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7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考點鞏固卷考點0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T1-5限時:8分鐘)考點02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T6-10限時:8分鐘)考點03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T11-15限時:8分鐘)考點04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T16-20限時:8分鐘)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1.下表內容摘編自1918年1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世界和平綱領》,即“十四點原則”。據此判斷,威爾遜的主要目的是(2)領海以外……必須保持公海航行的絕對自由(3)盡可能地消除一切經濟壁壘,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5)對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絕對公正的調整(14)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A.消弭民族情緒 B.開放全球門戶C.構建合理秩序 D.維護世界和平【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世界和平綱領》中提出“盡可能地消除一切經濟壁壘,建立平等的貿易條件”“對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絕對公正的調整”和提出建立國際聯盟,其主要的目的是開放全球門戶,便利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B項正確;威爾遜提出“對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絕對公正的調整”并非為了殖民地利益,而是美國利益,排除A項;美國試圖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通過國際聯盟攫取世界霸權,其目的并非構建合理秩序和維護世界和平,排除CD項。故選B項。2.《非戰公約》的簽訂是一戰后維護和平的嘗試,但《非戰公約》對侵略者沒有強大的約束力,這是因為《非戰公約》A.對于列強根本毫無約束 B.各自保留條件,為其以后發動戰爭埋下了伏筆C.未體現維護和平的內容 D.沒有規定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國際糾紛的原則【答案】B【詳解】《非戰公約》之所以對侵略者沒有約束力,是因為列強各自的“保留條件”的存在,隨時可調整其對外政策,從而為以后發動戰爭、參與戰爭提供了借口,B項正確;A項“根本毫無約束”說法錯誤,排除A項;C項表述具有片面性,排除C項;D項“沒有規定”說法錯誤,與題干主旨要求不吻合,排除D項。故選B項。3.有學者指出,一戰的爆發除了經濟發展之外,還有另一個甚至更重要的理由——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的轟轟烈烈的民族主義的泛濫,導致原本正常的談判和妥協無法被接受。據此可知,該學者旨在強調A.西歐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一戰 B.民族主義泛濫是導致戰爭的根源C.一戰爆發與參戰國外交缺乏理性有關 D.談判與妥協使國際形勢趨于平穩【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轟轟烈烈的民族主義的泛濫使得當時各國在制定外交政策時不夠理性,從而失去了通過正常的談判和妥協解決矛盾的可能性,最終促使戰爭爆發,C項正確;西歐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一戰,說法正確,但這不是該學者強調的主旨,排除A項;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民族主義泛濫不是戰爭爆發的根源,排除B項;談判與妥協使國際形勢趨于平穩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4.1918年12月,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的政府首腦艾伯特在勃蘭登堡門歡迎戰后歸國的德國部隊時說:“任何敵人都不曾打敗你們……你們保衛了祖國,使它免受敵人的侵略。”這表明A.德國對《凡爾賽和約》不滿 B.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并未消除C.德國在一戰中未嚴重受損 D.法西斯勢力得到新政府的支持【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帝國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發動了一戰,1918年11月一戰已經結束,德國是戰敗國,但材料中德國卻說“任何敵人都不曾打敗你們……你們保衛了祖國,使它免受敵人的侵略。”,可以得出德國對失敗的結果不接受,也就表明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并未消除,B項正確;《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時間是1919年,A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德國在一戰中受損嚴重,排除C項;法西斯勢力逐漸興起壯大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排除D項。故選B項。5.20世紀20年代,美國主張協約國把德國的賠款削減到合理數額,然后美國向德國提供資本,德國利用美國資本實現經濟復興后再向協約國償付戰爭賠款。美國這一主張旨在A.維護世界和平 B.建立全球霸權C.轉嫁經濟危機 D.維持歐洲均勢【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20世紀20年代,美國主張協約國把德國的賠款削減到合理數額,……德國利用美國資本實現經濟復興后再向協約國償付戰爭賠款。”可知,一戰后美國試圖通過經濟援助的手段恢復德國的發展,體現了美國對資本主義世界新秩序的安排,表明美國旨在維持歐洲的均勢,D項正確;維護世界和平,不符合主旨,排除A項;一戰后美國還不具備建立全球霸權的實力,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經濟大危機發生于1929年至1933年,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6.下圖為1929—1938年間美、蘇、德、英、法等國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中所占份額的比重對比狀況(%),由此可見,當時蘇聯A.重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B.計劃經濟顯現出一定優勢C.農業集體化程度不斷提升 D.率先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類題目,時空是1929—1938年蘇聯的經濟發展狀況。根據材料“1929—1938年間美、蘇、德、英、法等國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中所占份額的比重對比狀況(%)”及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正處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階段,從圖中可知蘇聯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中所占份額的比重在不斷上升,說明蘇聯的計劃經濟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優勢,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蘇聯重工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蘇聯農業集體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信息,排除C項;蘇聯與擺脫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困擾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7.1922年,列寧在答復外國記者提問時說到,“掌握在私人手中、大多數居民所從事的規模很小的生產,提供的利潤最多”。他還曾明確指示,“要盡可能慎重,以免因不得當的干涉而妨礙農業生產的順利發展”。據此可知,列寧A.肯定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利用市場體制促進農業發展C.支持經濟中出現的新氣象 D.主張把小農引向公有制軌道【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1922年......掌握在私人手中、大多數居民所從事的規模很小的生產,提供的利潤最多......要盡可能慎重,以免因不得當的干涉而妨礙農業生產的順利發展”可知,1921年,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支持和鼓勵私營經濟的發展,在材料中,列寧強調規模很小的生產,提供的利潤最多,要盡量不去妨礙其順利發展,說明支持經濟中出現的新氣象,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市場體制,排除B項;主張把小農引向公有制軌道,與新經濟政策相悖,排除D項。故選C項。8.1919年1月,列寧在一封信中說:“經濟工作者應當明白,在必需品極其匱乏的情況下,貿易自由無異于瘋狂野蠻的投機,無異于富人戰勝窮人。”由此可知,當時列寧A.全面推行計劃經濟體制 B.主張全面實施糧食稅C.支持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強調維護農民的利益【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列寧認為在必需品極其匱乏的情況下,不主張實行貿易自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俄國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項正確;計劃經濟屬于斯大林模式,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糧食稅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維護農民的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9.1919年2月,蘇維埃政權開始進行另外一種試驗:授權國有企業、企業集團、市蘇維埃和工會獲得土地,組建蘇維埃農場并生產供自己使用的農產品。此舉意在A.緩解農民對余糧征集制的抵制情緒 B.利用工業扶助農業發展C.解決糧食供應不足問題 D.順利實現向農業集體化過渡【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1919年2月......授權國有企業、企業集團、市蘇維埃和工會獲得土地,組建蘇維埃農場并生產供自己使用的農產品。”可知,1919年,蘇維埃政權開始組建蘇維埃農場并生產供自己使用的農產品,通過國家手段提升糧食產量,以解決新政權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C項正確;緩解農民對余糧征集制的抵制情緒,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利用工業扶助農業發展,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農業集體化發生在斯大林統治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10.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擁有年產5萬臺履帶式拖拉機的生產能力。平時以制造拖拉機等機械裝備為主,戰時承擔國防工業制造坦克的任務,成為坦克制造基地。材料說明蘇聯工業化A.重視基礎工業發展與國防之需相結合 B.強調企業自主經營與國家戰略相結合C.實行指令性計劃體制、排斥市場經濟 D.為保障工業資源強制實行農業集體化【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平時以制造拖拉機等機械裝備為主,戰時承擔國防工業制造坦克的任務,說明蘇聯的工業化重視基礎工業發展與國防之需相結合,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企業自主經營,排除B項;實行指令性計劃體制、排斥市場經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農業集體化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11.1919年3月,為抗議英國殖民當局逮捕華夫脫黨創始人扎格魯勒,埃及爆發了大規模的反英民族主義運動,學生示威游行,工人罷工,并引發了大規模的人民武裝起義。起義的人民在一些城市和鄉村建立了人民的革命政權——“人民委員會”和“蘇維埃”,并沒收地主和外國人的土地。這表明A.馬克思主義在埃及得到廣泛傳播 B.十月革命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發展C.埃及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D.埃及共產黨領導了1919年革命【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9年(英國、埃及)。材料反映了1919年的埃及革命,根據材料,起義的人民在一些城市和鄉村建立了人民的革命政權——“人民委員會”和“蘇維埃”,結合所學知識,俄國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可見十月革命對1919年埃及革命產生影響,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埃及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力量是代表埃及資產階級利益的華夫脫黨,排除C、D兩項。故選B項。12.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1922年,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次年頒布憲法。實現了國家獨立,收回了國家主權B1920—1942年,印度發起三次大規模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民主解放之路C1934年,卡德納斯就任墨西哥總統,著手進行土地改革和國有化改革。墨西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D1926—1927年,印尼掀起了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世界殖民體系開始崩潰A.A B.B C.C D.D【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1942年,印度發起三次大規模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民主解放之路,B項正確;1922年,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次年頒布憲法,但是英國保留一些特權,埃及未完全收回國家主權,排除A項;1934年,卡德納斯就任墨西哥總統,著手進行土地改革和國有化改革,并未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排除C項;1926—1927年,印尼掀起了反對荷蘭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被荷蘭殘酷鎮壓,世界殖民體系并未就此開始崩潰,排除D項。故選B項。13.1930年3月12日,甘地發起食鹽進軍號召。他在一個月中步行240英里,到達印度西海岸的丹迪,并從海水里提取食鹽。其間追隨甘地的人數不斷增加,他多次談及其對非暴力抵抗運動的愿景,并舉行記者招待會,還為《民報》和《年輕的印度》口述多篇文章。甘地的這些行動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B.意在團結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C.恢復了印度的傳統經濟 D.遭到了英國殖民當局的堅決抵制【答案】B【詳解】材料反映出在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第二階段,甘地決定通過抗議繳納鹽稅,并通過傳媒宣傳其非暴力抵抗理念,將印度教徒、穆斯林等印度各階層團結起來,共同反對英屬印度政府的統治,B項正確;甘地的食鹽進軍具有反帝的性質,因為此時印度是被英國殖民統治的,但沒有涉及反封建,排除A項;抗議繳納鹽稅,發起食鹽進軍號召只不過是甘地爭取獨立的手段,印度也沒有回到傳統的自然經濟時代,排除C項;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第三階段,甘地發動的要求英國立即撤離的“退出印度”行動激怒了英國殖民當局,甘地和國大黨重要領導人都遭到逮捕,排除D項。故選B項。1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提出了許多綱領或口號。下列綱領或口號與圖1中序號所示地區對應一致的是A.①——“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B.②——“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爭取實現自治”C.③——“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D.④——“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答案】B【詳解】結合地圖可知②對應的地區是南亞的印度,結合所學知識,一戰后,印度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提出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爭取實現自治,B項正確;①對應的地區是北非,“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是埃及在19世紀末提出的,排除A項;③對應地區是中國,但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是辛亥革命時期口號,時間不對應,排除C項;④對應的地區是拉丁美洲,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圖為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艾倫比發表的聲明。該聲明發表于一、英國對埃及實行的保護制度已告終結,埃及已被宣布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三、下列問題的處理權純粹為英王陛下政府所保留,直至英王陛下政府和埃及政府可能通過自由討論及友好協調簽訂有關這些問題的協定時為止:1.大英帝國在埃及的交通線的安全;2.埃及抵抗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外來侵略或干涉的防衛問題;……A.19世紀末期 B.20世紀20年代C.20世紀30年代 D.20世紀50年代【答案】B【詳解】材料顯示,該聲明宣告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英國保留了在埃及的軍事等特權,這是一戰后埃及通過民族獨立斗爭迫使英國于1922年作出讓步,發表聲明承認其獨立,所以該聲明發表于20世紀20年代,B項正確;該聲明發表于20世紀20年代而不是19世紀末期,排除A項;該聲明發表于20世紀20年代而不是20世紀30年代,排除C項;該聲明發表于20世紀20年代而不是20世紀50年代,排除D項。故選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16.(2023年湖北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曾動用相當數量的軍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殖民國家不再僅僅依賴武力,而是更傾向于運用電影、無線電和報紙來推廣戰時宣傳,鼓勵和邀請非洲人支持歐洲戰爭。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宗主國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廣泛覺醒C.現代技術手段的發展 D.世界大戰性質的轉變【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至二戰期間(世界)。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與一戰相比,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戰爭的性質的變化使得殖民國家可以通過宣傳號召的方式來鼓動殖民地國家參與二戰,D項正確;A項表述不嚴謹,宗主國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實力下降,排除A項;非洲人民在一戰后就已經在不斷覺醒,非洲人民的覺醒并不是他們參與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C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17.有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主張民族自決和人權自由的一方取得的勝利,這場勝利迅速將那個依靠霸權來實現資本無限積累,依靠戰爭和掠奪來穩固資本擴張基礎的‘帝國主義時代’,連同此前在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起過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統治都淘汰出局了。”這一觀點A.強調交戰各國戰后的社會變化 B.否定了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本質C.表達了對歐洲國際地位的擔憂 D.表明二戰沖擊了舊有的國際秩序【答案】D【詳解】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主張民族自決和人權自由的一方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迅速將‘帝國主義時代’,連同此前在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起過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統治都淘汰出局”說明二戰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沖擊了舊有國際關系格局,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對舊有國際秩序的沖擊,不是二戰后各國的社會變化,排除A項;材料并未否定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掠奪性,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對整個帝主義受到沖擊的看法,并不是只針對歐洲,因此不能得出對歐洲國際地位的擔憂,排除C項。故選D項。18.1941年11月5日,德國大使奧特向柏林方面報告,日本海軍界向他透露了日本將采取某些行動的各種“保留”信息。11月18日,日軍參謀本部向奧特透露,日本必將“自救”。隨后,日本的“自救”行為是A.主動退出國聯 B.實施“囚籠政策”C.挑起太平洋戰爭 D.與德意結成軸心國【答案】C【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各類泵行業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光盤驅動器磁體行業發展監測及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鍍鋅烤漆窗紗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鐵路設備市場競爭態勢及行業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年制冷空調設備相關行業項目成效實現方案
- 珍惜時間的班會課件
-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中學、平川中學、信豐中學2025年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油菜收獲活動方案
- 沙龍活動美甲活動方案
- 永嘉拓展活動方案
- 特應性皮炎的診斷與治療課件
- 社會學概論全套PPT完整教學課件
- 2016-2023年浙江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試題真題及范文賞析
- 2023數學建模國賽A題優秀
- 山西省貫徹《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 GB/T 18362-2008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
- 社區工作者經典備考題庫(必背300題)
- 2023年陜西韓城象山中學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答案解析)
- 年產10萬噸污水處理藥劑菌劑項目環評報告書
- 腎上腺常見疾病影像診斷課件
- 倉庫組長崗位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