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件1
麻疹診療方案
(2024年版)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virus)弓I起的
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
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咳嗽、流
淚、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可出現肺炎、喉炎、中耳炎、
心肌炎、腦炎等并發癥,重癥可導致死亡。為進一步規范麻
疹的臨床診療工作,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和診療經驗,制訂
本診療方案。
一、病原學
麻疹病毒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只有一個血清型,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包括
24個基因型,分屬于8個進化分支(A-H),基因型A僅見
于疫苗株。麻疹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融合蛋
白(fusionprotein,F)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中和抗體。
麻疹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對熱、酸、干燥、紫外線
和一般消毒劑均敏感。在日光照射或流通空氣中20分鐘即
失去致病力,56℃30分鐘可滅活。
二、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內都有傳
染性,以前驅期最強。免疫力低下患者傳染期可延長。
(二)傳播途徑。
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
的物體亦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對麻疹普遍易感,對麻疹病毒沒有免疫力的人群暴
露后的顯性感染率達到90%以上。
三、發病機制
麻疹病毒進入人體口咽部后,吸附并侵襲呼吸道上皮細
胞,繁殖擴展至局部淋巴組織,進入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
在感染后第2或第3天發生第一次病毒血癥,到達全身網狀
內皮細胞,并在該處廣泛繁殖,在第5?7天發生第二次病
毒血癥,散布到金身皮膚黏膜、組織和器官,造成病變。皮
疹為病毒直接或免疫損傷致皮膚淺表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增
生、滲出,真皮淋巴細胞浸潤、充血腫脹所致。由于崩解的
紅細胞和血漿滲出,致皮疹消退后遺留色素沉著,表皮細胞
壞死及退行性變形成疹后皮膚脫屑。如損傷肺、心臟、腦等
組織,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腦炎或腦病等并發癥。在感染
過程中,除了麻疹病毒直接侵犯宿主細胞引起病變外,機體
也會發生一系列免疫反應導致器官損傷。由于呼吸道上皮細
胞水腫和纖毛缺失,局部屏障功能下降,可繼發細菌或其他
2
病毒感染。
四、病理改變
麻疹的病理特征是感染部位數個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
細胞,稱為華弗細胞(Warthin-Finkeldeycells),其大小不
一(15?100um),內含數十至百余個核,核內外均有嗜酸
性包涵體,尤以胞漿內為多,電鏡下包涵體內有排列整齊的
病毒核殼體,可見于皮膚、結膜、呼吸道和胃腸道黏膜、全
身淋巴組織、肝、脾等處。口腔麻疹黏膜斑病理改變與皮疹
相似,可見充血、滲出、壞死。胃腸黏膜也有類似改變。心
肌可出現間質水腫及單核細胞浸潤。并發腦炎時腦組織可出
現充血、水腫、點狀出血或脫髓鞘病變。肝腎等實質器官可
見細胞變性或灶狀壞死。
五、臨床表現
潛伏期7?21天,一般為10?14天。
(一)前驅期。
持續2?4天。首先出現發熱、不適和厭食,隨后出現
流涕、打噴嚏、鼻塞、聲音嘶啞和咳嗽等表現。結膜炎嚴重
程度不一,可伴流淚或畏光。起病后2?3天約90%患者口
腔出現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柯氏斑),為0.5?1mm
白色、淺灰色隆起,基底發紅,可發生融合,通常位于與第
二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也可蔓延至硬腭和軟腭,為麻疹前驅
期特征性體征,具有臨床診斷意義。
3
皮疹稀疏,出疹期短,少見脫屑,一般不留色素沉著。
(四)并發癥。
1.肺炎:為麻疹最常見并發癥,主要為麻疹病毒所致間
質性肺炎,亦可繼發細菌及其他病毒性肺炎。多發生于出疹
期,以5歲以下嬰幼兒和兒童多見,是引起患兒死亡的主要
原因。
2.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多見于2歲以下并發肺炎或營
養不良患兒。
3.喉炎:多見于低齡兒童,易發生喉梗阻,出現“三凹
征”,重者可窒息死亡。
4.中耳炎:主要發生于嬰幼兒,由麻疹病毒或繼發細菌
感染引起。
5.中樞神經系統受累:較少見。主要表現為腦炎,好發
于嬰幼兒,見于麻疹急性期,大多預后良好,嚴重者可有智
力障礙、癲癇、偏癱等后遺癥。極少數出現急性播散性腦脊
髓炎(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ADEM),發生
在麻疹感染后期c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ubacute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種罕見的致死性慢性進行性腦
退行性病變,發病率1/100萬,多發生于2歲前患過麻疹的
兒童,預后差。
6.肝損傷:主要表現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輕、中度升高,多見于成人。
六、實驗室檢查
(一)一般檢查。
1.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可減少。
繼發或合并細菌感染者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可升
高。重癥麻疹患者血小板可減少。
2.其它檢查。
ALT、AST、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脫氫酶(LDH)等可升高。
(二)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
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常用標本為咽拭子、鼻咽拭子或鼻
咽分泌物、唾液、尿液,出疹5天內采集標本最佳。
1.核酸檢測。
麻疹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2.病毒分離。
分離到麻疹病毒。
3.血清學檢查。
未接種麻疹疫苗的患者血清麻疹病毒IgM抗體在出疹
后1?4天出現,1周左右達高峰,可持續6?8周。4?28
天內檢測IgM抗體最敏感,出疹3天內可能為陰性。麻疹
病毒IgG抗體在比疹后7?10天出現,2周左右達高峰,可
持續終身。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后8?56天內麻疹病毒IgM
6
抗體也可呈陽性。
(三)胸部影像學。
合并肺炎時,胸部影像學可表現為累及多葉段的小葉間
隔增厚和網格影,小片狀和或大片狀磨玻璃影和實變影,微
結節、小結節,馬賽克征,合并胸膜腔/心包腔積液,合并
縱膈氣腫。
七、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
作出診斷。
(一)疑似病例。
出疹前7?21天有麻疹患者接觸史,或麻疹流行地區居
住或旅行史,并有發熱、流涕、咳嗽、流淚、畏光和斑丘疹
等臨床表現者。
(二)臨床診斷病例。
疑似病例,出現柯氏斑或有麻疹典型的皮疹特點及出疹
順序。
(三)確診病例。
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項者:
L麻疹病毒特異性核酸陽性;
2.培養分離到麻疹病毒(非疫苗洙);
3.出疹后28天內麻疹病毒IgM抗體陽性(采血前8?56
天內無麻疹疫苗接種史);
7
4.血清麻疹病毒IgG抗體陽轉或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呈
4倍及以上升高。
八、鑒別診斷
(一)風疹。
全身癥狀輕,口腔黏膜光整,無黏膜斑。起病1?2天
出疹,迅速遍及全身,皮疹色淡,2?3天消退,無色素沉
著和脫屑,出疹時耳后、枕部淋巴結可腫大。口咽拭子或唾
液風疹病毒核酸陽性或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有助鑒別。
(二)幼兒急疹。
起病急,驟起高熱,持續3?5天,體溫下降或正常后
全身出現紅色斑疹或斑丘疹,疹退后無色素沉著。唾液皰疹
病毒6型核酸陽性或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有助鑒別。
(三)猩紅熱。
多見于學齡前或學齡兒童,急性發熱,皮疹多于發病1
天內出現,皮疹針尖大小,高出皮面,可伴瘙癢,疹間皮膚
可充血,疹退后指、趾皮膚有脫皮。伴咽痛,扁桃體紅腫,
可見楊梅舌或口周蒼白圈,頸部淋巴結腫大。咽拭子A組
3型溶血性鏈球菌培養或抗原或核酸陽性,或血鏈球菌溶血
素0抗體陽轉或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呈2倍及以上升高有
助診斷。
(四)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多見于嬰幼兒,以持續發熱、瞼球結膜充血、口唇載裂、
8
頸部淋巴結腫大、指趾端梭型紅腫及恢復期指趾端脫皮等為
主要表現,病程中也可出現皮疹,但無麻疹特征性出疹順序
及色素沉著,無口腔黏膜斑。外周血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
高,血小板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增快。抗菌藥物治
療無效。
(五)腸道病毒感染。
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兒童發病率最
高,可出現全身性皮疹,以丘皰疹多見,無麻疹特征性出疹
順序,口腔黏膜可見潰瘍,無麻疹口腔黏膜斑,出疹后一周
左右皮疹消退,疹退后無色素沉著。腸道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有助鑒別。
(六)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原發感染引起,
好發于學齡前和學齡兒童。表現為急性發熱、咽峽炎、扁桃
體腫大伴滲出且多有膜狀物覆蓋、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
大。少部分患者出現類似麻疹樣皮疹,但無麻疹典型的出疹
順序及口腔黏膜斑,疹退后無色素沉著。外周血白細胞升高,
淋巴細胞升高為主,異型淋巴細胞增高,大多數患者肝酶異
常。急性期血清抗EBV?CA?IgM陽性和/或血清EB病毒DNA
陽性可助診斷。
(七)藥物疹。
氨羊西林和阿莫西林所引起的麻疹樣皮疹較常見。無黏
9
膜斑,皮疹多樣,無麻疹典型的出疹順序,外周血嗜酸性粒
細胞計數和IgE水平可升高,停藥后皮疹逐漸消退。
九、治療
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無有效抗病毒治療藥物。
(一)呼吸道隔離。
疑似病例單間隔離,確診患者可集中隔離。無呼吸道并
發癥的患者隔離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發癥的患者隔離至
出疹后10天。
(二)一般治療。
1.加強護理:保持眼結膜、口腔、鼻腔、皮膚清潔,及
時清除分泌物。
2,生命體征監測:病重或有基礎疾病者給予呼吸、血氧
飽和度、心電監測。
3,退熱:高熱時給予適量退熱藥,輔以物理降溫。
4.保證足夠的熱量和水分:進食少及高熱者給予靜脈適
量補液,防止、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5.補充維生素A:每天一次給藥,連續2天。12月齡以
上兒童每次200000IU,6月至11月齡每次100000IU,小于
6月齡每次50000IU,對于維生素A缺乏的有眼部癥狀的兒
童,2?4周后還應給予1劑相同劑量的維生素Ao
(三)并發癥治療。
1.肺炎:對亙純麻疹病毒性肺炎,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
10
療。合并細菌性肺炎時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痰多患者可
進行祛痰、氣道霧化,必要時吸痰保持氣道通暢。視缺氧程
度給予氧療、經鼻高流量或機械通氣。
2.喉炎:常見于嬰幼兒。輕度喉炎、無氣促、無喉梗阻
表現患者,予激素霧化吸入治療。有明顯氣促、喉梗阻表現
者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lmg/kg/d?2mg/kg/d,
或氫化可的松3mg/kg/d~5mg/kg/d,或地塞米松0.2
mg/kg/d?0.5mg/kg/d),一旦發生嚴重喉梗阻,需緊急氣管
切開。
3.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炎:按心功能衰竭和心肌炎治療。
4.腦炎:按病毒性腦炎治療。
(四)中醫治療。
麻疹以外透為順,內傳為逆。麻為陽毒,以透為順,以
清為要,故清熱透疹為基本治則。順證據證予以辛涼透表、
清熱解毒及養陰生津之治;逆證據證予以清熱解毒、熄風開
竅及扶正固脫之法。方中藥物劑量隨年齡、病情、地域酌情
增減。
1.順證。
(1)前期一邪郁衛分。
臨床癥狀:發熱,惡風,鼻塞流涕,噴嚏,咳嗽,畏光
羞明,淚水汪汪,目赤胞腫,倦怠思睡,兩頰黏膜紅赤,發
熱第2?3天頰黏膜可見麻疹黏膜斑,小便短黃,或大便稀
H
濾,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指紋淡紫。
治法:辛涼透表。
推薦處方:宣毒發表湯加減。
常用藥物:升麻3g、葛根9g、連翹9g、淡竹葉6g、牛
勞子6g、前胡6g、桔梗3g、枳殼(萩炒)3g、荊芥6g、防
風6g、薄荷6g、杏仁6g、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日一劑,分2次服(下同)。
加減法:高然無汗者,加浮萍;咽紅腫痛者,加射干、
馬勃;高熱傷陰者,加生地、玄參、天花粉等;素體虛弱者,
加黨參、黃茂、黃精等;疹出不暢、熱甚煩躁、口渴舌絳者,
加生地黃、淡豆豉等。
推薦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
(2)出疹期一邪入氣營。
臨床癥狀:發熱,3-4天后疹出,疹點先出于耳后發際,
繼而頭面、頸部、胸腹、四肢,最后出于手心、足底、鼻準
部,丘疹稠密紫紅,可伴有口渴欲飲,咳嗽加重,目赤哆多,
煩躁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數,指
紋紫。
治法:解毒透疹。
推薦處方:清解透表湯加減。
常用藥物:西河柳6g、蟬衣3g、葛根6g、升麻6g、連
翹6g、金銀花6g、紫草5g、桑葉3g、菊花3g、炒牛芽子
6g、甘草6go
12
加減:壯熱煩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桅子;咳嗽氣促、
痰多者,加全瓜簍、鮮竹瀝、浙貝母;皮疹稠密、紫黯成片
者,加生地黃、牡丹皮、赤芍。
推薦中成藥:熱毒寧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3)恢復期一余邪津傷。
臨床癥狀:出疹后3?4天,皮疹按出疹順序開始消退,
皮膚糠狀脫屑,發熱漸退,咳嗽減輕,聲音嘶啞,食欲恢復,
舌紅少津,苔薄,脈細數,指紋淡紫。
治法:養陰清熱。
推薦處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常用藥物:沙參9g、玉竹6g、生甘草3g、桑葉5g、麥
冬9g、白扁豆5g、天花粉5go
加減:咳嗽不止者,加桑白皮;大便干結者,加決明子、
瓜簍仁、火麻仁;食欲欠佳者,加炒神曲、炒麥芽;潮熱盜
汗者,加地骨皮、銀柴胡;皮膚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
雞血藤;余熱未清,低熱不退,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推薦中成藥:生脈飲。
2,逆證。
(1)麻毒閉肺證:癥狀壯熱持續不退,煩躁,精神萎
靡,咳嗽氣喘,甚則呼吸困難,皮疹融合、稠密、紫暗或見
瘀斑,乍出乍沒,舌質紅絳,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滯。
治以清熱解毒,宣肺開閉。方用麻杏石甘湯加味,用藥如蜜
炙麻黃、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黃岑、虎杖、蘆根、瓜萎
13
仁等。中成藥可選用痰熱清注射液。
(2)熱毒攻喉證:癥狀壯熱持續,咽喉腫痛或潰爛,
聲音嘶啞,吞咽不利,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島市L區智慧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研究
- 轉動型雙階摩擦阻尼器力學性能研究
- 肝膽疾病超聲診斷
- 幼兒園大班健康禮儀下冊
- 呼吸機的使用及護理
- 創新養老服務模式與老年健康管理實踐
- 《機械設計基礎》課件-第12章 機械傳動設計
- 學生心理疏通和輔導培訓會
- 預防兒童流感課件
- 感染科主要診斷
- 2025年校長職級考試題及答案
- 國家能源集團采購管理規定及實施辦法知識試卷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八年級(下)期末數學試卷
- 2025年廣西繼續教育公需科目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4年廣州市南沙區社區專職招聘考試真題
-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高清版)DB13(J)∕T 8556-2023 建設工程消耗量標準及計算規則(園林綠化工程)
- JJF 1334-2012混凝土裂縫寬度及深度測量儀校準規范
- GB/T 3003-2017耐火纖維及制品
- GB/T 1094.1-2013電力變壓器第1部分:總則
-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