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
CCSP14
45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
DB45/T2899—2024
公路隧道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規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semi-airborne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methodforhighwaytunnels
2024-09-30發布2024-12-01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5/T2899—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一般要求...........................................................................2
5探測技術設計.......................................................................3
資料收集.......................................................................3
踏勘...........................................................................3
方法試驗.......................................................................3
測區設計.......................................................................3
發射端參數設計.................................................................4
接收端參數設計.................................................................4
工作精度確定...................................................................4
設計書編寫.....................................................................5
6儀器設備使用及維護.................................................................5
使用與維護.....................................................................5
檢查與測試.....................................................................5
7野外數據采集.......................................................................5
準備工作.......................................................................5
野外數據采集...................................................................6
數據質量檢查...................................................................6
環保措施.......................................................................7
安全措施.......................................................................7
8數據質量評價.......................................................................7
GNSS軌跡評價...................................................................7
數據連續性評價.................................................................8
9數據處理與資料解釋.................................................................8
數據預處理.....................................................................8
資料解釋.......................................................................9
數據處理......................................................................10
10成果報告編寫.....................................................................10
基本要求.....................................................................10
成果報告主要內容.............................................................10
成果報告附圖.................................................................10
附錄A(規范性)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儀器設備主要技術指標..............................12
I
DB45/T2899—2024
附錄B(資料性)最優探測區域設計方法................................................14
附錄C(資料性)設計書編寫內容與要求................................................15
C.1前言...........................................................................15
C.2測區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征.........................................................15
C.3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15
C.4資料處理、解釋及報告提交.......................................................15
C.5施工組織管理與措施.............................................................15
C.6經費...........................................................................16
C.7設計附圖.......................................................................16
附錄D(規范性)飛行數據野外記錄表..................................................17
附錄E(規范性)飛行數據質量評價....................................................18
附錄F(資料性)單輻射場源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法視電阻率計算公式.......................19
附錄G(資料性)野外工作驗收要求及判定規則...........................................21
G.1驗收要求.......................................................................21
G.2驗收依據.......................................................................21
G.3判定標準.......................................................................21
附錄H(資料性)成果報告主要內容....................................................23
H.1前言...........................................................................23
H.2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征.............................................................23
H.3飛行設計與野外采集.............................................................23
H.4數據質量評價及預處理...........................................................24
H.5解釋推斷.......................................................................24
H.6結論及建議.....................................................................24
H.7附圖及附表.....................................................................25
參考文獻..............................................................................26
II
DB45/T289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提出并宣貫。
本文件由廣西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廣西交通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大學、廣西龍馬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廣西新發
展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孫懷鳳、毛承英、劉東、藍日彥、李敦仁、葉瓊瑤、黃顯全、蘇偉勝、張諾亞、
鄧勝強、周小生、賴增偉、柳尚斌、李洋溢、鄒前、李宗文、劉銳、唐正輝、李祖能、徐龍旺、鄭梓強、
林炳臣、賢有汞、甘力、姚宇洪。
III
DB45/T2899—2024
公路隧道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界定了公路隧道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技術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其探測技術設計、儀器使用
與維護、野外數據采集、數據質量評價、數據處理與資料解釋、成果報告編寫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廣西行政區域內采用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技術開展公路隧道地質勘察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符號
GB/T50585巖土工程勘察安全標準
CH/Z3001—2010無人機航攝安全作業基本要求
DZ/T0153物化探工程測量規范
DZ/T0280—2015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技術規程
DB45/T2148—2020公路工程物探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半航空瞬變電磁法semi-airborne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
接地長導線源或大回線源向地下發射一次脈沖電磁場,飛行器掛載接收線圈在一次脈沖電磁場關
斷間隙觀測地下介質引起的二次感應電磁場,從而探測地下介質電阻率的一種時間域電磁法。
發射源transmittingsource
數據采集過程中人工可控制的激勵場源,用于向大地發送不同基頻的瞬變電磁場。
接收線圈receivingloop
數據采集時,接收地下產生的二次感應電磁場信號的傳感器。
飛行高度flightaltitude
無人機飛行時,機身距離地面站的垂直高度。
偏航距flightlinedeviation
實際飛行的測線航跡偏離設計航線的距離。
1
DB45/T2899—2024
收發距transmitter-receiveroffset
測線與發射源中心在水平投影上的距離。
最優探測區域optimalsurveyarea
適合采集信號、且可獲得有效數據的探測區域。
接地電阻groundresistance
發射電流由接地裝置一端流入大地再經大地流向另一接收裝置時所呈現的電阻。
天電噪聲sfericsnoise
由太陽磁暴或赤道附近的雷電作用形成的一種以甚低頻電磁波為主的噪聲。
運動噪聲motionnoise
無人機飛行過程中線圈擺動引起的噪聲。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三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
電導航定位系統。
GNSS軌跡GNSStrajectory
接收線圈與無人機在探測過程中通過GNSS測得的飛行軌跡。
姿態attitude
接收線圈在飛行探測過程中受無人機飛行狀態、速度、風速等因素影響產生的俯仰、搖擺、偏航。
4一般要求
公路隧道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應滿足下列條件:
——探測目標體與圍巖有明顯的電阻率差異,能引起能分辨的異常;
——探測目標體有足夠的規模,目標體埋深在探測能分辨范圍內;
——測區內無強烈的電磁干擾,或電磁干擾不產生難以控制的影響,經數據預處理后能得到有效壓
制;
——測區內地形地貌條件適合發射源布設。
在不明確方法是否適用或附近無類似案例的情況下,宜在開展探測工作前進行方法試驗,評價方
法的可行性、有效性。
應依據探測區域位置、隧道分布范圍進行測線設計,測線分布應覆蓋隧址區。
發射源裝置形式宜選用接地長導線源或大回線源,在地形復雜區域推薦選擇接地長導線源。如選
用大回線源,應按5.3的規定在現場開展方法試驗,確認可用后再開展探測工作。
探測使用的儀器設備應滿足附錄A和設計書規定的技術指標。
數據采集前應進行安全檢查、儀器檢查和測試。
探測工作過程中應注重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2
DB45/T2899—2024
5探測技術設計
資料收集
編寫設計書前,收集的資料應至少包括:
——測區的人文、氣象、交通;
——測區的地形、水系、土壤、植被;
——測區及鄰區的地質、水文、物化探、遙感及測繪。
踏勘
測區現場踏勘主要內容應至少包括:
——發射端、無人機起降點選址場地條件;
——測區地形、水系分布、通視和交通運輸等工作條件;
——探測目標體以及圍巖的電性參數;
——地質和人文干擾因素的種類、強度及分布等情況,測區噪聲水平;
——測區空域管理的禁飛區和限飛區、無人機作業及保障條件等。
方法試驗
5.3.1開展探測設計前,應進行方法可行性分析、方法有效性分析和現場試驗。
5.3.2方法可行性分析應包括下列內容:
——探測目標體與圍巖之間是否存在能分辨的電性差異,探測方法是否具備應用的前提條件;
——利用濾波、疊加等降噪技術是否能使探測結果滿足實際勘探分辨率要求;
——探測目標體埋深和預測規模大小是否在現行儀器有效探測范圍內。
5.3.3方法有效性分析應包括下列內容:
——鄰區或其他條件類似地區的實際工作效果;
——正演計算或模擬試驗結果;
——野外現場方法試驗結果。
5.3.4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現場試驗:
——地區或探測目標體電性特征不明確,未開展過電法類工作;
——探測目標體與圍巖之間的電性差異較小,或探測目標體的規模相對較小或埋深較深,不能確定
是否能探測到目標異常響應的地區;
——測區內存在電磁干擾且對探測結果有較大影響的地段。
5.3.5試驗剖面宜選在地質情況清楚、具有典型地電特征的地段。
測區設計
5.4.1隧道長度過長或部分區段弧度較大時,應根據隧道走向的變化情況分區。
5.4.2測區分區宜遵循下列原則:
——根據發射源位置、無人機性能等因素對測區分區,分區形狀規則并減少航點數量;
——在地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測區與發射源之間的收發距設計參見附錄B;
——分區測量時,相鄰分區至少重疊50m。
5.4.3測線設計宜符合JTG/T3222—2020中3.1.5、DB45/T2148—2020中第4章的規定,并按照下
列原則執行:
——測線以隧道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均勻布設,宜與隧道走向平行;
3
DB45/T2899—2024
——單個分區內測線宜為直線;
——測線間距宜≤10m,測線兩端超出隧道進出口50m;
——根據探測需要宜加密測線或增加其他走向的測線。
發射端參數設計
5.5.1發射源宜平行于測線方向布設。應避開已知的平行斷裂構造、礦體、大規模地表及地下水域、
高壓電線。
5.5.2發射源長度和發射電流應根據探測任務確定,應保證足夠的發射電偶極矩。發射源長度的確定
參見附錄B,探測目標體埋深較深時,宜增加發射源長度,探測目標體埋深較淺時,宜減小發射源長度。
5.5.3每一分區均應布設一個發射源。發射電極和供電導線布設應符合DZ/T0280—2015中7.3的規
定。發射源的測量工作應符合DZ/T0153的有關規定。
5.5.4發射源布設完畢后,應檢查供電導線是否漏電、是否正確連接、接地情況是否良好、測量接地
電阻是否滿足探測需求。其中,測量接地電阻應符合以下規定:
a)在單側電極處,將不同電極坑兩兩相接,或將多個極坑分成兩組,分別測量不同極坑組合的接
地電阻;當接地電阻較大時,對極坑進行處理,重新選擇極坑位置或添加導電溶液或增大接地
面積等;
b)在滿足a)要求下,將兩端電極以導線相連,再次測量接地電阻,并判定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發
射電流;
c)完成a)、b)步驟如無法達到預期發射電流,重新選定電極布設位置并重復a)、b)步驟,直至
滿足探測要求。
接收端參數設計
5.6.1測線設計應與5.4.2一致。
5.6.2飛行高度應通過分析地形數據、無人機續航能力、飛控參數、氣溫氣壓、天氣、作業安全等各
種因素后綜合確定。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飛行高度宜超過測區內最高障礙物50m。當測區內地面電磁干
擾較多時,宜抬高飛行高度,或通過飛行試驗確定合理的飛行高度。
5.6.3飛行速度宜控制在5m/s~10m/s,不應超過15m/s,應設置自動巡航速度,除無人機起降外,
應避免手動操作。
5.6.4無人機與接收線圈之間的距離應根據試驗確定,在該距離下無人機電磁干擾可忽略或可有效校
正。
5.6.5無人機起降點宜選取地形平坦、地勢較高、交通便利、距離航線起(終)點較近的區域。
5.6.6所用導航定位系統靜態定位精度(均方差)和動態定位精度均應優于±2m。導航精度以偏航距
衡量,探測工作中的偏航距應不大于測線線距的1/5。
工作精度確定
5.7.1工作精度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a)根據工作地區、工作任務及工作裝置的特點,以取得較好的地質效果為原則確定工作精度;
b)以能夠觀測與分辨勘查對象所產生的最弱異常為原則,使最大誤差的絕對值小于任何有意義
異常的1/3。
5.7.2根據重復性檢查的結果確定工作精度,按式(1)計算的均方相對誤差?確定,全區觀測值允許
均方相對誤差為±20%。電磁干擾很強的區域,可以分區設計精度或適當放寬,并由設計書另行規定。
4
DB45/T2899—2024
設計書編寫
設計應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經過對測區認真踏勘,以合同或任務書的要求為依據進行編寫。設計
書編寫內容與要求參見附錄C。
6儀器設備使用及維護
使用與維護
6.1.1探測裝置包括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發射裝置包括發射機、發電機組和供電電極等,接收裝置
包括接收機、接收線圈、無人機等。儀器的零部件、備件及工具應隨儀器保管。
6.1.2供電電極宜選用導電性能良好的材質,宜選用鐵、鋼、銅、鋁等板狀或棒狀金屬做電極,其規
格和數量宜根據工區接地條件及供電電流強度選定。
6.1.3供電導線內阻要求應符合DZ/T0280—2015中6.1.5的規定。
6.1.4儀器存放場所應避免陽光直射,保持通風、干燥、清潔和無腐蝕氣體;運送、使用中應防塵、
防雨、防潮、防暴曬等。
6.1.5儀器應配有專職操作員,野外工作期間按儀器使用說明書和操作規程進行使用與維護。
6.1.6應建立儀器使用、維護記錄檔案,并有專人負責管理和維護。根據儀器的配置、性能指標以及
使用說明,在飛行作業前后詳細記錄儀器使用中出現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措施。
6.1.7發射機與發電機組的使用與維護應符合DZ/T0280—2015中6.3的規定。
6.1.8無人機的使用與維護應符合CH/Z3001—2010第10章的有關規定。
檢查與測試
6.2.1野外探測使用的儀器應檢測、標定合格,每次開工前,應進行儀器自檢,自檢合格后使用。
6.2.2每次開工前應對儀器及輔助設備進行檢查。
6.2.3同一測區如使用2臺及2臺以上儀器進行探測時,應進行一致性檢查,相對誤差的計算應符合
DB45/T2148—2020中7.1.3的規定,且相對誤差不應大于±5%。
6.2.4漏電檢查應符合JTG/T3222—2020中5.1.9的規定。
6.2.5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應檢修合格后使用,檢修應由熟悉儀器性能、原理、掌握檢修技能的人員
負責。
6.2.6儀器設備應定期通電檢查,有充電電池的儀器,應定期維護。
7野外數據采集
準備工作
7.1.1應收集測區主要巖性的電阻率參數,無法收集的宜對測區的主要地質體進行電阻率參數測定。
7.1.2飛行現場管理主要包括:
——作業區域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無人機起飛和降落時,工作人員與無人機應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離。
7.1.3收集的環境條件信息應至少包括:
——海拔高度;
——地形地貌;
——地面和空中的風向、風速;
5
DB45/T2899—2024
——環境溫度、濕度;
——電磁環境和雷電;
——空氣含塵量;
——起降場地地面塵土情況;
——氣象條件。
7.1.4噪聲調查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a)調查測區內噪聲主要來源;
b)在隧道中心區附近均勻選取設計測線數量的1/10~1/5測線(包含隧道中心測線),通過關停
發射機,使用無人機搭載接收裝置進行數據采集,評估背景噪聲;
c)對實測結果進行頻譜分析,了解噪聲的頻帶與分布特征,確定去噪參數、數據疊加策略及抗噪
措施;
d)強干擾條件下,選擇避開干擾嚴重的時間段進行數據采集。
7.1.5儀器設備準備應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發射端布設按5.5的要求執行;
——接收端參數設計按5.6的要求執行;
——數據采集前,發射端操作員檢查發射端連線與電極的連通情況,確保電極接地良好;接收端
操作員確保接收機與發射機的時鐘處于同步狀態;
——數據采集前,接收機、接收線圈、導航定位系統工作正常,無人機與飛控平臺連接正常,對
發電機組進行安全檢查和發射測試。
野外數據采集
7.2.1探測過程應按照設計書中規定的測區、測線、探測任務安排依次進行數據采集。
7.2.2發射端工作人員開啟發射系統,系統工作正常后通知接收端工作人員,并記錄發射電壓、發射
電流、發射模式、開始和結束發射的時間。
7.2.3接收端工作人員應在規定的起降點操作無人機和設備。
7.2.4接收端工作人員應按照設計書設置和檢查飛行參數,在數據采集前檢查并確保接收機及接收線
圈開機且處于正常采集狀態,設置完成且檢查無誤后控制無人機起飛進行數據采集。
7.2.5數據采集時應做好數據記錄(記錄模板見附錄D),除按規定記錄項目名稱、日期、天氣、海
拔、飛行高度、航速、測線線號、原始數據文件夾、起始時間、結束時間、轉彎點坐標、發射電流等信
息外,還應在備注欄記錄附近可能影響探測結果的地質現象、地形地貌、可能引起噪聲的干擾源等,GNSS
及數據檢查結果應在完成GNSS檢查及數據檢查后填入表中。
7.2.6飛行作業中,若發現測線偏航距、飛行高度等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及時停止作業。
7.2.7飛行作業過程中,每架次數據采集完成后,應檢查接收線圈、接收機的儀器狀態是否正常。
7.2.8野外工作過程中,如遇儀器發生故障無法排除時,應立即送修,并做好記錄。
7.2.9完成作業后,應及時將采集的數據傳入計算機,經檢查確認無丟失遺漏數據后,存盤備份,直
至確認所有數據無遺漏并備份成功后方可清除儀器內存儲的數據。
數據質量檢查
7.3.1檢查內容
質量檢查包括數據重復性檢查和連續性檢查,應重點檢查隧道中心測線及異常地段。
6
DB45/T2899—2024
7.3.2重復性檢查
7.3.2.1從測區內均勻選取測線進行重復測量,檢查測線應不少于該測區測線總數的3%且不少于2
條,應包含隧道中心(或距離隧道線位中心最近)的測線。
7.3.2.2重復性檢查應確保檢查測線前后兩次的測線航跡、飛行高度、發射源位置相同,發射電流盡
可能相同。
7.3.2.3經數據預處理后,單條檢查測線的檢查前后兩次數據得到的衰減電壓曲線形態應一致,對應
時間道的數值接近。觀測數據值允許均方相對誤差?為±20%,按式(1)、式(2)計算。
1?=?,?=????????′
?=±√∑()2··························································(1)
2???,?=1???????
?+?′
?????=????··········································································(2)
??2
式中:
?——檢查測線的均方相對誤差,單位為%;
?——單條檢查測線的測點數,單位為個;
?——參加統計的時間道數,單位為個;
2
???——第?點第?時間道的原觀測數據值,單位為伏特每平方米(V/m);
2
???′——第?點第?時間道檢查觀測的數據值,單位為伏特每平方米(V/m);
2
???????——第?點第?時間道原觀測數據值與檢查觀測數據值的均值,單位為伏特每平方米(V/m)。
7.3.2.4檢查測線視電阻率剖面與測量測線視電阻率剖面形態應一致。若檢查前后視電阻率形態出現
較大差異,應檢查儀器,重新進行測量。
7.3.2.5檢查測線數據與原測線數據均應歸檔保存。
7.3.3連續性檢查
7.3.3.1檢查相鄰測線視電阻率剖面的連續性,存在突變的測線及其相鄰測線應進行重復測量。
7.3.3.2檢查相鄰測區拼接處的視電阻率連續性。
環保措施
7.4.1工作區垃圾應分類收集處理,有毒有害垃圾應進行回收處理。
7.4.2發射端的布設宜避讓水域及村莊等,并在發射端布設警戒線。
7.4.3工作結束后,應回收設立的標識牌、警戒線等,并清掃、恢復場地。
安全措施
7.5.1野外數據采集過程中安全作業與管理應符合GB/T50585的有關規定。
7.5.2發射機、發電機組、接收裝置的安全措施應符合DZ/T0280—2015中7.5的規定。
7.5.3無人機設備的檢查、使用、維護應按照崗位分工負責并相互配合,由具備相應資格、有經驗的
人員承擔。
8數據質量評價
GNSS軌跡評價
8.1.1對采集到的測線數據進行GNSS軌跡評價,主要內容包括測線GNSS軌跡信息完整性和實際測線
GNSS軌跡信息與設計測線的吻合性。
7
DB45/T2899—2024
8.1.2當某條測線GNSS軌跡信息不完整時,應重新采集。
8.1.3利用飛行時記錄的GNSS軌跡信息繪制航跡,當某條測線GNSS軌跡信息完整時,應評估其GNSS
軌跡信息與設計測線的吻合度,即計算每架次(測量工作完成時,計算全測區)的平均偏航距,按照
5.6.6中的規定評估測線偏航距,若不滿足允許的偏航距要求,應重新采集。
8.1.4當測線GNSS軌跡信息均滿足完整性和吻合性時,該測線的GNSS軌跡評價合格。
8.1.5應詳細記錄每次野外采集的GNSS軌跡信息質量和姿態情況,并填入《飛行數據質量評價表》
(見附錄E)。
數據連續性評價
8.2.1應對每條測線的半航空瞬變電磁數據進行連續性評價,若測線的缺測值超過5%,應重新采集。
8.2.2應對每條測線的姿態數據進行連續性評價,將存在下列參數突變的數據剔除:
——三軸角速度;
——三軸加速度;
——俯仰角、滾轉角、偏航角;
——高程。
9數據處理與資料解釋
數據預處理
9.1.1一般要求
數據預處理內容主要包括天電噪聲去除、運動噪聲去除、姿態校正、數據疊加及時窗積分。當測區
地形起伏較大時,應進行地形校正。
9.1.2天電噪聲去除
宜選用?????????均值濾波器方法去除,?????????均值濾波器公式見式(3)。
1
?=∑??[??]?·······························································(3)
???2[??]?=[??]+1?
式中:
2
??——?????????均值濾波后數據值,單位為伏特每平方米(V/m);
?——窗寬;
?——裁剪參數;
[?]——取整函數;
2
??——排序后數據中的第?個數據值,單位為伏特每平方米(V/m)。
9.1.3運動噪聲去除
宜選用小波分解、多項式擬合等方法去除。
8
DB45/T2899—2024
資料解釋
9.2.1一般要求
9.2.1.1應以半航空瞬變電磁法的理論及數值模擬為基礎,以地質情況與物性條件為前提,結合測區
實際施工情況及干擾情況,根據半航空瞬變電磁法的衰減曲線圖、多測道剖面曲線圖和視電阻率斷面圖
進行異常的定性解釋,判斷異常的形態與規模。
9.2.1.2在定性解釋的基礎上,綜合其他地質資料和地球物理資料進行進一步解釋。
9.2.1.3資料解釋應遵循以下原則:
——關注視電阻率異常區,并對其潛在的不良地質體做出推斷和解釋;
——考慮各項人文、地質干擾引起的實測數據改變;
——根據已知資料的增加不斷修正、完善解釋成果;
——考慮物探成果的多解性,多方法、多角度進行綜合分析。
9.2.2姿態矯正
9.2.2.1接收線圈采集過程中姿態示意圖見圖1。
圖1接收線圈姿態示意圖(線圈運動方向沿X軸)
9.2.2.2通過姿態數據計算旋轉矩陣?,利用式(4)對實測數據進行幾何校正。旋轉矩陣計算見式(5)。
?=??′··············································································(4)
式中:
?——實際采集數據;
?——旋轉矩陣;
?′——姿態矯正后數據。
?????????????????????????????????????????+????????
?=[????????????????????+?????????????????????????????]···········(5)
?????????????????????
式中:
?——旋轉矩陣;
?——線圈俯仰角;
9
DB45/T2899—2024
?——線圈偏航角;
?——線圈滾轉角。
9.2.3數據疊加
對采集的數據應按照疊加原理進行疊加。
9.2.4時窗積分
宜選用對數等間距時窗積分,參數設置根據實際采集參數確定。
9.2.5地形校正
宜選用考慮地形起伏的三維反演方法進行反演以直接消除地形影響。當采用一維反演時,可將第一
層設置為空氣層,測點與地面間的距離為該層的厚度。
數據處理
9.3.1視電阻率計算見附錄F。
9.3.2根據9.2.1中計算的視電阻率進行探測區域的三維視電阻率成像。
9.3.3根據隧道線位高度提取不同高程的視電阻率水平斷面圖,了解探測區域橫向電性分布。
9.3.4根據隧道中軸線及洞旁線的經緯度坐標,提取相應位置的視電阻率縱斷面圖,了解隧道洞身周
圍縱向的電性分布,并結合水平斷面圖進行綜合對比與分析。
9.3.5針對上述視電阻率水平斷面圖和縱斷面圖的分析結果,圈定隧道區域內不良地質體的位置及規
模,并繪制隧道中軸線處和隧道設計高程處的地質推斷圖。
9.3.6根據需要對視電阻率異常區進行視電阻率斷面圖的加密提取。
10成果報告編寫
基本要求
10.1.1應在野外驗收合格后進行,野外驗收見附錄G。
10.1.2報告編寫應根據任務書、設計書、設計審查意見書、設計批復意見書、設計調整批復意見書、
野外驗收意見進行編寫,編寫內容及格式應符合GB/T14499、JTG/T3222—2020、DB45/T2148—2020
的有關規定。
10.1.3應在系統分析收集的各類資料,完成定性、定量解釋及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結論及建議。
10.1.4報告附圖、附表、附件應規范、合理、美觀,文字說明簡練、清楚。
成果報告主要內容
成果報告編制的主要內容見附錄H。
成果報告附圖
10.3.1探測成果圖件應包括:
——基礎成果圖:實際資料圖、典型測線數據預處理圖、視電阻率平面圖、視電阻率斷面圖;
——解釋推斷成果圖:地質推斷平面圖、地質推斷斷面圖、其他地質推斷圖。
10.3.2探測成果圖件數目應符合下列要求:
——視電阻率平面圖不少于3個不同高程的圖件,包含隧道設計高程處視電阻率平面圖;
10
DB45/T2899—2024
——不同位置的視電阻率縱斷面圖不少于3件,包含隧道中軸線的視電阻率斷面圖;
——地質推斷圖不少于3件,包含隧道中軸線和隧道設計高程處的地質推斷圖。
11
DB45/T2899—2024
附錄A
(規范性)
半航空瞬變電磁探測儀器設備主要技術指標
A.1半航空瞬變電磁法接收機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A.1的規定。
表A.1接收機主要技術指標
參數技術指標
采樣率≥200kHz
噪聲水平<100μV
采樣位數≥24bit
工作溫度-10℃~+45℃
濕度0%~80%
A.2半航空瞬變電磁法接收線圈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A.2的規定。
表A.2接收線圈主要技術指標
參數技術指標
噪聲水平<20μV
有效面積≥100m2
靈敏度>0.1mV/nT
帶寬≥40kHz
工作溫度-10℃~+45℃
濕度0%~80%
A.3半航空瞬變電磁法發射機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A.3的規定。
表A.3發射機主要技術指標
參數技術指標備注
輸出電壓范圍≥450V——
輸入電壓范圍220V~380V——
電流測量精度±1%——
發送電流≥5A——
最大輸出功率≥20kW(25℃)或根據要求選擇
時間同步精度±0.5μs——
工作溫度-20℃~+45℃——
濕度0%~80%——
12
DB45/T2899—2024
A.4半航空瞬變電磁法無人機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A.4的規定。
表A.4無人機主要技術指標要求
項目參數技術指標
懸停精度(P-GPS)垂直:±0.5m,水平:±1.5m
俯仰軸:300°/s
最大旋轉角速度
航向軸:150°/s
飛行器最大可承受風速≥8m/s
最大水平飛行速度≥65km/h(無風環境)
工作環境溫度-10℃~+40℃
濕度0%~80%
通信距離
≥3km
(無干擾、無阻擋)
遙控器工作環境溫度-10℃~+40℃
濕度0%~80%
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10dBm@900M,13dBm@5.8G,20dBm@2.4G
13
DB45/T2899—2024
附錄B
(資料性)
最優探測區域設計方法
最優探測區域按式(B.1)進行設計。最優探測區域位置見圖B.1。式(B.1)確定了一個橢圓方程,
與發射源距離最近的測線宜位于橢圓邊界處,最優探測區域與發射源之間的距離?為點?與點?間的直線
距離。若地形條件極其復雜,無法滿足式(B.1)布設條件,宜根據實際地形和探測區域位置布設發射
源。
?2?2
22+2=1·····················································(B.1)
(1100+2?)+???(1100+2?)
式中:
?——接收點的橫坐標,單位為米(m);
?——接收點的縱坐標,單位為米(m);
H——目標體埋深,單位為米(m);
???——發射源長度,單位為米(m)。
圖B.1最優探測區域與發射源位置示意圖(O為圓心)
注:P(x,y)為橢圓邊界與測線相切處的切點坐標;A和B均為發射源電極,O為發射源中心;灰色區域為最優探測
區域。
14
DB45/T2899—2024
附錄C
(資料性)
設計書編寫內容與要求
C.1前言
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工作目的與任務:任務來源、具體任務、工作目的;
——測區概況:測區范圍、地理坐標及所屬行政區劃、自然地理、交通、經濟、氣象、人文干擾、
施工條件等情況,項目可行性分析;
——以往地質工作:簡述以往地質、物探工作程度、以往地球物理異常特征、解釋推斷結果及其依
據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說明對以往資料的利用情況。
C.2測區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征
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地質概況:簡述測區地層、構造、巖漿巖及水文地質情況;
——地球物理特征:提供目標地質體與背景地層物性數據或地質—物理模型,分析半航空瞬變電磁
法的有效性及其干擾因素。
C.3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工作方法:
?測區范圍確定、發射端和接收端設計及其依據;
?儀器設備、工作裝置、相關參數選擇及其依據等;
?電性參數測定工作布置及其依據。
——工程布置及質量要求:簡述比例尺、測線方向、線號編排、設計工作量及質量要求;
——質量要求。
C.4資料處理、解釋及報告提交
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資料處理:簡述資料處理的方法、目的、方案及流程;
——資料解釋:簡述資料解釋方法、流程及預期成果;
——報告提交:簡述擬提交報告的主要內容和報告提交的時間。
C.5施工組織管理與措施
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施工組織:簡述項目承擔單位資質、施工程序、擬投入人員;
——技術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谷四年級學生數學試卷
- 肛腸科課件教學課件
- 法國小學生期末數學試卷
- 關于山西中考數學試卷
- 都昌縣小升初數學試卷
- 肋骨骨折的護理
- 肉鴨養殖技術課件
- 2024年11月北京通州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2月上饒銀行春季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部門經理培訓課件
- 小麥檢驗培訓課件
- 單位電腦維修部管理制度
- 學堂課程在線人工智能與創業智慧(北林)期末測試答案
- 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實施方案
- 2025年中國東航旗下東方航空食品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大型醫院巡查醫院自查表
- DeepSeek在銀行業務場景的應用
- 后期入股合同協議
- 【信得科技】2025豬腹瀉病防控手冊
- 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卷(無答案)
- 2024年山東夏季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