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_第1頁
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_第2頁
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_第3頁
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_第4頁
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法制史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

中國法制史

主編張晉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一章夏商周第一節(jié)中國法制文明的起源

一、中國法制文明的起源二、中西法制文明起源的比較第二節(jié)夏商法制概況

一、主要法律淵源二、行政管理體制三、刑事法律內容

〔一〕刑罰體系

〔二〕主要罪名

〔三〕刑罰適用制度四、司法制度特色第三節(jié)西周立法概況

一、“明德慎罰〞的法制思想二、制禮作刑的立法活動

〔一〕周公制禮

〔二〕呂侯作刑三、法律形式與禮刑關系

〔一〕法律形式

〔二〕禮刑關系第四節(jié)西周的行政立法一、宗法等級制度二、國家行政體制三、行政管理制度

第五節(jié)西周的民事立法

一、所有權

二、契約

三、婚姻制度

〔一〕婚姻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婚姻實行“同姓不婚〞的原那么

〔三〕婚姻必須履行“六禮〞的聘娶程序

四、家庭繼承制度

第六節(jié)西周的刑事立法

一、刑罰體系

〔一〕死刑和肉刑

〔二〕贖刑

〔三〕圜土之制

〔四〕嘉石之制二、刑罰適用制度

〔一〕三赦之法

〔二〕三宥之法

〔三〕疑罪從輕惟赦制度

〔四〕同罪異罰制度

第七節(jié)西周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關的設置

二、獄訟形式的劃分

第七節(jié)西周的司法制度三、司法審判的原那么

〔一〕創(chuàng)立“五聽〞的審訊方式

〔二〕注重運用各種證據

1.原被告雙方的口供及“盟詛〞誓言是最重要的訴訟證據

2.在口供之外,西周的訴訟審判活動也注意運用證人證言和物證、書證等其他證據

〔三〕要求司法人員依法判案

〔四〕禁止司法人員的“五過之疵〞

〔五〕重視司法人員的選拔任用第八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法制變革

一、社會根底的變動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第八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法制變革三、春秋后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義

〔一〕成文法的制定與公布

〔二〕公布成文法的爭論與意義四、戰(zhàn)國初年?法經?的制定及其立法成就

〔一〕?法經?的制定

〔二〕?法經?的根本內容

〔三〕?法經?的特點與地位第二章秦

第一節(jié)法家思想的影響與秦的立法活動二、商鞅變法與秦律的制定

(一)改法為律,制定秦律

(二)明法重刑,獎勵告奸

1重刑輕罪

2不赦不宥

3刑用于將過

4重賞告奸

5增設酷刑

三、云夢秦簡與秦律體例

1.屬于秦律

2.?法律答問?

3.?封診式?

4.?為吏之道?四、秦統一法制的建立五、法律形式的多樣化

1.律

2.令

3.式

4.法律答問

5.廷行事

第二節(jié)秦律對社會的多方面調整

一、行政管理法規(guī)

(一)皇帝制度確實立

1、制定一套詳備的儀禮標準,使皇帝處于至尊的地位

2、賦予皇帝種種特權,維護其獨尊的地位

3、確認皇帝對國家行政事務所擁有的最后處斷權

4、確立皇帝行使行政權力的具體方法與朝議制度

(二)行政機構

1中央機構

2地方機構(三)官吏法

1任官的標準

2任官的限制

3選任的方式

4任官的程序

5官吏的權利

6官吏的職責義務

7考課與獎懲

8違法官吏的懲治(四)監(jiān)察制度

二、民事法律標準

(一)特殊的權利主體——戶

(二)所有權

1私人所有權

2國家所有權

3所有權的保護

4所有權的消滅

(三)債權

1債的發(fā)生

2債務擔保

3債務的履行(四)婚姻與家庭

1結婚

2夫妻間的權利義務

3離婚

4父子間的權利義務

5繼承

三、經濟管理法規(guī)

(一)農林牧業(yè)管理法規(guī)

1農業(yè)生產與自然資源的管理

2畜牧生產的管理

(二)手工業(yè)管理法規(guī)

1產品規(guī)格的限定

2勞動定額的計算

3生產的考核與處分(三)賦稅徭役管理法規(guī)(四)金融和商業(yè)管理法規(guī)

1嚴禁私自鑄造貨幣

2確定貨幣規(guī)格及各種貨幣間的兌換比價

3集中保管錢幣(五)商業(yè)管理法規(guī)(二)刑名

1恥辱刑

2財產刑

3贖刑

4身份刑

5勞役刑

6遷刑

7肉刑

8生命刑(三)罪名

第三節(jié)秦律的性質與世界地位

一、秦律的性質與時代特征

(一)打擊割據勢力,堅持中央集權

(二)重法輕儒,厲行“法治〞

(三)限制奴隸制度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著奴隸制剩余

(四)條目繁雜,缺乏系統

二、秦律的立法成就

(一)調整范圍廣

(二)內容詳細具體

(三)語言精確,通俗易懂

(四)以律為主,多種法律形式相互補充三、秦律與羅馬?十二銅表法?的比較

第四節(jié)司法制度的統一與專任刑罰的后果

一、司法機關體系

(一)皇帝控制最高司法審判權

(二)中央司法機關

(三)地方司法機關

二、訴訟審判程序

(一)訴訟程序

1告訴方式

2告訴的限制

3告訴程序

4調查與勘驗

(二)審判制度

1證據制度

2有罪推定

3審判程序

4法官責任

第三章漢

第一節(jié)漢承秦制與漢初立法一、漢承秦制與漢初立法思想

(一)漢朝對秦制的繼承和修改

(二)漢初黃老思想的流行二、“約法三章〞與“漢律六十篇〞的形成

(一)劉邦與民“約法三章〞

(二)?九章律?的制定

(三)“漢律六十篇〞的形成三、法律形式的開展變化

(一)律

(二)令

(三)科

(四)比四、文景時期的刑制改革

(一)刑制改革的歷史背景

(二)刑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刑制改革的歷史意義第二節(jié)法制指導思想的轉型

及其影響

一、法制指導思想的轉型

(一)法制指導思想轉型的歷史條件

(二)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確實立二、引禮入法與三綱入律

(一)確立新的刑法原那么

1.上請制度

2.恤刑制度

3.親親得相首匿

(二)維護君主絕對權威

(三)維護封建婚姻家庭關系三、穩(wěn)固統治和打擊割據

(一)調整民事法律關系

(二)保護國家經濟秩序

(三)嚴刑鎮(zhèn)壓人民對抗

(四)削弱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四、監(jiān)察制度的強化

(一)監(jiān)察機關的新變化

(二)監(jiān)察制度的進一步強化五、春秋決獄與秋冬行刑

(一)春秋決獄的緣起

(二)春秋決獄的原那么及其影響

(三)秋冬行刑制度的形成六、漢律章句與漢代律學

(一)說經解律與漢律章句

(二)漢代律學的初步形成第三節(jié)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備

一、司法機關的變化

(一)中央司法機關

(二)地方司法機關

二、訴訟審判制度的開展

(一)告劾

(二)審判

(三)乞鞫

(四)報和奏讞

(五)錄囚

第四章三國兩晉南北朝第一節(jié)立法活動與法律形式

一、三國時期的立法活動

二、兩晉南朝的立法活動

〔一〕?泰始律?的制定

〔二〕?泰始律?的影響

三、北朝各代的立法活動

四、法律形式的開展變化

〔一〕律令之間的分化

〔二〕科的標準化

〔三〕格的變化

〔四〕式的開展

第二節(jié)律學成就及法律內容二、刑罰體系的逐步變革

〔一〕肉刑制度的逐漸廢止

〔二〕族刑連坐范圍的不斷縮小

〔三〕新五刑制度的逐步形成三、罪刑適用原那么的儒家化

〔一〕“準五服以制罪〞的產生

〔二〕“存留養(yǎng)親〞制度的出現

〔三〕“重罪十條〞制度確實立四、官僚貴族特權法的強化

〔一〕“八議〞制度入律

〔二〕“官當〞制度出現

〔三〕九品官人法的產生

〔四〕品官占田蔭戶制確實立

第三節(jié)司法制度的新變化第五章隋唐

第一節(jié)隋朝法制概況

一、隋初的立法思想二、?開皇律?的立法成就

(一)確定法典篇目體例

(二)確立封建五刑制度

(三)“十惡〞重罪正式列入?名例律?

(四)貴族、官員法律特權擴大化三、隋朝后期法制的破壞四、司法制度的變革

第二節(jié)唐朝前期的立法成就

一、唐朝前期的法律思想

(一)重視以法律為治國手段,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二)強調法律簡約、穩(wěn)定,以利于執(zhí)行和遵守

(三)嚴明法制,一斷以律

二、唐律的制定及其立法成就

(一)唐律的制定過程

1.唐高祖制定?武德律?,為唐代立法的開端

2.唐太宗制定?貞觀律?,奠定了唐律的根底

3.唐高宗制定?永徽律?和?永徽律疏?

(二)?唐律疏議?的內容結構

(三)?唐律疏議?的立法成就三、律、令、格、式法律形式的定型四、?唐六典?的編纂及其影響第三節(jié)唐朝法律對社會的全面調整

一、行政法律標準

(一)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權體制

(二)監(jiān)察體制

(三)職官制度三、經濟法律標準

(一)賦役立法

(二)農業(yè)與手工業(yè)法規(guī)

(三)商業(yè)法規(guī)

第四節(jié)唐律的世界影響第五節(jié)唐朝中期以后的立法

一、格后敕與刑律統類

二、立法內容的變化

(一)輕法改重法

(二)酷刑代五刑

1.濫用決杖

2.恢復早已廢除的酷刑

第六節(jié)唐朝司法建設的成就

一、司法機關體系

(一)中央司法機關

(二)地方司法機關

第六章宋遼金

第一節(jié)強化中央集權的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

一、強化中央集權的立法思想

二、?宋刑統?的制定

三、編敕與編例的開展

四、條法事類的出現

第二節(jié)加強專制控制的行政立法

一、國家政權機構的調整

(一)以分割事權為主導思想,改革中央行政體制

(二)以集權中央為目的,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管

(三)建立官、職分授的用人制度

二、官吏選任與考課制度

(一)職官的任用

(二)官員的考課

三、監(jiān)察制度

第三節(jié)商品經濟的開展和

民事經濟立法第四節(jié)重懲賊盜的國策及刑事立法

一、創(chuàng)立新的刑罰

二、重典懲罰賊盜

第五節(jié)司法制度的高度集權化

一、君主集權的司法機關體系

(一)中央司法機關及其職權

(二)地方司法機關及其職權

(三)皇帝親自介入審判活動二、民刑有別的訴訟程序三、鞫讞分司的審判制度四、檢查勘驗制度

第六節(jié)遼金法制概況

一、遼的法制概況

二、金的法制概況

第七章元

第一節(jié)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活動

一、立法指導思想

二、蒙古國時期的立法

三、元朝統一后的立法

(一)?至元新格?

(二)?風憲宏綱?

(三)?大元通制?和?元典章?

(四)?至正條格?

第二節(jié)民族分治的管理體制與行政立法

一、國家政權體系

(一)中央政權體系

(二)地方管理體制

二、行政法律標準三、行政監(jiān)察制度

第三節(jié)保存民族習俗的民事

經濟立法

一、民事法律內容的豐富二、保存?zhèn)鹘y婚姻習慣三、擴大奴隸占有制度

第四節(jié)表達民族特色的刑事立法第五節(jié)司法制度的變化

一、司法機關設置的多元化

(一)中央司法機關

(二)地方司法機關

二、訴訟審判制度的特點

(一)告訴

(二)管轄

(三)審判程序

(四)法官責任制度

(五)民事訴訟第八章明

第一節(jié)明初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

一、重典治國立法思想確實立

1.元朝覆滅的深刻教訓

2.“刑罰世輕世重〞是中國的傳統法律思想

3.明初復雜的社會形勢迫使朱元璋以“重典治國〞

二、?大明律?的制定三、明?大誥?的編纂四、?問刑條例?的出現五、?明會典?的修撰

第二節(jié)行政體制的變革與行政立法

一、行政管理體制的變化

(一)廢除宰相制度,建立內閣制

(二)改革地方行政管理體制

二、職官管理制度

(一)職官的選任

(二)職官的考核

三、行政監(jiān)察制度第三節(jié)民事經濟法律標準

一、民事法律標準二、經濟法律標準

(一)工商禁榷法規(guī)

(二)財政金融法規(guī)

第四節(jié)刑事法律標準

第五節(jié)司法制度的變化

一、司法機關的變化

二、會官審錄制度

(一)三司會審與圓審

(二)朝審

(三)大審

(四)熱審

三、廠衛(wèi)干預司法

第九章清〔上〕第一節(jié)“參漢酌金〞立法路線的

主要成就一、“參漢酌金〞立法路線的形成與開展

第二節(jié)行政管理體制與行政法律一、行政管理體制

二、職官管理的法律化

〔一〕職官銓選

〔二〕職官考績

〔三〕職官監(jiān)察

1.合并六科于都察院,使臺諫職能合一,取消對皇帝諭旨的封駁權

2.特設十五道監(jiān)察御史

3.設五城察院

4.設宗室御史處三、行政法律第三節(jié)民事法律標準

一、民事法律主體的擴大

〔一〕超經濟剝削的削弱

1.“地丁合一〞,取消了延行二千余年的人頭稅

2.取消明時手工業(yè)工人的匠籍

3.提高商人的地位

4.限定雇工人的身份

5.禁止債權人強迫債務人“役身折酬〞

〔二〕奴婢與賤民身份的變化

1.奴婢可以開戶為民

2.賤民身份的變化

二、所有權

〔一〕所有權的取得

1.通過圈地使八旗官兵獲得土地所有權

2.農民從“更名田〞和墾荒中獲得土地所有權

〔二〕對土地所有權的法律保護

1.一般土地所有權的保護

2.對旗地所有權的保護

3.對宗族公有田宅的保護

4.對國有土地、礦產的保護

三、債權

〔一〕契約形式的開展

〔二〕借貸契約

〔三〕租佃契約

〔四〕典權

四、婚姻、家庭與繼承

〔一〕婚姻

1.結婚

2.婚姻的禁忌

3.結婚的形式、婚書與婚期

4.婚姻的解除

〔二〕家庭

1.夫權

2.家長權

〔三〕繼承制度

第四節(jié)經濟法律標準

一、經濟立法概述

二、賦役立法

〔一〕廢除三餉加派,制定?賦役全書?

〔二〕從“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攤丁入畝〞

第四節(jié)經濟法律標準三、農業(yè)立法

〔一〕鼓勵墾田

〔二〕加強對農業(yè)生產的管理

1.關于農作物的種植與保護

2.關于務農以時

3.關于畜力的保護

4.關于防治蟲害

5.關于水利四、工商立法五、漕運立法

第五節(jié)刑事法律標準第六節(jié)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關

二、訴訟制度

〔一〕刑事訴訟程序

〔二〕民事訴訟程序

第十章清〔下〕

一、由五口通商大臣到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二、由協定關稅到總稅務司控制中國的關稅、內政與外交

三、由領事裁判權到全面踐踏中國的司法主權

第二節(jié)法觀念的更新與清末修律

一、西方法律文化的輸入與傳統法觀念的更新

〔一〕由盲目排外到中體西用

〔二〕由維護三綱到批判三綱

〔三〕由專制神圣到君憲、共和

〔四〕由以人治國到以法治國

〔五〕由司法與行政不分到司法獨立

〔六〕由以刑為主到諸法并重

二、清末修律的背景與指導思想

〔一〕修律的背景

〔二〕修律的指導思想

1.西法與中法結合,務期中外通行

2.修律與研核法理結合

3.修律與促進法制文明結合

〔三〕貫徹修律指導思想中的斗爭與妥協

第三節(jié)憲法性大綱

一、憲法性大綱的制定二、資政院和咨議局章程的制定

〔一〕?資政院院章?的制定與資政院的召開

〔二〕?咨議局章程?的制定與各省咨議局的召開三、?重大信條十九條?的公布第四節(jié)行政法

一、那么例與監(jiān)察法的修訂

〔一〕那么例的增修

〔二〕監(jiān)察法規(guī)的修訂

二、公布新官制法,草擬行政綱目

三、制定調整印刷物的法律

〔一〕?大清印刷物專律?

〔二〕?大清報律?四、城市管理法規(guī)

第五節(jié)民法

一、?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背景二、?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過程三、?大清民律草案?的指導思想

1.“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那么〞

2.“原本后出最精確之法理〞

3.“求最適于中國民情之法〞

4.“期于改進上最有利益之法〞四、?大清民律草案?的根本內容

〔一〕總那么

1.關于根本原那么

2.關于權利能力

3.關于行為能力

4.關于責任能力

5.關于人格保護

6.關于法人制度

7.關于民法上的物的概念及范圍

8.關于時效

〔二〕債權

1.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2.確立契約自由原那么〞

〔三〕物權

1.保護所有權人的私有財產

2.保護土地所有人的權益

〔四〕親屬

1.繼續(xù)實行宗法家長制度

2.援引?大清律例?中有關婚姻的內容

3.在親子關系中確立親權

4.重申嫡庶之別

〔五〕繼承

五、?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特點

〔一〕采取資本主義民法的形式

〔二〕在親屬法和繼承法中表現了宗法禮治的影響和封建法律的遺痕

〔三〕以形式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

〔四〕注意調查吸收流行于各地的習慣

第六節(jié)經濟法律

第七節(jié)刑法

一、刑律的修訂過程

〔一〕?現行刑律?

〔二〕?刑律草案?二、?大清刑律?的主要內容

〔一〕“更定刑名〞

〔二〕“酌減死罪〞

〔三〕“死刑惟一〞

〔四〕“刪除比附〞

〔五〕“懲治教育〞

第八節(jié)程序法的制定與司法改革

一、程序法的制定

〔一〕?刑事訴訟律草案?的根本內容

〔二〕?民事訴訟律草案?的根本內容

1.審判衙門

2.當事人

3.普通訴訟程序

4.第一審訴訟程序

5.上訴程序

6.再審程序

7.特別訴訟程序

二、司法機關的改革第十一章中華民國第一節(jié)南京臨時政府法制建設的成就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一)?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以下簡稱?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制定與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

(二)?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主要內容

四、其他主要法令

(一)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新法令

1保護人權法令

2保護私人財產法令

3社會改革法令

4改革教育法令

5改革刑罰與司法的法令

6軍法法令

(二)援用前清舊法令

第二節(jié)北洋政府近代法制的形成

一、立法思想與法律淵源

(一)立法思想

(二)法律淵源

二、制憲活動及其實質

(一)制憲活動概述

(二)?中華民國約法?

1實行總統集權制

2取消國會,代之以立法院

3參政院地位獨特

三、行政立法及其體制

(一)行政組織法

1行政機關組織法

2文官管理法

(二)行政訴愿法

(三)行政執(zhí)行法

四、民商立法及其特點

(一)民商事立法概況

1?現行律民事有效局部?

2民事特別法規(guī)

3民法草案的修訂

4商事法規(guī)

(二)民商法的特點

五、刑事立法及其特點

(一)刑事立法活動

1?暫行新刑律?的公布

2刑事特別法的公布

3刑法草案的修訂

(二)刑事立法的特點六、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關

1普通司法機關

2特別司法機關

3平政院

(二)訴訟立法

(三)司法制度的特點

1軍事審判范圍擴大

2設立復判制度監(jiān)督縣知事審判

3司法制度進一步近代化。

第三節(jié)廣州、武漢國民政府

一、立法指導原那么二、主要立法活動及其特點

(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

(二)民商事立法

第四節(jié)南京國民政府近代法制

體系的開展

一、立法概況

(一)立法原那么

(二)法律體系

(三)立法特點

二、立憲活動及其實質

(一)立憲的理論依據

(二)?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三、行政立法及其體制

(一)行政組織法

1行政機關組織法

2公務員管理法

(二)訴愿法與行政執(zhí)行法

四、民商立法及其特點

(一)民商法的制定

1民法典的制定

2單行商事法規(guī)的制定

(二)民商法的特點

1實行民商合一的編制體例

2吸收各國民法新體例與新原那么,同時保存少量固有的民法制度

3進一步排除傳統禮教對民法的影響,但仍保存局部禮教剩余六、司法制度

(一)訴訟法、法院組織法的制定

1民事訴訟法

2刑事訴訟法

3行政訴訟法

4法院組織法

(二)司法機關體系

1普通司法機關

〔1〕地方法院

〔2〕高等法院

〔3〕最高法院

2特別司法機關

3司法行政機關

(三)司法制度的特點

1獨立審判原那么確立較晚

2民事訴訟中采“不干預主義〞

3刑事訴訟法加強了對被告人訴訟權利確實認與保護,而特別刑事訴訟法反予多方限制與剝奪

4擴大自訴案件的范圍,又限制自訴人的訴訟權

5行政訴訟制度對原告極端苛刻,完全不能適用于中國的國情

6領事裁判權被最后廢除

第十二章革命根據地民主政權

第一節(jié)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