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低壓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入典型設計技術導則(2025)目錄TOC\o"1-3"\h\u109501.1概述 頁共17頁第一篇總論1.1概述1.1.1工作目的和意義為積極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和整縣(市、區)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XXX電網公司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發展,組織編制《低壓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入典型設計》(以下簡稱典設)。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的一種,具有資源分散、項目容量小、用戶類型多樣的特點,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已相繼出臺,但在XXX電網范圍暫無統一的接入標準,同時,XXX電網公司已逐步啟動低壓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入系統標準體系的研究。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系統典型設計的編寫,是通過對光伏發電并網現狀調研,研究當前光伏發電及并網新技術、新設備,結合國家政策、行業標準、企業規范以及接入系統工程的具體情況等方式實現。典型設計包含接入系統的技術導則及接入系統典型設計方案圖集。本次典型設計的編寫,能更好的適應國家政策法規,創造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便利條件,縮短并網設計時間,提高分布式光伏系統建設的效率和效益;促進分布式光伏并網規范化,保障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運行安全;節約工程投資,提高綜合投資效益,確保分布式光伏充分利用,促進分布式光伏與電網發展的和諧統一。推行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典型設計,對于解決當前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可再生能源建設與電網建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引導行業發展走向健康、有序、平穩、高效,支持國家低碳經濟,服務于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社會提供安全、可靠、清潔、優質的電力保障具有重要意義。1.1.2設計原則本典型設計編寫工作應滿足分布式光伏與電網互適性要求,遵循“安全可靠、技術先進、投資合理、標準統一、運行高效、場景靈活”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案的選擇既要有普遍性、可擴展性,又要有經濟性;既要覆蓋面廣,又不宜太多。本典型設計應力求實現分布式光伏接入規范化,為設備招標、降低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建設和運營成本創造條件,實現分布式光伏與電網建設的和諧統一。具體內容如下:可靠性:保證設備及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性:按照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則,追求分布式光伏與電網建設和諧統一,實現共贏。先進性:設備選型合理,優化各項技術經濟指標,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應達到國內同類工程的先進水平。適應性:綜合考慮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對不同規模、不同形式、不同外部條件均能適應。1.1.3設計范圍本典型設計針對0.4kV及0.22kV電壓等級接入電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系統設計,包含居民和非居民性質光伏項目的設計。設計范圍為從光伏發電逆變器出線端(不含逆變器與光伏板等)到并網點設備及線路。內容包括接入方案、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計量等相關方案設計。1.2設計依據1.2.1設計依據性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發改能源〔2013〕1381號)《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國能新能〔2014〕406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19號)《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20〕5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資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21〕445號)《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1.2.2主要設計標準、規程規范下列文件對于本規范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范。GB/T33342-2016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口技術規范GB/T37408-2019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要求GB/T19939-2005光伏系統并網技術要求GB/T33593-2017分布式電源并網技術要求GB/T19964-2012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GB50797-2012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GB50794-2012光伏發電站施工規范GB/T50796-2012光伏發電工程驗收規范GB/T50865-2013光伏發電接入配電網設計規范GB/T29319-2012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JGJ203-2010民用建筑太陽能光伏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T33982-2017分布式電源并網繼電保護技術規范GB2894-2008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GB/T19862-2016電能質量監測設備通用要求Q/CSG1211001-2014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規范Q/CSG1211002-2014光伏發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范Q/CSG1211006-2016光伏發電并網技術標準QCSG1203004.3-2017XXX電網公司20kV及以下電網裝備技術導則Q/CSG113007-2020低壓用電客戶電能計量裝置典型設計(2020版)《XXX電網公司10kV及以下業擴受電工程技術導則》(2018年版)《XXX電網公司10kV及以下業擴受電工程典型設計圖集》(2018年版)1.2.3術語及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1.2.3.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distributedphotovoltaicpowersystem接入10(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位于用戶附近、所發電能就地消納為主的利用光伏電池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發電系統。1.2.3.2逆變器inverter將直流電變換成交流電的設備。1.2.3.3公共連接點pointofcommoncoupling用戶接入公共電網的連接處。1.2.3.4并網點pointofinterconnection對于有升壓站的分布式光伏系統,指升壓站高壓側母線或節點。對于無升壓站的分布式光伏系統,指光伏系統的輸出匯總點。并網點的圖例說明如圖所示:虛框為用戶電網,該用戶電網通過公共連接點C與公共電網相連。在用戶電網內部,有兩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分別通過A點和B點與用戶電網相連,A點和B點均為并網點,但不是公共連接點。在D點,有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直接與公共電網相連,D點是并網點,也是公共連接點。1.2.3.5孤島islanding包含負荷和電源的部分電網,從主網脫離后繼續孤立運行的狀態。孤島可分為非計劃性孤島和計劃性孤島。1.2.3.6非計劃性孤島unintentionalislanding非計劃、不受控地發生孤島。1.2.3.7計劃性孤島intentionalislanding按預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計劃地發生孤島。1.2.3.8防孤島anti-islanding防止非計劃性孤島現象的發生。第二篇典型設計的技術原則2.1概述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典型設計技術原則是指導典型設計的總綱,描述典型設計的內容和深度要求,以及明確在設計中所執行的主要技術原則。其中:一次包括接入系統方案劃分原則、接入電壓等級、并網點選擇、典型方案、主要設備選擇。二次包括線路保護、母線保護、頻率電壓異常緊急控制裝置、防孤島保護;調度管理、遠動系統、對時方式、通信協議、信息傳輸、安全防護、功率控制、電能質量監測;計量裝置、關口點設置、設備接口、通道及規約要求等。通信包括通道要求、通信方式、通信設備供電、通信設備布置等。2.2系統專業2.2.1內容及深度要求主要包括接入系統方案劃分原則、接入電壓等級、并網點選擇。在確保電網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安全運行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項目報裝裝機容量和遠期規劃裝機容量等因素,合理確定接入電壓等級、并網點;具體包括接入系統方案,相應電氣計算(包括潮流、短路、電能質量分析、無功平衡、三相不平衡校驗等),合理選擇送出線路回路數、導線截面,無功容量配置,提出系統對光伏電站的技術要求。2.2.2技術原則2.2.2.1接入方案劃分根據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壓等級、并網點和上網類型劃分接入系統方案。2.2.2.2接入電壓等級2.2.2.2.1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壓等級選擇應根據不同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一般情況下可參考下表要求。表2.2.2.2.1單個并網點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并網電壓全額上網并網容量X8kW≤X≤200kWX<8kW推薦并網電壓0.4kV0.22kV余電上網并網容量X10kW≤X≤400kWX<15kW推薦并網電壓0.4kV0.22kV注1:分布式光伏總報裝容量不應超過上一級變壓器容量。注2:當采用220V單相接入時,一般情況下單點最大接入容量不宜超過8kW,但也可根據當地配網三相不平衡測算結果,增大單點接入容量,最大接入容量不宜超過15kW。注3:本表標示單個并網點的并網電壓值僅為參考推薦值,具體并網電壓選擇可根據實際并網點接入情況及當地電網的運行情況進行調整。2.2.2.2.2有不同接入電壓等級可供選擇的時候,宜根據送電方向選取適合接入的電壓等級,原則上應在本電壓等級內消納。經技術經濟比較,并考慮發展規劃等原因,采用低一級的電壓等級接入優于高一級的電壓等級接入時,推薦采用低一級的電壓等級接入。2.2.2.2.3一般情況下,分布式接入的光伏發電總容量較小,則不需開展N-1校核。2.2.2.3并網點選擇2.2.2.3.10.4(0.22)kV對應并網點(1)全額上網1)公共電網配電箱/線路;2)公共電網配電房、箱變或柱上變壓器低壓母線。(2)余電上網1)用戶配電箱;2)用戶配電房、箱變或柱上變壓器低壓母線。2.2.2.4功率控制和電壓調節2.2.2.4.1有功功率控制通過0.4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具有有功功率調節能力,必要時能根據電網調度機構指令調節電源的有功功率輸出。2.2.2.4.2無功容量和電壓調節(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功率因數應在0.95(超前)~0.95(滯后)范圍內連續可調。(2)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在其無功輸出范圍內,應具備根據并網點電壓水平調節無功輸出,參與電網電壓調節的能力,其調節方式和參考電壓、電壓調差率等參數可由電網調度機構給定。2.2.2.5啟停2.2.2.5.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啟動時需要考慮當前電網頻率、電壓偏差狀態,當電網頻率、電壓偏差超出標準規定的正常運行范圍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不應啟動。2.2.2.5.2通過0.4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具備按電網調度機構指令啟停的能力。2.2.2.6運行適應性2.2.2.6.1電壓范圍當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網點電壓在90%~110%標稱電壓之間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能正常運行。2.2.2.6.2電能質量范圍當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網點的電壓波動和閃變值滿足GB/T12326、諧波滿足GB/T14549、間諧波值滿足GB/T24337、三相電壓不平衡度滿足GB/T15543的要求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能正常運行。2.2.2.6.3頻率范圍通過0.4(0.22)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系統,當并網點頻率在49.5Hz~50.2Hz范圍之內時,應能正常并網運行。當并網點頻率超過49.5Hz~50.2Hz運行范圍時,分布式光伏系統應在0.2s內停止向電網送電。表分布式光伏系統頻率保護要求頻率范圍分布式光伏系統f≤49.5Hz分布式光伏系統應具備一定的頻率異常耐受能力,應按照電網調度機構指令執行并網/退出操作49.5Hz≤f≤50.2Hz連續運行50.2Hz≤f應按照電網調度機構指令執行降低有效輸出或停止向電網供電2.2.2.7電能質量2.2.2.7.1一般性要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向當地交流負載提供電能和向電網發送電能的質量,在諧波、電壓偏差、電壓不平衡度、電壓波動和閃變等方面應滿足相關國家標準要求。2.2.2.7.2諧波(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所接入公共連接點的諧波注入電流應滿足GB/T14549的要求,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網點向電網注入的諧波電流允許值按照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與公共連接點上具有諧波源的發/供電設備總容量之比進行分配。(2)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后,所接入公共連接點的間諧波應滿足GB/T24337的要求。2.2.2.7.3電壓偏差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后,所接入公共連接點的電壓偏差應滿足GB/T12325的要求。2.2.2.7.4電壓波動和閃變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后,所接入公共連接點的電壓波動和閃變值應滿足GB/T12326的要求。2.2.2.7.5電壓不平衡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后,所接入公共連接點的電壓不平衡度應滿足GB/T15543的要求。2.2.2.7.6直流分量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向公共連接點注入的直流電流分量不應超過其交流額定值的0.5%。2.2.2.8潮流計算2.2.2.8.1以0.4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系統方案,應考慮潮流計算內容。2.2.2.8.2潮流計算應分析典型方式下光伏出力變化引起的線路功率和節點電壓波動,并應避免出現節點電壓越限。2.2.2.8.3通過潮流計算,檢驗光伏發電站接入電網方案、選擇導線截面和電器設備的主要參數以及選擇調壓裝置、無功補償設備及其配置。2.2.2.9短路電流計算2.2.2.9.1以0.4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系統方案,應考慮短路電流計算內容。2.2.2.9.2短路電流計算應包括光伏發電站并網點、附近節點本期及遠景規劃年最大允許方式的三相和單相短路電流。應合理控制光伏發電站并網點、附近節點短路電流,不宜超過節點斷路器遮斷容量。2.2.2.9.3電氣設備選型應滿足短路電流計算的要求。2.3電氣一次專業2.3.1內容及深度要求2.3.1.1主要設計內容2.3.1.1.1綜合考慮分布式光伏接入電壓等級、并網點形式等確定采用相應典型設計方案;2.3.1.1.2提出對有關電氣接線、電氣設備選型的要求。2.3.1.2設計深度具體包括接入系統方案,對升壓站主接線、設備參數選型提出要求,提出系統對光伏電站的技術要求。2.3.2技術原則2.3.2.1主接線2.3.2.1.1分布式光伏接入采用0.4(0.22)kV并網時,宜采用單母線接線;2.3.2.1.2分布式光伏系統的接地方式應與配電網側的接地方式相協調,并應滿足人身設備安全和保護配合的要求。2.3.2.2送出線路導線2.3.2.2.1分布式光伏系統送出線路導線截面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1)分布式光伏系統送出線路導線截面選擇需根據所需送出的容量、并網電壓等級選取,并考慮分布式電源發電效率等因素;(2)分布式光伏系統送出線路導線截面一般按持續極限輸送容量選擇。2.3.2.2.2電纜敷設可采用直埋、電纜溝、電纜橋架、電纜線槽等方式。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宜分開排列。2.3.2.3開斷設備2.3.2.3.1分布式光伏接入0.4(0.22)kV配電網時,應設置明顯開斷點。并網點開關設備應采用易操作、具有明顯開斷指示、可開斷故障電流能力的開關。開關應根據短路電流水平選擇開斷能力,并需留有一定裕度,應具備電源端與負荷端反接能力。2.3.2.4防雷接地裝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T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T50064-2014《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設計規范》和XXX電網《10kV及以下業擴受電工程典型設計圖集》的要求。2.3.2.5安全標識2.3.2.5.1通過0.4(0.22)kV電壓等級并網的分布式光伏系統,連接電源和電網的專用低壓開關柜應有醒目標識。標識應標明“警告”、“雙電源”等提示性文字和符號。標識的形狀、顏色、尺寸和高度應按照GB2894《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的規定執行。2.4電氣二次專業2.4.1內容及深度要求2.4.1.1系統繼電保護2.4.1.1.1主要設計內容包括繼電保護及防孤島配置方案等。2.4.1.1.2設計深度(1)系統繼電保護根據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方案,提出系統繼電保護的配置原則及配置方案。2.4.1.2系統調度自動化2.4.1.2.1主要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調度管理關系確定、系統遠動配置方案、遠動信息采集及通道組織等內容。2.4.1.2.2設計深度(1)根據配電網調度管理規定,結合分布式光伏類型和接入配電網電壓等級確定發電系統調度關系。(2)根據調度關系,確定是否接入遠端調度自動化系統并明確接入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遠動系統配置方案。(3)根據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要求,提出信息采集內容、通信規約及通道配置要求。(4)根據調度關系組織遠動系統至相應調度端的遠動通道,明確通信規約、通信速率或帶寬。(5)提出相關調度端自動化系統的接口技術要求。2.4.1.3計量2.4.1.3.1主要設計內容主要包括電能表計配置、計量裝置精度、傳輸信息及通道要求等。2.4.1.3.2設計深度(1)提出對關口點電能量計量裝置的計量要求及精度等級要求。(2)提出電能量計量裝置的通訊接口技術要求。(3)確定傳送電能量計量信息的內容、通道及通信規約。2.4.2技術原則2.4.2.1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2.4.2.1.1一般性要求分布式光伏的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配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其技術條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5005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的要求。2.4.2.1.2線路保護線路保護應以保證電網的可靠性為原則,兼顧分布式光伏的運行方式,采取有效的保護方案。分布式光伏以0.4/0.22kV電壓等級接入公共電網時,并網點的斷路器應具備短路瞬時、長延時保護功能和分勵脫扣、欠壓脫扣功能,并應配置剩余電流保護裝置。2.4.2.1.3防孤島保護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具備快速監測孤島且立即斷開與電網連接的能力,防孤島保護動作時間不大于2s,防孤島保護應與電網側線路保護重合閘、安全自動裝置動作時間相配合。2.4.2.2系統調度自動化2.4.2.2.1一般性要求分布式光伏通信運行、調度自動化和并網運行信息采集及傳輸應滿足DL/T516、DL/T544、電監會14號令等相關制度標準要求。2.4.2.2.2調度自動化需求以0.4/0.22kV電壓等級接入的分布式光伏,根據XXX電網相關要求上傳信息,應保證并網點有功功率信息的上傳至電力調度機構,不具備直送條件的可采用聚合方式上送。2.4.2.2.3遠動系統以0.4kV電壓等級接入的分布式光伏,按照相關暫行規定,應配置無線采集終端裝置或接入現有集抄系統實現電量信息采集及遠傳。如無線采集終端裝置或集抄系統不具備采集條件,應配置遠動終端采集相關信息。2.4.2.2.4信息傳輸0.4/0.22kV接入用戶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有控制要求的宜優先采用光纖通信方式,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方式的應采取信息安全防護措施。無控制要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可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方式(光纖到戶的可采用光纖通信方式),但應采取信息安全防護措施。通信方式和信息傳輸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一般可采取基于DL/T634.5101和DL/T634.5104和MQTT通信協議。2.4.2.3計量2.4.2.3.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前,應明確上網電量和用網電量計量點。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電能計量點應設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與電網的產權分界處,產權分界處按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產權分界處不適宜安裝電能計量裝置的,由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業主與電網企業協商確定。2.4.2.3.2每個計量點均應裝設電能計量裝置,其設備配置和技術要求應符合DL/T448,以及相關標準、規程要求。2.4.2.3.3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電能計量表應符合XXX電網相關電能表技術規范,應具備雙向計量、分時計量、電量凍結等功能,并支持載波、RS485、無線多種通信方式,適應不同使用環境下數據采集需求。2.4.2.3.4通過0.4kV電壓等級接入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設置兩套電能計量裝置,在電力設施的產權分界點和光伏發電電源并網點(分布式電源匯聚點)分別設置電能計量裝置。產權分界點的電能計量裝置計量上網電量和用電量,光伏發電電源并網點的電能計量裝置計量發電量。2.4.2.3.9其余詳細要求以Q/CSG113007-2020低壓用電客戶電能計量裝置典型設計(2020版)為準。2.5通信專業2.5.1內容及深度要求2.5.1.1主要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明確調度管理關系、介紹通信現狀和規劃、分析通道需求、提出通信方案和確定通道組織方案等。2.5.1.2設計深度通信建設方案應根據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調度組織關系、裝機容量、接入電壓等級以及各業務應用系統對通道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來確定。2.5.2技術原則2.5.2.1基本要求 2.5.2.1.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具備與電網調度機構之間進行數據通信的能力。并網雙方的通信系統應以滿足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對電力通信業務的要求為前提,滿足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調度自動化及調度電話等業務對電力通信的要求。2.5.2.1.2通信建設方案應根據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調度組織關系、裝機容量、接入電壓等級以及各業務應用系統對通道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來確定。2.5.2.2通信方式2.5.2.2.1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作為接入層站點接入所轄地區配用電通信網絡。2.5.2.2.2對于實現“三遙”功能的節點可選擇采用光纖通信或無線專網通信。具備光纜建設條件時,優先采用光纖通信;不具備光纜建設條件時,優先采用無線專網通信,可采用中低壓載波通信;不具備無線專網條件的“一遙”或“二遙”區域,可采用公網無線通信。2.5.2.2.3電力無線專網技術的應用宜選擇TD-LTE寬帶技術體制,采用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帶寬不少于1Mbps。所采用的無線寬帶系統設備應具備工信部核發的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2.5.2.2.4公網無線終端采用APN/VPN私有虛擬專網模式接入,無線公網終端采用靜態IP的方式。2.5.2.2.5具備遙控功能的配電自動化區域優先采用專網通信方式,依賴通信技術手段實現故障自動隔離的饋線自動化區域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佛山市小升初數學試卷
- 董村小學二年級數學試卷
- 2025至2030城市建設規劃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供給需求與投資機會報告
- 2025至2030軌道交通安防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 六安市霍邱縣新店鎮選聘村干部考試真題2024
- 2024年杭州拱墅區專職社區工作者招聘筆試真題
- 2025至2030財務軟件產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報告
- 東山小學期中數學試卷
- 工貿單招數學試卷
- 福州初三卷子數學試卷
- 2025年中小學公開選拔校長筆試模擬試卷
- 2025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中學英語八下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鐵路行車安全培訓課件
- 山東濟南天橋區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地理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安全生產月活動總結模板十(19P)
- 2025吉林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69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析
- 小孩辦身份證的委托書范本
- 分支型室速的導管消融術ppt課件
- (完整word版)《關于同意申辦出入境證件的函》
- 廣東外運大宗散貨船舶代理業務發展研究
-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