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海西家園》教案_第1頁
六年級上冊《海西家園》教案_第2頁
六年級上冊《海西家園》教案_第3頁
六年級上冊《海西家園》教案_第4頁
六年級上冊《海西家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西家園》教案

珍稀植物活化石

教學目標:

1、說出我國珍稀植物的種類和分布及多樣性的原因;

2、分析我國珍稀植物瀕危的原因;

3、闡明我國珍稀植物保護法的重要意義。

4、關注我國珍稀瀕危植物的現狀;確立熱爰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課前準備:搜集"植物活化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福建省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蘊藏著4000多

種高等野生植物資源,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就有60多種。設問:同學們

知道有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珍稀植物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來認識和了解我國的珍稀

植物。

二、閱讀資料,感受珍稀植物。

1、閱讀書本資料"珍稀植物活化石"。

2、文中介紹了抄楞、銀杏、南方紅豆杉這三種植物活化石,你認識哪一種你能向大

家介紹一下嗎

3、南方紅豆杉,還有著美麗的傳說呢.指名介紹《南方紅豆杉》.

4、大家有何感想

三、了解植物,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南方。

2、你的家鄉有哪些有名的植物請寫出它們的名稱。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植物活化石,讓更多的人了解珍稀植物。

華南虎蹤梅花山

教學目標:

1、了解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2、分析我國珍稀動物華南虎瀕危的原因;

3、闡明我國珍稀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意義。

4、關注我國珍稀瀕危動物的現狀;確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課前準備:

搜集"華南虎”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梅花山虎園覓虎蹤: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世界A級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梅

花山被中外!專家認定為"華南虎最理想的棲息地"。1992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加里科勒

博士夫婦從美國來到梅花山安營扎寨,研究、尋覓華南虎。他們在梅花山兩年的時間里發現

了多處華南虎的蹤跡,如樹掛、地掛、糞便、毛發等,但遺憾的是未見華南虎的真容。

二、閱讀資料,感受珍稀動物。

1、閱讀書本資料"華南虎蹤梅花山”。

2、文中介紹了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對于瀕臨滅絕的色南虎,大家有何感想

三、了解華南虎,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中國虎文化。

2、你的家鄉有哪些有名的動物請寫出它們的名稱。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和華南虎,讓更多的人

了解珍稀動物。

基因寶庫萬木林

教學目標:

1、了解萬木林自然保護區。

2、分析萬木林形成的原因;

3、闡明我國森林保護法的重要意義。

4、關注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確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課前準備:搜集"萬木林"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萬木林自然保護區1973年建立,1980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位于福建省北

部順昌、建陽、建甌三縣交界處,地處閩江支流高陽溪上游。保護區從元末1354年營造,

1425年封禁,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原為當地楊家卿營造的一片以杉林為主的人工林,

約367公頃。后來明朝有位皇帝贊賞他的這種精神,把這片林稱為“萬木林"。從此,萬木

林名揚于世。由于長期封禁保護和自然演替發展,已成為組成復雜、林齡不一、郁閉度高、

林相整齊的常綠闊野林。

二、閱讀資料,感受萬木林。

1、閱讀書本資料”基因寶庫萬木林"。

2、文中介紹了基因寶庫萬木林,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對于萬木林的由來的美麗傳說,大家有何感想

4、閱讀加油站《魂系萬木林》

三、了解萬木林,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茫蕩山。

2、你的家鄉有哪些有名的自然保護區請寫出它們的名稱。

(

3、書本試一試,為樹木標上有趣的名稱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萬木林自然保護區,讓更多的人了解珍稀

植物。

綠島豐碑谷文昌

教學目標:

1了解谷文昌的先進事跡

2、了解谷文昌對東山的環境改造所做的貢獻。

3、學習谷文昌關心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課前準備:

搜集“谷文昌”的資料。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在福建省東山縣,到處傳頌著老書記谷文昌的動人事跡。他雖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

名字一直銘刻在人民心中,他和全縣人民共同創造的業績,至今在東山大地上閃耀著熠熠光

輝。

二、閱讀資料,了解的谷文昌先進事跡

1、閱讀書本資料"谷文昌和東山島二

2、文中介紹了東山島舊貌,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千百年來,東山人民被風、沙、

旱、澇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昔日東山,風沙肆虐,旱澇為害,一片荒涼。。有田無法種,

種了不收成。許多人扶老攜幼,拿著空籃破碗外出討飯,乘船過海到大陸上割草砍柴。東

山還是一個易澇的地方,特別是遇到海潮,"一次水淹,三年絕收"。谷文昌請水利部門統一

規劃,建水庫、修水渠,挖溝排洪,筑堤建閘防海潮,使抗旱、排澇、防潮三全齊美。

3、現在的東山島是什么樣子的

4、閱讀加油站《“精神豐碑"谷文昌》

三、了解木麻黃,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木麻盆景。

2、為什么谷文昌會被稱為“綠色豐碑"3、你從谷文昌身上學到了什么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東山島,讓更多的人了解谷文昌的精神。

海岸護衛紅樹林

教學目標:

1、了解漳州江口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了解人們為什么要保護紅樹林及紅樹林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意義。

3、樹立學生熱愛自然、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

課前準備:搜集"漳州江口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于云霄縣東廈鎮,漳江口南北兩岸潮間寬2-3公里、長8-10

公里的泥涂中,是由紅樹科木欖屬的木欖樹種,秋茄屬的秋茄樹種,紫金牛科桐花樹屬的

桐花樹種,馬鞭草科海欖雌屬的白骨壤樹種和爵床科老鼠勒樹種以及蝶形花科魚藤屬的三葉

魚藤,合計5科6屬6種組成。在這些紅樹林下,潮間帶灘涂中,養息著彈涂魚、蛭、青

鋸蟹、招潮蟹、泥蛆、泥螺、鰻魚等多種珍稀海產品,樹上棲息著多種鴨科、鷺科鳥類,如

綠頭鴨、斑面海番鴨、灰雁、豆雁、黑尾鷗、白鷺、蒼鷺等,林下還滋生著多種藻類和浮游

海生物,構成了獨特優美的自然生態。

二、閱讀資料,感受海岸護衛紅樹林的風景

1、閱讀書本資料"海岸護衛紅樹林二

2、文中介紹了海岸"保護神"紅樹林,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紅樹林是指生長在泥

灘地、潮間帶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的樹種,其特點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種子藏在樹上

的結果中,由果實萌芽成苗(又叫胎生苗),下落于泥涂中發育成新株而組成的群落之總稱。

3、閱讀加油站《漳江口紅樹林濕地》

4、保護區內除了紅樹林還有那些動物和鳥類

三、了解紅樹林濕地,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漳江口紅樹林濕地。

2、人們為什么把紅樹林稱為"保護神"

3、我們能為保護紅樹林做一些什么事情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紅樹林,讓更多的人了解海洋,保護海洋。

閩臺古文明搖籃

教學目標:

1、了解閩臺古文化搖籃曇石山遺址。

2、了解曇石山遺址的出土及意義;

3、了解閩臺古代民族淵源,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文化。

課前準備:

搜集“曇石山遺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

位于福建省閩侯縣閩江北岸曇石村旁,為典型的海洋性貝丘遺址。曇石山遺址自

1954年發現以來經過8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幾乎是由當時人們丟棄的

蛤蝌殼、貝殼、螺殼堆積起來的,有的地方厚3米左右,所以又稱“貝丘遺址"。曇石

山文化遺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規模將超過半坡遺址、河姆渡遺

址。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處的閩侯縣甘蔗鎮,距省會福州僅20公里,

占地畝,是福建省第一座大型考古遺址博物苑,它將曇石山第八次考古遺址現場保護并直接

展示給觀眾,真實生動地反映出原始社會晚期閩人先祖生產、生活和墓葬的狀況。博物館內

展出1954年以來曇石山遺址八次考古發掘的珍貴文物和圖片資料,是福建省原始社會曇石

山人勞動生息的縮影;黃土文化展覽廳,展現奴隸社會先秦閩族精美的仿銅印紋陶器和豐富

多彩的歷史文化;考古遺址廳,第八次發掘的30余座墓葬、陶窯和壕溝等考古遺跡和文物

按原貌展出,讓觀眾有親臨考古現場之感。

曇石山文化遺址有六樣堪稱"中華之最"的寶貝。中華第一燈,在125號墓葬中,出

土時,陶燈放在墓主人頭頂,類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長明燈",四五千年前的曇石山人

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燈,堪稱"中華第一燈"。

曇石山人額骨,137號墓主人為25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其中左側顆骨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方顏骨塊被稱為“日本人骨”,現在日本人大部分有這塊頷骨。可以證明,日本文化不僅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連日本人種也有可能要追溯到曇石山人。中國最早的上釉技術,在遺

址殉狗坑旁的夯土祭祀臺上,出土了T牛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徭器。這些原始瓷器距今3000

多年,都施有青綠色釉,是中國最早的上釉技術。提線陶篇,在131號夫妻合葬墓中出土

了11件陶篇,其中T牛陶霞口沿造型為全國罕見。豎立坑中的殉葬男奴,在奴隸陪葬

坑中,殉葬的男奴豎立坑中,粗壯的大腿骨和腳趾清晰可辨,顯然是活埋時掙扎所致,反映

了3000年前奴隸殉葬的殘酷。18件陶釜,陶釜相當于現代的砂鍋。在131號夫婦合葬墓

底下,發現了大小陶釜18件,在這全國新石器時代墓葬中絕無僅有,以此追溯沿江靠海的

福州人有愛喝湯的飲食文化。

二、閱讀資料,感受曇石山遺址文化。

1、閱讀書本資料”回臺古文明搖籃"。

2、文中介紹了曇石山,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對于曇石山文化.大家有何感想

4、播放視頻:曇石山文化遺址

5、閱讀加油站《福建古文明與臺灣史前文明》

三、了解閩臺古陸橋,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福建與臺灣歷史上的淵源。2

、完成連一連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查閱相關資料,對比海峽兩岸考古發現,想想閩臺兩地存在什么樣的淵源關

系。

閩臺茶緣同根生

教學目標:

1、了解閩臺茶緣是同根的。

2、了解閩臺茶緣同根生的意義;

3、了解閩臺古代民族淵源,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文化。

課前準備:

搜集"閩臺茶緣”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福建安溪縣是臺胞重要的祖籍地,也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

的發源地,具有千年的產茶歷史。早在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福建安溪鄉民就開始

入墾臺灣,選擇有山有水,地形與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種茶;清嘉慶三年(1798年),大量

的安溪人移民臺灣,并帶去茶苗,也帶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豐五年(1855年),安溪人林

鳳池率先把烏龍茶引入臺灣,種植在臺灣凍頂山,相傳這就是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的起源。

據介紹,在清光緒22年(1896年),安溪大坪鄉福美村張爾妙、張爾乾兄弟將安溪鐵觀

音茶苗引入臺灣,在臺灣木柵區樟湖山種植成功,從此,木柵鐵觀音聲名遠揚,成為臺灣鐵

觀音的主要產區。

如今,在臺灣2000多萬人口中,60%以上的臺灣民眾有著飲茶的習慣,并且以烏龍茶

為主。隨著茶樹種植的傳入,福建一些茶俗也慢慢傳入臺灣,至今,臺灣仍保持著"以茶代

酒”的待客習俗,在大陸流行的茶王賽、茶藝、茶歌茶舞等茶俗也仍在臺灣不斷地演繹和發

展。在茶葉的制作上,安溪西坪人王義程在臺灣對從家鄉傳到臺灣的烏龍茶制作技術進一步

加以改進,創造出臺灣包種茶,并在臺北縣茶區大力倡導和傳授。

閩臺"茶緣"同根,源遠流長,茶業界優勢互補,長期相互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改革

開放以來,臺商已在福建劊辦茶企60多家,還在漳浦、漳平、安溪等地開發高標準茶園5

萬多畝。同時,臺灣茶業生產技術、加工機械以及包裝、市場營銷入閩,福建茶葉也行銷臺

灣,大大促進了閩臺茶產業的發展。

二、閱讀資料,感受閩臺茶文化。

1、閱讀書本資料"回臺茶緣是同根生二

2、文中介紹了閩臺茶文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對于閩臺茶文化,大家有何感想

4、閱讀加油站《兩岸茶文化》

三、了解神奇的大紅袍,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福建的茶文化,

2、完成連一連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茶藝表演的相關程序,試著進行一次茶藝表演。

兩岸五緣博覽情

教學目標:

1、了解閩臺緣博物館。

2、了解閩臺緣博物館對兩岸統一的重要意義;

3、了解閩臺淵源,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文化。

課前準備:

搜集"閩臺茶緣"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老師讀一篇文章和學生分享。這幾年如果有朋友要到廈門,我總希望他們去看一

個地方。沿著環島路向東走,到了東北部的鐘宅,會看到一座新建的大橋,叫做“五緣大橋",

大橋跨過的港灣,叫"五緣灣",旁邊新落成的一片校舍,是"五緣實驗學校”。這個正在大

規模開發建設的港灣,是夏門島上最后一片處女地,將來會成為廈門很漂亮的“新客廳"。

這個面朝臺灣海峽的新區就叫做"五緣灣二"五緣”是指福建和臺灣之間,有五種"綠"的

特別密切的關系,我們把它叫做"閩臺五緣二

在講“閩臺五緣"之前,我先說一下"緣"是什么意思。"緣"字在古代,最早的意思

是"緣者,沿其邊而飾之也二指順著衣服的邊沿做裝飾,今天叫做花邊。做花邊要循著衣

服邊沿來做,所以"緣"字后來又引申出"連、循、順”的意思。到了佛教傳入中國以后,

"緣"字又加上了另夕一些色彩。在民間里面,"緣"的意思很豐富,帶著"緣”的話也很

多。比如說"緣分"、"機緣","有緣千里來相會,沒緣對面不相識","千里姻緣一線牽"等

等。不過"緣"的最基本的意思,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緣"

和一般的"關系"、"聯系”還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緣”里面有感情色彩,是以感情的關

聯為鄲出的,所以五緣的"緣"里,有特殊的親切感、信任感和認同感。正因為這樣,才會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沒"緣”的感情,怎樣會"兩眼淚汪汪"這是五緣文化的一

個特點。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緣",在西方也是有的,但是不象我們這個民族表現得這么強

烈,在社會中占有這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社會和西方社會很不一樣的一個

地方。在這方面已經有許多研究。總的看法,是認為西方社會是以個體為本位的社會,華族

社會是以群體為本位,以倫理為中心的社會。華族社會這種群體主義、倫理中心的文化架構

里面,最中心的是家庭,也就是血緣、親緣。然后從家庭這個中心開始,由小到大,由親到

疏,由近到遠,不斷向外延伸擴展。比如說血緣,從家庭一家族一宗族一到民族,

不斷延伸。地緣也是這樣,你是廈門來的,我也是廈門來的,我們今天在福州見面,這是緣

分;他不是廈門人,是泉州的,不過我們都是閩南人,今天在福州相聚,這也是緣分,這個

閩南人"緣"的圈子,比我們廈門人的圈子就大一些;到了臺灣,我們遇到了講閩南話的鄉

親,大家在一起,覺得是緣分,都感到很親切,這個閩臺閩南人"緣"的圈子又大了。從"廈

門人"一到福建"閩南人"一^再到"福建和臺灣的閩南人",這個地緣的圈子不斷擴大。

各種"緣"就是這樣,最終形成一個可以伸縮的、互相交叉的社會關系網絡,我們華族社會

的人,都是在這個“緣"的精神紐帶中相互聯系著。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社會和西方社會

很不一樣的一個特點.

中西方社會文化架構的不同特點,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打了一個比方,他說,西方社會

象我們到地里捆柴,是一兒一札,一捆一捆地捆起來的。而我們中國社會,好象是把一塊石

頭丟到水里,一個波紋接一個波紋,從中間到外面,一圈一圈不斷擴大,每一圈波紋都是互

相聯系著的。費先生以"家"字作例,他說,"家里的"("厝內的"),是指自己的太太一

個人「家門"("咱家口"),是指家庭的一大堆人;如果說"自家人",就是表示任何你認

為是親近的、可以信任的人,"自家人"就是"自己人、這樣,"自家人”的范圍,可以因

時間、地點的不同,不斷擴大,大到天下一家。這就是我們這個群體本位的中華民族社會的

特點。這個社會靠什么來把大家聯系在一起的呢不是到地里捆柴的那根繩子,那是西方社會

的"契約",我們主要是靠倫理,靠以倫理為基礎的"緣’的精神紐帶。

我們這個民族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但是她不折不撓,生生不息,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

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