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53∕T 1394-2025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切花月季紅蜘蛛綜合防控技術規程2025-08-09實施2025-08-09實施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08)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花卉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花卉育種重點實驗室。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麗芳、瞿素萍、黃望啟、張藝萍、蘇艷、蔡艷飛、王麗花、楊秀梅、蔣亞蓮、許鳳。1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屬蜱螨目(Acarina),葉螨科(Tetranychidae),危害切花月季的紅蜘蛛種類主要有二斑葉螨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加強監測與預警,定期檢查(每周至少一次),重點觀察老葉背面、新梢頂端,使用手持放大鏡或白色紙張拍打葉片觀察蟲體;記錄溫濕度,高溫干26綜合防控技術6.1.1因地制宜的選用抗蟲優良品種結合市場需求,優先選擇葉片厚實、蠟質層發達,葉背絨毛密集,枝條疏朗、通風透光,抗逆性強的切花月季品種。6.1.2加強肥水管理根據月季切花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求,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蟲能力。6.1.3清潔田園從苗期開始應勤查、勤治,及時修剪蟲枝、蟲葉并集中收集處理。切花采收后,清潔田園,降低蟲口基數。及時清除溫室四周雜草,減少蟲源。6.2物理防治種植前設施內加裝60目防蟲網。春季高溫千旱,白天高溫低濕時調節生產場所的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可噴霧增加濕度至70%~80%,也可利用噴灌設施,噴水于葉片背部,減輕蟲害的發生。6.3生物防治(人工釋放捕食性天敵)6.3.1施用時期及釋放用量6.3.1.1紅蜘蛛初發期高溫、干旱季節,大棚內紅蜘蛛尚味發生或剛發生時,需進行預防性人工釋放捕食螨。切花月季種苗期,每次按15:1(捕食螨數量:植株數量)比例釋放,每周1次,切花月季產花期,每次按60:1(捕食螨數量:植株數量)比例釋放,2周1次。天敵的引進和管理執行SN/T2118的規定。6.3.1.2紅蜘蛛發生期大棚內紅蜘蛛已經發生,每次按120:1(捕食:植株數量)比例釋放,1周1次,持續4周,局部控制螨害發生。瓶裝捕食螨釋放前,輕輕轉動瓶子,打開瓶蓋,將瓶子內的麥皮倒于植物葉片上。每行或每畦作物均要釋放到,優先在紅蜘蛛危害中心株釋放,害蟲發生區域的釋放量應高于未發生區域。袋裝捕食螨釋放前將袋子上緣撕開一個小口,將袋子釘在樹冠內部的主分杈上,并將袋子底部緊靠在分杈上。6.3.3注意事項釋放捕食螨前15d禁用殺蟲劑和殺螨劑,釋放后如使用殺蟲、殺菌、殺螨劑,應選用選擇性強、低毒高效、對捕食螨等天敵殺傷力較小的藥劑,注意使用安全和間隔期。6.4.1蟲情監測36.4.1.1紅蜘蛛種群密度調查采用平行跳躍法取樣,每個片區(50株~100株)調查10株~20株,每株上、中、下各查2片葉。對抽查的切花月季植株,只檢查各方位葉片上有無紅蜘蛛的活蟲(1個即算有),分別統計有蟲葉數和無蟲葉數,計算有蟲葉率(%),對應換算蟲口密度(頭/葉)。有蟲葉率與蟲口密度的對應關系見附錄B。在種植地內,切花月季植株蟲口密度為成、若螨1頭~2頭/葉,對應有蟲葉率達35%~45%,即可進行防治。6.4.2農藥合理使用準則6.4.2.1推薦使用在花卉、切花月季上已登記的農藥,避免藥害。6.4.2.2科學輪換用藥,不宜單一多次使用同十藥劑;嚴格把握施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不隨意加大劑量和濃度;精準施藥,重點噴施葉背(紅蜘蛛主要棲息處),霧化均勻。6.4.2.3選擇早晚低溫時段施藥,避免高溫蒸發。6.4.2.4定期監測田間紅蜘蛛種群抗藥性,及時調整用藥策略。具體執行GB/T8321的有關使用準則和規定。7防控效果調查和評價7.1防控效果調查實施防治措施后3d、7d、15d各調查1次,按有蟲葉率計算出存活蟲口密度,調查取樣方法同6.4.1.1。7.2防控效果評價根據防治效果調查,存活蟲口密度低于確定的防治指標641.2),表明防治效果較好,若存活蟲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標,則需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再次進行防治。4(資料性)紅蜘蛛概述A.1分布與危害紅蜘蛛屬蜱螨目(Acarina),葉螨科(Tetranychidae),分布在全國各地。寄主廣泛,危害花卉、果樹、蔬菜和溫室栽培作物等多達50余科800多種植物,常見的有月季、草莓、茄子、黃瓜、番茄等,是月季上主要害螨之一。成螨、若螨均可產生為害,一般從月季植株下部的葉片開始為害,然后向上蔓延至上部的葉片,具有很強的結網群集特性,甚至結網將全葉覆蓋并羅織到葉柄,在植株間搭接,并借此爬行擴散。多在月季葉背棲息為害,若螨取食葉背的葉肉細胞,成螨則以植株幼嫩部位為食。初期受害葉片葉柄主脈兩側出現大量針頭大小失綠的黃褐色小點,后期出現灰白色或枯黃色的細小斑,嫩葉皺縮、扭曲以致變形。隨著危害加劇,葉片變成灰白色或暗褐色,少數葉片失綠變硬,似火烤狀,嚴重影響葉片光合作用正常進行,致使葉片焦枯提早脫落,造成植株生長不良、花葉畸形、落葉褪色、抽枝發芽遲緩等。5二斑葉螨的發育經過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個時期主植物上表現的體色有所不同,有濃綠色、褐綠色、橙紅色、銹紅色、橙黃色。雌成螨橢圓形,體長長度約等。卵:圓球形,有光澤,直徑0.1mm,初產個紅色眼點。幼螨:半球形,淡黃色或黃綠色,足3對,眼紅色,體背上無斑或二斑葉螨主要營兩性生殖,亦有孤雌生殖。在兩性生殖中,雌雄比趨于下一代全為雄性個體。平均單雌產卵量為100粒,最多可達900粒。以受精雌成螨滯育來度過不良環6螨30d左右,每年有15代~20代,世代重疊嚴重。繁殖最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為35%~55%,因此溫度較高、相對濕度低的月份易大發生,危害嚴重。當溫度高于30℃,相對濕度大于70%感器長約2倍于寬,背感器梭形,與端感器近于等長。口針鞘前端鈍圓,中央無凹陷,氣門溝末端呈U雌螨小。體長0.37mm,寬0.19mm;體色淡黃色。須肢跗節的端感器細長,背感器稍短于端感器,毛比錘突長。背毛13對,陽具的端錘很微小,兩側的突起尖利,長度約相等。卵長0.13mm,球形,淺幼螨和若螨發育歷期5d~11d,成螨壽命19d~29d。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為雄性。幼螨和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