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案模板10篇_第1頁
高中化學教案模板10篇_第2頁
高中化學教案模板10篇_第3頁
高中化學教案模板10篇_第4頁
高中化學教案模板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教案最新模板10篇

化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

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教

案最新模板10篇,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觀察獲取信息,通過歸納對信息進行加工。體會通過實

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熱愛科學,樹立環保意

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具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我們知道在干燥的季節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

水降臨,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

了解它么?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有關酸雨的視頻,請看大屏幕。

教師:播放酸雨視頻,酸雨視頻展示酸雨對我們環境,動物生存,

建筑物及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以及酸雨知識。組織學生認真觀看并思

考問題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學生活動:回答危害方面并說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師展示:大家請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圖片,酸雨對空氣污染

的報告,S02中毒現象,被S02漂白過的食物,大家說這些現象中都

免不了一個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學生回答:S02,(由此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S02o

【板書】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S02的物理性質研究

教師多媒體呈現并講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

的物理性質如下:淡黃色晶體,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O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首先生成二氧化硫?;瘜W方程

式為:S+O2====SO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氧

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教師提問:經過前面的學習,大家思考下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確

定S02的物理性質呢?

教師引導:回憶上節課研究氯氣的性質的方法,思考從哪些方面

去研究S02的性質。

教師學生共同活動:說出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毒性、溶解

性方面去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

教師設問:你對哪條性質還不了解?你能利用一個裝滿S02的試管

來設計實驗說明嗎?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SO2的溶解性。經過實驗大家觀察到,SO2

是溶于水的。

學生歸納S02物理性質:S0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

空氣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

密度〉空氣,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學性質研究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探究一:從分類的角度S02屬于哪類物質?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

性?

教師引導提問:下面我們從分類的角度想,既然S02溶液顯酸性,

那么S02屬于哪類物質?想想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學生討論回答:是酸性氧化物,(總結歸納出S02作為酸性氧化物

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堿反應,和堿性氧化物反應,和水反應等

等。

教師活動:請兩位同學來黑板上給大家展示一下S02與CaO.

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師生共同判斷正誤。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活動:農民伯伯夏天勞作的時候也是帶〃太陽帽〃的,他們

這個太陽帽是用草編的,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沒關系,請看大

屏幕,(展示新草帽、舊草帽圖片),同學們看看兩個草帽顏色有區別嗎?

說明S02有什么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顏色不同,說明S02有漂白性。

【板書】2.SO2的漂白性

教師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上第90頁關于SO2漂白性的

原理和其不穩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質還有哪些?其漂白原理與

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學生閱讀思考:上節課學過的氯氣也有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是因

為它的氧化性。

教師提出問題: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質?

學生實驗探究:上講臺將SO2通入到老師準備好的酸性高鎰酸鉀

溶液,觀察現象,并對反應后溶液進行加熱。

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幾價?說明

什么呢?

學生回答:正四價,處在硫的中間價態,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

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板書】3.SO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學生討論探究:由學生代表上講臺用教師提供的試劑(石蕊試液、

S02水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濱水、酸性高鎰酸鉀溶液)儀器或用

品,選擇合適的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S02具有還原性。

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講授:S02的氧化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來

理解,大家請看黑板(寫出S02與H2S反應化學方程式,帶領大家復

習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O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教師設問:我們剛才學習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說出了

兩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會不會應用呢,我們通過一道習題

來鞏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氣都具有漂白性,若將等體積的二氧化硫和氯氣充

分混合后,通入濕潤的有色物質,可觀察到有色物質發生什么現象?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教師陳述:我們請同學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么?其他同

學認真聽作補充。

學?;卮穑核嵊甑闹饕煞种欢趸颍奈锢硇再|和化學

巾蜴。

教師肯定鼓勵。

作業

收集當地的雨水樣品,測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頭了解產生的

原因,提出防治對策的建議。

五、板書設計

高中化學教案2

化學鍵與晶體結構

一.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涵義,了解化學鍵、金屬鍵和鍵的極性。

1.相鄰的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在稀有氣體的單

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學鍵。

2.陰、陽離子間通過靜電作用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活潑

金屬跟活潑非金屬化合時,都形成離子鍵。通過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

均是離子化合物,包括強堿、多數鹽和典型的金屬氧化物。離子化合

物在熔融狀態時都易導電。

3.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電子云重疊)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共價鍵。

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化學鍵都是共價鍵。其中:同種非金屬元

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是非極性共價鍵;不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

成的共價鍵是極性鍵。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

包括酸(無水)、氣態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多數有機物和少數鹽(如

AICI3)e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時都不(或很難)導電。

4.在鎮鹽、強堿、多數含氧酸鹽和金屬過氧化物中既存在離子鍵,

又存在共價鍵。

5.金屬晶體中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叫做金屬鍵。

二.理解電子式與結構式的表達方法。

1.可用電子式來表示:①原子,如:Na?;②離子,如:③

原子團,如:④分子或化合物的結構;⑤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

過程。

2.結構式是用一根短線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對的化學式。

三.了解分子構型,理解分子的極性和穩定性。

1.常見分子構型:雙原子分子、C02、C2H2犍角180?)都是直線

形分子;H2O(鍵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鍵角107?1&)是三角錐形

分子;CH4(鍵角109?28')是正四面體分子;苯分子(鍵角120?)是平面正

六邊形分子。

2.非極性分子:電荷分布對稱的分子。包括:A型單原子分子(如

He、Ne);A2型雙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

極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82、CS2、BF3、CH4、CCI4、C2H4、

C2H2、C6H6)O對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

鍵的分子(如SO3、PCI5、SF6、IF7)。

3.極性分子:電荷分布不對稱的分子。包括:AB型雙原子分子(如

HCI、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鍵的極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

H2O、NH3、SO2、CH3F)O

4.分子的穩定性:與鍵長、鍵能有關,一般鍵長越長、鍵能越大,

鍵越牢固,含有該鍵的分子越穩定。

四.了解分子間作用力,理解氫鍵。

L分子間作用力隨分子極性、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

2.對于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

力越大,物質的熔點、沸點也越高;但分子間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

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水分子間、乙醇分子間、乙醇與水分子

間都存在氫鍵。

3.非極性分子的溶質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

極性溶劑(即〃相似相溶〃規律)。若溶質分子與溶劑分子間能形成氫鍵,

則會增大溶質的溶解度。

五.理解四種晶體類型的結構特點及物理性質特點。

1.離子晶體是陰、陽離子間通過離子鍵結合而成的晶體(即所有的

離子化合物)。硬度較大,熔、沸點較高,固態時不導電,受熱熔化或

溶于水時易導電。注意:在離子晶體中不存在單個的小分子。NaCI晶

體是簡單立方結構;CsCI晶體是體心立方結構。

2.分子晶體是分子間以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成的晶體〔即非金屬

的單質(除原子晶體外)、氧化物(除原子晶體外)、氫化物、含氧酸、多

數有機物〕。硬度較小,熔、沸點較低,固態和熔融狀態時都不導電。

注意:干冰是面心立方結構。

3.原子晶體是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空間網狀結構晶體〔即

金剛石、晶體硅、石英或水晶(SiO2)、金剛砂(SiC)〕。硬度很大,熔、

沸點高,一般不導電,難溶于常見的溶劑。注意:金剛石和SiO2晶體

都是正四面體結構。

4.金屬晶體是通過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即金屬鍵)

形成的晶體(即金屬單質和合金)。硬度一般較大,熔、沸點一般較高,

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注意:在金屬晶體中不存在陰

離子。

5.晶體熔、沸點高低規律是:①不同類型的晶體:多數是原子晶

體>多數離子晶體(或多數金屬晶體)〉分子晶體。②原子晶體:成鍵

原子半徑之和小的鍵長短,鍵能大,熔、沸點高。③離子晶體:一般

來說,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離子鍵越強,熔、沸點越高。④

金屬晶體:金屬離子電荷數越多、半徑越小,金屬鍵越強,熔、沸點

越高;但合金的熔、沸點低于其組成的金屬。⑤分子晶體:組成和結構

相似的物質,式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沸點越高;但分子間

形成氫鍵時,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反常偏高;在烷煌的同分異

構體中,一般來說,支鏈數越少,熔、沸點越高;在含苯環的同分異構

體中,沸點〃鄰位>間位>對位〃。此外,還可由常溫下的狀態進行

比較。

六.注意培養對原子、分子、化學鍵、晶體結構的三維空間想像及

信息處理能力。

七.典型試題。

1.關于化學鍵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離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價鍵B.共價化合物可能含有離子鍵

C.離子化合物中只含有離子鍵D.共價化合物中不含離子鍵

2.下列電子式的書寫正確的是H

A.:N:::N:B.H+[:0:]2?H+C.Na+[:CI:]?D.H:N:H

3.下列分子的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

構的是

A.C02B.PCI3C.CCI4D.N02

4.已知S03、BF3、CCI4、PCI5、SF6都是非極性分子,而H2S、

NH3、N02、SF4、BrF5都是極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屬于

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律是

A.ABn型分子中A、B均不含氫原子

B.A的相對原子質量必小于B的相對原子質量

C.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分子中A原子最外層電子都已成鍵

5.下列各組物質的晶體中,化學鍵類型相同、晶體類型也相同的

A.SO2和SiO2B.CO2和H2SC.NaCI和HCID.CCI4不口KI

6.下列各組物質中,按熔點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C02、KCLSiO2B.02、12、Hg

C.Na.K、RbD.SiC、NaCLS02

八.拓展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是

A.HCIO、NaCIOB.NH37H2O、NH4CIC.KOH、K2O2

D.H2so4、KHS04

2.下列各組指定原子序數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價化合物的

A.6、8B.16、8C.12,9D.7,8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共價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離子鍵

B.只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C.雙原子單質分子中的共價鍵一定是非極性鍵

D.非金屬原子間不可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4.下列各組分子中,都屬于含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的是

A.C02、H2SB.C2H2.CH4C.CHCI3、C2H4D.NH3、HCI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主族金屬的原子半徑越大熔點越高B.稀有氣體原子序數越大

沸點越高

C.分子間作用力越弱的物質熔點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

小越易失電子

6.下列有關晶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在金剛石中,有共價鍵形成的最小的碳原子環上有6個碳原子

B.在氯化鈉晶體中,每個Na+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6

C.在干冰晶體中,每個C02分子與12個C02分子緊鄰

D.在石墨晶體中,每一層內碳原子數與碳碳鍵數之比為2:3

7.下列電子式中錯誤的是HH

A.Na+B.[:O:H]?C.H:N:HD.H:C::O:

8.CaC2和MgC2都是能跟水反應的離子化合物,下列敘述中正確

的是

A.的電子式是[:C??C:]2?

B.CaC2和MgC2中各元素都達到稀有氣體的穩定結構

C.CaC2在水中以Ca2+和形式存在

D.MgC2的熔點很低,可能在100℃以下

9.根據〃相似相溶〃的溶解規律,NH4CI可溶解在下列哪一種溶

劑中

A.苯B.乙醛C.液氨D.四氯化碳

10.下列分子結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

結構的是

A.CCI4B.PCI5C.PCI3D.BeCI2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層8電子結構的是

A.COCI2B.SF6C.XeF2D.BF3

12.能說明BF3分子中4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BF3是非極性分子B.B-F鍵是非極性鍵

C.3個B-F鍵長度相等D.3個B-F鍵的夾角為120?

13.下列每蛆物質發牛狀態變化所克服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屬同種類

型的是

A.實驗和蔗糖熔化B.鈉和硫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華D.二氧化硅和氯化鈉熔化

14有關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穩定B.原子晶體中共價鍵越

強,熔點越高

C.冰熔化時水分子中共價鍵發生斷裂D.氯化鈉熔化時離子鍵未被

破壞

15.據報道,近來發現了一種新的星際分子氟基辛快,其結構式為:

H-C=C-CEC-CEC-CEC-CENO對該物質判斷正確的是

A.晶體的硬度與金剛石相當B.能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

C.不能發生加成反應D.可由乙煥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得到

16.下列過程中,共價鍵被破壞的是

A.碘升華B.澳蒸氣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D.HCI氣體溶于水

17.下列物質的沸點高低順序正確的是

A.金剛石>晶體硅>水晶〉金剛砂B.CI4>CBr4>CCI4>CH4

C.正丙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D.金剛石>生鐵>

純鐵>鈉

18.關于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只要有陰離子就一定有陽離子B.晶體中只要有陽離子就

一定有陰離子

C.原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金屬晶體的高D.分子晶體的熔點一定比

金屬晶體的低

19.已知食鹽的密度為2.2g/cm3。在食鹽晶體中,兩個距離最近

的鈉離子中心間的距離最接近下面4個數值中的

A.3.0xl0?8cmB.3.5xl0?8cmC.4.0xl0?8cmD.4.5xl0?8cm

20.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氣

水合物,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晶體,

晶體中平均每46個水分子構建成8個籠,每個籠可容納1個CH4分

子或1個游離H2O分子。根據上述信息,回答:

(1)下列關于天然氣水合物中兩種分子極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兩種都是極性分子B.CH4是極性分子,H2O是非極性分子

C.兩種都是非極性分子D.H2O是極性分子,CH4是非極性分子

(2)若晶體中每8個籠只有6個容納了CH4分子,另外2個籠被游

離的H2O分子填充,則天然氣水合物的平均組成可表示為

A.CH4714H2OB.CH478H2OC.CH4?(23/3)H2OD.CH476H2O

高中化學教案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

業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霸姵亍弊鳛殡娀瘜W知識的第一課,其

內容大休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

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

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電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

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

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

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融合了氧

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

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

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

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

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

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

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

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

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

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

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滲透

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

的環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

〃關于電極作用、目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

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

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

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

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

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

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臉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

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

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

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疑問

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

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為學生創設好學習、研究

的環境:⑴把時間留給學生;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⑶把認知過程留

給學生;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

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

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學生學習任何知識

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

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

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

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

行歸納與總結。

六、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⑴從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從身邊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從實驗引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程學習狀態.

2.實驗研究

確定主題:(供給學生實驗學習)

探究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將鋅片、銅片同時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設疑:為什么上述

實驗都是鋅片上有氣泡,銅片上無氣泡?

探究4: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設疑:①鋅片

的質量有無變化?②銅片上產生了氫氣,是否說明銅能失去電子?③寫

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電子從哪來?⑤鋅失

去的電子如何傳遞到銅?

探究5:如何證明裝置中產生電流?

設計與實施: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⑴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可擺放一些儀

器和藥品,促使學生自由聯想,從而設計出富有創造性、切實可行的

方案來。

⑵確定方案、動手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

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牛操作中的問題、

釋疑、處理偶發事件。

交流與評價:

⑴各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設計方案和展示實驗成果。

⑵同學自評和互評價。

教師組織交流并適當的提問,使學生的總結更加完善,從而使研

究學習順利完成。

3.引申與提高

⑴電子板書將原電池裝置原理分析和構成條件展示給學生

⑵電子動畫模擬原電池和干電池電流形成的微觀電子的運動

4.結尾部分是本節課的升華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鞏固原電

池原理及其形成條件的基礎上,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電池和電池與環

保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5、作業設計

指導學生登錄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各類電池介紹(水果原電池、

自制電池等),科學家或科普文章,環境與電池等介紹;并親手制作一個

水果電池。

高中化學教案4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二、專題二、第一單元《化學

反應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

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

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

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

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

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

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

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牛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

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

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

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

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

到化學平衡狀態。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木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

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

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

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重點。

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

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

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本節課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

設計教學,采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設情景、引導發現、探索問題T提出新的概念T提出研究題目

一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一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

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

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

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

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

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

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

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

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

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

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

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

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

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

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

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

壬物口識弓I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

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

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

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

能力。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

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

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

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

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

〃溶解一結晶"現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

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

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

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v(B)=Ac(B)/t

4、單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⑵濃度的影響

⑶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征

3.化學平衡的標志

高中化學教案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

業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霸姵亍弊鳛殡娀瘜W知識的第一課,其

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

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

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電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

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

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

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木節課融合了氧

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

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

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

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

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

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

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

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

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

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

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滲透

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牛

的環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

〃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

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

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

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

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

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

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

實驗。

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

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

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L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疑問

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

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為學生創設好學習、研究

的環境:⑴把時間留給學生;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⑶把認知過程留

給學生;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

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

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W生學習任何知識

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

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

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牛處于積極主動

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

行歸納與總結。

六、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⑴從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從身邊最熟悉的事例弓I入

⑶從實驗引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快進入課程學習狀態.

2.實驗研究

確定主題:(供給學生實驗學習)

探究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將鋅片、銅片同時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設疑:為什么上述

實驗都是鋅片上有氣泡,銅片上無氣泡?

探究4: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設疑:①鋅片

的質量有無變化?②銅片上產生了氫氣,是否說明銅能失去電子?③寫

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④H+得到的電子從哪來?⑤鋅失

去的電子如何傳遞到銅?

探究5:如何證明裝置中產生電流?

設計與實施: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

⑴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為學生準備實驗用具,可擺放一些儀

器和藥品,促使學生自由聯想,從而設計出富有創造性、切實可行的

方案來。

⑵確定方案、動手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

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操作中的問題、

釋疑、處理偶發事件。

交流與評價:

⑴各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設計方案和展示實驗成果。

⑵同學自評和互評價。

教師組織交流并適當的提問,使學牛的總結更加完善,從而使研

究學習順利完成。

3.引申與提高

⑴電子板書將原電池裝置原理分析和構成條件展示給學生

⑵電子動畫模擬原電池和干電池電流形成的微觀電子的運動

4.結尾部分是本節課的升華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鞏固原電

池原理及其形成條件的基礎上,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電池和電池與環

保間的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5、作業設計

指導學生登錄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各類電池介紹(水果原電池、

自制電池等),科學家或科普文章,環境與電池等介紹;并親手制作一個

水果電池。

高中化學教案6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

化〃的第二節內容。

本節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

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

又是學習離子反應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上看起承上啟下的作

用。從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

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

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

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之后離子方程式的

弓I入和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酸、堿、鹽在水溶液中能發生電離;

⑵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⑶能夠分辨哪些物質是強電解質哪些物質是弱電解質;

⑷理解電離的概念,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堿、鹽的定義;

⑵通過獨立思考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⑵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及其電離

2、教學難點

電解質的概念;判斷哪些物質是電解質,哪些物質是非電解質,哪

些物質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二、說教法

本節在全書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概

念多且抽象難懂,為避免枯燥,從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

微觀粒子的分析,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概念。

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

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

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

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

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

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

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

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揮化學實驗作用,

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

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

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

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目的。

四、說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本節課采用實驗來導入新課。實驗的主要內容是探究NaCI固體、

純水和NaCI溶液的導電性。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學生親

自動手操作體驗化學的神奇與奧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

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以及將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遷移的能力。

在實驗結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這一概念。

2、新課教學:

講授部分主要分為六個部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質的類型、

電離、電離方程式、酸堿鹽的定義和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Q)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詳細講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著重強調幾個需要注意的

地方。比如定義中〃或〃和〃和〃的區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研究

范疇為化合物等等。避免學生進入誤區。

②通過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例題進一步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

理解。例題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夠導電的混合物如鹽酸溶液、能

夠導電的金屬單質、水溶液能夠導電但并非該物質導電的化合物如二

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金屬氧化物如氧

化鈉和常見的有機非電解質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讓學生自己去判斷之

后配合詳細而透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獨立判斷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讓

學生們明白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這個概念不是一個不是即非的概念,而

是首先要滿足化合物這一基礎。

③通過例題進一步對判斷這兩個概念做個系統的分條目的總結:

L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

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狀態下才

能導電。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

4、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和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5、酸堿鹽水和部分的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

(2)、電解質的類型

通過小結的最后一點,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的類型并列舉一些

常見的例子。

(3)、電離

分析課前所做的實驗,讓同學們自主探究NaCI固體和純水不能導

電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初中所學到得知識入手,概括出物質導電的原

理(1、存在自由移動的電子,即金屬導體導電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動

的離子,即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融化狀態下導電的原因。)從而得出NaCI

固體和純水不能導電的原因。這樣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到NaCI溶液能夠

導電的原因,引入電離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動畫讓學生直觀的了解

微觀粒子的電離過程。

(4)、電離方程式

通過NaCI固體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概念及其書

寫規律。

(5)、酸堿鹽的定義

請同學到黑板寫出HCL、這三種常見的強酸的電離方程式。讓

學生觀察三種酸電離后的共同點,利用這個共同點重新對酸下一個定

義。學生獨立思考用同樣的方法對堿和鹽重新定義。

(6)、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利用多媒體播放溶液導電性實驗的短片,讓同學們觀察相同濃度

的不同溶液的導電性差異。讓學生主動探究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

同時了解到有的電解質能夠完全電離而有些不能。從而給出強電解質

和弱電解質的概念。并給出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并給出一個

簡單的記憶方法。

五、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離子反應》這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

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們回顧之前學過的溶液導電性方面的知識,并

把它運用到對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認識,使學生認識活動逐步深化,

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

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

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

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從各種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

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木概念為基礎,與實驗

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

習乃至今后繼續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

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

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

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

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

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

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

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

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刹捎妙惐确椒ǎ惐确椒ㄊ歉鶕蓚€或

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

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

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

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

于對這兩個陌牛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Q)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

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

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Q)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

慣、探究的意識。

⑶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Q)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

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

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一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

觀的橋梁。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

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

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

其重要性。

高中化學教案8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

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

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木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

圖表示之,培養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

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

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

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

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別,并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

系統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

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習上節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先

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

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牛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

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I2=2NaCI

2Fe+3CI22FeCI3

H2+CI22HCI

CI2+H2OHCI+HCIO

Ca(CIO)2+CO2+H2O=CaCI2+2HCIO

2HCIOO2T+2HCI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生改

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

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生氧

化反應,表現還原性??梢赃@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I2=2NaCI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

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并

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

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

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教案9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

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