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3∕T 1366-2025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53∕T 1366-2025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53∕T 1366-2025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53∕T 1366-2025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53∕T 1366-2025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草莓種質資源保存技術規程2025-08-09實施2025-08-09實施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玉溪市農業科學院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YNTC07)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玉溪市農業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曉亮、萬紅、陶磅、阮繼偉、姚萬福、張玉榮、方吉祥、楊進成、張鐘、左麗娟、田林孟、張麗、張文健、陳佳清、李躍瓊、周翠英、方一清、胡新洲、李艷蘭、李明芳、鄧成忠、張莉、黃曉霞。1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2306花卉種苗組培快繁技術規程NY/T2931草莓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具有遺傳物質,對草莓生產和育種有利用價值的草莓屬(Fragaria)植物。野外收集、國內外引進、同行交流互換、雜交創制、人工誘變創制、太5.1.1種子可通過播種出苗后,再進行種苗繁育。5.1.2匍匐莖可通過組培繁育或常規的種苗繁育。5.1.4裸根苗、穴盤苗可移栽后再進行種苗繁育。25.1.5種苗繁育技術按常規技術執行。5.1.6觀察每份種質資源繁殖的后代,經確定為目標種質資源,方可進行種質資源的編目和保存。5.2編目參照NY/T2931種質資源的描述方式,整理、登記種質資源的信息入附錄A,形成草莓種質資源的編6入庫保存6.1試管苗庫保存由培養室、接種室、培養基配制室、培養基儲存室、高壓滅菌室、洗滌室等功能區組成,這些功能區符合NY/T2306的要求。6.1.2保存方法按NY/T3032的規定執行。6.1.3保存要求6.1.3.1保存條件培養室溫度25℃±2℃,相對濕度30%~40%,光照強度2500Lx~2800Lx,光照時間12h/d~13h/d。6.1.3.2保存數量每份種質≥10瓶。按照種質類型在培養架上分區存放,同類型種質排列放在同塊區域。對每份種質所在培養架的位置進行編號標注,并繪制種質放置位置圖。6.1.3.4初代培養保存1個莖尖生長點接種入1個組培瓶,培養保存40d-50d。6.1.3.5繼代培養保存繼代培養的保存符合以下要求:a)前期為1代~5代,繼代時間40d~50d,轉接健壯的苗或芽,每個組培瓶裝1株苗或1個b)中期為6代~14代,繼代時間20d~25d,轉接新生、健壯的不定芽,每個組培瓶裝4個~5個不定芽;c)后期為15代~20代,繼代時間18d~20d,優先選擇無根的、生長健壯的芽轉接,每個組培瓶裝4個~5個芽,若無芽時則選擇健壯的苗切除其根系后轉接,每瓶裝4株~5株苗;d)保存代數控制在20代以內,屆滿后取新的外植體組培保存以更新種質;e)每一個繼代中,每1個組培瓶做1次接種,每份種質單獨繼代轉接;f)若需更長時間的繼代培養保存,可將培養基中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去除;3g)長時間的繼代培養保存,可調整培養室環境為溫度2℃~6℃,光照強度1200Lx~1500Lx,光照時間8h/d~10h/d,并將相應的轉接時間延長到原來的2.5倍。6.2種子保存主要針對種子繁殖型草莓品種和雜交后中間材料的種子,將種子晾干后放在干燥(相對濕度30%~40%)、密封、清潔、室溫(15℃~20℃)的環境中可保存1年~3年。7入圃保存7.1.1建圃要求7.1.1.1適合草莓生長的地理區域。7.1.1.2產地環境符合NY/T391的規定。7.1.1.3地勢平坦、供排水方便、光照和通風良好、土質疏松肥沃、微酸性或中性(pH值5.8~7.0)。7.1.1.4適合草莓露地生長、周圍災唐發生可能性較低的田塊。7.1.2保存數量每份種質資源保存≥10株,每個小區保存1份種質資源。7.1.3小區規劃7.1.3.1每個小區面積≥1m2,小區間設置寬≥50cm的走道或者排水溝進行隔離,田塊四周宜設置間距1m的保護行。7.1.3.2根據種質資源的保存數量確定田塊面積,將田塊進行小區劃分。7.1.4種質排列7.1.4.1按照種質類型分區排列,同類型種質排列在相同區域。7.1.4.2繪制種質排列分布圖,標明每份種質的位置方位、種質代號。7.1.4.3每份種質豎立標牌,并標記上種質代號,宜二維碼標記,二維碼中含有種質的基本信息。7.1.5種質栽培要求7.1.5.1按照7.1.4種質排列分布圖,對應栽培各份種質。7.1.5.2采取一年一栽制,有條件的可以一年換一地栽培,一般連栽3年~4年后應重新換地栽培。7.1.5.3及時清理、剔除每個小區內的雜株、變異株、感染病毒株、感染根腐病株,保持種質的純凈。7.1.5.4匍匐莖發生期間,需整理各小區的匍匐莖,避免發生小區間的相互串苗混雜。7.1.5.5每年從老株上留取健壯的新生小苗進行種質更新1次,每更新4次~5次為一個周期。7.1.5.6更新種質一個周期后,換為采用脫毒種源繁殖2代內的種苗進行種質更新1次,后再更新種質一個周期,依次輪流交替。7.1.5.7其余的田間栽培和管理按照當地的草莓大田栽培技術執行。7.1.6觀察記載按NY/T2931的要求觀察記載各份種質的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產量性狀、果實性狀、抗性性狀等內容。47.2.1.1適合草莓生長的地理區域。7.2.1.2產地環境符合NY/T391的規定。7.2.1.3地勢平坦、供排水方便、光照和通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塊。每份種質資源保存≥5株,特殊種質資源視同7.1.4。7.2.5.1按照7.2.4種質排列圖,對應栽培各份種質。7.2.5.2宜采用高架基質栽培模式,一年一栽制,每3年更換1次基質,每份種質對應的栽培位置保7.2.5.3宜選用栽培基質為泥炭:珍珠巖=7:3(體積比)或椰糠:珍珠巖=7:2(體積比)混合,可添加10%~20%的蛭石。7.2.5.4基質栽培的水質要求為EC值小于0.5mS/cm,碳酸氫根小于100.0mg/L。7.2.5.5及時清理、剔除每份種質區域內的雜株、變異株、感染病毒株,保持種質的純凈。7.2.5.6按照當地常規的草莓設施高架基質栽培的捍插育苗技術,每年11月~12月扦插繁殖出子苗,次年3月~4月,挖出老植株,同時定植新繁殖的子苗,進行種質更新。7.2.5.7當種質栽培時間過長或者發現種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