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分層作業_第1頁
《鴉片戰爭》分層作業_第2頁
《鴉片戰爭》分層作業_第3頁
《鴉片戰爭》分層作業_第4頁
《鴉片戰爭》分層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第第頁《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A卷(基礎)一、選擇題(本題共9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A.說明中國人民很勇敢,不怕刀槍火炮B.因為吸食鴉片,中國國內有億萬人相互仇殺C.刀槍火炮都有很大的危害D.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答案】D【解析】清朝文學家陳澧在《炮子謠》一詩中深惡痛絕地指出了毒品的巨大危害,D項正確。【知識點】鴉片走私的危害【難度】★【題型】選擇題2.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上書中指出:如果聽任鴉片流毒,“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材料揭示的本質問題是()A.鴉片輸入的危害B.政府財力的不足C.軍隊戰力的削弱D.清朝統治的腐敗【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知,鴉片走私一方面造成白銀外流,另一方面腐蝕清朝官兵的意志,同時也危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整體上影響到清政府的統治,最終促使道光皇帝下決心要禁止鴉片,故選A項。【知識點】鴉片走私的危害【難度】★【題型】選擇題3.中央電視臺每年以“感動”為標準評選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如果可以對歷史人物進行評選,你認為1839年最有資格當選感動中國人物的是()A.琦善B.林則徐C.陳化成D.關天培【答案】B【解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故選B項。【知識點】林則徐與虎門銷煙【難度】★【題型】選擇題4.坐落在淮安的關忠節公祠是為了紀念壯烈捐軀的清朝愛國將領關天培而修建的。他當時率軍抵抗的是()A.荷蘭殖民者B.英國侵略者C.英法聯軍D.八國聯軍【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軍進攻虎門炮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戰死,故本題選B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5.中國稱這場戰爭為“鴉片戰爭”,而英國一直稱其為“通商戰爭”。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意圖是()A.對林則徐虎門銷煙進行報復B.扭轉對華貿易逆差,保護鴉片走私C.開拓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和傾銷商品D.破壞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答案】C【解析】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即使沒有虎門銷煙,這場戰爭也會爆發。因此,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真正意圖是打開中國商品市場,掠奪生產資料和傾銷商品,故選C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6.《南京條約》的條款中,使中國海關失去了保護中國經濟作用的是()A.割讓香港島B.賠款2100萬銀元C.協定關稅D.開放五處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南京條約》的條款中,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使中國海關失去了保護中國經濟的作用,故選C項。其他三項與題意不符,排除。【知識點】《南京條約》【難度】★【題型】選擇題7.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場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被改變,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符合題意;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B項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項不符合題意;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不符合題意。綜上可排除B、C、D三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8.近代某一場戰爭打開了中國關閉已久的大門,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得出此結論的主要依據是()A.中國市場大門被打開B.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D.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以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主要依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A、B兩項所述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們是表現出來的表象,它們共同反映的本質是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而C項是由社會性質決定的,故選D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9.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后,西方通過條約影響近代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離常軌,改道變形。“改道變形”指的是近代中國()A.封建專制制度得到進一步加強B.閉關鎖國政策繼續推行C.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答案】C【解析】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C項正確;鴉片戰爭削弱了封建專制制度,排除A項;閉關鎖國政策繼續推行與題干“改道變形”不符,排除B項;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排除D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小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的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一壁……這場戰爭不僅是英國對中國的勝利,而且是先進的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勝利。——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材料中的“這場戰爭”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戰爭”發生的國際背景什么。(2)為什么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據材料分析,這場戰爭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答案】(1)鴉片戰爭。背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迫切要求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2)因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力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非選擇題B卷(鞏固)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校歷史學習小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該卡片的主題是()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鄭成功羅剎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不速加剪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康熙皇帝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林則徐A.加強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主權C.推動經濟發展 D.加強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可知,三者都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體現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愛國情懷。【知識點】林則徐與虎門銷煙【難度】★★【題型】選擇題2.1839年,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他雷厲風行,沿途拜訪有經驗的士紳,了解和掌握鴉片販子的活動情況。到達廣州后,他與鄧廷楨、關天培等研究和商討有效的解決辦法。這表明,林則徐禁煙時()A.微服私訪,體察民情B.英勇善戰,知難而進C.辦事干練,善于合作D.清正廉潔,成效卓著【答案】C【解析】由材料“他雷厲風行,沿途拜訪有經驗的士紳,了解和掌握鴉片販子的活動情況”可知,林則徐雷厲風行,辦事干練;由材料“到達廣州后,他與鄧廷楨、關天培等研究和商討有效的解決辦法”可知,林則徐善于合作。故C項正確。【知識點】林則徐與虎門銷煙【難度】★★【題型】選擇題3.在海灘高處挖兩個15丈見方的池子,灌上水,然后將鴉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將生石灰拋入,頃刻池水便沸騰起來。工作人員用鐵鋤、木耙來回翻攪,直到把煙土化盡。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A.沉重地打擊了俄國走私鴉片的奸商B.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C.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D.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在海灘高處挖兩個15丈見方的池子……將鴉片投入池中……將生石灰拋入……直到把煙土化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虎門銷煙。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故B項正確。其他答案與史實不符,排除。【知識點】虎門銷煙【難度】★★【題型】選擇題4.英國工業的飛躍發展,提高了商品對殖民地和其他國家輸出的要求,對清政府統治下的封建中國進行侵略,是勢所必然的。這段話說明了鴉片戰爭()A.產生的影響B.爆發的原因C.曲折的進程D.戰敗的原因【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英國工業的飛躍發展,提高了商品對殖民地和其他國家輸出的要求,對清政府統治下的封建中國進行侵略,是勢所必然的”可知,鴉片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拓展海外市場、掠奪生產原料的必然結果。因此,題干材料主要說明鴉片戰爭的原因,故B項正確。【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5.《安德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記載:(禁煙運動)這個事件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輕易放過的。對這句話最準確的理解是()A.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B.禁煙運動損害了英國商人的利益,英國想報復C.英國發動戰爭是為了保護鴉片走私D.英國以禁煙運動為借口發動戰爭,借機用武力打開中國市場【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禁煙運動)這個事件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可以得出,英國以禁煙運動為借口發動戰爭,借機用武力打開中國市場,故D項正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排除A項;材料里強調“(禁煙運動)這個事件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沒有提到“報復”,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英國發動戰爭主要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而不只是保護鴉片走私,排除C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6.戰前,中國市場上主要以土布為主,洋貨是少數人問津的“奢侈品”;戰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漸占據進口商品的主導。這說明該戰爭()A.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B.使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C.使列強攫取了在華設廠特權D.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以土布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隨著五口通商和關稅協定的實施,外國的洋布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擠占了中國土布的市場,沖擊了中國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使得中國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故A項正確;西方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之一,列強攫取在華設廠特權是在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之后,《辛丑條約》中清政府賠償列強4.5億兩白銀,以海關稅作擔保,使得列強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而材料描述的是鴉片戰爭的影響,由此可知,B、C、D三項與題意不符,排除。【知識點】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難度】★★【題型】選擇題7.19世紀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熱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國邊疆的史地之學。以林則徐、魏源等人為代表的部分官員分別著有《四洲志》《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介紹西方的著作。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西學觀念興起B.中外沖突加劇C.洋務發展需要D.熱衷地理研究【答案】B【解析】據材料“19世紀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熱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國邊疆的史地之學。以林則徐、魏源等人為代表的部分官員分別著有《四洲志》《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介紹西方的著作”和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促使部分士大夫開始開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主張,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介紹西方歷史地理等知識的著作,故B項正確;材料所示的僅是鴉片戰爭后清朝少數士大夫對西方歷史地理的介紹,并不能得出“西學觀念興起”“熱衷地理研究”等結論,排除A、D兩項;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代,排除C項。【知識點】開眼看世界【難度】★★【題型】選擇題8.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開始,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材料中的“這場戰爭”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這場戰爭把中國拖入世界。從此開始,中國遭受了列強的百般蹂躪;從此開始,中國人經受了尋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難”可知,這場戰爭標志著中國屈辱歷史的開始,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開始。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至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災難,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故選A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9.鴉片戰爭結束后,英國為了使其占領中國商品市場、掠奪中國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強迫清政府()A.簽訂《南京條約》 B.設立總理衙門C.鎮壓農民起義 D.建立近代工廠【答案】A【解析】本題側重考查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故A項正確;其他三項時間上不符合。【知識點】《南京條約》【難度】★★【題型】選擇題10.第一手史料是指直接真實反映歷史面貌的信息,是事件(或活動)的當時記錄,是事件的實際目擊者或參與者所經歷的。下列可以作為研究鴉片戰爭第一手史料的是()A.舟山鴉片戰爭遺址B.《清史演義》C.電影《鴉片戰爭》D.《魏源全集》【答案】A【解析】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舟山鴉片戰爭遺址真實反映了當時發生的歷史事實,故A項正確;《清史演義》是第二手史料,排除B項;電影《鴉片戰爭》經過了后來的改編,不屬于第一手史料,排除C項;《魏源全集》是研究魏源的第一手史料,不是研究鴉片戰爭的第一手史料,排除D項。【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11.下面是聰聰同學在記憶我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時使用的口訣,該條約的簽訂()條約有四項,割賠和開商;口岸有五處,廣廈福寧上。A.使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B.使清政府向多國賠償了4.5億兩白銀C.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D.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條約有四項,割賠和開商;口岸有五處,廣廈福寧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即《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A項正確;清政府向多國賠償4.5億兩白銀是《辛丑條約》的內容,排除B項;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排除C項;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D項。【知識點】《南京條約》【難度】★★【題型】選擇題12.自英軍攻城以來,廣州民眾由冷漠、恐懼到抗爭。1841年,廣州三元里及各鄉數千鄉民自發抗擊英軍入侵。其后,廣州城內民眾紛紛組成團練和團勇備戰御敵。廣州民眾奮起抗爭說明()A.農民階級成為反侵略先鋒B.民眾民族意識逐漸覺醒C.清政府全面動員民眾抵抗D.中英兩國軍隊沒有正面對抗【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自英軍攻城以來,廣州民眾由冷漠、恐懼到抗爭。1841年,廣州三元里及各鄉數千鄉民自發抗擊英軍入侵。其后,廣州城內民眾紛紛組成團練和團勇備戰御敵”以及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外國列強的入侵,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開始主動組織起來反抗列強的入侵,故B項正確;鴉片戰爭時期農民階級只是抵抗侵略的其中一支力量,但不是反侵略先鋒,排除A項;當時清政府沒有全面動員民眾抵抗,排除C項;鴉片戰爭時期中英兩國軍隊有正面沖突,排除D項。【知識點】中國人民的抗爭【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小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折斷的煙槍(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廣場)材料二英國侵略者為保護所謂的鴉片貿易,依仗其堅船利炮,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英軍先后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島……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進逼南京,清廷被迫派人向英軍求和。材料三“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1)材料一中這個雕塑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景點,請寫出與該雕塑有關的歷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戰爭的過程?這次戰爭給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3)材料三出自近代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哪個不平等條約?除材料所述內容外,這個條約還有哪些規定?(4)有人認為,如果沒有禁煙運動,材料二中的這次戰爭就不會爆發。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說明你的理由。(5)中國在這次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從上述材料反映的這段屈辱史中吸取什么教訓?13.【答案】(1)虎門銷煙。(2)鴉片戰爭。影響: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中英《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4)不同意。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虎門銷煙僅是一個借口,即使沒有虎門銷煙,英國早晚也會找其他借口來挑起戰爭。(5)清朝統治者昏庸、愚昧,中國封建經濟、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后,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等。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知識點】鴉片戰爭【難度】★★【題型】非選擇題C卷(拓展)一、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793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外交使團來華。英方記載馬戛爾尼對乾隆行類似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親吻的動作。而中方大臣和珅在奏折中寫道,“臣等令該貢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頭,禮畢”。中英雙方記載的差異說明()A.歷史真相無法考究辨別B.史料信息須甄別其真偽C.和珅的奏折更接近真相D.英方記載較為真實可信【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英雙方關于馬戛爾尼對乾隆行覲見禮儀的記載存在較大差異,難辨真偽,因此運用史料時,需要甄別其真偽,故B項正確;A項表述太絕對,排除;中英雙方關于馬戛爾尼對乾隆行覲見禮儀的記載存在較大差異,難辨真偽,不能說明“和珅的奏折更接近真相”,也不能說明“英方記載較為真實可信”,排除C、D兩項。【知識點】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難度】★★★【題型】選擇題2.到1850年底,英國輸入中國的商品比1844年底少75萬英鎊,1846年至1856年10年間一直徘徊在100萬英鎊至250萬英鎊之間,而中國的絲、茶及其他土特產品的出口卻逐年增加。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強對華的貿易競爭B.中國傳統經濟的韌性C.英國工業經濟的衰落D.洋務運動的迅速開展【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雖緩慢解體,但仍占主導地位。英國的商品出現滯銷,貿易額并未明顯上升,這是中國傳統經濟的韌性所致,故B項正確;列強對華貿易競爭并不是導致英國對華商品輸出額減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英國工業經濟的衰落”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知識點】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難度】★★★【題型】選擇題3.如下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口貨物稅率(關稅)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中國手工業紡織技術較弱C.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D.英國棉紡織業發達【答案】C【解析】題干中1843年“棉花”“棉紗”“頭等白洋布”的進口稅率,相較于以前大幅下降,結合相關知識可知,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南京條約》中“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這一條款的訂立,故選C項。【知識點】《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