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下冊知識_第1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下冊知識_第2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下冊知識_第3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下冊知識_第4頁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下冊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要點提綱

第一單元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

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

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⑴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⑸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

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

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5、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⑴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⑴分鐘。

6、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行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

分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7、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正好成直角的時間有:(3點整)、(9點整)。

8、公式。(每兩個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

1時;60分1分=60秒

半時=30分60分=1時

60秒=1分30分=半時

第二、四單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二)

1、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2、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②一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3、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②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最高位

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記憶: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數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

小的四位數是1000。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5、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②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

從前一位退1。

6、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

到十位當10后,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

不是10。(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7、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

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

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

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特別注意:中間是0的退位減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數+另一個加數二和

加法的驗算:

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個加數+加數=和

②和-另一個加數二加數

⑵減法公式:被減數?減數:差

減法的驗算:

①差+減數=被減數

②減數十差二被減數

③被減數?差=減數

特別注意:驗算時“驗算”別忘了寫?。?!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

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

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

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

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

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①進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亳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

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

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

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長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二(長+寬)x2

變式:①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②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變式:正方形的邊長二周長+4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凡

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幾份

2、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

之一。

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

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4,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當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②當分母相同時,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5、分數加減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兒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兒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

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例:把12個圓的3/4有()個圓;

分析:先找整體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

每一份有3個;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x3=9;所以把

12個圓的3/4有9個圓。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點歸納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1、①(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東南一西北)相對,(西南一東北)相對。

②清楚以誰為標準來判斷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0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做題時先標出北南西東。)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

同一個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學校在劇場的西面,

在圖書館的東面,在書店的南面,在郵局的北面。)同一個地點有不同的

行走路線。一般找比按近的路線走。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

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①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問相對的方向飄)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口算時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數(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數都得0;

(3)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

(4)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2、沒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商X除數二被除數

被除數土商;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X除數十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一余數)土商二除數

3、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1)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先用一位數除十位上的數,

如果有余數,要把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用除數去除。除到被除數

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先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

不夠商1,就看前兩位,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假如不夠商1,就在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再把被除

數上的數落下來和余數合起來,再繼續除。

(3)除法的驗算方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X除數: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義除數+余數二被除數。

4、基本規律:

(1)從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百位上夠除,商就是三位數;百位上不夠除,商

就是兩位數;(最高位不夠除,就看兩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數,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增:第二單元課外知識拓展

5、2、3、5倍數的特點

2的倍數:個位上是2、4、6、8、0的數是2的倍數。

5的倍數:個位上是?;?的數是5的倍數。

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加起來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數,所以462是3的倍數。

6、關于倍數問題:

兩數和+倍數和=1倍的數

兩數差+倍數差=1倍的數

例:已知甲數是乙數的5倍,甲乙兩數的和是24,求甲乙兩數?

這里把乙數看成1倍的數,那甲數就是5倍的數。它們加起來就相當于乙

數的6倍了,而它們加起來的和是24。這也就相當于說乙數的6倍是24。

所以乙數為:244-6=4,甲數為:4X5=20

同樣:若已知甲數是乙數的5倍,甲乙兩數之差是24,求甲乙兩數?

這里把乙數看成1倍的數,那甲數就是5倍的數。它們的差就相當于乙

數的4倍了,而它們的差是24。這也就相當于說乙數的4倍是24。所以乙

數為:24+4=6,甲數為:6X5=30

7、和差問題

(兩數和一兩數差)+2=較小的數

(兩數和+兩數差)+2=較大的數

例:已知甲乙兩數之和是37,兩數之差是19,求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如圖:

解析:如果給甲數加上“乙數比甲數多的部分(兩數差)”(虛線部分),

則由圖知,甲數+兩數差二乙數。如是:甲數+兩數差+乙數=里數小乙數力為數

券兩數和+兩數差

又有:甲數+兩數差+乙數=乙數+乙數=乙數X2

知道:兩數和+兩數差二乙數X2

(兩數和十兩數差)+2=乙數

解:假設乙數是較大的數。乙:(37+19)4-2=28甲:28-19=9

8、鋸木頭問題。

王叔叔把一根木條鋸成4段用12分鐘,鋸成5段需要多長時間?

如圖,鋸成4段只用鋸3次,也就是鋸3次要12分鐘,那么可以知道

鋸一次要:124-3=4(分鐘)

而鋸成5段只用鋸4次,所需時間為:4X4=16(分鐘)

9、巧用余數解決問題。

①()+8=6……(),求被除數最大是,最小是。

根據除法中“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規則,余數最大應是7,最小應是1。

再由公式:商X除數-余數二被除數,知道被除數最大應是6X8+7=55,最小

應是6X8+1=49。

②少年宮有一串彩燈,按1紅,2黃,3綠排列著,請你猜一猜第89個是

什么顏色?……

由圖可知,彩燈一組為:1+2+3=6(個),照這樣下去,894-6=14(組)……

5(個)第89個已經有像上面的這樣6個一組14組,還多余5個;這5個

再照1紅,2黃,3綠排列下去,第5個就是綠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減一份的余數問題。

例1:38個去劃船,每條船限坐4個,一共要幾條船?

384-4=9(條)……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條船,9+1-10條。

答:一共要10條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現在有17米布,能做幾件成人衣服?

174-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單元復式統計表

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這個統計表

就是復式統計表。

2、觀察、分析復式統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容,再根據數據進

行分析,回答問題。

第四單元兩位數乘以兩位數

口算乘法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

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2、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數乘一位數,再用整十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數的前兩位與一位數相乘,再在乘積的末尾添卜一個Ch

(3)在腦中列豎式計算。

3、一個數與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數與10相乘,就是把這個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4、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

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如:30X500=15000可以這樣想,3X5=15,兩個因數一共有3個0,在

所得結果15后面添上3個0就得到30X500=15000

筆算乘法

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

數相乘(積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

注意事項

1.估算:18X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

一(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2、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都要三大步:

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一別忘了比較這一步。

幾個特殊數:

25X4=100,125X8=1000

4、相關公式:

因數X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5、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6、一個兩位數與11的速算技巧:

第五單元面積

面積和面積單位: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積的意義和面積單位的意義。

面積: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1平方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

如1平方厘米(指甲蓋)、1平方分米(電腦光盤或電線插座)、1平方米

(教室側面的小展板)。

4.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長度單位測量線段的長短,面積

單位測量面的大小。

5.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背熟:

(1)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反過來也要會說。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厘米。)

(2)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面積單位進率和土地面積單位:

L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有(公頃)和(平方千米)。

★“公頃”一測量菜地面積、果園面積、建筑面積

★“平方千米”一測量城市土地面積、國家面積

1公頃: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公頃。

1平方千米: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T米=100公頃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確理解并熟記相鄰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①進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二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②進率10000: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進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背熟公式

1、周長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二(長+寬)x2

長=周長—寬

或者:(周長一長X2)4-2=寬

寬二周長?2—長

或者:(周長-寬X2)=2=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正方形的邊長二周長+4

2、面積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二長義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X邊長

長方形的周長二(長+寬)X2

正方形的周長二邊長X4

已知面積求長;長=面積?寬

已知面積求邊長:邊長二面積開平方

已知周長求長:長二周長+2-寬

已知面積求邊長:邊長=面積+4

A、正確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并能正確運用上面

的4個計算公式求周長和面積。

歸類:什么樣的問題是求周長?(縫花邊、圍柵欄、圍欄桿、池塘或花

壇周圍小路長度、圍操場跑步的長度等等)什么樣的問題是求面積?或與

面積有關?(課本等封面大小、刷墻、花壇周圍小路面積、給餐桌配玻璃、

給課桌配桌布、灑水車灑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積、買玻璃、買鏡子、

買布、買地毯、鋪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長方形或正方形紙的剪或拼。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長方形或正方形拼

成新的圖形后的面積與周長。|從一個圖形中(通常是長方形)剪掉一個圖一

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積或周長、求剩下部分的面積或庖

E要求先畫圖,再標上所用數據,最后列式計算。

C、刷墻的(有的中間有黑板、窗戶等):用大面積一小面積。

熟練運用進率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掌握換算的方法。

1、低級單位一一高級單位:數量+它們間的進率

如:零錢換大錢,張數減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1、高級單位一一低級單位:數量X們間的進率

如:大錢換零錢,張數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頃

注意:

(1)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2)大單位換算小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小單位換算大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3)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4)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等的兩個長方形,

周長也不一定相等。

第六單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日)和(時、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月1日兀旦節、3月12日植樹節,5月1日勞動節,6月1日兒童節,7

月1日建黨節,8月1日建軍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3、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

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

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謠記憶:

一、三、五、七、八、十、臘(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閏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記全年天數: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閏年366

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閏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

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個月為一個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閏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2)會計算每個季度有多少天,連續幾個月共有多少天。連續兩個月共62

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

是:7月和8月。

(3)給出一個天數會計算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個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

天,是(52)個星期零(1)天。

(4)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

的方法判斷平年閏年,年份除以4有余數是平年,沒有余數是閏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閏年。

(5)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

5、經過的天數的計算:

公式:結束時間一開始時間+1

例如:6月12到8月17口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30—12+1=9(天)

7月有:3](天)8月1日??8月17日有;17(天)

9+31+17=57(天)

6、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

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華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歲)。小華今年12歲,他是

(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1)個閏年,(3)個平年。

(如果說某個人不是每年都能過到生口,8歲過兩次生口,12歲過3次生

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Ho)

8、推算星期幾的方法:

例如:己知今天星期三,再過50天星期幾?

解析:因為一個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

50天里有7個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數一天,即星期四。

9、會計算到今年經過的年份:就用2013-給的年份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國多少周年?

熟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13-1949=64(年)

(二)24計時法

1、普通計時法又叫12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兩個12時表示,普通計

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綴。(如凌晨3時、早上8時、

上午10時、下午2時、晚上8時)

2、24時計時法:就足把一天分成24時表示,在表示的時間前可以加或可

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時間段得詞語。

3、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超過下午1時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

表示就是把原來的時刻加上120

如:

普通計時法24時計時法

上午9時===9時或9:00

晚上9時===21時或21:00

4、反過來要把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表示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刻,超過13

時的時刻就減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時刻前面。

比如:16時等于16-12=下午4時。(必須加前綴)

5、計算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時刻減開始時刻。

結束時亥卜開始時亥X時間段(經過時間)

比如:10:00開始營業,22:00結束:營業,

營業時間為:22:00—10:00=12(小時)

★(計算經過時間時,一定把不同的計時法變成相同的計時法再計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開始營業,下午6:00停止營業,一天營業多少

時間?

下午6:00=18:0018:00-8:00=10(小時)

6、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時間是一段,時刻是一個點)

如:火車11:00出發,21時30分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時30分),

注意不要寫成(10:30)o

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一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

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

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

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

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7、會根據給出的信息制作月歷和年歷。如:英年8月1口是星期二,制作

8月份的月歷。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歷。

制作年歷步驟:

第一:確定1月1日是星期幾;

第二:確定12個月怎樣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顏色標出來。

8、時間單位進率:

1世紀二100年

1年=12個月

1天(日)=24小時

1小時=60分鐘

1分鐘二60秒鐘

1周=7天

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意義:像3.45,0.85,2.60,36.6,1.2和L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整數部分按整數

的讀法(兒白兒十兒)。小數部分每一位都要讀,按讀電話號碼的方法讀,

有幾個0就讀幾個零,

例如:127.005讀作:一百二十七點零零五。

3、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互換。小數不同表示的分數就不同。

例如:0.5=5/100.50=50/100

4、運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識寫小數;把7角、7分改寫成以元

作單位的小數。

5、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單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0.1),

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0.01)o

7、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

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后最高位

比起。

8、比大小的兩種情況:跑步是數越少越好;跳遠、跳高是數越大越好,

9、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再相加、減。

10、小數加減法計算:。

(尤其注意:12-3.9;9+8.3等題的計算。)

11、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如:5.1>5;1.3>1等)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二)

簡單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簡單的組合:組合問,題可以用連線的方法來解決。

組合與排列的區別:排列與事物的順序有關,而組合與事物的順序無關

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2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一)認識東、南、西、北與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確定方向(或約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②傍晚太陽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針

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況下,地圖(或圖紙上)規定向上

為北。

[2]根據確定一個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或南北相對,

東西相對”

繪制“十字叉”,確定其它七個方向。

知道: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這些方向是

相對的。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數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數;如果不夠除,再用

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位數,除到被除數的哪位,商就寫到被除數那

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

除數小),再把被除數上的數對?應落下來和余數合起來,再繼續除。

[2][判斷商是幾位數的方法]:先看被除數的最高位,被除數最高位大

于或等于除數,則商的位數叮被除數相同;如果被除數最高位小于除數,

則商的位數比被除數少一位。

[3][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余數的除法:商X除數=被除數;

(2)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商義除數十余數;

[4]注意關于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0除以任何不是。的數都得0。

(3)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lo

第三單元:《復式統計表》

[1]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這個統計

表就是復式統計表。

【2】觀察、分析復式統計表要先看表頭,弄清每一項的內容,再根據數據

進行分析,回答問題,

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方法】先用0前邊的數相乘,得到一

個結果,然后再數一數被乘數和乘數中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后邊添上兒

個0。

【2】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方法1: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

上一個Oo

方法2:將這個兩位數寫成:①幾十加兒的和或者幾十減兒的差,②用兒

十與幾分別乘以這個整十數,③再把所得的乘積相加或者相減‘,得出結果.

如①:12X30=.12=10+2,10X30=300,2X30=60,300+60=360,

所以:12X30=360.

如②:17X40=.17=20-3,20X40=800,3X40=120,800-120=680,

所以:17X40=680.

(二)筆算乘法(特別注意:豎式的格式)

【筆算乘法的方法】: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卯方法: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一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數

的末位與乘數的個位對齊;再用這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乘數,得

數的末位與乘數的十位對齊,每次相乘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把兩

次乘得的積相加。

注意: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或四位數。

【乘法驗算方法】: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再乘一次。

第五單元:《面積》

【1】面積的意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區別:用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短或封閉圖形

一周的長度,用面積單位表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n?);平方米(n?)。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二100平方毫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二100平方厘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4]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5】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大單位化成小單位,用大單位前面的數乘進手;

小單位化成大單位,用小單位前面的數除以進率。

1平方千米=1。0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6]

長方形的面積二長X寬;

長二面積?寬;

寬=面積+長;

[7]

正方形的面積二邊長X邊長;

[8]

長方形的周長二(長+寬)義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