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三鋒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浙江省寧波市三鋒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浙江省寧波市三鋒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浙江省寧波市三鋒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浙江省寧波市三鋒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寧波三鋒教研聯盟期末聯考高一年級語文學科試題1.本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錢鐘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一文中,認為中國詩較之外國詩篇幅短小,說“中國詩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雖“簡短”卻“可以有悠遠的意味”,使人“從‘易盡’里望見在《談中國詩》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別從三個方面闡釋中國詩歌具有強烈的“暗示性”這一特點。一是將讀者引入邊涯,接著是深秘的靜默。有時候,作者將你引誘到語言文字的窮邊涯際,下面是深秘的靜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和“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一般。這是中國詩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種表現方式,也就是在恰當的時候靜默不言,欲說還休。二是行文這一“不知”簡直撩人心魄!此乃中國詩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二種表那么,我們在鑒賞古詩時應該如何分析古詩詞所暗示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呢?我們可以從意象的暗示性入手。意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與統一;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它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在中國詩詞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意象反復出現,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讀者在欣賞詩詞時,通過審視詩歌中呈現的意象,調動生活經驗,就能迅速把握詩歌的主旨或者思想情感,這就是我們說的意象的暗示性。譬如,古典詩詞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暗示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月亮則暗示離愁別緒,抒發思鄉之愁;鴻雁則表達了游情。再比如松、菊、梅等多用來表達高潔情操,楊柳、蘭舟、長亭等物多用作揮寫離別之苦,而南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國人的思維。掌握這些意象的含義,就能大體抓住整首詩的高一語文學科試題第1頁(共8頁)意境氛圍、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詩詞的主旨。還可以從題目的暗示性入手。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鳖}目是詩歌的靈魂所在,認真審視可以了解詩歌的內容主旨,進而為下一步鑒賞打下基礎。如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題目中一個“喜”字,就寫出了因為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詩人感激而喜之情。也能從作者生平的暗示性入手。每位詩人所處的時代,他的出生階層、自身遭遇、性格稟賦、藝術修養等都極大地影響著詩人的創作。如李白和杜甫,他們都是我國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但是由于兩人經歷、生活環境、性格氣質的不同,各自作品的藝術風格也迥然不同:李白詩歌豪放飄逸,多寫山川秀美,杜甫詩歌沉郁頓挫,多實寫現實生活。此外,陶潛的詩之所以平淡自然而又不失雋永,是因為他厭棄功名;辛棄疾的詞“英雄出語多本色”,正是他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再就是從注釋的暗示性入手。注釋是對詩歌字詞句的解說,其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作品。詩歌的注釋放在篇末,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注釋中關于作者、時代背景、題干的注釋,也同樣有著暗示性。出現在注釋中的作者往往不太為人所知,一旦注釋,即為我們理解詩歌打開了另一扇門,時代背景的注釋也暗示了詩歌的思想內容??傊?,中國古代詩歌雖簡短但并不簡單,能夠在有限的文字里盡可能多地表達意味。不管是意象、題目,還是作者、注釋,無不把詩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來?!稖\談由談中國詩談古詩暗示情感》1.根據上文內容,下列關于中國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詩的暗示性體現為“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梅堯臣所說“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通過簡練文字引發讀者聯想。B.古典詩詞中,“月亮”“鴻雁”等意象因反復使用而具有約定俗成的含義,掌握意象的暗示性還需結合生活經驗,如“長亭”“蘭舟”常與離別相關,“松菊”多象征高潔品格。C.《談中國詩》中提到的“靜默不言”“不了了之”“問而不答”是中國詩暗示性的三種具體表現,均通過留白手法激發讀者想象。D.中國詩的暗示性體現在語言技巧層面,如意象的選擇和典故的運用,與詩歌的篇幅短小、題材內容無關。2.根據上文內容,下列各項中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A詩題是詩歌的“眼睛”,如《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喜”字直接點明詩人因親人探望而喜悅的情感。題目的暗示性也不能孤立解讀,需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B.《談中國詩》提到中國詩結尾多用疑問語氣,而西洋詩較少如此,體現出中國詩更擅長以留白引發思考。如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以問代答傳遞漂泊之愁。C.分析詩歌時,需結合作者所處時代、階層等背景,才能更準確把握其情感傾向。但作者生平的暗示性只適用于知名詩人,對佚名或生平不詳的詩人無效。D.作者的生平也會影響創作風格,如辛棄疾因愛國主義情懷而形成“英雄本色”的豪放詞風,陶潛因厭棄功名而有平淡自然的詩風。3.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詩句不能體現詩歌暗示性的一項是()(3分)A.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C.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D.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4.根據本文簡要概括“意象的暗示性”,并結合文中例子說明其在鑒賞中的作用。(4分)5.文中認為中國詩的暗示性與民族心理、文化傳統有何關聯?請簡要分析。(6分)(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以書易書畢淑敏她被一位中年男子攔住,中年男子說:“你就是那個擁有很多書的女兵嗎?”她遲疑著斟酌道:“我只有很少的書,都是和別人交換著讀的。”有些人把借給她的書送給她,這樣,她就有了少許書那男子有在高原工作過多年的烙印——極瘦、極枯,膚色紅赤干癟,像一根銹鐵絲編綴而成,聲音里也帶著鐵銹般的粗澀質和渣滓感。“鐵絲男”說:“我想向你借書。我知道你的規矩,借你的書,必要拿一本書和你交換。看完了,彼此再換回來?!薄拌F絲男”說:“我帶來一本書,想借你的童話書看看,不知你可有?”她恰好有一本童話書。此刻,她無聲無息地等待“鐵絲男”拿出擬交換的書?!拌F絲男”卻無端地躊躇了。她輕聲催促:“你的書呢?拿出來讓我看看?!薄拌F絲男”緩緩地把手從衣兜掏出來,手里擺著的,是……一卷紙。他輕輕地將紙卷展開,再展開,繼續展開……原本折疊的紙片,居然變成了兩巴掌寬、約有半米長的驚人面積。她愕然,心里嘀咕著:這模樣,難道真是一本書?“鐵絲男”將紙片小心翼翼地舉起來,她滿腹狐疑地盯著看——因為還有最后一層折疊尚未打開,如同藏起的謎底。她想象不出這陳舊泛黃的紙片,究竟是什么書?當最后一層折疊打開后,真相大白——一張標準對數視力表?!八蚁?,應該也算廣義的書了。”“鐵絲男”略帶不好意思地說。她不知如何回答。這能算書嗎?如果這也算書,那真正的書,情何以堪?她決定為書正名,便輕輕吞下高原一口凜冽寒風,說:“它……有人看嗎?”邊說邊把視力表拿過來,抖動著。這問話甫一出口,她就發現了自己的失策。視力表曾貼在墻上,當然有很多人看過它?!笆讘稹笔。⒉粴怵H,接著問:“它算印刷品嗎?”“鐵絲男”的臉上簡直容光煥發起來,說:“它當然算印刷品了。”她發現自己又失策了。視力表的確是印刷品,絕不是手抄本或油印本。她輕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不甘心敗下陣來,繼續發問:“它有內容嗎?”“鐵絲男”反攻說:“它難道沒有內容嗎?”她悲哀地發現,自己挖了一個個坑,然后又傻乎乎地跳進去。不過,她很快找到了殺手锏,問:“就算有內容,那么它……有作者嗎?”正當她以為勝券在握時,“鐵絲男”低下頭,面有慚色道:“對不起?!彼粫r想不明白,這聲道歉,針對的人到底是誰?!拌F絲男”說:“這個視力表是有作者的,我記得是中國的一位教授??上也皇茄劭漆t生,把他的名字忘記了?!边@一番關于書的較量,她只能承認,自己徹底敗下陣來。視力表是“一本書”———有內容,二是用紙張印刷的,三有作者,四是它千真萬確被很多人看過……她沒法不同意“鐵絲男”以書易書的請求?!斑?,給你?!彼龖賾俨簧岬赜秒p手平端著童話書,遞給了“鐵絲男”?!拌F絲男”接過童話書,將書夾在腋下,然后把視力表雙手舉著遞給她。視力表邊緣下垂,好似一條白色哈達。之后,兩個人不約而同地仰望高原湛藍的天空和刺目的陽光,各自長舒了一口氣,大有錢貨兩訖的終結感。她想了想,說:“咱們倆的書,何時再換回來?”“鐵絲男”思忖著說:“我們那里山高水遠,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她知道“鐵絲男”說的是事實,只得認命,叮囑道:“盡早還來。再有,千萬別弄壞我的童話書?!薄拌F絲男”說:“第一件事,我答應你,會用最快的速度。第二件事,可不一定。我把書帶回去,假如別人知道了,腳前腳后來跟我借,我無法不借,只得提醒他們愛惜。但你能想象,不一定管得住。”她心知肚明,不再叮囑,便追加了一個問題,好奇道:“你為什么喜歡童話書?”“鐵絲男”沉吟了一下,說:“在萬丈冰峰雪嶺之間讀童話,能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彼€年輕,對此話半懂不懂,只是在心里做好了和這本童話書永訣的打算。“鐵絲男”小心地收好童話書,說:“告辭了?!薄拌F絲男”走了。時間過去很久很久,那本童話書再也沒還回來。她哀嘆自己損失了一本書。這書她只略翻過.畢竟很少有軍人會來借讀。保家衛國和公主王子的故事.相去甚遠:晶瑩的水晶鞋和沾滿泥污的戰靴,天鵝蛋和寸草不生的曠野,也幾乎毫不相干。這件真實的小事,發生在五十多年前的西藏阿里高原。文中的那個“她”,就是我,時任西藏阿里軍分區衛生員。(有刪改)6.文中對“視力表是否算書”的辯論,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辯論以“她”連續提問、“鐵絲男”逐一回應的形式展開,“她”的質疑與“鐵絲男”的回應形成沖突,問答形式推動情節發展,增強情節的張力和可讀性。B.“她”的提問從“是否有內容”到“是否有作者”,均指向傳統書籍的要素,層層遞進,試圖從傳統書籍的定義否定視力表的“書”屬性,體現其對“書”的固有認知。C.視力表“有內容、是印刷品、有作者、被閱讀”的特點,暗合“書”的本質功能——傳遞知識、供人閱讀,為“鐵絲男”的觀點提供依據。D.辯論的最終結果是“她”被迫妥協,這一情節并非簡單體現其個人的讓步,而是反映出高原封閉環境下人們思想的保守,難以接受新事物。7.關于文章的藝術效果,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A“凜冽寒風”“干裂的嘴唇”等細節描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高原氣候的干燥、寒冷與惡劣,側面暗示“她”作為女兵在邊疆堅守的不易。B.文中多次描寫“她”的心理活動,如“愕然”“心里嘀咕”“悲哀地發現”,主要是為了表現她對高原惡劣環境的不滿。C.“視力表邊緣下垂,好似一條白色哈達”的比喻,巧妙融入高原地域文化符號(哈達象征敬意與純潔),既貼合高原地域特色,又暗示交換行為的莊重與純粹。D.本文以兩位高原軍人“童話書換視力表”的小事為切入點,以小見大,展現了他們在艱苦環境中對精神世界的執著追求。8.作者為何用“鐵絲男”這一比喻形容中年男子?請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9.文章結尾處畫線的句子有何深意?請結合本文的主題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魏公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尚為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為洗馬。征見秦王功高,陰勸太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高一語文學科試題第5頁(共8頁)C.“可以盡豫游之樂”中的“豫游”,“出游,游樂”。帝王春天出巡為D.“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中的“固”,“本來,就”;與“少年固強之”《促織》中的“固”意思不同。12.下列對兩段文字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運用對比手法,將歷史上君主創業與守成的不同結果對照,引出“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的治國態度辨析。B.“正身黜惡”與“無因喜謬賞”均圍繞獎懲制度展開,前者強調君主以身作則,后者要求賞罰分明,體現法治優于德治的思想傾向。C.“十思”采用排比句式,每句均以“思”字領起,形成鋪陳之勢,從個人修養到國家治理層層遞進,句式整齊卻無堆砌之感,邏輯嚴密。D.竇建德攻陷黎陽后,魏征被俘并被迫擔任偽職;建德兵敗后,他與裴矩逃入關中,被隱太子李建成提拔為洗馬,期間曾暗中勸諫太子防范秦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2)“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蓖跗髌渲?,無恨意。(4分)14.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魏征的形象特點。(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居延城外獵天驕②,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注]①開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戰敗吐蕃,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傳達朝廷旨意,安撫將士),這首詩就寫在此時。②天驕:原為匈奴的自稱,這里借稱唐朝的吐蕃。③霍嫖姚:即漢代曾做過嫖姚校尉的霍去病。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描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唐軍正在這里進行打獵活動?!耙盎馃奔日宫F塞外秋景,又暗喻唐軍勢力如野火般蔓延,暗藏邊境危機。對比,凸顯緊張局勢。C.頸聯中的兩句側重點有所不同,前者著重說防御,后者主要講出擊?!俺迸c“夜”體現時間延續,“乘障”“渡遼”展現唐軍晝夜嚴守、主動出擊的作戰姿態,彰顯戍邊決心。高一語文學科試題第7頁(共8頁)D.頸聯具有詞約義豐的藝術效果。此聯通過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展現了唐軍緊張調動、英勇作16.詩歌尾聯使用“霍嫖姚”這一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以“”為論證基礎,批駁保守派的種種謬論,展現了其堅持變法的堅定立場,強調名實相符對明辨事理的重要性。(2)杜牧《阿房宮賦》中以夸張手法描繪阿房宮規模宏大,“”兩句從占地面積之廣、樓閣高聳之態,盡顯其雄偉壯觀,讓讀者直觀感受到秦朝統治者的奢靡。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本題共5小題,20分)國南海,②成為南沙島礁的一名守礁衛士。③人們之所以關注他,④是在他簡單卻并不平凡的選擇在網絡熱傳的木熱迪里守礁視頻里,這位椎氣未脫的新疆小伙目光堅定,他背靠(甲)的南海,向網友介紹自己守護的這片祖國領土。他說自己來南海,是因為從小就想知道海是什么樣子,這也許對于每一個生在天山腳下、長在沙漠邊緣的新疆孩子來說,都是一個(乙)的愿南海風光時,當初對大海的那份執念,早已劃作對遼闊祖國壯麗山河的樸素情感。這一刻,在他的南海是承載著中國主權的神圣海域,守護她不僅要付出汗水和意志,③_o18.請找出文中第二段中的兩個錯別字并修改。(2分)19.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高一語文學科試題第8頁(共8頁)20.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B.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C.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21.文中第一段畫橫線的六個分句中有三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修改,使表達通順。(6分)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語意完整連貫,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四、寫作(60分)“破冰”一詞最初描述的是船只在冰封航道上破浪前行的場景,船舶在冰封的水域航行時,須破碎掉航線上的堅冰。隨著語言的演變,其內涵不斷延伸,成為突破困境的生動隱喻。比如,際交往中,有時需要突破隔閡的“堅冰”;在科技領域,有時需要打碎陳舊思維的“堅冰”;在文化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結合自身的體驗,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2024學年第二學期寧波三鋒教研聯盟期末聯考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答案一、現代文(35分)“閃電戰”比喻簡短卻意味悠遠),且題材內容(如思鄉、隱逸)也通過意象等暗示,因此“與篇也可通過作品風格推測其經歷(如注釋補充背景),“無效”表述絕對。孤帆漸漸消失,只有長江水滾滾東流的景象,暗示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與眷戀之惡劣環境中依然堅韌不拔的形象,暗示詩人自己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D項通過對春花秋月何4.(4分)(1)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其暗示性源于歷史文化積淀形成的約定俗成意(2)其作用:①快速把握情感。如看到“月亮”可聯想到“思鄉”(如杜甫“月是故鄉明”),看到“鴻雁”可聯想到“游子羈旅”(如王灣“歸雁洛陽邊”)。②營造意境氛圍。“松菊”“梅花”等意象暗示高潔品格,營造清雅意境(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梧桐”“杜鵑”暗示凄涼(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③有助于理解主旨。通過“長亭”“柳”等離別意象,可推斷詩歌題材為送別(如柳永《雨霖鈴》),進而分析離別的不舍或身世感慨。【解析】(1)從文中“它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可推知。(2)其作用:①快速把握情感。②營造意境氛圍。③有助于理解主旨。從原文中“掌握這些意象的含義,就能大體抓住整首詩的意境(評分標準:第一點中寫出對意象的解釋得1分,寫出其暗示性的來源得1分;第二點中寫出一個作用得1分,寫出兩個得2分,共4分)5.(6分)①民族心理內向含蓄。中華民族性格偏于內斂,不喜歡直白表達,故詩人習慣以暗示性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避免情感外露,促使詩人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③文化傳統的延續。從《詩經》的比興手法到唐詩宋詞的意象運用,暗示性成為中國詩歌的傳統美學特【解析】①民族心理內向含蓄。從“中華民族的心理氣質偏于內向”,“中國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家主張為人處世要‘溫柔敦厚’,講求內斂,要‘敏于事而訥于言’,影響到詩人對外部事物的敏銳感觸,所以當他們將這些感觸訴諸筆端時,常常文字簡約,惜墨如金”可推知。③文化傳統的延續。如“文中以梅堯臣的話印證暗示性的歷史淵源”,“這些意象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它們有著高一語文學科答案第1頁(共6頁)高一語文學科答案第2頁(共6頁)(評分標準:結合文本分析答對1點得2分,共6分,意思接近即可。)6.(3分)答案D【解析】D項中“她”的妥協并非“被迫”,而是通過辯論認8.(4分)“鐵絲男”的比喻有三重表達效果:①外貌與環境的契合?!皹O瘦、紅赤干癟”的外形像“銹鐵絲”,直觀展現高原惡劣環境對人體的磨損,暗示其長期堅守邊疆的艱辛。②性格的隱喻?!拌F絲”的堅硬特質,暗指他雖外表滄桑,但內心堅韌執著(如堅持用視力表換書,不輕易妥協)。③情感的疏離與親近的反差?!颁P鐵絲”初聽帶有距離感,卻通過換書事件展現其誠懇、重規則的【解析】從比喻的本體(高原軍人)與喻體(鐵絲)的相似性出發,結合外貌描寫和人物行為,分(評分標準:寫出1點并結合文本分析得2分,寫出2點并結合文本分析得滿分,意思相近即可)9.(6分)①體現了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升華了主題。(1分)②“保家衛國”代表高原軍人的使命(1分),“沾滿泥污的戰靴”(或“寸草不生的曠野”)象征著殘酷的現實(1分),“公主王子”(或“晶瑩的水晶鞋”“天鵝蛋”)象征著美好、溫暖的世界(1分)。③二者反差凸顯軍人精神需求的珍貴性。通過對比,揭示即便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軍人仍未放棄對精神慰藉的追求(如童話書帶來的“溫暖”),歌頌其在堅守職責的同時,還有對美好人性與詩意生活的向往。(2分)【解析】需聯系全文主題(高原軍人的精神世界),分析這里的對比手法如何突出“書”作為精神食糧的意義,避免將對比理解為“對立”,而應視為“現實重壓下的精神突圍”。(評分標準: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二、古詩文(35分)10.(3分)答案BDG【解析】句意: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中間不能斷;“既”是“已經”,應放在后一分句的前面;“征所為”是“聞”的賓語,不能斷開。11.(3分)答案C【解析】“豫”“游”對應的季節錯誤,應為帝王秋天出巡為“豫”,帝王春天12.(3分)答案B【解析】“正身黜惡”側重君主修身與摒除奸佞,屬于“德治”范疇;“無因喜13.(8分)(1)(4分)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他們,用威嚴的盛怒來震懾他們,臣民也只會茍且免于刑罰卻不會心懷感恩,表面恭順而內心卻不服氣。(評分標準:“董”,“督責”;“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狀語后置句;“茍”,“茍且”;“而”,“卻”各1分)(2)(4分)“太子早些聽我的話,就不會死于今天的禍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沒有怨恨之意。(評分標準:“蚤”,通“早”,“早些”;“器”,“器重”;“直”,“敢于直言”;語句通順各1分)14.(3分)①有政治遠見。②具有雄辯之才。③性格剛直敢言。④善于審時度勢。【解析】①有政治遠見。魏征勸李密“十策”雖未被采納,但在黎陽勸李勤時,以“天命所歸”點明天下大勢,展現對時局的清醒判斷。②具有雄辯之才。魏征致李書中,先回顧李密興衰,再以高一語文學科答案第3頁(共6頁)“必爭之地”警示處境,層層遞進,邏輯嚴密,最終成功說服對方歸降。③性格剛直敢言。魏征面對秦王指責,直言不諱承認曾勸太子早作防備,不避鋒芒,既體現對舊主的忠誠,又彰顯坦率磊落的品格。④善于審時度勢。魏征從隋末為道士、輾轉侍奉李密、竇建德、李建成,(評分標準:每一點1分,共得3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材料一大凡開國的君主,承受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治道顯明,一旦功成名就后卻道德衰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奪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難嗎?當初奪取天下時力量綽綽有余,如今守住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當君主處于深深憂慮之中時,一定會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一旦達到目的志得意滿,就會放縱自己的情感而傲視他人。竭盡誠心,即使像胡越那樣隔絕遙遠的人也能結成一個整體;傲視他人,即使是骨肉至親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他們,用威嚴的盛怒來震懾他們,臣民也只會茍且免于刑罰卻不會心懷感恩,表面恭順而內心卻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百姓如同水既能承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警惕的;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難道統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想到要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居于高位充滿危機,就想到要謙虛謹慎來修養自身;害怕會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容納百川;喜愛狩獵游樂,就想到要以“三驅”為限度(網開一面,不趕盡殺絕);擔心自己懈怠懶惰,就想到做事情要始終謹慎;憂慮自己會被蒙蔽,就想到要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之人,就想到要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施加恩惠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憤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項思考,光大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選擇正確的意見而聽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們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一起得到重用,君主就可以不盡享安逸游樂的生活,可以養得像赤松子、王子喬那樣的長壽,彈奏著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言百姓就能得到教化。何必非要勞神費思,代替臣下處理職事,勞損自己聰明的耳目,違背無為而治的大道呢!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縣人。幼喪雙親,落魄失意,扔下產業而不經營,胸懷大志,學貫古今。隋末大亂,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李密,讓魏征典掌文書。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來。魏征向李密獻上十條計策,李密不能采用。后來隨同李密來到京師,很長時間也沒出名。魏征便請求安撫山東地區,朝廷升任他為秘書丞,他便駕乘驛車急馳至黎陽。當時李劼還在為李密防守,魏征寫信給他說:“當初魏公因叛亂起兵,振臂大呼,聚眾數十萬人,聲威震動半個天下,但一失敗就不能振作,最終歸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歸的緣故。如今您處在兵家必爭之地,不早點圖謀自全的辦法,大勢一去就不可挽回!”李收到信,就決定歸附唐朝。時逢竇建德攻陷黎陽,抓獲魏征,授予偽職為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后,與裴矩西行入關,隱太子引薦他任太子洗馬。魏征見秦王功高,暗地勸說隱太子早定對策。太子失敗后,秦王責備魏征說:“你為什么讓我們兄弟互相爭斗?”魏征回答說:“太子早些聽我的話,就不會死于今天的禍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沒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16.(6分)①尾聯以漢代名將霍去病(霍嫖姚)指代唐軍將領,借古喻今,贊頌當代將士如霍去③前文胡人侵擾、唐軍御敵的描寫,展現了邊塞局勢的緊張,而尾聯通過對朝廷賞賜的想象,進一【解析】在尾聯“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中,詩人用“霍嫖姚”來指代唐軍將領,這是運用了借古喻今的手法?;羧ゲ∈菨h代抗擊匈奴的名將,他戰功赫赫,為保衛國家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詩人將唐軍將領比作霍去病,是在贊頌當代的將士們也像霍去病一樣,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能夠英勇地保衛國家,抵御外敵入侵。“玉靶角弓珠勒馬”描述了朝廷用來賞賜的珍貴物品,詩人通過這種想象,表達了對朝廷能夠褒獎功臣的期待。朝廷對功臣的賞賜,不僅是對他們功績的認可,也體現了對戍邊將士的關懷。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戍邊將士的敬意,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在艱苦的邊塞環境中堅守和戰斗,值得朝廷的嘉獎和人民的尊敬。結合全詩來看,前文描繪了胡人在邊境的侵擾以及唐軍的嚴陣以待,展現了邊塞局勢的緊張。而尾聯通過對朝廷賞賜的想象,進一步抒發了詩人渴望邊疆能夠安寧,國家能夠強盛的愛國情懷。詩人希望通過將士們的英勇作戰和朝(評分標準:結合文本分析每點3分,寫出2點得滿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17.(6分)(1)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2)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3)(示例1)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示例2)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2分)①稚氣未脫②化作【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一行中的“椎”應改為“稚”,第五行中的“劃”應改為“化”。19.(3分)甲一望無垠(無邊無際)乙心心念念丙油然而生可用“心心念念”,形容牢記于心、時刻不忘;第三處從后文的“神圣的使命感”可推知應填“油20.(3分)答案D【解析】原文中的“像”是比喻中的喻詞,與D項中的用法相同。21.(6分)①“他在天山腳下遠赴祖國南?!备臑椤八麖奶焐侥_下遠赴祖國南?!?④“是在他簡單卻并不平凡的選擇中”改為“是因為在他簡單卻并不平凡的選擇中”,⑥“以及他清澈而熾熱對【解析】①搭配不當,將“在”改為“從”;④成分殘缺,在“是”的后面加上“因為”,與前文(評分標準:寫對序號得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