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長沙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6.本學科為開卷考試,全卷共兩道大題,考試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我國先民在勞動中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圖為仰韶文化代表器物。該器物出土于()人面魚紋彩陶盆A.北京人遺址B.山頂洞人遺址C.半坡遺址D.河姆渡遺址1C2.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從史料類型來看,圖中的海船屬于()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A.文獻史料B.口述史料C.音像史料D.實物史料2D3.特種郵票《雙玉讀曲》描繪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起閱讀某一文藝作品的故事情節。該郵票的內容取材自()A.《紅樓夢》B.《西游記》C.《水滸傳》D.《西廂記》3A4.“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這里的“先生”應該是()A.林則徐B.洪秀全C.孫中山D.陳獨秀4C5.下表為1949-1952年農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統計情況,該表所示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A.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強B.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C.傳統手工紡織業進步D.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5A6.圖中太陽神授予漢謨拉比一個物品。對該物品的解讀,傳統觀點認為是象征權力的權杖,后來有學者研究認為是代表公平公正精神的木條和線圈。這說明歷史研究()《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圖A.目的是要顛覆傳統觀點B.結論會隨研究而變化C.只能有唯一正確的結論D.全部都是隨意的解讀6B7.公元紀年法把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1214年,牛津大學獲得教皇頒發的章程。根據公元紀年法,這一年屬于()A.12世紀初B.12世紀末C.13世紀初D.13世紀末7C8.有學者認為某文獻“還以嚴肅而實際的形式確定了第三等級在綜合性陳情書中要求的和當時……期望享有的權利:保護財產、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該文獻是()A.《權利法案》B.《獨立宜言》C.1787年美國憲法D.《人權宜言》8D9.1857年,馬克思對當時某事件如此定性:“這些事實甚至能使約翰牛也相信,他認為是軍事叛亂的運動,實際上是民族起義。”該事件是()A.拉丁美洲獨立運動B.印度民族大起義C.非暴力不合作運動D.納米比亞的獨立9B10.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歐國家不約而同增加了社會福利支出。到1980年,部分國家這方面的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30%左右。這一現象()A.適應了社會保障需要B.反映出世界格局改變C.導致了社會秩序惡化D.體現出民眾生活富足10A11.湖南博物院與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出品了“好好學習之馬王堆漢墓歷史線上課程”。下列最可能出現在該課程中的是()A.里耶秦簡B.T型帛畫C.賈誼故居D.三國吳簡11B12.1915年底,通電全國宣布云南獨立,并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的湖南志士是()A.黃興B.宋教仁C.蔡鍔D.蔡和森12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3、14、16題每題14分,15題10分,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圖1秦朝半兩錢圖2漢朝五銖錢材料二唐朝初年,景德鎮陶氏燒造出了一種胎體輕薄、色澤素雅溫潤的瓷器。鎮中有個名為陶玉的人將這種瓷器運到關中地區,這些瓷器被人們稱為“假玉器”,并且作為貢品上交朝廷。——譯自《景德鎮歷代窯考·陶窯》材料三圖3玉米、馬鈴薯傳播路線圖——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1)從材料一中任選一幅圖片,提取其反映的歷史信息,并進行簡要說明。(6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唐朝時景德鎮在瓷器制作上有何發展?(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時景德鎮在制瓷業的地位。(2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玉米、馬鈴薯的原產地。(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高產作物的普遍種植對清朝社會有何影響?(2分)13.(14分)(1)信息:圖片4反映的是秦統一貨幣。說明:戰國時期,各國貨幣不一,不利于統一后的社會經濟發展。為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6分)信息:圖片5反映的是漢武帝統一鑄幣。說明:西漢初,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這一措施使國家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6分)(2)發展:燒造出了一種被稱為“假玉器”的瓷器,且成為貢品(2分)地位:制瓷中心或瓷都(2分)(3)原產地:美洲(2分)影響: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人口增長(任答一點計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京師同文)館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學生,因為風氣未開,無人肯入,大家以為學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國。——齊如山《齊如山回憶錄》材料二這所學校的學生數量一直不足額,所有設施都因陋就簡。外人來參觀時,都輕視這所學校,覺得它和那些簡陋的啟蒙學堂沒什么區別。——譯自張百熙《籌辦京師大學堂情形疏》材料三(蔡元培任校長)不到兩三年,北大便從一個培養官僚的腐朽機構一變而為全國許多進步青年仰望的學府。我并不怎么進步,卻也懷著仰望的心情走進北大的校門。——馮至《但開風氣不為師——記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時期新式學堂招生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及原因。(4分)結合鄉土史,指出從近代湖南新式學堂走出的“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領袖人物。(2分)(2)根據材料三,指出蔡元培任校長時北大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變化對當時北大的積極作用。(4分)(3)綜上,談談你對教育發展與思想解放關系的認識。(2分)14.(14分)(1)問題:招生困難(2分)原因:風氣未開(2分)人物:毛澤東(2分)(2)變化:變為進步青年仰望的學府(2分)作用:吸引和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成為了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之一(4分)(3)關系:教育發展與思想解放相互促進(2分)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分期成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1949)開天辟地:完成救國大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改天換地:完成興國大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2)翻天覆地:推進富國大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至今)驚天動地:推進并實現強國大業——據曲青山《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請根據上面的表格,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三個歷史時期中選擇一個時期,仿照下面的示例形成觀點,并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0字左右。)示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完成救國大業。(不得選擇示例的觀點)15.(10分)評分標準:給分等級觀點材料運用與論述9-10分觀點正確緊扣觀點,運用兩個或以上相匹配的史實加以論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7-8分觀點正確緊扣觀點,運用兩個或以上相匹配的史實加以論述,但邏輯不夠嚴密,闡述不夠充分,條理基本清楚。5-6分觀點正確緊扣觀點,運用一個相匹配的史實加以論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3-4分觀點正確緊扣觀點,運用一個史實加以論述,但史論結合不夠充分。0-2分觀點不正確選取了1-2個史實但沒有進行論述。【示例1】觀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興國大業。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鋪平了道路。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1956年,我國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綜上,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實現了“站起來”的夢想。【示例2】觀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推進富國大業。論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我國城鄉出現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這一時期,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綜上,在黨的領導下,人民實現了“富起來”的夢想。【示例3】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并實現強國大業。論述: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中國舉辦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國作用。綜上,在黨的領導下,人民正在實現“強起來”的夢想。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圖1歐洲戰場上的華工圖2歐洲戰場上華工的分配——中國地圖出版社《世界歷史地圖冊》材料二關于二戰的起點,或者爆發點,以往學術界多半以1939年9月1日德國侵入波蘭為標志;也有學者把中國抗戰作為二戰的起點。但是,俯視全球,看到二戰的爆發分別有亞洲和歐洲兩個起點,才能準確闡明其爆發是非常復雜的歷史現象,才能闡明亞洲戰場與歐洲戰場同時存在的歷史合理性。——摘編自張海鷗《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宏觀反思》材料三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中共十四大報告,1992年(1)根據材料一,指出華工在一戰中參與了哪一軍事集團的活動?(2分)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戰后中國作為戰勝國其主權遭到損害的國際會議。(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學者們對于二戰起點的不同觀點。(4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學者們重視中國抗戰在二戰中地位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