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分層作業_第1頁
《辛亥革命》分層作業_第2頁
《辛亥革命》分層作業_第3頁
《辛亥革命》分層作業_第4頁
《辛亥革命》分層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第第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A卷(基礎)一、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10多次起義。這些起義()A.宣告清朝專制統治結束 B.結束了軍閥割據混戰局面C.推翻了袁世凱獨裁統治 D.推動了革命形勢日益成熟【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10多次起義推動了當時革命形勢的發展,故選D項;這些起義并沒有結束清朝的專制統治,排除A項;此時尚未出現軍閥割據混戰和袁世凱獨裁統治,排除B、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2.與此“命令”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命令……(三)工程八營,以占領楚望臺軍城庫為目的。……(五)四十二標一營左隊進攻漢陽城。……(六)四十二標二營占領漢口大智門、硚口一帶。……總司令蔣翊武A.武昌起義 B.黃花崗起義 C.護國戰爭 D.中華民國成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占領楚望臺軍城庫”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楚望臺軍械所,A項正確;黃花崗起義發生在武昌起義之前,排除B項;護國運動發生在1915年底,排除C項;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與材料命令無關,排除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3.毛澤東曾回憶道:“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刊載著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這個時候,我也聽說了孫中山這個人和同盟會的綱領。當時全國處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是指()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國民大革命 D.南昌起義【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當時全國處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可知,黃興等革命黨人1911年4月在廣州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意義重大,加快了辛亥革命的到來,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農民運動,排除A項;國民大革命和南昌起義不符合材料,排除C、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4.《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指出:辛亥革命絕非簡單的舊式革命,它有現代化的成分,終結了千年不變的王朝輪回,開創了順應潮流的共和時代,鑄造的是千年壯舉。其中,“千年壯舉”指()A.沖擊舊制,思想啟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C.提倡科學,反對愚昧 D.拒絕簽字,維護主權【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所以,“千年壯舉”是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B項正確;“沖擊舊制,思想啟蒙”指戊戌變法,排除A項;“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指新文化運動,排除C項;“拒絕簽字,維護主權”指五四運動,排除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5.閱讀下表,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人物事跡徐錫麟1907年夏,發動安慶起義,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徐錫麟遇難,年僅34歲秋瑾1907年,為策應安慶起義,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年僅32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收殮到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黃花崗A.安慶起義是由徐錫麟、秋瑾領導的B.黃花崗起義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C.革命者具有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D.武裝起義對歷史發展沒有積極作用【答案】C【解析】表格內容反映了革命者在革命起義過程中付出了生命,并且起義在不斷爆發,說明他們具有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C項正確;表格內容無法體現安慶起義的領導者和黃花崗起義的影響,排除A、B項;武裝起義對歷史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排除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6.某學者在評價辛亥革命時指出:“自古以來,皇帝被看作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這說明辛亥革命()A.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產生C.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掃除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答案】A【解析】材料“自古以來,皇帝被看做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不可以被拋棄”,說明辛亥革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A項正確;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產生,排除B項;辛亥革命沒有推翻中國的封建制度,也沒有掃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排除C、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武漢地處長江中游、內陸腹地,這里不僅經濟發達,且革命力量基礎雄厚。革命黨人在沒有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仍決定按原計劃于10日起義。經過一夜激戰,起義部隊完全占領武昌。緊接著,全國各省紛紛響應,不足兩個月時間,內地18個行省中,就有14個省宣布獨立光復,革命烈火迅速燒遍全國。——據張憲文《中華民國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武昌起義取得成功的有利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材料二

關于辛亥革命的爆發,有如下一些論述:清朝建立以來,反清活動在地下組織與秘密社會中保持著一定的活力,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這一傳統中……西方的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及民族主義,民主共和思想成為中國革命的助推力。——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三

孫中山指出:經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掃地無余……國勢危急,岌岌不可終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國之思,而革命風潮自此萌芽矣”。孫中山認為,與兩千年來的歷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實行君主專制政體,王位爭奪又是無情的斗爭。要破這個怪圈,就必須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據《孫中山全集》(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材料四

“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古人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們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敗,而忽視它本身的光芒,以及由它而揭開的新的斗爭的序幕。”……它將中國舊社會經營了千百年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完全打亂了……民眾對自己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從觀念上發生了巨大變化……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3)材料四中作者評價辛亥革命的觀點是什么?從材料中歸納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以及由它而揭開的新的斗爭的序幕”是什么?【答案】(1)有利條件:武漢經濟發達,為革命勝利提供物質基礎;革命力量基礎雄厚。影響:激勵了全國各地的革命斗爭;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2)原因:反清革命活動由來已久;西方民主革命及民主思想的傳播及推動;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清政府實行專制,腐敗無能。(3)觀點:充分肯定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或辛亥革命功大于過;或者辛亥革命的積極意義;或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但具有積極的意義(推動了中國的社會進步)。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亂了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建立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族、民權主義的斗爭綱領在革命中初步實現,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揭開新的斗爭的序幕指的是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解析】【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非選擇題B卷(鞏固)一、選擇題(本題共11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經過10月10日一個下午的不顧一切的協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臨時定出了當天晚上的計劃,然后堅決地出擊,他們殺死了軍官,直驅附近最大的彈藥庫,那里由同營的一個連在駐守。該連也參加其戰友的行動……到凌晨,清政府已被打垮。”該材料描述的是()A.廣州起義 B.武昌起義 C.南昌起義 D.安慶起義【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第二天,革命取得勝利,B項正確;廣州起義、安慶起義以失敗告終,排除A、D項;南昌起義是1927年8月1號,排除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2.學者楊天石曾說:“從武昌起義到中華民國成立,中間只有兩個多月……辛亥革命的一個特點就是時間短,勝利快。”“短”和“快”從側面反映出()A.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根本勝利 B.民族資產階級充分動員群眾C.民主共和觀念已成普遍共識 D.清政府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短”和“快”從側面反映出清政府空前孤立的政治處境,D項正確;辛亥革命并沒有充分動員群眾,排除B項;資產階級革命取得根本勝利,民主共和觀念已成普遍共識不符合史實,排除A、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3.朱春駒在《武漢起義雜憶》中寫道:“由于辮發一旦剪去,則短期內難以再蓄,不像服飾可以輕易變換,因此民眾對于剪辮的態度普遍遲疑,剪刀一動,蹄哭并作。”民眾的態度主要體現了()A.對蓄辮的十分喜愛 B.對清政府統治的不滿C.對革命前景的憂慮 D.對生活方式難以適應【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民眾對于剪辮的態度普遍遲疑,這反映了民眾對辛亥革命前景的憂慮,故C正確;題干反映的不是民眾對蓄辮的十分喜愛,而是對于剪辮態度的遲疑,A項排除;材料沒有反映對清政府統治的不滿或對生活方式難以適應,排除B、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4.武昌起義“第一槍”到底由誰打響,歷來眾說紛紜。下表列舉了相關觀點,據此可以得出()出處觀點首義人士胡祖舜回憶城外起義總指揮李鵬升指揮羅金玉打響了武昌首義第一槍,時間是10月10日晚上6時零5分孫中山《建國方略》為自存計,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史學家章開沅等主編《辛亥革命史》屆時,羅金玉首發一槍,輜重隊的革命者即將馬草房點燃,舉火起義A.當事人的回憶接近史實 B.革命家的觀點具有權威性C.史學家的著作更為可信 D.歷史研究應準確考證史料【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武昌起義第一槍到底由誰打響?眾說紛紜,觀點不一。胡祖舜等人認為是羅金玉,孫中山認為是熊丙坤,據此可知歷史研究應多方面準確考證史料,還原歷史真相,D項正確。當事人的回憶可能也存在記憶模糊的問題;革命家的觀點也可能有主觀色彩;史學家的著作依據相關史料,但不一定更為可信,對史料也需要進行準確的考證,排除A、B、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5.《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被逼到生死攸關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面臨著兩種形勢的史實是()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C.《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D.《南京條約》和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20世紀中國”和所學知識,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民族危機更加嚴重,符合“這個民族……被逼到生死攸關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反映了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救亡圖存的探索,符合“還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故C項正確。【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6.孫中山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吁》一文中寫道:“滿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也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屋免于傾倒嗎?我們恐怕這種支撐行為的本身反要加速起顛覆……”他找到的解決辦法是()A.借助美國的力量解決中國問題 B.宣傳維新變法,進行救亡圖存C.學習西方,創辦軍事民用工業 D.進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作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袖,認為應該推翻腐朽的滿清王朝的統治,為此他創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華民國,D項正確。【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7.吳玉章在《辛亥革命親歷記》中提到:“辛亥革命的勝利,也使五四運動不可避免。因為人民在經過了這樣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之后,精神上和思想上獲得了相當大的解放……比較容易接受新的革命理論。”以上材料論述的是辛亥革命的()A.背景 B.經過 C.特點 D.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辛亥革命的勝利,也使五四運動不可避免……精神上和思想上獲得了相當大的解放……比較容易接受新的革命理論”,可知論述的是辛亥革命帶來的影響,D項正確。【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8.章士釗在《孫逸仙·自序》中寫道:“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孫中山能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主要是因為他()A.創立“拜上帝會”,領導太平天國運動B.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維新變法C.創建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D.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答案】C【解析】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故C項正確。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領導太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維新變法,排除B項;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排除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9.“武昌起義以后,一個月之內……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并且沒有一個地方發生激烈的戰爭。滿清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為民國了。”這段歷史記述()A.否定了武昌起義的重要作用 B.說明了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局限性C.描述了辛亥革命發展的迅猛 D.揭示了清王朝走向滅亡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題干信息“滿清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表明滿清的滅亡,根源在其自身,走向滅亡是歷史的必然,D項正確;題干材料強調清王朝滅亡的必然,并沒有否定武昌起義的作用,也體現不出辛亥革命發展的迅猛和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局限性,排除A、B、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10.中國歷代都采用帝王紀年。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即電告各省都督;中華民國,改用陽歷。這從側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A.揭開民主革命序幕 B.終結君主專制制度C.推動革命高潮到來 D.鼓舞全國人民斗志【答案】B【解析】據題干“中國歷代都采用帝王紀年……中華民國,改用陽歷”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從側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終結君主專制制度,B項正確;材料表明資產階級革命派終結君主專制制度的目的和決心,揭開民主革命序幕、推動革命高潮到來、鼓舞全國人民斗志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排除A、C、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11.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對參與國家政治產生了興趣,他們開始將集會、結社、選舉等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民國,參與政治的除了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工人、軍人和士紳外,婦女也有參政的意愿,女子參政團相繼出現。這表明辛亥革命()A.實現了男女權力的平等 B.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C.促進各階層思想的趨同 D.擴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礎【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在民國,參與政治的除了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工人、軍人和士紳外,婦女也有參政的意愿”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擴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礎,D項正確;辛亥革命沒有實現男女權力的平等,排除A項;辛亥革命后,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排除B項;材料內容無法反映促進各階層思想的趨同,排除C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12.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材料一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合并而成),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并決定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同盟會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1)據材料一寫出同盟會的性質,其革命綱領可概括成什么?材料二下面為陳天華《猛回頭》內容摘錄。《猛回頭》摘錄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2)據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社會狀況。材料三

黃花崗起義之后,孫中山先生這樣評價:“不半載武昌之大革命已成。”臨終前,他又留下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孫中山(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卻又說“革命尚未成功”?(4)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國救民。如今盛世,如他所愿。作為一名中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你會怎么做?【答案】(1)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三民主義。(2)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3)“大革命已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革命尚未成功: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4)努力學習,關心國家命運,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解析】【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非選擇題C卷(拓展)一、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果一個民族面對著深重的危機,卻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憤和沮喪絕望的情緒中,或者只是不顧一切地起來蠻干,那談不上民族的新覺醒,這就需要有新的社會力量站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頭。材料中的“新的社會力量”領導了()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這就需要有新的社會力量站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頭”可知,近代中國處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危急關頭,中國需要一場民族解放運動來解放中國,解放中華民族。此時“新的社會力量”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并最終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D項正確。【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2.胡漢民在自傳中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時說:“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則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至其實質如何,都非所問。”符合這個觀點表述的是()A.民主共和觀念尚未被民眾普遍接受B.創建民國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C.民眾對“民國共和”觀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D.民主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則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可知,民眾對于民國共和毫無認識,說明民主共和觀念尚未被民眾普遍接受,A項正確;創建民國缺少深厚的群眾基礎,排除B項;辛亥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排除C項;題干沒有反映民主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排除D項。【知識點】辛亥革命【難度】★★★【題型】選擇題3.某校歷史社團開展研究性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