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四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_第1頁
《古代詩歌四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_第2頁
《古代詩歌四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_第3頁
《古代詩歌四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_第4頁
《古代詩歌四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古代詩歌四首》科目語文年級課時第3課時課型新授課授課人教學分析課程標準分析1.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2.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3.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教學內容分析《次北固山下》這篇課文寫的內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后發出“鄉書何處達”的感嘆。這篇課文的特點是:通過海上優美的景色,運用大雁等意象,表達了作者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學情分析學生在小學就已經學過不少古代詩歌,其學習方法較為簡單,以朗讀和背誦為主,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的認知,而對作品的藝術特點則缺乏了解。教學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使學生感知詩歌大意的層面,而要更進一步,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對詩歌的思想情感內容有所感悟,對藝術手法有所領悟。資源環境分析展臺、電子白板教學準備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了解詩歌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4.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重點難點1.了解詩詞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教法學法朗誦法、背誦法、點撥法、想象法教具資源PPT,朗誦音頻設計思路1.由鄉愁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2.預習檢測,了解作家作品3.朗讀詩歌,把握節奏,疏通詩意;4.賞析詩歌意境、語言和寫作特色;5.課堂小結,歸納主旨;6.拓展延伸,積累相關詩句;7.布置作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資源應用一、導入新課1.由“鄉愁”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于天下。回憶寫“鄉愁”的古詩;PPT教輔資料二、預習檢測1.出示本文關鍵字詞,引導學生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各詞的意思: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風正:風順。懸:掛。殘夜:夜將盡未盡。2.學生討論交流作者簡介,教師補充完善: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官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其詩流傳不多。3.寫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是王灣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游歷江南時所作,格調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據說,宰相張說曾親自將這首詩題寫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借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各詞的意思。了解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2.做好課堂筆記PPT課下注釋三、合作探究(一)詩歌朗讀1.自由朗讀詩歌,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奏。預設: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明確: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綠水之中行舟。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鄉的家書要傳到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二)整體感知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預設:首聯:點題。“青山”指北固山。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句,又是為頸聯中“江春”句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途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陳陳相因,渾然一體。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預設: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三)深入理解1.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預設:“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宏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為該如何理解呢?預設:作者從煉字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四)課堂小結,歸納主旨(《次北固山下》寫舟行江中的所見所感。詩人借助對長江雄奇壯闊的風景的描寫,流露出思愁思鄉的真摯情感。)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節奏。小組討論交流,疏通文意。思考并回答問題,深入探究。PPT朗誦音頻四、拓展延伸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著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歌。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歌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引導學生積累“思鄉”類古詩句預設: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②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③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④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⑤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⑥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⑦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根據老師要求調動舊知回顧相關詩句;2.做好積累筆記。PPT五、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這首詩復習本節課所學內容,完成作業板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