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件)-【史料教與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件)-【史料教與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件)-【史料教與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件)-【史料教與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13課+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件)-【史料教與學】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下冊同步課件(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

現代戰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2.認識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

情境導學【思考】本視頻體現了什么精神?時空觀念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史料實證】1914.7.28—1918.11.11一戰影響1.對全人類:給全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損失。2.對歐洲: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動搖歐洲世界優勢地位。3.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掀起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4.世界格局:美日崛起,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戰后形成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5.思想觀念:空前慘烈的戰爭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史料實證】1.一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和西亞北非各地。

世界各民族均應享有決定自身命運的權利,被壓迫民族應從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宗主國的壓迫下解放出來。——1916年3月列寧《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

歐洲列強的一個集團同另一集團血戰到底的慘狀不可彌補地損壞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認為幾乎是天命注定的統治有色人種的人了……印度幾個師在西線和美索不達米亞作戰;許多身著法軍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國北部作戰;大批的中國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勞動營里服勞役。不用說,有過如此經歷后返回家園的殖民地居民對歐洲領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恭順。——[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殖民地人民認識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應當統治有色人種的種族,民族自決原則成為指導殖民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

2.戰爭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3.戰爭后期:①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紛紛解體,在這些帝國的廢墟上誕生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家,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改變了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政治版圖。②“第五帝國”(即帝國主義的殖民帝國)解體;在幫助宗主國作戰的過程中,民族自決的原則在殖民地傳播開來,成為指導當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史料實證】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史料實證】1926—1927年1920—1922年1930---1934年1940---1942年1923—19261936—19411926—1933年1917年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史料實證】民族意識覺醒的表現: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意識的覺醒問題探究【史料實證】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經濟政治的發展和階級關系發生新變化。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這些地區的民族工商業獲得相對有利的環境,得以較快地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之壯大,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殖民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列強的互相殘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參戰經歷,使他們擴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十月革命還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傳播到亞非拉各國,鼓舞了那里的先進分子,他們開始用新的世界觀來觀察世界和本國的命運,尋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歐洲列強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義體系與反殖民主義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摘編自黃正柏主編《世界通史》①思想基礎:一戰期間,客觀上將自由、民主與民族獨立的思想進一步傳播到歐洲、西亞和北非各地;民族自決原則成為指導殖民地人民為獨立、民主而斗爭的武器。②矛盾激化:一戰期間,列強驅使亞非拉人民從事勞役,掠奪財富,激化與亞非拉人民間的民族矛盾;③經濟、階級基礎:宗主國忙于戰爭,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業得到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壯大;④成功案例: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⑤宗主國衰落:一戰重創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削弱其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史料實證】歷史縱橫:泛非會議1900年7月,來自美國、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泛非會議。會議討論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問題,主張黑人與白人應享有同等權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形成了泛非主義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泛非運動日益活躍。從1919年到1945年,連續召開了5次泛非大會,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現。民族自決原則:指處于外國奴役和殖民統治下的被壓迫民族有自由決定自己命運、擺脫殖民統治、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材料1:民族自決權就是政治上的獨立權,即在政治上同壓迫民族自由分離的權利……人類只有經過一切被壓迫民族完全解放的過渡時期,才能達到各民族的必然融合。——列寧:《社會主義革命和民族自決權》二、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問題探究【史料實證】一戰前后民族民主意識覺醒的特點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經濟政治的發展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這些地區的民族工商業獲得相對有利的環境,得以較快地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之壯大,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殖民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列強的互相殘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參戰經歷,使他們擴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十月革命還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傳播到亞非拉各國,鼓舞了那里的先進分子,他們開始用新的世界觀來觀察世界和本國的命運,尋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歐洲列強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義體系與反殖民主義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摘編自黃正柏主編《世界通史》1.時空范圍:持續時間長、空間范圍廣2.運動領導具有更高的層次性:由民族資產階級政黨或共產黨領導3.斗爭目標:

民族自決原則成為普遍所求4.斗爭方式:政治斗爭或武裝斗爭5.斗爭結果:大部分失敗,但影響深遠6.呈現不平衡性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史料實證】

雅爾塔體系重新繪制了戰后歐亞的政治地圖,特別是重新劃定德、日、意法西斯國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領地區的歸屬和邊界。包括將“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摘自徐藍《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的新進展》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世界殖民體系瓦解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史料實證】意義:①促使殖民體系瓦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標志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的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②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為第三世界的形成創造條件,推動國際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③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開始作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新興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從而扭轉和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對比,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和進程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④有利于世界民主與和平進程。三、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史料實證】材料:50年過后,亞洲這些新獨立的國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過的路,他們在現代化進程中走的是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些成就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物質的成功帶來了對文化的伸張。一些比較成功的國家領導人,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宣稱自己的發展得益于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即“亞洲價值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