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3∕T 1382-2025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_第1頁
(高清版)DB53∕T 1382-2025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_第2頁
(高清版)DB53∕T 1382-2025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_第3頁
(高清版)DB53∕T 1382-2025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_第4頁
(高清版)DB53∕T 1382-2025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與監測技術規范2025-08-09實施2025-08-09實施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云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07)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瀚哲科技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普洱市種子站、昆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紅河州農業科學院、玉溪市農田建設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檢與土壤肥料工作站、保山市土壤肥料與植保植檢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青彥、宗曉波、曾勰婷、字春光、鄧昌軍、羅元金、蘇旺德、曲瀟琳、王德海、郭引芳、朱敏、張冬梅、楊佳偉、鄧玉龍、崔家迅、李艷紅、王征珠、王祖城、周靜、張常元、趙江琳、代靈、錢選超、王金林、曾婕、梁志妹、彭吉壘、李在輝、李思雨、朱林立、彭文君、王平。1本文件規定了耕地質量監測的監測點設置、建設與命名、建點調查、監測內容、土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NY/T395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1121.1土壤檢測第1部分:土壤樣品的采集、處理和貯存中用土壤重金屬含量表示清潔程度,用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表示生物多樣性。24.1.1應考慮土壤類型、耕作制度、地力水平、耕地環境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4.1.2結合有關規劃,將監測點設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及石4.2.1.1監測點按省級、州(市)級和縣(區)級進行建設。4.2.1.2省級監測點由自動監測功能區、耕地質量監測功能區、培肥改良試驗監測設面積500m2~1000m2,參考國家級監測點小區設置,示意圖見附錄A。4.2.1.3州(市)級監測點參照省級監測點標準建設,可精簡監測儀器設備,但田間建設應保留完整的自動監測功能區和耕地質量監測功能區布局。4.2.1.4縣(區)級監測點參照州(市)級點標準建設,監測儀器設備按需配置或暫緩配置,田間建4.2.2自動監測功能區區域面積33m2~67m2,主要放置土壤多參數自動監測設備、農田小氣候等田間管理監測設備,避開水源50m以上,四周宜設立不銹鋼保護圍欄。4.2.3.1區域面積267m2~534m,設置3個處理區,即長期不施肥區、當年不施肥區、常規施肥區。4.2.3.2長期不施肥區設1個固定小區,小區面積33m2~67m2。4.2.3.3當年不施肥區(包括不施有機肥和化肥),設3個小區,每年1個小區不施肥,另外2個輪換小區正常施肥,3年一輪換,每個小區面積33m2~67m2。4.2.3.4常規施肥區(包括施用有機肥和化肥),設1個固定小區,小區面積133m2~267m2。4.2.3.5石漠化地區的自動監測功能區處理區設置可不在同一地塊,取相鄰或相近地塊設置。4.2.3.6各區應能進行有效隔離,4.2.3.7每個耕地質量監測點設置1個標識牌、標識內容包括編號、建點年份、地理位置、土壤類型、4.2.3.8同時設置1個展示牌,內容包括種監測點基本情況(編號、行政區域位置、耕地土壤狀況、耕地質量等級狀況、典型種植制度、)、監測功能區設置示意圖、施工單位、工作技術負責人、技術負4.2.3.9標識牌宜按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標牌要求進行制作,見附錄B。4.2.4.1此區屬于自行選擇建設區,用于根據需要分別設置培肥改良、輪作休耕等技術模式試驗及綜合治理試驗等,監測培肥改良效果,區域面積不小于200m2~400m2。4.2.4.2在同一田塊面積不能滿足建設監測點需要時,宜考慮在相鄰同一土壤類型、相同種植制度的34.3.1省級監測點命名格式為YN加4位數字編號,如“YNxxxx”。4.3.2州(市)級監測點命名格式:州〔市〕字母縮寫加4位數字編號,州、市縮寫字母為KM(昆明)、4.3.3縣(區)級監測點命名格式:縣(區)級名稱簡稱加4位數字編號。如大理0001、香格里拉0001。5建點調查5.1總體要求5.1.1建立監測點時,應調查監測點的立地條件、自然屬性,田間基礎設施情況和農業生產概況,建立監測點檔案信息。5.1.2按YN/T1121.1規定的方法挖取士接剖面,并拍攝剖面照片,監測各發生層次理化性狀。5.2立地條件、自然屬性和農業生產概況調查主要包括監測點的常年降水量、常年有效積溫、常年無霜期、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地形部位、田塊坡度、潛水埋深、障礙層類型、障礙層深度、障礙層厚度、灌溉能力及灌溉方式、水源類型、排水能力、典型種植制度、常年施肥量、產量水平等。具體項目和填寫說明見附錄C。5.3土壤剖面理化性狀調查監測點發生層次、深度、顏色、結構、緊實度、容重、新生體、植物根系、機械組成、化學性狀(包括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H、碳酸鈣、陽離子交換量,玉壤含鹽量、鹽漬化程度,土壤鉻、鎘、鉛、汞、砷、銅、鋅、鎳全量)。具體項目和填寫說明見附錄D。6監測內容6.1監測指標包括土壤墑情(土壤含水量)、地情(立地條件、自然屬性、田間基礎設施、土壤理化性狀等)、肥情(有機肥、化肥使用情況)、環情鄉土壤重金屬等)及監測點管護情況(田間作業情況、作物產量6.2監測要求6.2.1自動監測區全年自動監測,耕地質量功能監測區及培肥改良試驗監測功能區按年度計劃人工實地開展監測。6.2.2年度監測的土壤理化性狀應包括pH值、有機質、全氮、陽離子交換量、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等。6.2.3每隔5年(每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檢測一次土壤重金屬(鉻、鎘、鉛、砷、汞等)和中微量元素等參數。6.2.4年度監測的生產活動應包括作物種類、作物產量、施肥量等,按每季作物的監測分別記載。7土壤樣品的采集、處理和儲存47.1每個監測點耕地質量監測功能區(長期不施肥區、當年不施肥區、常規施肥區)的土壤樣品按年度分類長期保存。7.2設立固定的耕地質量監測土壤樣品保存空間,每個土壤樣品存儲瓶標簽標明采集年份、采樣地點 (經緯度)、土壤類型等基本信息,建點時調查和五年監測保留土壤樣品不少于5kg,年度監測保留土壤樣品不少于1kg。7.3其它應符合NY/T395的規定。8土壤樣品檢測應符合按照NY/T1119的規定。9數據管理按照《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數據管理辦法》及《云南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數據管理實施細則》進行管理。10監測報告監測報告應包括監測點基本情況,耕地質量主要性狀的現狀及變化趨勢,農田投入、結構現狀及變化趨勢,作物產量現狀及變化趨勢,耕地質量變化原因分析,提高耕地質量的對策和建議等內容。5(資料性)國家級監測點小區設置示意圖輪換區16米8米—自動監測區當年不施肥區8米8米—長期不施肥區6(規范性)XX級耕地質量監測點建點年份:XX級耕地質量監測點建點年份:地理位置:設立單位:B.2.2按照監測點級別填寫相應統一格式編碼。B.2.4填寫監測點坐標信息,如東經103.74651、北緯27.32092。7(資料性)基本情況建點年度省名縣(區)名部鄉(鎮)名村名農戶(地塊)名經度()緯度(°)常年降水量(mm)常年有效積溫℃常年無霜期(天)田塊坡度(°)海拔高度(m)潛水埋深(m)障礙因素障礙層類型障礙層深度(cm)礙層厚度(cm)灌溉能力水源類型排水能力地域分區熟制分區主栽作物典型種植制度產量水平(kg/畝)(折純,kg/畝)NN田塊面積(畝)代表面積(畝)成土母質土屬土種剖面照片拍攝時間:(景觀照片)(剖面照片)8C.2.1地形部位C.2.1.1監測田塊所處的能影響土壤理化特性的最末一級的地貌單元,如河流沖積平原要區分河床、C.2.1.2山麓平原要區分出坡積裙、洪積錐、洪積扇、扇間洼地、扇緣洼地等。C.2.1.3丘陵要區分C.2.1.4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續分,如洪積扇上部、中部、下部。在拍攝景觀照片時,應突出這些地現場測定填寫,單位為米(m)。冬季地下水位的埋深,單位為米(m),小數點后保留1位。只有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鹽化(堿化)土監測點填寫。瘠薄、酸化、漬澇、潛育、侵蝕、干旱等,沒有明顯障礙因素時填“無”。1m土體內出現的障礙層類型,如砂姜層、白漿層、黏盤層、鐵盤層、沙礫層、鹽積層、石膏層、C.2.12地域分區按GB/T33469劃分的9個一級農業區填寫,云南涉及西南區、華南區、青藏區。9根據GB/T33469確定的耕地質量等級,從高化肥和有機肥常年平均施用量(折純量)。C.2.17.1指巖石經過風化、搬運、堆積等過程所形成的地質歷史上最年輕的疏松礦物質層。C.2.17.2成土母質可分為殘積母質和運積母質。C.2.17.3殘積母質與母巖有直接關系,可以填寫為“XX”巖殘積物母質。C.2.17.4運積母質指母質經外力作用(如水、風等)遷移到其他地區的物質,可以細分為沖積母質、坡積母質、洪積母質、湖積母質、海積母質、黃土(狀)母質、冰碩母質等。(資料性)監測點土壤剖面性狀表監測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