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物流在國際貿易中身為重要一環,產品運輸的效率對國際貿易有著重要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國家之一,中國的水產品進口貿易對國內水產品消費市場的交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覆蓋了15個成員國,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其中包含多個常年對中國進口水產品的國家,近年來,中國與RCEP各國之間不斷改善跨境物流水平,為雙邊貿易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水產品的進口與物流表現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對經濟的增長和提供的就業機會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水產品貿易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運輸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有必要對水產品進出口國之間的物流狀況及效率做出客觀評價。研究貿易成本如何影響貿易流量一直是學術領域的焦點和焦點。本研究以物流績效作為評價標準,探討了影響貿易效率的各種因素,并運用物流績效指數LPI來評估RCEP成員國在物流方面的發展狀況。通過應用引力模型,我們選擇了2011—2021年期間RCEP的11個成員國對中國水產品的出口數據進行分析,以研究RCEP成員國的物流表現如何影響中國的水產品出口貿易,通過分析物流環節中的關鍵因素,如運輸時間、成本、可靠性等,以及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和合作機制,識別各國在出口方面的優勢,以便為中國水產品貿易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和政策建議。關鍵詞:國際貿易,物流績效,水產品,RCEP成員國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globaleconomyandthecontinuousexpansionofinternationaltrade,logisticsininternationaltradeasanimportantpartoftheefficiencyofproducttransportationhasanimportantimpactoninternationaltrade.Chinaasoneofthelargestinternationaltradingcountriesofaquaticproducts,aquaticproductsimporttradeaffectsthetradeofChina'saquaticproductsconsumermarket.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isthelargestfreetradeagreementinAsia,covering15membercountries,includingJapan,SouthKorea,Australia,etc.,whichincludesanumberofperennialexportsofaquaticproductstoChina,inrecentyears,ChinaandRCEPcountriescontinuetoimprovethecross-borderlogisticslevel,bringingmoredevelopmentopportunitiesforbilateraltrade.Theexporttradeofaquaticproductshasacorrelationwithlogisticsperformance,anditscontributiontoeconomicgrowthandemploymentcannotbeignored.Theresearchoftradecostaffectingtradeflowhasbeenthehotspotandfocusofacademia.Thispapertakeslogisticsperformanceasthemeasurementindextoanalyzethefactorsaffectingtradeefficiency,andadoptsthelogisticsperformanceindexLPItoanalyzethelogisticsdevelopmentlevelofRCEPmembercountries.Usingthegravitymodel,thefishexportdataofthe11RCEPmembercountriestoChinafrom2011to2021areselectedtomeasure,toexploretheimpactoflogisticsperformanceofRCEPmembercountriesonChina'sexportfishtrade,andtofindouttheexportadvantagesofeachcountrybyanalyzingthekeyfactorsinthelogisticslink,suchastransportationtime,cost,reliability,etc.,aswellasthetradebarriersbetweenRCEPmembercountriesandtheByanalyzingthekeyfactorsinthelogisticsprocess,suchastransportationtimeandreliability,aswellasthetradebarriersandcooperationmechanismsamongRCEPmembercountries,wewillfindouttheexportadvantagesofeachcountryandprovidedecision-makingsupportandpolicy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aquaticproductstrade.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logisticsperformance,fisheryproducts,RCEPmembercountries
目錄TOC\o"1-2"\h\u1701摘要 130693Abstract 2目錄 47142一、引言 612449(一)研究背景 627112(二)前沿的主要問題 76877(三)研究意義及目的 826640(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915608二、文獻綜述 1112971(一)關于水產品進口貿易的研究綜述 1113951(二)關于物流績效對水產品貿易的研究綜述 1230117(三)關于RCEP成員國對中國進口貿易的研究綜述 1521418(四)文獻述評 1732458三、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及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現狀分析 183037(一)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現狀分析 182363(二)RCEP成員國水產品對中國進口貿易現狀分析 2331331四、實證分析 2624771(一)模型構建 2620200(二)樣本及數據說明 2617177(三)實證分析 28488(四)本章小結 3410116五、結論與建議 3521589(一)本研究的結論 3520703(二)對策建議 366772參考文獻 3827457致謝 42
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對中國進口水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一個覆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貿易協議,其目的是推動成員國間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RCEP的成員國涵蓋了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15個亞太地區的國家。作為擁有最大國籍的自由貿易集團,它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并且其成員構成了全球經濟活動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它是一個數量最多、成員構成最多樣化且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自由貿易區。在如今國際對抗形勢激烈,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此起彼伏的當下,這個致力于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這也將對我國的國際貿易帶來深遠的影響。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中國對印尼、澳大利亞、越南、新西蘭等成員國的水產品貿易顯著,這些國家是其海產品貿易的關鍵伙伴。深入探討中國自RCEP成員國進口水產品的貿易動因,對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中國與RCEP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緊密,貨物交易量快速增長,但仍存在波動性。CEP成員國中有許多農業大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是各國關注的重點領域,當中存在很多RCEP對農產品貿易、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影響。我國與貿易伙伴國家的資源稟賦和經濟規模、需求與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我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物流績效是指物流系統在運輸、倉儲、包裝、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效率和效益。包含了物流效率的影響因素,顧客滿意度、信息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物流績效的順利轉運對國際貿易的過程有著正向的順暢運作,國際貿易與物流績效有著密切且正向的關系。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在過去幾年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在RCEP成員國之間的的貿易商品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資源稟賦等各領域的發展有所差距,成員國之間的通關效率、物流服務和售后等能力并不一致,各國之間有著一定的物流績效差距。中國作為RCEP的重要成員國,其物流績效在全球范圍內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的物流業發展迅速,物流網絡覆蓋范圍從廣泛,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國的出口貿易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發展,物流績效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成本效益分析。中國的水產品貿易規模龐大,產品種類豐富,涵蓋了魚類、蝦類、貝類、海參等多個品種。在貿易結構調整和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下,中國水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有所減弱。中國水產品貿易的發展狀況體現在貿易伙伴和水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兩個方面。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應積極擴大貿易市場范圍,并加大水產品的生產力度。隨著需求量的增加,中國進口水產品增長迅速,但進口水產品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水產品主要以海運為主,由于水產品的特殊性,在運輸上有一定的物流需求,需要時效性以及保鮮等等,隨著出口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對外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和貿易摩擦的增加,盡管貿易順差在不斷擴大,但貿易條件卻持續惡化,存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貿易結構風險,世界銀行首次在2007年推出了物流績效指數(LPI)。自2010年以后,該指數每兩年發布一次,并且采用5分制來量化這一指標:得分越高,物流績效就會更為出色。經過對文獻的深入梳理,我國對專業市場的研究已逾二十年,在此期間,專業市場的定義逐漸健全,隨著市場經濟的壯大,市場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日趨尖銳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對中國進口水產品的影響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問題。研究者需要關注物流成本和效率、物流網絡和運輸通道、貿易便利化和關稅壁壘、供應鏈管理和信息技術應用,以及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物流等方面的問題,深入分析這些因素對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和挑戰。(二)前沿的主要問題在研究方面,目前國內學者對中國與RCEP國家貨物貿易的研究很多,但研究的年限較短,并且很少將研究固定在某項或某類具體的產品上,但也有在研究其他與水產品一樣的農業產品出口與物流績效的相關研究。在物流績效方面,目前我國研究物流績效相比其他國家還屬于不完善的階段,應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優化物流網絡的布局、運輸路徑和倉儲位置。在我國水產品方面,水產品屬于食品,對運輸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運輸稍有不慎容易受到影響,食品安全一直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問題之一,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也是影響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但我國的水產品質量檢驗制度還不健全,近年來水產品出口遭通報批次居高不下,國內水產品行業是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重災區之一。水產品的捕撈和養殖對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實現中國水產品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發展的一環。(三)研究意義及目的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從我國進口水產品的角度出發,通過建立模型研究,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促進專業市場的發展。通過對國內外已有文獻的閱讀,結合當前專業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次的選題意義有如下兩個方面:1.理論意義物流與貿易間有著相互補充的關系,要想確保跨國貿易的流暢實施,各國的物流網絡與供應鏈之間的相互鏈接和連接是至關重要的。物流和貿易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討中國國內的物流業對中國進口水產品所帶來的影響。通常,我們會以港口的處理能力和鐵路的運輸量作為衡量物流發展水平的單一標準,但在實際情況下,物流行為涉及到運輸、存儲和管理等多個環節,所以這種方式難以全面反映現實的實際狀況。這篇文章采納了綜合評估標準—物流績績評價及其它六個子標準,對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在中國進口水產品交易的作用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旨在為未來快速打通亞太區域貿易渠道和推動RCEP區域物流結構的完善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2.現實意義在全球范圍經貿環境不斷惡化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RCEP成立所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改善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的發展,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課題。水產品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物流運輸環境、物流時效性、運輸便捷等方面的需求。基于物流視角,對RCEP各成員的物流表現和中國水產品貿易進行了研究以外貿為紐帶,開拓中國水產品出口新路,為發現和探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中的存在的問題予以新思路,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予以了新的政策和有力建議,也為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及全球經貿合作帶來更多契機。(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對中國進口水產品的影響,通過分析物流環節中的關鍵因素以及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和合作機制,為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和政策建議。首先,通過文獻閱讀法了解RCEP成員國的理論背景,并提出物流績效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聯系。其次,通過收集各RECP成員國對我國出口水產品以及物流績效的數據,利用Stata15.0分析軟件,并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最后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1.研究內容在論文構思和撰寫的過程中,本文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在每一階段都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1)提出問題第一章為引言。在引言中介紹物流績效與國際貿易的關系以及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聯系,并提出研究問題、研究目的,闡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2)分析問題第二章為文獻綜述。包括物流績效指數的概念和中國進口水產品的發展研究綜述;中國與RCEP成員國國際貿易相關研究;對已有文獻進行綜合評述。第三章是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從中國水產品進口特點、產地特征和地區分布等方面,闡述了中國水產品進口的基本情況。其次就是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與RCEP國家之間的經貿關系,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第四章是研究設計和經驗分析,選取了適當的被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和受控變量,并對變量進行了定義和測量。對理論和基礎進行了研究,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第四章為研究設計及實證研究,選擇合適的被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研究變量的定義、量表設計、研究假設及依據,并構建模型。如下所示:lnIM其中,α0為常數項,α1-α6是回歸系數,是需要進行估計的系數值,i代表中國,j代表進口國,t代表年份即時間,通過相關的數據,制成Excel表格再運用Stata15.0對模型進行調試,并對調試后的序列進行描述性統計,OLS、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回歸以及穩健性檢驗。通過相關的數據,制成Excel表格再運用Stata15.0對模型進行調試,并對調試后的序列進行描述性統計,F檢驗、LM檢驗、豪斯曼檢驗、ols回歸。(3)解決問題第五章得出結論,在結論的基礎上提出建議與對策。
(一)關于水產品進口貿易的研究綜述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多元化,水產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因此成為國際貿易重要的貿易食品,改善市民的膳食結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額為12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出口額為175億美元,連續19年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國是水產品進出口大國。郭婷(2023)指出,東亞國家和馬東南亞國家都位于沿海地區,擁有豐富的資源稟賦、優質的灘涂資源和便利的貿易條件,有利于建立本土的“海上糧倉”。這使得這些地區的水產品生產、養殖和加工具有比較優勢,不僅具有較高的自給率,持續輸出高品質水產品,提升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中國水產品市場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杜軍與鄢波(2016)進行了關于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水產品交易領域的深入研究,研究揭示了交易雙方的經濟行為模式、貿易的距離、是否有共同使用的語言,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等,都是影響水產品雙邊貿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關于港口的部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貿易活動,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水產品雙向貿易可以得到顯著的促進。特別是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貿易創造路徑顯著地推動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水產品雙邊貿易。時文博認為我國與其貿易伙伴國家之間的資源配置、經濟規模、需求和經濟發展狀況,是決定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從水產品的生產、貿易額、合作伙伴以及商品結構等多個維度出發,全面展示了中國水產品貿易的當前發展態勢。通過運用貿易競爭優勢指標研究中國水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并建議中國應當積極地拓寬其貿易市場,同時需要優化其出口商品的結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各國間在水產品貿易上競爭日益激烈。在1978年,全國的人均水平幾乎是10倍之多,我國與其貿易伙伴國家在資源配置、經濟規模、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的差異,是影響我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為了在未來的全球市場中為中國水產產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如何將資源上的優勢轉化為國際上的競爭力。蔡鑫(2018)研究和探討如何提升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重要性。文章表示在此基礎上,本文基于產業內貿易理論,構建面板門檻回歸模型,從出口產品結構視角考察水產品國際貿易對其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及其異質性。陳宏(2022)通過對三元邊際分析的K-S檢驗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在2000年至2020年這段時間里,中國水產品進口經歷了由數量和價格優勢導向,現在呈現緩慢增長態勢。在探究影響水產品貿易及其競爭力的因素時,我們應用了地理加權回歸模型,觀察到經濟因素的推動作用逐漸上升,科技因素的影響范圍也在擴大。王慧(2016)提出,水產品貿易面臨諸多挑戰,諸如國內養殖技術不足、員工專業技能不強、養殖保險發展遲緩、產業支持政策缺乏等,這些問題對水產品交易產生了負面影響。邵桂蘭通過分析2000至2011年中國與東盟的水產品貿易數據,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對貿易流量進行估計,研究發現:經濟規模、人均GDP差異、CAFTA關稅等對雙邊貿易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而地理位置、中國水產品產量、人口規模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周夢迪(2022)通過構建浙江省水產品國際貿易競爭指數、出口增長優勢指數和出口貢獻率等指標,分析了浙江省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發現其呈現下降趨勢,出口優勢正在逐漸減弱,這對貿易發展是不利的。(二)關于物流績效對水產品貿易的研究綜述眾多證據都指出,物流系統的運行效率對雙方貿易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這種影響的深度可能會因各國的經濟和地理條件而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內主要成員國的進出口數據基礎上研究發現,物流績效對雙邊貿易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在物流績效與貿易量之間的關系中,收入水平被視為一個核心因素。許多學者利用已有的有關物流領域的數據,運用量化的方法,探討了物流績效與貿易量的相關性。其中最常用的是引力模型,他是是古典貿易理論的經典模型,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最先將其用于國際貿易相關研究,盡管他們主要關注GDP和距離這兩個因素,但他們認為,當兩國的經濟規模更大、距離更近時,它們之間的貿易量也會相應增加。通過Linnemann(1966)在貿易引力模型中首次加入“人口規模”的這一變量以及Andersonetal.(1989)添加更多的貿易引力模型影響因素的選擇。康曉玲,寧婧(2016)將中亞地區的物流表現指標與貿易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提高物流績效水平可以提高貿易流量,尤其是在精密機械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額方面。張寶友(2009)分析了1995-2004年這十年間中國的進出口情況,并將其與網絡里程、貨物周轉量等物流因素聯系起來。分析結果表明,物流彈性的變化會引起貿易量的同向變化。在這個意義上,本文將考慮不同收入水平下的物流績效對國際貿易的作用。在不同的物流績效維度在貿易中的相對作用進行了比較,并進一步研究了各國收入水平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研究方法與之前的研究有所不同,研究使用了收入水平作為研究手段,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物流績效維度對結果的影響。通過實證檢驗,發現在考慮收入效應后,物流績效對于貿易量有顯著影響。劉鄧(2018)說明物流的實質,即物品由供應地向接收地流動。物流從現實的需要出發,把運輸,儲藏,裝卸搬運,包裝,流通處理,配送及信息處理等諸多職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Anderson,J.E.(1979)的研究表示監管或貿易便利化環境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取決于人均收入水平。特別是,低收入經濟體通過卓越的物流實現了最大的收益。對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經濟體來說,卓越的物流增加了出口,而增加了進口。相反,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經濟體的進口往往比出口表現得益于更好的物流績效。因此,JamesEAnderson,EricvanWincoop(2003)表示為提高伙伴國家的物流績效而采取的合作行動可能比僅改善出口國的績效對中高收入國家的出口產生更大的影響,低收入國家借助優化物流顯著提升了其經濟利益,尤其是通過增強出口能力。與此相對,中高收入及高收入國家因物流效率的提升,其進口效能往往超越出口,展現了不同經濟體間物流績效對貿易結構的影響差異。AnderssonP.AronssonH(1989年)指出,與單一的出口貿易相比,通過協作行為來提升伙伴國的物流表現對于中等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出口效果更為顯著。Dilay?elebi(2017年)指出,完善的后勤服務可以促進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出口,同時也會促進進口。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中等和較高的國家,其進口從較好的物流性能中獲益甚多。所以,對于中等和中等收入國家而言,提升其后勤表現的協作行為對其出口的作用要大于單一提升其出口表現。因此,為提高伙伴國家的物流績效而采取的合作行動可能比僅改善出口國的績效對中高收入國家的出口產生更大的影響。董宇宸(2022)表示在物流績效這一指標出現之前,學術界對貨物運輸成本的研究較多,特別是那些經濟相對較不發達的國家,由于基礎建設不完善,高昂的運輸費用,制約著該國家外貿的發展,致使國內有關行業的產品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錯失了在全球貿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機遇。在物流績效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世界銀行發布的物流績效指數LPI和其他細分指標融入到分析物流績效對貿易影響的研究中。佟光霽(2020)發現第一次將在貨物的流轉過程中有流動性的“人類勞動”和“去勞動或對象化勞動”兩者投入后產出增加的效用被界定為物流效用,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一個衡量物流效率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豐富和完善,認為從效率、效用、質量、生產率、創新等指標來測度。陶章(2020)將信息共享納入到物流績效評估體系中,而信息基礎設施是物流系統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其先進的信息科技水平可以有效地改善信息共享水平,提升物流效率。夏文豪(2021)都指出海關、口岸的效率低下,勢必會影響到物流的及時性。如果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不發達,那么其產品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就會下降。一些學者從其他角度探討了物流效率的影響因素,顧客滿意度、信息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是提高物流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推動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的也是不容忽視的。對歐洲國家物流發展水平與出口貿易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商品可追蹤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鑒于以上所述,早期研究中關于物流評價是基于學者自身需求而建立的,具有主觀性。2007年由世界銀行和芬蘭圖爾庫經濟研究所共同發布的國際物流績效指數(LPI)從六個方面對160多國家和區域的物流績效進行了評估,是首個能夠比較完整和全面衡量國家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數,也作為反映國家物流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水產品自身含水率和蛋白含量都比較高,在室溫下很容易腐敗,這就要求運輸方式要比較好,不論是溫度、存儲都是運輸水產品最關鍵的控制因素。近年來,學者們逐漸注重非傳統貿易因素對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郭書克(2017)、李慕菌(2017)、邵桂蘭(2022)的研究發現,航運的便捷性、港口設施的質量、貿易協定的實施,以及制度環境等因素對我國的水產品出口貿易有著顯著影響。而王麗紅(2015)則建議,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安全,從采收捕獲地開始的冷鏈物流到最終消費者,都應始終處于低溫狀態。朱巖、陳傳軍和聞琦(2016)認為,水產品的特性,如高價值、易腐性和長時間的國際貿易運輸,決定了國際冷鏈物流必須具備專業性和科學性,而擔負這一責任的物流公司,一定要有較高水準的專業軟,硬件。馬錦濤(2012)認為,不同國家水產品冷鏈不完善、體系不配套等原因導致國際物流冷鏈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水產品國際物流冷鏈發展前景欠佳。孫艷(2010)的研究發現,當前世界各國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基本處于空白,各國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大多局限于大物流專業,而專門培養水產品物流的人才則少之又少。但葉玲(2005)提出我國水產品物流缺乏標準化,各區域和各省水產品物流工具溫度把控,交通工具和水產品盛裝工具的規格等方面都有差別,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水產品物流過程的大量損失。這些問題都要求我們必須深入思考,找出解決方法,增強中國水產品出口競爭力。AndersonJE(2004)通過對北美、日本、歐洲三個國家的商品出口進行統計,利用格蘭杰檢驗方法對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之間得相互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但前者對國際貿易的拉動效果要比后者要弱一些。運用面板資料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廣東省的外貿額和物流水平之間存在著一種動態平衡性,物流發展程度則明顯地影響著其進出口總額。(三)關于RCEP成員國對中國進口貿易的研究綜述自RCEP協定出臺后,中國對RCEP成員國間的貿易量逐步增加,而關于中國對RCEP成員間的貿易量,多數學者都提出了中國所處的互補性比較強的情況。國務院(2015)表示RCEP協定是截至2022年我國簽訂的范圍最廣、自由化最高、涵蓋國家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其簽訂對各成員國具有重要意萬周燕,肖艷(2021)指出在RCEP協定提出后,區域經濟合作關系逐漸成為一個研究熱點,根據已有文獻,對中國和RCEP成員國之間的國際貿易研究有如下內容:首先,RCEP成員國和中國對外貿易整體貿易狀況分析,其次探討了中國同RCEP成員國貿易往來的影響因素,并就RCEP協定實施后如何影響多邊貿易進行了預測。在貿易現狀方面,多數學者都將利用各種指標來衡量雙邊國家貿易現狀。劉冰、陳淑梅(2014)在RCEP協定簽訂會給中國農產品貿易既帶來機遇又帶來挑戰的背景下,利用貿易互補指標、強度指數等指標測度農產品貿易并得出結論:盡管中國的農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相對較弱,但中國與RCEP的其他成員國在農產品上有著顯著的互補關系。黃偉新,龔新蜀(2014)的測算結果證明,中國與RCEP伙伴國家之間的貿易呈現出一種既有競爭又有互補的態勢,且雙邊國家的產業能夠有效互補,雙方都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樊秀峰(2015)從中國對RCEP成員國農產品出口的情況以及雙邊國家互補性和競爭性角度出發,發現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農產品需求互補,中國對貿易伙伴國家的農產品出口發展空間廣闊。宣善文(2015)利用RCA和TC指數對中國與RECP伙伴國之間的農產品相互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進行了量化研究,得出伙伴國家的農產品競爭力比中國要強得多,這也是近幾年來中國對其出口出現了逆差的一個主要因素。馮曉玲,高一鳴(2015)利用TCI指標對中國和RCEP國家的整體貿易量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中國對成員國的出口效率呈現下降的態勢,相對優勢也明顯降低。Tinbergen開創性地提出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念,他主張在一定區域內,各國通過協商與合作,消除貿易障礙,構建最優的經濟體系。此后,JacobWeiner對這一理念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關稅同盟的理論,該理論進一步闡述了區域經濟一體化能夠去除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后來,雅各布·韋納(JacobWeiner)提出了關稅同盟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消除區域貿易壁壘,使區域內的貿易活動自由流動,增加被排除在外的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改善整個社會的福利,同時為行業帶來規模經濟并增加國際競爭。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和豐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態逐步完善,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有效減少貿易和非貿易壁壘,增加生產要素在成員之間的流動。BeharA,VenablesAJ.(2011)運用空間面板資料對物流績效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地增加貨物周轉量、對貿易規模以及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行了證實,同時,RCEP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港口基礎設施質量、簽署FTA也會拉動中國的進口貿易量。(四)文獻述評通過對上述文獻的整理分析,目前對中國對RCEP成員國水產品進口增長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中國參與水產品國際貿易的數據種類繁多,國內學者研究的物流指標也不盡相同,物流績效中存在多種衡量指標。大多數學者都是對國家和特定行業的貿易進行深入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從而推動經濟一體化融合,但現有研究尚有不足之處。從研究對象的角度來分析,大部分的學者聚焦在中國與其他多邊和雙邊組織的區域貿易上,比如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自貿區協議國間的國際貿易等;在研究的內容上來看,現有的研究大多是從整個產業的角度來剖析物流績效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比如農產品貿易、機電產品的國際貿易,而對于特定產品的分析比較薄弱,少有研究將貿易引力模型應用到水產品產業發展。
(一)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現狀分析本文通過分析2007~2022年RCEP參與國的整體物流績效指數綜合分數指標以及物流績效指數分項指標分析,但文萊在2016年才加入物流績效評估名單,在此之前并無排名和相關數據,本文為了數據的完整度刪除了文萊的數據。最后選擇了15個RCEP成員國的數據。物流績效指數的綜合分數反映出根據清關程序的效率、貿易和運輸質量相關基礎設施的質量、安排價格具有競爭力的貨運的難易度、物流服務的質量、追蹤查詢貨物的能力以及貨物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收貨人的頻率所建立的對一個國家的物流的認知。世界銀行從2009年度開始收集調查,當中覆蓋近1,000家國際貨運代理商提交的5,000多份國家評估問卷來衡量和評價物流績效,評分采用五分制,1分最差,5分最好,由世界銀行聯合學術機構、國際組織、私營企業以及國際物流從業人員共同完成。LPI指數具有良好的的綜合性、可靠性和層次性,能夠全面地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物流水平以及國家的發展水平。表3-1RCEP成員國2007-2022年LPI得分與排名表年份2007201020122014201620182022國家分數排名分數排名分數排名分數排名分數排名分數排名分數排名澳大利亞3.79183.84183.73193.81173.79203.75193.720中國3.32353.49293.52273.53323.66273.61273.724印度尼西亞3.01502.76882.94683.08612.98713.1553371印度3.07453.12533.08543.08623.42403.18513.445日本4.0273.9773.9383.91103.97124.0343.913柬埔寨2.51012.371742.561322.741012.80842.581252.4159韓國3.52273.64233.7203.67213.72253.61263.818老撾2.251612.461532.51412.391762.071992.7992.4166緬甸1.861942.331772.371732.251922.461512.3184/203馬來西亞3.48293.44343.49313.59263.43373.22473.633新西蘭3.75203.65213.42363.64233.39423.88153.635菲律賓2.69753.14503.02603.00652.86822.9683.358新加坡4.1914.0924.1314.0054.145474.31泰國3.31363.29403.18433.43403.26513.41373.542越南2.89622.96623613.15562.98723.27443.357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統計整理從數據得知,在2007~2022年整體的物流績效的LPI指標中排名逐漸上升,而在最新的2022時期,RCEP成員國的LPI平均都在3.42分以上,世界范圍內所有國家的LPI均分為2.95分,RCEP成員國的總體物流發展水平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其中新加坡長期位于第一,中間有一些上下起伏,而緬甸常年墊底,位于排名靠后。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發展水平差異,在全球的分布區域較分散,RCEP參與國主要分為東亞國家、東盟十國和大洋洲國家。分析發現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的排名位于前列,這些國家都是經濟水平和資源稟賦較高的國家,物流發展水平相對成熟。而中國、韓國和新西蘭的排名位于中上,該地區的發展水平在全球物流績效中屬于高水平發展,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在逐漸縮小,有一定的潛在競爭力。而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排名相對在居中,位于全球的中等發展水平,在RCEP參與國中相對發展水平較低,但在東盟國家中的物流發展水平位居前列。關于其他的東盟國家,如菲律賓、柬埔寨、老撾、緬甸,物流的排名比較靠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物流發展水平也相對在排名中更低,平均分數都不超過3分以上。從LPI指數的分析結果來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成員國可以按照物流水平的差異分為三類,分別是物流水平較高、中等和較低的國家。首先,物流水平較高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和中國等。其次,物流水平屬于中等水平的國家有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最后,物流水平較低的國家主要是柬埔寨、文萊、菲律賓、老撾和緬甸等。高水平物流國家通常伴隨著良好的經濟發展,物流績效表現相對穩定。高度發達國家的物流水平不斷提高,追求持續增長,以縮小與高水平國家的差距。與此相反,低水平國家的物流績效波動較大,要全面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物流發展水平。表3-2區域物流績效均值年份RCEP成員國均值LPI世界均值LPIRCEP東盟十國成員國均值LPI東亞國家RCEP成員國均值LPI20072.962.532.523.3320102.972.572.463.4320123.002.632.533.4620143.142.702.713.4920163.052.692.583.5420183.112.662.633.5620223.222.772.753.70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統計整理從上表可以看出,RCEP成員國與世界各國的平均LPI趨勢在逐步增加,全球物流水平高速運行,但各地區的LPI差異在增加,同期RCEP成員國的LPI平均在3.14分以上,世界所有國家的LPI平均在2.89分。RCEP區域整體物流發展水平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盡管近年來存在貿易摩擦、新冠病毒感染等不確定性因素,但對世界貿易的影響仍然很大。RCEP成員國LPI指數在全球表現出較高的得分,表明RCEP具有一定的貿易優勢,在進行貿易交流的同時,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節約更多的物流時間和運輸成本,為國家間貿易帶來更多便利。圖3-3RCEP成員國年均LPI得分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統計整理根據不同國家地區與全球的LPI得知,各國家地區范疇之間的LPI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RCEP成員國之間的物流發展水平程度有很大差別。RCEP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水平略有差距,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這幾個排名在前的國家屬于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它們擁有較好的物流水平發展,屬于有較高發展水平的世界大國,LPI分數不但高于平均數,更是世界上的領先者,其中日本和新加波的物流水平都相對穩定,常年在世界前十,LPI得分多年以來都遠高于RCEP區域總體的平均值,可見經濟水平高的國家能更好帶來穩定高效的物流績效。而像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處于中上水平的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的國家,它們的物流水平屬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平均線之上但與經濟水平好的國家有一定的差距,與排名靠前的國家相比平均分差在0.15至0.57分之間,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的物流發展水平在RCEP地區屬于較為優異的階段,其在全球物流績效排名中一直位列前40名,并且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在東盟地區,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的物流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地位,其中馬來西亞和印尼的LPI指標與國際平均水平相近,但其物流績效在世界排名位列40名后;最后是以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例如柬埔寨、老撾和緬甸,這些國家在各方面都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屬于區域內物流低水平國家,其LPI指數得分均都不到3分,與國際LPI的平均值相差甚遠;物流績效最后一名的緬甸與新加坡之間存在1.83分的差距,緬甸的物流水平在全球和RCEP區域都屬于較低的國家;2018年LPI指數的最新數據顯示,緬甸落后于日本179位。上述數據表明,三個不同層次成員國的物流績效指數差異較大,且分布較散,由此可見,RCEP區域內國家的物流發展不均衡,各國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物流績效的具體分項指標包括:通關手續的效率、物流基礎設施的質量、物流服務的能力和質量、貨物的跟蹤和查詢能力,以及物流運輸的及時性。這五項指標的評分范圍為1至5分,分數越高表示物流水平越高。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RCEP成員國的物流水平,本文整理了2007年至2022年的物流績效子指標得分,從而更全面地了解RCEP成員國的物流發展程度。具體解釋如下表所示。表3-4RCEP物流績效指數分項指標得分國家物流基礎設施的質量清關程序的效率追蹤查詢貨物的能力物流服務的能力和質量時效性澳大利亞3.983.693.893.793.99中國3.803.223.583.553.81印度尼西亞2.852.673.112.923.47印度3.042.863.233.233.57日本4.203.834.044.034.22柬埔寨2.172.372.682.482.96大韓民國3.863.463.733.673.94老撾2.302.262.302.342.84緬甸2.012.142.232.192.76馬來西亞3.393.213.473.433.77新西蘭3.813.563.653.653.95菲律賓2.872.703.072.923.37新加坡4.304.044.134.144.34泰國3.363.113.373.253.73越南3.012.833.153.153.47平均得分3.263.063.313.253.61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統計整理從物流績效指數分項指標得知,近幾年來的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指數和分項指標總體趨勢一直往上,其中時效性的評價得分最高,而清關程序的效率的平均得分最低,RCEP成員國比較中,整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地區之間的有著不均衡的水平,當中五項得分數最高的國家有新加坡、日本,兩者都在4分以上,分數較低的為緬甸,雖然RCEP成員國在整體平均分數的趨勢為逐年上升,但在RCEP成員國之間依舊存在物流基礎設施差異性。東盟十國的水平低于RCEP成員國整體平均水平,東亞各國和大洋洲地區的分數水平相識,圖中顯示東盟十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其他地區落后,并且在過去幾年中沒有明顯提高,應在此方面加強建設。圖中顯示東盟十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其他地區落后,并且在過去幾年中沒有明顯提高,應在此方面加強建設。為了方便展示15各RCEP的物流績效分項的水平,制作了以下圖表,計數了5項分項的平均值,并取了各國平均值的平均線,目的為比較RCEP成員國之間的現象。表3-5RCEP物流績效指數分項指標平均值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數據庫統計整理RCEP成員國之間的的平均數可以看出,成員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物流水平差異性,最高平均分的國家是新加坡,為4.19,高出平均0.89.而最低平均分的國家是緬甸,僅有2.27,與最高分的新加坡相差1.92,大部分的東盟十國的平均分都在平均線以下以我國來說,中國雖然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高于平均線之上的多個發達國家來看,中國的排名僅在平均線之上,并不在前列,說明中國的清關效率及物流效率等方面有待提升,班輪運輸水平、物流基礎設施在不同程度影響著貿易效率。東盟國家各項指標中,在RCEP成員國中得分較低,導致平均分較低的主要原因是東盟國家的海關通關手續較為繁雜,政府辦事存在灰色通關等現象,大大延長了運輸的時間以及增加運輸的費用,導致效率低下,降低物流績效,也讓其他國家的貿易意向降低。因此,RCEP成員國之間存在比較大的清關效率差距和異質性。得分較低的國家建議參考發達國家的做法,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發展,增加更多的物流途徑,從而推動RCEP成員國之間國際貿易發展。(二)RCEP成員國水產品對中國進口貿易現狀分析1.水產品的定義以及分類依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第135號令《進出口水產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水產品涵蓋眾多水生動物及其加工品,這些產品大致用于人類消費。具體來說,此范疇包括了水母、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頭索動物、魚類等多樣水生生物,以及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水生哺乳動物等。此外,海藻及其他海洋植物產品及其制品也在考量之中。然而,該規定未包括活水生物及其繁殖材料。為深入分析我國水產品的進出口情況,本研究參考了中國海關總署和聯合國統計署商品貿易的數據庫。在數據統整過程中,我們應用統一的商品名稱和編碼系統對水產品進行分類。通過此方法,我們詳細地歸納了主要水產品的貿易流向,利于理解和評價市場動態。此外,清晰的分類目錄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業界人士更好地掌握行業趨勢,從而作出更為明智的決策。表3-6水產品貿易商品代碼目錄HS代碼0301030203030304030530630716041605商品名稱活魚鮮、冷凍魚凍魚鮮、冷凍魚干、鹽腌魚片、熏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制作保藏的魚制作的甲殼動物表3-7中國從RCEP成員國進口水產品的總體情況年份進口水產品總額進口增長率中國向RCEP成員國進口總額進口水產品占總進口比例202353.83-14.38%191.6028.09%202262.8636.30%190.2233.05%202146.12-0.85%140.3332.87%202046.51-13.80%125.6837.01%201953.9650.31%156.0234.58%201835.9068.95%118.6330.26%201721.2516.11%82.7225.69%201618.3013.07%70.6825.89%201516.185.44%65.4324.74%201415.353.22%41.9036.63%201314.8719.51%38.2738.85%201212.444.29%39.4131.57%201111.93\43.5027.43%數據來源:UNcomtrade數據庫(數值單位:億美元)本文從UNcomtrade收集了2011-2023年這12年的貿易數據并制作了圖。近幾年,RCEP成員國對我國出口規模持續增長、出口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雖然在某些年份受經濟環境影響出現小幅度下滑,但總體的出口創匯能力持續增強。RCEP作為影響東盟國家貿易與流通便利化程度最深的自貿協定,涵蓋人口規模、海關效能、經濟體量、物流設施及貨物追蹤等關鍵因素。對貿易有著重大的影響,RCEP協議中,明確規定貨物貿易整體自由化程度要達到90%以上,這一條例大量節省了各國在自貿區的交易費用和商品的價格,關稅優惠覆蓋了我國和其他國家每年超過1.4萬億美元的國際貿易,為促進中國水產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走向更大的國際市場的發展,本文從RCEP成員國對中國出口水產品進行相關分析,找出RCEP成員國的出口優勢,為我國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中國與RCEP成員國之間有著頻繁的水產品貿易,對中國出口的主要RCEP成員國有澳大利亞、菲律賓、韓國、緬甸、日本、泰國、新加坡、新西蘭、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在2011到2023年之間,RCEP成員國向中國出口水產品的趨勢逐漸增長,從2017到2018之間增長幅度最大,上升約68%的進口,在2019到2020年之間,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衰退,加上物流受阻,增長率開始下降,負增長一直持續到2021年,2022年開始疫情時代開始過去,增長率回升。3-8中國從RCEP成員國進口水產品貿易數據數據來源:UNcomtrade數據庫以上圖表統計了各RCEP成員國對中國出口水產品的占比構成,由于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缺乏文萊以及老撾的水產品貿易數據,因此選取剩余的13國的貿易數據。我國水產品進口RCEP成員國的分布呈現出大部分占比平均、小部分不均的特點,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度、新西蘭、日本、泰國和澳大利亞這幾個國家占比較平均,而菲律賓、韓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的占比較小。對我國出口的主要國家為日本,占比36.98%,其次是韓國,占比31.26%,這兩個國家對我國出口占比較多,第三占比為泰國,占比9.15%,占比前三的國家都屬于沿海,地域優勢帶來水產品產業豐富,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一向頻繁,成為中國水產品進口的一個主要市場,而韓國與日本距離中國較近,因此成為我國主要的進口國來源。進口占比較少的國家方面,占比最少的柬埔寨,只有0.01%,緬甸、新西蘭印度尼西亞這幾個國家占比都不超過5%,文萊和老撾更是缺乏相關數據,說明經濟水平低的國家在進口上不占優勢,其中原因與它們的物流績效存在著一定關系,經濟水平高的國家通常伴隨較高的物流績效,從而能夠促進貿易往來,雖然新西蘭的物流績效較高,但新西蘭的進口量少的原因有可能是距離我國較遠,運輸成本較高,因此進口量并不多。
根據上述定性分析,得出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與中國進口水產品貿易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本章基于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貿易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將六個分指標按次序引入到模型中,并考察各項分指標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起到的不同作用,并對其效果進行顯著性檢驗。(一)模型構建 引力模型最初起源于物理學中牛頓所提出的萬有引力概念,后來引力模型在經濟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Tinbergen(1962)和Poyhomen(1963)根據公式得出結論:國家經濟體量與貿易額成正相關,距離遠近則呈負向關系。后來貿易引力模型在雙邊貿易流量的研究中應用甚廣,隨后引力模型也逐漸完善,通過Linnemann(1966)在貿易引力模型中首次加入“人口規模”的這一變量以及Andersonetal.(1989)添加更多的貿易引力模型影響因素的選擇。依據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從經濟、距離等等方面控制變量進行分析,使得變量研究比較充分,并根據設置的變量進行模型的設置經過取對處理后得到的公式如下:lnIM其中,α0為常數項,α1-α6樣本及數據說明本文在原有基礎上,本文基于2011年到2021年中國和東盟等等十幾個國家的面板數據研究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對中國水產品進口的影響,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數的的調查報告,十幾個來源于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的RCEP成員國的統計年鑒以及中國的統計年鑒,除了考慮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的總指標,同時分別分析其五項分指標,是否領土毗鄰以及是否簽署自貿區協議的這兩個因素也加入模型之中。以下是各個變量的解釋:1.被解釋變量本文研究的水產品被解釋變量所涵蓋的是HS編碼為301、302、303、304、305、306、307、1604、1605的水產品產品的RCEP成員國對我國出口的貿易額,由于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缺乏文萊以及老撾的水產品貿易數據,因此選取剩余的13國的貿易數據。2.核心解釋變量國際物流績效(LPI)。RCEP成員國的國際物流績效指數及其5項細分指標都是通過世界銀行數據庫所獲得,本文選擇2007-2019年間的國際物流績效指數作為研究樣本。因為世界銀行從2016年以后才公布文萊的國際物流績效指數,對于文萊在2007-2015年間國際物流績效缺失的情況采取取值為0的方法進行回歸。從前面的定性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中國對文萊的水產品貿易額在整個RCEP成員國中的比例很小,所以該種處理方法不會對整體的回歸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3.控制變量進口國(即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C)。國內生產總值(GDP)是通過統計一國或區域中所有常駐單位在特定時間內(通常每年)生產的最終制成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來衡量經濟總量的核心經濟指標。GDP不僅揭示了國家的生產總量,同時也間接表征了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實力和市場規模。在中國這樣的經濟體中,較高的GDP表明其擁有更為強大的經濟規模和出口能力。RCEP成員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分析地區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成員國時,人均GDP作為衡量國家經濟水平和市場潛力的關鍵指標,顯得尤為重要。人均GDP計算公式為該國GDP除以其總人口,這一數據點反映出居民的平均經濟福利程度。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居民購買力得到提升,進而可能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增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量,促進貿易量的增加。一國人均GDP的增長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該國的購買力,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的規模,最終擴大對進口產品的購買需求,從而增加貿易進口量。兩國之間的貿易距離(DIST)。一般來說,兩國之間的貿易距離越遠,運輸成本就越高。作為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兩國之間的距離越長也會對其出口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兩國之間的貿易距離通常以兩國首都或兩國主要商業中心之間的距離來衡量。是否簽署自貿區協議(FTA)。RCEP成員國和中國簽署自貿區協議用數字1表示,沒有簽署用0表示。是否領土毗鄰(BOR)。RCEP成員國和中國領土相毗鄰用1表示,非毗鄰用0表示。表4-1變量含義及符號說明變量名稱含義預期符號數據來源GDPjt出口國人均生產總值+世界銀行數據庫(單位:美元)GDPit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世界銀行數據庫(單位:美元)DISit兩國首都之間的距離-CEPII(單位:千米)LPIi進口國物流績效水平+世界銀行數據庫CUSTit清關效率+世界銀行數據庫INFit運輸有關的基礎設施+世界銀行數據庫LOGi物流服務的質量+世界銀行數據庫TRACi追蹤和查詢貨物的能力+世界銀行數據庫TIMit運輸的時效性+世界銀行數據庫FTA兩國是否簽署自貿區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BOR是否領土毗鄰-/+CEPII(三)實證分析1.描述性統計數據的描述性統計是了解數據的基礎,可以了解本文所研究的樣本數,以及各變量數據的均值,波動程度以及數值波動區間,從而對本文研究的數據進行一個基本的了解,接下來運用stata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如下所示:表4-2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1)(2)(3)(4)(5)VARIABLESNmeansdminmaxcode14373.755113year1432,0163.1732,0112,021lnIM13916.563.4573.04520.36lpi1433.3390.4762.2504.140lnGDP14326.821.44923.2829.47lnGDPC14330.080.24429.6530.51dis143322,835244,19740,0991.232e+06lnDIS14312.440.70210.6014.02fta1430.3850.48801bor1430.3850.48801數據來源:由stata整理得出上表數據樣本數為143個,進口貿易額的均值為16.56,均值偏向于最大值,此時,lnGDP的均值為26.82,經過對數化的波動是不大的,所有數據的波動均是不大的,LPI的均值為3.339,最小值為2.250,最大值為4.140,圖中得知所有指標的標準差都比平均值要低,并無任何極端異常值,符合將數據帶入實證模型的條件。從上表可以看出,lnIM、lnGDP、lnGDPC和lnDIS變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有較明顯的差異2.相關性分析 接下來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是初步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描述,可以初步看到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是如何的,但是這個是沒有在控制其他變量的情況下的結果,相對來說不夠準確,因此,需要進一步通過控制其他變量來進行分析:表4-3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lnIMlpilnGDPlnGDPClnDISborftalnIM1lpi0.508***1lnGDP0.587***0.547***1lnGDPC0.1090.02330.07431lnDIS-0.257***0.0892-0.150*-0.288***1bor-0.212**-0.1150.01660-0.350***1fta-0.09440.464***-0.199**00.206**0.02501數據來源:由stata整理得出上表注:***,**,*分別表示在0.01,0.05,0.1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該相關系數是出于顯著的水平,隨著lnGDP的增加,進口貿易額也會增加,可以看出一國國家的GDP對進口量有著正向影響,同時回歸結果顯示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之間具有顯著的正效應,說明高水平的物流績效可以增加貿易量。而其他的控制變量地理距離、領土毗鄰和簽署自貿區協議與lnIM的相關系數顯示負相關。3.模型檢驗在面板數據分析領域,常見的建模方法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應(FE)和隨機效應(RE)。選擇模型是根據F檢驗、拉格朗日乘子(LM)檢驗和豪斯曼檢驗的結果。簡單來說,如果F檢驗的p值小于0.1,表明FE模型比OLS模型更佳;LM檢驗的p值小于0.1,則意味著RE模型勝過OLS模型;而如果豪斯曼檢驗的p值小于0.1,則FE模型就是更好的選擇。表4-4模型檢驗F檢驗LM檢驗Hausman檢驗檢驗統計量P值檢驗統計量P值檢驗統計量P值模型30.170.0000171.230.000038.180.0000結果顯示,模型都通過了三項檢驗,說明這三個模型都能適用,最終選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4.多元回歸結果接下來進行將對物流績效的整體水平以及物流績效的分項水平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同時帶入其他的控制變量,得到本文的研究結果。(1)物流績效總回歸分析表4-5RCEP成員國對中國出口水產品貿易總體實證分析結果(1)(2)(3)(4)(5)(6)VARIABLESlnIMlnIMlnIMlnIMlnIMlnIMlpi3.675***1.941***1.951***2.357***4.161***3.580***(6.31)(3.01)(3.00)(3.46)(5.26)(5.62)lnGDP1.087***1.072***0.917***0.476*0.560**(4.05)(4.08)(3.24)(1.67)(2.16)lnGDPC0.538-0.282-0.188-0.480(0.52)(-0.28)(-0.19)(-0.50)lnDIS-1.091***-1.006***-1.496***(-5.09)(-4.10)(-4.62)fta-2.185***-1.612***(-5.62)(-3.53)bor-1.713***(-3.15)Constant4.246**-19.146***-34.9626.0708.82223.859(2.04)(-3.13)(-1.06)(0.18)(0.27)(0.71)Observations139139139139139139R-squared0.2580.3950.3960.4390.4860.532Ftest3.5200000r2_a0.2520.3860.3830.4220.4660.511F39.8733.2223.9736.9027.6921.91數據來源:由回歸結果整理得出上表注:***代表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影響是顯著的,**代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影響是顯著的,*代表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影響是顯著的。結果顯示,中國進口水產品與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在是否擁有其他控制變量的情況下,都呈現正相關的關系,驗證了前文提到的物流績效對國際貿易有著影響力,物流績效高能促進進口量,RCEP成員國的GDP在不同情況下也呈現這相關性,而我國的GDP與水產品進口量之間并不顯著,兩者并不影響;RCEP成員國與中國的距離呈現為顯著性負相關,說明距離我國越近的國家會促進貿易量的增加。FTA與BOR呈現為顯著性負相關,在FTA方面,簽署貿易協議會導致我國從RCEP進口水產品的關稅降低,進口水產品的成本會因此減低,需求因此增加,從而導致供不應求,水產品的貿易價格上漲,不利于貿易。在BOR方面,呈現顯著性負相關說明RCEP成員國與中國毗鄰越不增加貿易量,相反不毗鄰而增加貿易量,其中原因可能跟水產品有關系,一般水產品發展較好的國家有一定的地理優勢,而與中國毗鄰的國家水產品產業可能相對沒有這么發達。(2)物流績效分指標回歸表4-5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分項指標回歸結果(1)(2)(3)(4)(5)VARIABLESlnIMlnIMlnIMlnIMlnIMlnGDP0.425*0.516**0.1520.2700.158(1.91)(2.10)(0.70)(1.19)(0.71)lnGDPC-0.898-0.409-0.795-1.302-0.571(-1.03)(-0.43)(-0.95)(-1.58)(-0.68)lnDIS-1.721***-1.719***-1.632***-1.760***-1.567***(-5.39)(-5.38)(-5.53)(-5.79)(-5.16)bor-1.825***-2.135***-1.717***-2.130***-1.609***(-3.35)(-3.61)(-3.33)(-4.01)(-3.10)fta-1.825***-0.962*-2.058***-1.527***-1.839***(-3.20)(-1.85)(-3.95)(-3.09)(-3.88)lnCUST10.550***(5.50)lnTIM12.510***(4.27)lnINF10.859***(6.72)lnLOG13.274***(5.94)lnTRAC14.502***(6.65)Constant43.09221.34745.592*56.013**32.803(1.49)(0.67)(1.69)(2.09)(1.15)Observations139139139139139R-squared0.5620.5360.5970.5830.588Ftest00000r2_a0.5420.5150.5780.5640.569F21.5221.0325.0824.4827.50由前文可知,物流績效指數除了有整體的分數,其中有分項指標,檢驗項目包括通關手續的效率、物流基礎設施的質量、物流服務的能力和質量、貨物的跟蹤和查詢能力以及物流運輸的及時性。與前一部分回歸分析一樣,采用了逐步回歸分析,對應不同的物流績效分項,這五項物流績效的分項都呈現出了顯著性,說明物流績效不論是整體水平還是分項水平,都能促進進口量。(四)本章小結通過以上的檢驗可以得知,當中核心變量LPI與進口量存在著顯著性相關,說明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對我國出口有著正相關,高度物流水平可以促進貿易量,其次,各成員國的GDP和我國的也對進口量存在著顯著性相關,說明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國家可以促進貿易的增加,地理距離越近也會促進貿易,這一點驗證的引力模式的倫理,重點在于國家的發展水平影響進口量,是否簽署自貿區協議以及是否領土毗鄰與進口為負相關關系。
五、結論與建議(一)本研究的結論在全球貿易格局中,中國作為重要的水產品交易國,其出口業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RCEP)的框架內及全球市場變動多端的背景下迎來新的機遇。鑒于水產品行業運輸物流的特殊性——即對運輸條件和物流效率的高標準要求——本研究聚焦于通過國際物流性能評估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建議,以促進我國水產貿易的增長與優化。為此,本研究利用物流績效指數(LPI)作為衡量各國物流能力的基準,并以2011至2023年相關數據為支撐,深入剖析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及其六大分項指標的演變態勢,梳理出我國對RCEP成員國水產品出口的趨勢與特點。在此基礎上,本文借助實證分析方法,探討了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和六個子指標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的具體影響,揭示了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對我國水產貿易的潛在影響力。通過此研究,旨在為制定國家水產品貿易戰略及完善相關物流體系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在RCEP成員國方面,RCEP區域整體的物流發展水平良好,與國際水平比較下,物流績效分數優于國際平均值。RCEP國家物流績效指數平均分在3分以上,一般全球各地區的物流績效指數的均值只有3分以下。由此可見,近年來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高效高速地持續發展,物流基礎建設也因此更多,充分優化貿易物流的過程;在RCEP成員國之間,各國之間的物流績效水平尚存較大的差異性,各地區之間的差距呈現較大的差距,RCEP成員國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國家組成,高物流水平的RCEP成員國包括新加坡、日本等,它們的物流業發展程度相對完善,中高物流水平的RCEP成員國包括中國、泰國等,雖然物流水平不及高物流水平的國家,但其水平在逐漸提高,而低物流水平的國家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家,這些國家在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地理環境、等方面都比較落后,因此導致他們的物流發展水平比較低。RCEP成員國整體的物流績效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簽署了自貿區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簽署協議也為經濟發展低的國家提供了各種幫助。在水產品貿易方面,中國與RCEP成員國的貿易在逐漸增長,進口量在逐漸增加,在2011-2013年間有過幾次小幅度下降,其原因是受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響,RCEP成員國對我國出口水產品占總量的約30%,可見RCEP成員國對我國出口水產品有一定的占有率。在RCEP成員國物流績效與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方面,兩者存在著正向的關系,本文的回歸結果可以得出,物流績效與進口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其他的方面的變量對中國水產品進口貿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效果,由此可見,物流績效直接影響貿易來往的效率。(二)對策建議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提高兩國之間的貿易效率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對于中國水產品貿易有著影響性。在RCEP成員國的物流績效數據可以得知,當中大部分的東盟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成本較高,從而導致發展水平較低,物流基礎設施的質量直接影響貿易效率,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發展物流基礎設施,優化中國的進口貿易,而建設設施本身就是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濱州市十二校聯考2025屆高一下化學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山東省棗莊市現代實驗學校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河北省邯鄲市西未莊鄉西未莊中學2025年高一下化學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低功耗集成設計-洞察及研究
- 彈性模量分析-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廣元天立國際學校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氫能制備與利用-第2篇-洞察及研究
- 面向對象Perl編程技巧-洞察闡釋
- 大數據與測控技術的結合應用-洞察闡釋
- 2023廣西公需科目真題(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
- 管道非開挖修復方案
- 四升五數學入學摸底考試
- 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上冊全冊課件
- 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教師招聘考試真題2022
- 熔鑄作業指導書
- 2022年全球及射頻微波儀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經皮胃鏡下胃造瘺空腸管置入術
- 暑期托管服務考核表
- 車站旅客地道施工方案
- 分子生物學期末考試題目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