖診斷
主要根據:①胸前導聯類似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困開支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右偏或正
常。
(四)鑒別診斷
右室肌性早搏與右束支早搏的鑒別列表一3。
表3右室肌性早搏與方束支性早樗的鑒別
鑒別要點右室肌性早搏右束支性早搏
1.1、aVL圖形QS、Qr或rS型R
2、II、III、aVFQRS振幅最大較大
3QRS時間多2140ms多在120?140ms之間
4、室性早搏額面電軸正常或右偏正常或左偏
(五)臨床意義
在各種類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持最多見(占33.85$)。此型室性早搏在各
年齡組中均有發生。
四、左束支主干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滯圖形:①V1呈rsR'型;②I、aVL、V5、V6的S波寬鈍:③額面
QRS電軸正常;④室性早搏時間20ms(激動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動起自
左束支遠段),左、右束支除極時間差別大于40ms。
(二)發生機制
由左束支主干發出的早搏同樣具有雙向性傳導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
傳引起左室除極: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下傳激動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極較晚,室性
早持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開九左、右束支除極時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
傳導阻滯圖冊,若240ms時,將出現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聯室性¥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困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
(四)鑒別診斷
與分支性早搏的鑒別列于表一4。
表4左束支主干早搏與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左前分支性早持左后分支性早搏
1.V1室性早搏的形態rsR'rsR'rsR'
2、I導聯室性早搏的形態RsrSqRs
3、II、III、aVF導聯室性R、RsqRrS
早搏的形態
4、室性早搏電軸正常2110°-30°—90°
(五)臨床意義
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少見(2.31%)o
五、左前分支性早持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②肢體導聯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
呈rS型,II、HLaVFXqR,電軸21100°
(二)發生機制
左前分支所發出的早搏激動: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傳激動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
傳再沿左后分支下傳激動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極較晚,故室性早搏呈右束支
傳導阻滯加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聯室性¥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醫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右偏211
0°,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四)臨床意義
左前分支性早搏的發生率占室性早搏總數的7.69$,它既可見于正常人,也可見于器質
性心臟病患者,后者以下暨心肌梗死較多見。
六、左后分支性早將
(一)心電,圖特征
1.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V1呈rsR'型。②V5、V6的S波寬地不
增深。
2、肢體導聯呈左前分支阻滯圖形即l、aVL呈qRs型,II、lll、aVF呈rS型;電軸在
-45°以上。
(二)發生機制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早搏所發出的激動:一方面循左后分支下傳優先激動室下部;另一方
面逆行上傳沿左前分支激動左室上部,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除極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
阻滯加左前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電軸顯著左偏,II、III、aVF呈rS型,aVL呈qR型;②V1呈r
sR'、rR'型。③V5導聯S波增寬增深。③QRS時間大于120ms,一般小于140ms。
(四)臨床意義
發生于左后分支處的早搏較為常見,多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稱為特發性室性早搏。射
頻消融此型室性早搏成功率高。
七、前壁肌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V1?V4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下呈CS、Qr及rS型;
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搏起自前上部者,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者,II、II
I、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前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前指向后方,投影在V1?V5導聯軸負
側,形成S波為主的QRS:皮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前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
投影在II、III、aVF宇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主的Q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前壁肌性¥搏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但也可見于非器質性心臟病患
者。
八、左室后壁肌性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①V1?V6導聯或V5導聯室性QRS主波向上呈R或Rs型;②肢體導聯:室性早搏起自前
上部,II、III、aVF主波向上:發自前下部,II、lll、aVF主波向下。
(二)發生機制
發自左室后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極的最大向量由后指向前方,投影在V1?V5導聯軸正
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激動起源于心室后上部,產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
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正側,形成以R波為主的QRS波群;若是起自后下部,則除極
向量指向上方,投影在II、III、aVF導聯軸負側,出現以S波為主的QRS波群。
(三)心電圖診斷
依據V1?V5導聯室性早搏主波向上這一條即可作出診斷。
(四)臨床意義
左室后壁肌性早搏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屬于器質性早搏。
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稱室性期前收縮(ventricularextr
asystole)、室性過早收痂(ventircuIarpremature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
早搏一詞則是廣為通用的術語。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迂早發生的單個或成對、無保護機制
的心樽,稱為室性早搏。希氏束電圖示V前無H波,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間
期縮短者,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據起源部位不同而分類:
(1)、室間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招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稗
(9)、心室后壁早搏(見表一1)
表一1室性早搏定位珍斷:
I、aVLII、III、aVFV1V5心電圖表現
右室上部上下上類似RBBB
下部下下上類似LBBB
呈
右束支上上下上L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側壁上下
室間隔與竇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現將發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電圖特征、產生原機制、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如下:
一、室間隔早樗
早搏起自室間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態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電圖特征
1、竇性心律竇性節律、房性節律或交界性節律下傳QRS—T波形、振幅及時間均正常,而
伴發的早搏形狀與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異,QRS時間小于110ms。
2.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如束支阻滯、預激綜合征、室性心律等),并發的室性早搏波
形反呈“正常化”。
(二)發生機制
發源于室間隔的早招激動通過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達左右束支,引起兩
側心室幾乎同步除極。整個心室除極程序和時間與竇性激動在室內的傳導情況大致相同,故
室間隔早搏畸形不明顯。若基本心律呈現束支傳導阻滯或伴預激綜合征時,下傳的QRS—T
波形寬大畸膨;而發自室間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幾乎同步除極,而產生波形”正
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電圖診斷
目前心電圖學專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診斷標準,不適合于室間隔早搏的診斷。主要診斷
依據:①基本心律室內傳導正常時,室性早持波形與同導聯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
②基本心律有室內傳導異常時,下傳QRS寬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過早發生
的QRS之前無相關的心房:皮。
(四)鑒別診斷
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將的鑒別診斷列表一2
表2室間隔早搏與交界性早耨的鑒別
鑒別要點室間隔早持交界性早搏
1、異位QRS—T波形與竇性大致相同①與竇性相同
②伴時相性室內差異
傳導者寬大畸形
2.逆P-多無,如有則位于QRS之后,可有,P-位于QRS
之前,
R—P->120msP--R<120ms
3、異位QRS—T易小大
變性
4、室性融合波可有少見
(五)臨床意義
室間隔早搏的發生率較低,僅占室性早搏的1.12$。此型室性早搏見于冠心病、心肌炎
等。室間隔早搏對心功能的影響較小,即使是頻發的也多無明顯癥狀。
二.右束支性早樗
早搏起自右束支,表現為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持呈典型的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I、aVL、V5、V6呈單向寬大R波;V1、V2
呈QS或rS型,其r小于竇性r波。②額面ORS電軸小于110°。③早搏起自右束支近端者,
QRS時間可小于120ms,發自遠端者,QRS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束支發出的早搏激動,具有雙向傳導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傳,最先引起右束支及
右室除極,起始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傳引起左室除
極,因左束支除極較晚,最大QRS向量指向后方,整個QRS環投影在V1、V2導聯負側形成
以S波為主的rS及QS型,QRS環全部投彩在V5、V6導聯軸正側,形成單向寬大R波杉,
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②額面QRS電軸正常或左偏。
(四)臨床意義
右束支性早樗發生率占21.54%。此型早樗可見于器質性心臟病,也可見于無明顯器質性
心臟病患者。
三、右室流出道早搏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類似左束支傳導阻滯圖形。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或右偏。II、III、aVF導我高
大R波,V5、V6呈R型。室性早搏的時間2120ms。
(二)發生機制
右室早搏激動沿普通心室肌自右向左、自上而下緩慢傳導至左室,最大QRS向量環指向
下后方,II、III、aVF向上。右胸導聯以S波為主;V5、V6導聯出現高大R波。
(三)心電圖診斷
主要根據:①胸前導或類似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匣形。②額面室性早搏也軸右偏或正
常。
(四)鑒別診斷
右室肌性早搏與右束支早持的鑒別列表一3。
表3右室肌性早搏與方束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右室肌性早搏右束支性早搏
1、I、aVL圖形QS、Qr或rS型R
2.ILIlkaVFQRS振幅最大較大
3QRS時間多2140ms多在120?140ms之間
4、室性早持額面電軸正常或右偏正常或左偏
(五)臨床意義
在各種類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見(占33.85$)。此型室性早搏在各
年齡組中均有發生。
四、左束支主干早將
(一)心電,圖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滯圖形:①V1呈rsR'型;②I、aVL、V5、V6的S波寬鈍;③額面
QRS電軸正常:④室性早捋時間20ms(激動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動起自
左束支遠段),左、右束支除極時間差別大于40ms。
(二)發生機制
由左束支主干發出的旱痔同樣具有雙向性傳導的特性:一方面循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下
傳引起左室除極;另一方面逆行上傳至希氏束再下傳激動右束支,因右束支除極較晚,室性
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左、右束支除極時差小于25ms,室性早搏呈不完全性右束支
傳導阻滯圖形,若240ms時,將出現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聯室性¥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醫形;②額面室性早搏電軸正常。
(四)鑒別診斷
與分支性早搏的鑒別列于表一4。
衰4左束支主干早搏與左束支分支性早搏的鑒別
鑒別要點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左前分支性早搏左后分支性早搏
1、V1室性早搏的形態rsR'rsR'rsR'
2.1導聯室性早搏的形態RsrSqRs
3、II、III、aVF導聯室性R、RsqRrS
早搏的形態
4、室性早搏電軸正常210°-30°?90°
(五)臨床意義
左束支主干性早搏少見(2.31%)。
五、左前分支性早持
(一)心電圖特征
①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②肢體導聯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
呈rS型,II、HLaVFXqR,電軸2110°。
(二)發生機制
左前分支所發出的早搏激動:一方面循左前分支下傳激動左室前上部;另一方面逆行上
傳再沿左后分支下傳激動左室的下部,因右束支及左后分支除極較晚,故室性早搏呈右束支
傳導阻滯加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胸壁導聯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阻滯醫形。②額面室性¥搏電軸右偏211
0°,呈左后分支阻滯圖形,
(四)臨床意義
左前分支性早搏的發生率占室性早搏總數的7.69%,它既可見于正常人,也可見于器質
性心臟病患者,后者以下壁心肌梗死較多見。
六、左后分支性早稗
(一)心電,圖特征
1、胸壁導聯室性早將學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①V1JrsR'型。②V5、V6的S波寬鉞不
增深。
2.肢體導聯呈左前分支阻滯圖形即I、aVL呈qRs型,II、lll、aVF呈rS型;電軸在一
45°以上。
(二)發生機制
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早搏所發出的激動:一方面循左后分支下傳優先激動室下部;另一方
面逆行上傳沿左前分支激動左室上部,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除極較晚,室性早搏呈右束支傳導
阻滯加左前分支阻滯圖形,
(三)心電圖診斷
診斷依據:①室性早搏電軸顯著左偏,I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新疆昌吉市第九中學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第六單元名著導讀《水滸傳》基本知識點梳理+2025-2026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 中子星吸積現象-洞察及研究
- 桐廬退役警犬管理辦法
- 北京社區規約管理辦法
- 材料安裝合同管理辦法
- 全球防空反導領域的發展動態與啟示
- 村民小組賬目管理辦法
- 利川項目資金管理辦法
- 電商營銷策略:中小企業數字化營銷創新研究
- 2025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范本
- 大連農商銀行2024年招聘172人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GB/T 4074.21-2018繞組線試驗方法第21部分:耐高頻脈沖電壓性能
- GB/T 26323-2010色漆和清漆鋁及鋁合金表面涂膜的耐絲狀腐蝕試驗
- 逆向工程技術-課件
- 基于PLC交流變頻調速系統的設計 畢業設計(論文)
- 齊魯醫學健康知識-遠離“三高”
- 安徽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
- 2019-2020學年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一入學分班考試數學卷(常用)
- 職業安全衛生知識競賽題
- SLAP損傷的治療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