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環境監測的目的和分類第二節
環境監測特點和監測技術概述第三節
環境標準一、環境監測的目的根據環境質量標準,評價環境質量。根據污染特點、分布情況和環境條件,追蹤尋找污染源、提供污染變化趨勢,為實現監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據。收集本底數據,積累長期監測資料,為研究環境容量、實施總量控制、目標管理、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提供數據。為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環境、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制訂環境法規、標準、規劃等服務。第一節環境監測的目的和分類二、環境監測的分類
按監測目的分類監視性監測(又稱例行監測或常規監測)
特定目的監測(又稱特例監測)
污染事故監測、仲裁監測、
考核驗證監測、咨詢服務監測
研究性監測(又稱科研監測)按監測介質對象分類水質、空氣、土壤、固廢、生物、噪聲、振動、電測輻射、放射性、熱、光等一、環境監測的發展二十世紀50年代:污染監測階段或被動監測階段主要采用化學分析的手段70年代:主動監測或目的監測階段—手段、范圍的擴大80年代初:污染防治監測階段或自動監測階段環境法醫技術:第二節
環境監測特點和監測技術概述
我國的監測水平:可監測環境要素、項目數少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實施的監測要素僅有大氣、地表水、重點污染源和噪聲四個方面。其他諸如生態、固體廢棄物、土壤、放射性、振動、電磁波、地面沉降等都還未普遍開展。目前美國有能力作環境監測的項目有1600多個,而我國還不足200個。監測手段落后在美國已被確定為標準的監測方法有900多種,而我國各種方法總數不過400種左右。監測質量保證不完善二、環境污染和環境監測的特點(一)環境污染的特點1.時間分布性2.空間分布性3.環境污染與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強度)的關系4.污染因素的綜合效應(單獨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環境污染的社會評價(二)環境監測的特點1.環境監測的綜合性2.環境監測的連續(長期)性
——依據環境污染的時空性3.環境監測的追蹤性:三、監測技術概述監測技術包括采樣技術、測試技術、數據處理技術⑴針對不同的監測對象,采樣技術也各不相同⑵數據處理技術是質量保證體系中的一部分⑶對監測對象中的各種污染物的監測,可分為四類測試技術:
化學技術:環境樣品中污染物成分與結構的分析
物理技術:環境污染物狀態的分析
儀器分析(物理化學法):環境污染物定性、定量的測定;未知污染物的結構、形態分析生物技術:最直接、綜合的方法⑷監測技術的發展特點:⑴能直接反映生態系統受環境污染影響的程度;⑵可在大區域范圍內密集布點和采樣分析;⑶技術難度低,費用低;⑷精度、專一性差,需與物理、化學法結合進行定量。經過優先選擇的污染物稱為環境優先污染物,簡稱為優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對優先污染物進行的監測稱為優先監測環境監測的要求準確可靠快速靈敏選擇性好三高:高靈敏度、高準確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動化、標準化、計算機化在野外事故現場測定要求快速、簡便四、環境優先污染物和優先監測優先污染物優先污染物的特點難以降解在環境中有一定殘留水平出現頻率較高具有生物積累性三致物質(致癌、致畸、致突變)毒性較大以及現代已有檢出方法的所謂標準化,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是:“為了所有有關方面的利益,特別是為了促進最佳的全面經濟效果,并適當考慮產品使用條件與安全要求,在所有有關方面的協作下,進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動,制定并實施各項規則的過程”。而標準則是“經公認的權威機構批準的一項特定標準化工作成果”它通常以一項文件、并規定一整套必須滿足的條件或基本單位來表示”。第三節環境標準一、環境標準的作用定義:為保護人群健康、社會物質財富和維持生態平衡,對大氣、水、聲、土壤等環境質量、對污染源、監測方法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標準的總稱,簡稱環境標準。作用:執行環境保護法規的基本手段強化環境管理的技術基礎環境規劃的定量化依據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二、環境標準的分類和分級分類:環境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基礎標準環境方法標準環境標準物質標準環保儀器、設備標準分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核心支持系統體系基礎三、制訂環境標準的原則(一)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二)既要技術先進、又要經濟合理(三)與有關標準、規范、制度協調配套(四)積極采用或等效采用國際標準四、水質標準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GB5084-85)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醫院污水排放標準(GBJ48-83)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例: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WPB2-1999)甘蔗制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6-83)石油煉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51-83)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一)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適合江河、湖泊、渠道、水庫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依據其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Ⅰ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IV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V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地表水監測項目
a.基本項目: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湖、庫)、總磷、銅、鋅、硒、砷、汞、鎘、鉛、鉻(六價)、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糞大腸菌群。
b.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
c.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檢測項目中,水溫屬于感官性狀指標;pH值、生化需氧量(BOD)、高錳酸鹽指數(CODMn)和化學需氧量(CODcr)、溶解氧(DO)是保證水質自凈的指標;P和N是防止封閉水域富營養化的指標;大腸菌群是細菌學指標;其它屬于化學、毒理指標。
(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
目前我國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和由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年)。后者與國際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水水質指南基本接軌,主要包括: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34項;非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62項,共有96項指標。飲用水不存在自凈問題,因此無BOD、DO等指標。
生活飲用水常規監測項目:
肉眼可見物、色、臭和味、渾濁度、pH、總硬度、鋁、鐵、錳、銅、鋅、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硫酸鹽、氯化物、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砷、鎘、鉻(六價)、氰化物、氟化物、鉛、汞、硒、硝酸鹽、氯仿、四氯化碳、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游離余氯、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三)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別執行一、二、三級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將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質及控制方式分為二類:第一類污染物是指能在環境或動植物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者,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進行采樣,包括總汞、烷基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苯并(a)芘、總鈹、總銀、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第二類污染物指長遠影響小于第一類的污染物質,在排污單位排放口采樣,包括pH、色度、懸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石油類、動植物油、揮發性酚、總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鹽、甲醛、苯胺類、硝基苯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總銅、總鋅、總錳。(四)回用水標準再生水回用景觀水體的水質標準(CJ/T95-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CJ25.1-89)五、大氣標準(一)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標準分為三級:一級標準:為保護自然生態和人群健康,在長期接觸情況下,不發生任何危害影響的空氣質量要求。二級標準:為保護人群健康和城市、鄉村的動、植物,在長期和短期的情況下,不發生傷害的空氣質量要求。三級標準:為保護人群不發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動、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長的空氣質量要求。根據地區的地理、氣候、生態、政治、經濟和大氣污染程度又劃分三類地區:一類區:如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和療養地等。二類區:為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居民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名勝古跡和廣大農村寨。三類區:為大氣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城鎮和工業區以及城市交通樞紐、干線等。(二)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標準(GB9137-88)(三)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職新生場域轉換研究:背景、認識與學習期待的實證調查
- 情緒智力理論與實踐應用綜述
- 奶牛飼養管理策略與實踐指南
- 公務摩托使用管理辦法
- 心電圖動態監測在急性下壁心梗早期診斷中的價值研究
- 桶裝涂料庫存管理辦法
- 工業遺產保護視角下的悲劇理論研究
- 梧州生態竹節管理辦法
- 面向未來的物流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 單位應當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 ctcs-3級列控系統概述課件
- 2022年汕頭澄海區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考研題土力學
- 雙向拉伸聚酯薄膜生產知識
- 綠山墻的安妮-練習答案(完整版)資料
- 2022年小學美術教師進城(選調)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共五套)
- 貴陽小升初分班全真模擬測A卷
- GB/T 77-2007內六角平端緊定螺釘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 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匯編
-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