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核心知識點考點提綱第8課中國同盟會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一)時代背景:1.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清政府腐敗無能,改良道路(戊戌變法)失敗,使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推翻清朝統治。(二)孫中山的轉變:1.早期經歷:出生于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學習醫學,后認識到“醫人不如醫國”。2.上書李鴻章失?。?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建議,遭到拒絕。這使他認識到通過改良道路無法挽救中國,決心走上革命道路。(三)興中會的成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時間與地點: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2.宗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3.意義: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四)廣州起義:1.時間:1895年。2.策劃者:孫中山、陸皓東等。3.結果:因消息泄露而失敗,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4.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領導的武裝起義。二、革命思想的傳播與革命團體的建立(一)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反清情緒高漲。(二)革命思想的傳播:1.代表人物及著作:(1)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2)鄒容:《革命軍》(3)陳天華:《猛回頭》《警世鐘》2.影響:這些著作號召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有力地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傳播。(三)各地革命團體的建立:1.華興會:1904年,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成立。2.光復會:1904年,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3.影響:各地革命團體的建立,為成立統一的革命政黨奠定了組織基礎。三、中國同盟會的成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一)背景(條件):1.各地革命團體分散活動,力量難以集中,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革命組織。2.孫中山成為公認的革命領袖。(二)成立: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三)組織機構與領導人:1.總理:孫中山。2.機關報:《民報》。(四)政治綱領(三民主義):1.內容: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1)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2)民權主義:“創立民國”(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三民主義的核心。(3)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核定地價,解決土地問題)。2.性質: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3.意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五)同盟會成立的意義:1.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2.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四、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時空觀念)(一)萍瀏醴起義(同盟會成立后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等領導。(二)安慶起義:1907年,光復會會員徐錫麟領導。(三)鎮南關起義:1907年,孫中山、黃興等領導。(四)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1.時間:1911年4月。2.領導人:黃興。3.經過:起義軍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眾寡懸殊而失敗,喻培倫、林覺民等犧牲。犧牲的烈士后被收葬于廣州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4.意義: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五、核心素養鏈接思考(一)唯物史觀: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二)時空觀念:掌握興中會成立時間地點(1894年,檀香山)、同盟會成立時間地點(1905年,東京)、黃花崗起義時間地點(1911年,廣州)等。(三)史料實證:《革命軍》、《猛回頭》、《警世鐘》、《民報》發刊詞等是研究革命思想傳播和三民主義的重要史料。(四)歷史解釋:理解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原因和意義。認識同盟會的性質、政治綱領及其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分析歷次武裝起義失敗的原因和意義。(五)家國情懷:學習孫中山等革命先行者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而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敬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革命黨人的犧牲精神。第9課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背景與條件(一)民族危機與社會矛盾的激化:《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反帝反封建情緒高漲。(二)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大力宣傳革命思想,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三)革命組織的準備:中國同盟會等革命團體的建立和發展,為革命提供了組織基礎。(四)一系列武裝起義的推動:革命黨人領導的多次武裝起義(如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打擊了清朝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五)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失敗:清政府的改革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矛盾,反而暴露了其維護專制統治的本質,使立憲派對其失望,一部分轉向革命。(六)直接導火線:四川保路運動。清政府將已由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路權收歸“國有”,隨即又出賣給帝國主義,激起四川等地的保路風潮。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爆發)(一)時間: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二)地點:武昌(今湖北武漢)。(三)領導力量:共進會和文學社等革命團體中的新軍。(四)經過:1.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率領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發難,攻占軍械庫。2.起義軍迅速控制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五)影響: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清朝統治土崩瓦解。三、中華民國的建立(一)成立時間與地點: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二)國號:中華民國。(三)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四)副總統:黎元洪。(五)紀年: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改用公歷。(六)中央政府: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這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七)意義:中華民國的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一)頒布時間與機構:1912年3月,由南京臨時參議院制定,孫中山頒布。(二)主要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保障民權):1.主權在民: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2.國民權利: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3.國家體制: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三)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四)意義:1.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2.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3.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4.局限性: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難以真正實行。五、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竊取與清帝退位1.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背景:武昌起義后,帝國主義列強支持袁世凱;立憲派和舊官僚也傾向袁世凱。(2)手段: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威脅革命黨人,一面又誘迫清帝退位。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3.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袁世凱手中。4.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六、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與局限性(歷史解釋與唯物史觀)(一)歷史意義(功績):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思想上: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經濟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4.社會生活上:推動了社會習俗的變革。5.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二)局限性(失敗原因):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他們不敢徹底反帝反封建,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2.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七、核心素養鏈接思考(一)唯物史觀: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成敗受制于當時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和資產階級的局限性。(二)時空觀念:掌握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成立時間(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時間(1912年3月)、清帝退位時間(1912年2月12日)等重要節點。了解武昌、南京、北京等重要地理位置。(三)史料實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條文是研究其性質和意義的重要史料。孫中山的就職誓詞、清帝退位詔書等也是重要的歷史文獻。(四)歷史解釋:理解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主要過程、歷史功績和失敗原因。客觀評價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歷史貢獻。認識《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五)家國情懷:學習辛亥革命志士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英勇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認識到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性;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10課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一、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與“二次革命”(一)袁世凱獨裁統治的建立:1.政治手段:(1)破壞責任內閣制: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在北京組建內閣,排斥革命黨人。(2)刺殺宋教仁:1913年,宋教仁(國民黨代理理事長,主張議會政治)在上海遇刺身亡,幕后黑手直指袁世凱。2.軍事手段:動用武力鎮壓南方革命黨人。(二)“二次革命”:1.導火線:宋教仁案。2.時間:1913年。3.領導人:孫中山、黃興等。4.主要力量:江西都督李烈鈞等南方幾省的國民黨力量。5.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等被迫流亡日本。6.性質: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保衛民主共和制的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二、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一)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準備:1.解散國民黨和國會:1913年底,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解散國會。2.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4年5月,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擴大總統權力。3.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推薦繼承人。4.接受“二十一條”:1915年,為換取日本對其復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凱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家國情懷)(二)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三)護國戰爭(反袁斗爭):1.導火線:袁世凱復辟帝制。2.領導人與主要力量:蔡鍔(云南)、李烈鈞(江西)、唐繼堯(云南)等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3.孫中山的態度:發表《討袁檄文》,號召維護共和制度。4.結果:護國戰爭得到全國人民的響應和支持,北洋軍隊節節敗退。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5.意義:粉碎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陰謀,維護了中華民國的共和政體。三、軍閥割據混戰(一)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分裂為若干派系。(二)主要軍閥派系(時空觀念):1.直系:以馮國璋、曹錕為首,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2.皖系:以段祺瑞為首,掌握著北京政府,并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3.奉系:以張作霖為首,控制東北地區。4.此外,還有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等南方軍閥。(三)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1.表現:各派軍閥為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連年混戰。2.“府院之爭”:1917年,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之間因是否參加一戰問題產生矛盾。3.張勛復辟:1917年,軍閥張勛利用“府院之爭”,率兵進入北京,擁立溥儀復辟,但很快失敗。4.軍閥割據混戰的危害(歷史解釋與唯物史觀):(1)政治上:導致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虛名。(2)經濟上: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阻礙了經濟發展。(3)人民生活:苛捐雜稅繁多,民不聊生,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4)國家主權:軍閥為了爭奪權力,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尋求帝國主義支持,加劇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四、核心素養鏈接思考(一)唯物史觀:袁世凱復辟帝制是歷史的倒退,違背了民主共和的歷史潮流,其失敗是必然的。軍閥割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辛亥革命不徹底性的表現。(二)時空觀念:掌握“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新疆沙雅縣二中物理高一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縣支行青年工作管理辦法
- 2025屆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學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單位內部加油卡管理辦法
- 銀行理財中心管理辦法
- 深圳科技計劃管理辦法
- 浙江省溫州市第五十一中2025屆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物流設施管理辦法
-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旗尼爾基一中2025年物理高一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曾都區農村公墓管理辦法
- 港口裝卸作業培訓
- 2025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數學真題(無答案)
-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詢價單(表格模板)
- QC降低礦山法圍巖隧道爆破超挖量
- 2023年5月FDA口服速釋制劑根據BCS分類系統的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研究及生物等效性豁免
- 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共60張PPT)
- 藍色海洋經濟海事航海漁業水產養殖港口碼頭海運PPT模板
- 不飽和聚酯樹脂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機動車排放檢驗比對試驗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