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4403∕T 613-2025 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_第1頁
(高清版)DB4403∕T 613-2025 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_第2頁
(高清版)DB4403∕T 613-2025 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_第3頁
(高清版)DB4403∕T 613-2025 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_第4頁
(高清版)DB4403∕T 613-2025 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Z01DB4403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DB4403/T613—2025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總則 25監控網絡建設 36管理平臺建設 57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 78數據處理與評價 79告警研判和評估 8附錄A(規范性)監控網絡各單元技術參數 9附錄B(規范性)監控網絡單元安裝數量和位置要求 11附錄C(規范性)建筑工地施工狀態與背景噪聲評價 13參考文獻 DB4403/T613—202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深圳市生態環境智能管控中心、南科大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北京)、深圳衡偉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環融生態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特區建工建設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民、梁常德、游勇、許盛彬、徐馳、楊洋、徐懷洲、胡清、涂亮亮、李淑儀、謝琦、羅斯儀、馬思捷、胡歡濤、黃為煒、黃楚茹、劉東平、楊佳妮、劉琳琳、黃芊蕙、費新勇、孫立建、張厚武。DB4403/T613—2025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是深圳當前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有必要通過智能化技術手段,加強建筑施工引起的噪聲污染防控。為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工地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水平,本文件綜合應用噪聲自動監測、音視頻監控、施工狀態監控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出了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體系,并從噪聲監控網絡建設、管理平臺建設、數據采集和傳輸存儲、數據處理與評價、告警研判和評估等方面規定了各項技術要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本文件將根據需要適時修訂。DB4403/T613—2025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涉及的總則、監控網絡建設、管理平臺建設,以及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數據處理與評價、告警研判和評估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深圳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新建、擴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拆除工程以及道路交通工程、軌道交通工程、水務工程(疏浚、挖泥除外)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場所內產生的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本文件不適用于搶修、搶險、應急、救災施工過程中產生噪聲的污染防治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785.1電聲學聲級計第1部分:規范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12523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T20441.4測量傳聲器第4部分:工作標準傳聲器規范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HJ212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660環境監測信息傳輸技術規定HJ706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噪聲測量值修正HJ907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HJ建筑施工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JJG188—2017聲級計檢定規程JJG778—2019噪聲統計分析儀檢定規程DB44/T753環境噪聲自動監測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建筑工地constructionsite開展新建、擴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拆除工程、道路交通工程、軌道交通工程、水務工程(疏浚、挖泥除外)和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等建設工程的施工場地。3.2建筑工地施工噪聲constructionnoiseatconstructionsite建筑工地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生產活動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環境的噪聲。注:建筑工地工程建設實施階段包括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屋面工程、裝飾工3.3智能防控intelligentpreventionandcontrol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搭建數字化場景,構建自動化監控、智能分析、遠程控制網絡,實現場景的評估分析與智能監管。2DB4403/T613—20253.4噪聲敏感建筑物noise-sensitivebuildings用于居住、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筑物。3.5等效聲級equivalentsoundpressurelevel在規定測量時間內聲級的能量平均值。3.6午間noon-time12:00至14:00之間的時段。3.7夜間night-time23:00至次日7:00之間的時段。3.8自動監測數據automaticmonitoringdata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和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等自動監測設備運行時產生的數據以及標記內容。3.9施工狀態監控constructionstatusmonitoring通過對施工作業過程中排放高噪聲的施工機械安裝施工狀態監控設備,采集施工機械的振動加速度信息和實時位置信息,監控施工機械活動狀態。3.10遠程喊話remotecommand監管單位通過遠程擴音設備對建筑工地施工噪聲超時、超標行為進行線上告警和監管,要求工地停止施工作業或減輕施工作業強度。4總則4.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體系由監控網絡和管理平臺組成,通過監控網絡各單元進行數據采集,由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實現監控、可視化、監管等智能防控,其整體結構見圖1。圖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體系整體結構圖4.2充分結合已有的噪聲自動監測、音視頻監控等前端感知設備及系統,搭建施工噪聲污染智能防控體系。4.3注重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采取有效手段應對網絡安全風險。DB4403/T613—202534.4所采用的技術、設備、系統等能夠根據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需求變化進行升級拓展。5監控網絡建設5.1監控網絡組成5.1.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污染監控網絡一般由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等組成。5.1.2噪聲自動監測單元用于監測建筑工地施工場界噪聲排放情況,由全天候戶外傳聲器、噪聲采集分析單元、通信單元、電源控制單元以及機箱等組成,并配置氣象監測單元;氣象監測單元有條件時宜配備六參數一體氣象儀。5.1.3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有條件時宜擴展配置聲源自動識別功能模塊,具備聲源方向識別、聲源類型識別或聲場分布識別等功能。該模塊的聲源識別數據與噪聲監測數據應能協調同步分析,并能同步儲存。5.1.4音視頻監控單元用于對建筑施工活動與管理情況進行視頻實時監控,采集現場施工作業視頻或圖片,并具備音頻采集能力,拾音范圍應能覆蓋整個施工區域。音視頻監控單元可配置識別準確性滿足相關技術要求的智能識別算法,升級為智能音視頻監控單元,實現智能識別和抓拍取證。5.1.5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用于監控建筑工地施工機械運行情況,由振動加速度傳感器為主體的監測終端組成,并配置衛星定位系統。5.1.6用戶終端包括智能移動設備、個人電腦等,用于數據的交互和顯示。5.1.7輔助設施應包括供電電源和通訊等。5.2監控網絡建設要求5.2.1監控網絡分為一般防控(Ⅱ級)和重點防控(Ⅰ級),具體組成見表1。表1監控網絡組成5.2.2監督管理部門可根據噪聲污染防控需求確定重點防控工地。5.3噪聲自動監測單元5.3.1技術參數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HJ907、DB44/T753等相關要求。噪聲采集分析單元應符合JJG188—2017第5章及第7章規定的二級以上聲級計要求。全天候戶外傳聲器應符合GB/T20441.4的相關要求。噪聲自動監測單元的具體技術指標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5.3.2安裝位置布設在能反映建筑施工噪聲對噪聲敏感建筑物較大影響的位置,且應符合附錄B的相關規定;應避開施工場地進出主干道或進出口、風速較大區域以及受峽谷效應影響的區域,與任意反射面(地面除外)距離應不小于3.5m。場界測點布設在與噪聲敏感建筑物距離較近的建筑施工場界外1.0m,戶外傳聲器應高于地面1.2m以上;當場界有圍墻或聲屏障等具有隔聲效果的圍擋設施,戶外傳聲器應高于圍擋設施0.5m以上。當場界無法測到聲源的實際排放或無法布設測點時,應按照HJ1402的要求在噪聲敏感建筑物戶外位置另設測點。5.3.3安裝數量噪聲自動監測單元設備安裝數量應按照附錄B的規定,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場界四周噪聲敏感建筑物DB4403/T613—20254分布和各場界長度確定。5.4音視頻監控單元5.4.1技術參數音視頻監控單元的具體技術指標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5.4.2安裝位置音視頻監控單元設備應安裝于高噪聲施工作業面、材料加工區、材料裝卸區等主要區域,可根據施工進度適時調整。5.4.3安裝數量音視頻監控單元設備安裝數量應按照附錄B的規定,根據施工場地占地面積和工地圍擋長度確定。5.5施工狀態監控單元5.5.1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的具體技術指標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5.5.2施工狀態監控單元應根據施工階段,安裝在產生施工噪聲的主要設備上,包括以下設備:——樁基階段施工設備,例如長螺旋鉆機、回轉鉆機、沖擊鉆機、旋挖鉆機、旋噴樁機、攪拌樁機——土石方階段施工設備,例如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鏟運機、平地機等;——主體結構階段施工設備,例如自行履帶吊、自行輪胎吊、抓斗機、門式起重機等;——其他施工設備,例如混凝土泵車、臂架泵、拖泵等。5.5.3應根據施工機械運行情況安裝合適數量的施工狀態監控設備。安裝時宜盡量避免打孔接線,不破壞原設備電路與結構,拆裝方便。5.6設備安裝要求5.6.1施工現場應提供監測設備安裝所需要的條件。5.6.2施工現場應提供220V50Hz交流電源,同時應保證電力供應,以免因斷電導致數據中斷。5.6.3施工現場宜架設寬帶線。5.7設備安全要求5.7.1監測設備電源應優先采用本地穩定供電方式,安裝在施工設備上的施工狀態監控單元可采用施工設備供電或太陽能供電方式,并配置可充電式電池,在設備斷電情況下維持設備運作不少于24h。5.7.2監測設備應有防雷、防電磁干擾、防信號干擾的設施,防雷接地裝置的選材和安裝應符合GB50689的相關要求。5.7.3監測設備應制作保護地線,用于機柜、儀器外殼等的接地保護,接地電阻應小于4Ω。5.7.4監測設備儀器電源引入線與機殼之間的絕緣電阻應不小于20MΩ。5.7.5監測設備安裝完畢后,確保儀器各方位均有0.8m以上的操作維護空間。5.7.6監測設備應設有漏電保護裝置,防止人身觸電。5.7.7施工單位等責任主體單位應落實設備保護責任,確保儀器安全。5.8系統驗收5.8.1驗收程序完成安裝后,應對監控網絡各單元進行調試。調試合格后,建設單位應按施工噪聲監督管理部門要求申請聯網,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聯網通過后應開展自主驗收工作,驗收后應及時告知施工噪聲監督管理部門。5.8.2聯網要求監控網絡各單元安裝調試完成后,建設單位方應向施工噪聲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聯網;施工噪聲監督管理部門分配聯網接入賬號后,建設單位進行聯網測試。DB4403/T613—2025聯網測試的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聯網調試運行未達到測試指標要求,應重新調試,聯網測試不合格的不予接入。表2聯網測試技術指標1.設備日平均在線率90%以上2.設備掉線后能在15min內重新上線4.報文傳輸穩定性在99%以上,當出現報文錯誤或丟失時,啟動糾錯邏輯,要求數據采集傳輸隨機抽取7天的監測數據,對比上位機接收到的數據和現場機存儲的數據,數據傳輸正確率應注1:設備日平均在線率,指一個統計周期內,設備每天在線時間與一天總時間的比例,計算公式為:設備日平均在線率=(實際日運行小時數÷24)×100%,實際日運行小時數指自動監測設備每天累計正注2:數據傳輸率計算公式為:數據傳輸率=(實際傳輸數據數÷規定傳輸數據數)×100%,實際傳輸數據數指每月設備實際上傳的數據個數,規定傳輸數據數指每月設5.8.3驗收要求設備驗收資料齊全,內容完整,包括:——各監測儀器的產品合格證,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應附相關的檢定和校準證書;——符合要求的聯網測試報告;——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計劃;——系統運行維護方案。現場隨機抽檢,設備參數應符合7.1要求。設備安裝位置及數量應符合5.2、5.3、5.4、5.5的要求。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發生更換的,應重新組織驗收。5.9運行維護與質量保證5.9.1責任主體負責落實設備的維護工作,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測、校準,確保設備的運行維護與質量保證管理工作滿足國家、省、地方相關的技術要求。5.9.2責任主體應根據監督管理部門對施工階段的監管要求,落實設備的新增、遷移、升級更新等工作。5.9.3設備停運檢修及遷移、拆除等應向建筑施工噪聲監督管理部門報備。5.9.4應保存運行維護記錄在施工場地項目部備查,保存時間應與建設周期一致。5.9.5噪聲自動監測儀和校準儀器應依據相關計量檢定規程每年進行檢定和校準,并在有效期內使用。5.9.6特殊天氣(如雷電,大雨,強風等)過后,應對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等進行巡查(或進行儀器校準),確保系統正常運行。6管理平臺建設6.1管理平臺組成6.1.1管理平臺由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數據庫、智能監控應用、智能防控可視化和智能研判與監管四部分組成。DB4403/T613—202566.1.2管理平臺負責匯聚建筑工地施工噪聲防控相關的數據信息,并實現噪聲污染智能防控相關具體的應用功能。6.1.3管理平臺體系結構的表示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層宜參照GB/T30882.1的要求設計。6.2噪聲污染智能防控數據庫6.2.1應具備數據匯聚功能,實現整合數據資源、跨行業跨部門相關數據的匯聚,建立數據資源目錄,標識數據來源。6.2.2應具備數據存儲功能,結合管理平臺應用需求,設定數據存儲周期與存儲策略。6.2.3應具備數據質量管理功能,對數據質量進行監控、評估、審核、校驗,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和規范性。6.2.4應具備數據分析與處理功能,對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加工、分析、挖掘、融合,滿足管理平臺的應用需求。6.2.5應具備數據備份功能。6.2.6宜具備數據服務功能,具備標準化的數據接口,為監控網絡、關聯軟件系統等提供完備的數據支撐。6.3智能監控應用6.3.1噪聲自動監測應具備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實現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運行狀態監控,相關監測數據收集、存儲、查詢及統計,支持數據的點位、時序、空間和分類信息綜合查詢和導出功能等功能。應具備日歷和時鐘與標準時間自動同步功能。應支持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運行情況異常報警,并生成故障統計報告;應能記錄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遠程自檢及現場校準相關信息。應支持建筑工地施工場界自動監測數據的處理與評價,至少應包括:數據有效性審核、單次測量等效聲級計算、超時超標時長統計、背景噪聲獲取與計算、噪聲數據在線修正等功能。噪聲自動監測的其他技術要求應符合HJ907的規定。6.3.2施工狀態監控應能基于施工狀態監控數據判斷施工機械的狀態,包括活動及非活動狀態。應能通過衛星定位實時獲取施工機械的具體位置。應能記錄施工機械的運行時間。6.3.3視頻圖像智能識別應能對建筑工地音視頻監控數據進行智能識別,判斷出主要高噪聲施工機械的類別和運行特結合智能研判與監管功能,抓拍施工機械運行狀態,對建筑施工噪聲違法違規施工行為進行取證并自動存檔。6.4智能防控可視化6.4.1管理平臺應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地圖的空間信息查詢、分析和展示功能,支持基礎地圖、衛星地圖、交通路網等多種底圖的疊加展示和分析。具備城市信息模型(CIM)能力和條件的,應優先基于CIM技術,構建建筑施工監管場景,實現工地信息和地理空間的多維可視化展示。6.4.2通過列表、統計圖表、地圖分布等方式展示建筑工地施工噪聲監管情況,包括:——施工場地基本信息;——施工場地監測設備點位及分布;——施工場地噪聲監測和音視頻監控數據;——超時超標施工行為告警事件信息。6.4.3應具備施工噪聲模擬計算功能,結合噪聲自動監測數據,分析評估特征時段施工噪聲對周邊區域及噪聲敏感建筑物的影響,并能夠進行二維和三維噪聲的可視化展示,包括:DB4403/T613—20257——施工噪聲影響區域的緩沖分析;——施工噪聲對周邊噪聲敏感建筑物影響的統計分析;——高噪聲時段的分析;——基于三維噪聲地圖的分析,詳細展示施工噪聲的空間影響和動態變化。6.5智能研判與監管6.5.1應基于第8章數據處理與評價的結果,按照9.1、9.2的要求對建筑工地超時超標施工行為進行智能研判。6.5.2應具備事件報告自動生成與推送功能,可對建筑工地施工噪聲超標、施工超時行為和狀態進行在線取證,自動生成告警信息和事件報告,及時推送至監管部門、監管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6.5.3事件報告宜具備事件記錄功能,可回溯建筑工地施工狀態,記錄違法違規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告警事件詳情、工地基本信息、事件態勢、噪聲監測數據、音視頻監控數據、施工狀態監控數據等內6.5.4監管單位必要時可通過遠程喊話單元現場播報告警信息或遠程制止施工現場噪聲超標超時施工行為。遠程喊話單元主要由擴音器為主體的遠程喊話終端組成。7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7.1一般要求7.1.1數據采集儀應符合HJ660的相關規定,按傳輸指令要求實現數據傳輸與反控,滿足同時向多用戶發送在線監測數據的傳輸需求以及數據補發功能。7.1.2數據采集儀應具備補傳功能,并將補傳數據標記為“補傳”。7.1.3噪聲監測數據的采集率應不低于95%,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數據記錄時間間隔不大于1s,測量值以1min等效聲級Leq(A)為統計單位。7.1.4施工工地應確保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施工狀態監控單元按指定地址傳輸,確保數據、圖像及音頻傳輸的穩定性。7.1.5儀器數據傳輸應符合HJ212和HJ660有關規定。7.1.6噪聲自動監測數據現場存儲時間不少于180天,音視頻監控數據可在本機或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數據存儲,存儲時長不少于90天。管理平臺噪聲自動監測及施工狀態監控的數據應存儲至工程結束。7.2數據安全與信息公開7.2.1相關信息化系統建設應符合國家及地方關于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管理的要求。7.2.2宜按照信息公開相關政策要求,規定信息公開范圍并進行信息發布,包括工地午間或者夜間施工作業證明、高噪聲設備清單等信息。8數據處理與評價8.1評價時段8.1.1噪聲自動監測單元、音視頻監控單元和施工狀態監控單元單次測量或監控時段均為連續20min。每小時自整點起依次劃分為3個測量或監控時段。8.1.2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單次測量時段內測得的等效聲級應單獨評價。8.1.3音視頻監控單元和施工狀態監控單元單次監控時段內獲得的施工狀態應單獨評價。8.1.4以20min為單次超標時間,可分別統計各個測點每日晝間和夜間累計超標時長。8.2數據有效性8.2.1氣象條件不滿足GB12523相關要求的,則該單次測量(20min)的噪聲測量值無效。8.2.2無效數據不參與各種數據統計。8.3施工狀態評價DB4403/T613—202588.3.1宜測量或監控1min的等效聲級和工地施工狀態。8.3.2應根據單次監控時段內測量的噪聲自動監測數據、音視頻監控數據和施工狀態監控數據對施工狀態進行評價,具體要求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8.3.3工地施工狀態評價結果為“施工”或“非施工”。8.4背景噪聲修正8.4.1結合長期連續噪聲監測數據、聲源類型判別和施工狀態評價結果,選取工地為非施工階段且與待評價時段測量時間較近的連續10min等效聲級作為背景噪聲。當背景噪聲波動較大,10min測量不具有代表性時,可延長至20min。聲源類型判別應按附錄C的相關要求確定。8.4.2應按照HJ706的噪聲測量值修正方法獲取待評價時段的噪聲修正值。9告警研判和評估9.1超時施工行為研判9.1.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超時排放監管期間為午間、夜間兩個時間段。9.1.2期間建筑工地施工狀態評價為“施工”,并且未匹配到午間或夜間施工許可證的,管理平臺產生告警數據并通知監管單位。施工狀態評價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9.2超標施工行為研判9.2.1建筑工地施工噪聲超標排放監管期間為除午間、夜間之外的時間段。9.2.2期間單次測量等效聲級未超過GB12523中相應的噪聲排放限值的,可不進行背景噪聲測量及修正,直接評價為達標。9.2.3期間主要聲源類型判斷為建筑施工噪聲,且等效聲級超過GB12523噪聲排放限值的幅度大于3dB(A)時,可不進行背景噪聲測量及修正,直接評價為超標;幅度小于等于3dB(A)時,應按照8.4進行背景噪聲修正。聲源類型按附錄C判定。9.2.4期間單次測量等效聲級根據8.4修正后仍超過GB12523噪聲排放限值,且主要聲源類型是建筑施工噪聲的,管理平臺產生告警事件并通知監管單位。9.2.5主要聲源類型是建筑施工噪聲,且夜間噪聲最大聲級超過限值的幅度高于15dB的,直接評價為超標。注:最大聲級指在規定測量時間內測得的A聲級9.3施工噪聲影響評估在噪聲污染防控過程中,應基于管理平臺中的噪聲地圖應用,動態評估建筑工地施工噪聲排放對周邊區域及噪聲敏感建筑的影響范圍和程度。DB4403/T613—20259(規范性)監控網絡各單元技術參數A.1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技術參數噪聲自動監測單元的相關技術指標見表A.1。表A.1噪聲自動監測單元主要技術指標<25dB(A)風速30m/s不損壞、L、L(N=5,10,50,90,30dB(A)~130dB(A)元測量范圍:-10℃~+50℃(準確度:±1℃)測量范圍:0%RH~100%RH(準確度:±3RH)測量范圍:1~50m/s(準確度:±1m/s)注4:L——累積百分聲級,用于評價測量時間段內噪聲強度時間統計分布特征的指標,指占測量時間段一定比例的累積時間內A聲級的最小值。注5:L——最小聲級,在規定測量時間內測得的A注7:A、C、Z頻率計權——顯示裝置上指示的頻率計權信號級與相應恒幅正弦輸入信號級的差值,是頻率的特定A.2音視頻監控單元技術參數音視頻監控單元的相關技術指標見表A.2。表A.2音視頻監控單元主要技術指標DB4403/T613—2025表A.2音視頻監控單元主要技術指標(續)夜視全彩;支持紅外照射距離100m;-15°~90°(自動翻轉)10Base-T/100BASE-TX以太網接口;拾音半徑5m~100m可調50Hz~16kHz不低于22.05kHzA.3施工狀態監控單元技術參數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的相關技術指標見表A.3。表A.3施工狀態監控單元主要技術指標≤60s不低于1HzDB4403/T613—2025監控網絡各單元安裝數量和位置要求B.1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數量要求噪聲自動監測單元的安裝數量要求見表B.1。表B.1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數量表建筑工地場界周邊存在噪聲敏感建筑物的,按照上述要求確定各場界噪聲邊涉及多處噪聲敏感建筑物或受到噪聲投訴頻繁的建筑工地,安裝點位數量應相應增B.2音視頻監控單元安裝數量要求音視頻監控單元的安裝數量要求見表B.2。表B.2音視頻監控單元安裝數量表的施工場地)圍擋長度(m)B.3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位置示意圖塊狀工地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位置示意圖見圖B.1,線性工地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位置示意圖見圖B.2。DB4403/T613—2025圖B.1塊狀工地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位置示意圖圖B.2線性工地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安裝位置示意圖DB4403/T613—2025(規范性)建筑工地施工狀態與背景噪聲評價C.1建筑工地施工狀態評價C.1.1可通過智能音視頻監控單元、施工狀態監控單元監控結果判斷建筑工地施工作業情況,建筑工地具有施工行為的,判斷為“活動狀態”,其他時段默認判斷為“非活動狀態”。C.1.2可基于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歷史統計數據評價結果判斷建筑工地施工作業情況。根據噪聲自動監測單元歷史數據計算單個評價時段1min等效聲級均值和標準差,并動態調整計算范圍(Leq,T1min≤μ+z注2:z的取值范圍根據實際情況,在區間內[0.C.1.3若配置了聲源自動識別功能模塊且滿足相關技術要求的,可基于聲源自動識別結果驗證建筑工地施工作業情況。C.1.4綜合考慮監控網絡、施工階段、評價時段,加權計算智能音視頻識別、施工狀態監控、噪聲自動監測單元判斷結果得分,行為識別得分超過0.6的可評價為“施工”。C.1.5行為識別得分見公式(C.1)。式中:F——行為識別得分(理論上最值為1,得分越接近1可信度越高);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