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_第1頁
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_第2頁
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_第3頁
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_第4頁
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校長在全校教師例會上講話:解鎖課堂“五把鑰匙”,點亮學生成長之光親愛的老師們:下午好!每次站在這里,看大家眼里閃著對教育的熱忱,心里總像揣著團火——咱們是戰友,是同行者,更是用歲月為孩子們織就成長星河的“點燈人”。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熟悉的“戰場”:三尺講臺。這些年,常聽年輕教師說“課難上”,也見資深教師感嘆“課要常新”。可咱們都明白:課堂不是機械的知識搬運,而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智慧與智慧的共振。怎樣讓每節課都有“魂”?怎樣讓每個孩子都能“眼里有光”?今天,和大家分享五把“鑰匙”,愿與諸位共研、共行。一、深度研讀教材:做教材的“知音”教材是什么?不是印著字的紙頁,而是教育的“密碼本”——藏著知識的脈絡,蘊著育人的智慧,更寫著“如何教”的答案。要做教材的“知音”,需“四度”功夫。其一,立“全局高度”,串起知識珠鏈。知識不是散落的星子,而是連綴的星河。數學組的王老師講“函數”,總愛先畫一張“知識地圖”:從一次函數到二次函數,再到高中的三角函數,像串糖葫蘆般把知識點連起來。學生說:“原來函數不是孤立的,是‘接力跑’!”其他學科何嘗不是如此?語文的“古典詩詞”可連起歷史的脈絡,科學的“能量轉換”能打通物理與化學的邊界。站得高,方能看得遠;看得遠,方能教得透。其二,下“精準細度”,錨定育人坐標。每節課的目標,是課堂的“導航儀”。知識與技能是“硬功底”,過程與方法是“巧路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軟力量”。記得聽李老師講《鄧稼先》,她沒有停留在“兩彈元勛”的事跡復述,而是設計了三個目標:知識上梳理人物生平,方法上教學生“從細節讀人物”,情感上追問“什么是真正的家國情懷”。課后有學生說:“原來課本里的名字,是用熱血寫就的勛章。”目標清,則方向明;方向明,則課堂實。其三,挖“育人深度”,喚醒精神力量。教材里的每個字,都是育人的“種子”。化學課講“合成氨”,不妨提提侯德榜先生“中國人的化工要自己扛”的志氣;歷史課講“絲綢之路”,可以說說駝隊里那些無名商客的堅韌;體育課教“長跑”,也能聊聊“堅持”二字的分量。上周聽張老師的生物課,講“袁隆平與雜交水稻”時,她給學生看了一張老照片:袁老蹲在田間,褲腳沾著泥,眼里閃著光。學生沉默片刻,有個男孩輕聲說:“原來偉大,是蹲下來的樣子。”育人不是說教,是“于無聲處聽驚雷”。其四,持“靈活氣度”,激活教材生命力。教材是“底本”,不是“定本”。物理組的陳老師講“光的折射”,沒按課本順序,而是先帶學生觀察“筷子在水杯里變彎”的現象,再引出原理;英語組的劉老師教“節日”單元,把西方的感恩節和中國的重陽節對比,學生說:“原來愛,全世界都懂。”教材如茶,需用“學情”的熱水沖泡,方能溢出真香。二、深入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課堂的主角是誰?不是老師,是孩子。他們有不同的“頻道”:有的像“小太陽”,愛表達;有的像“小蝸牛”,需等待;有的像“小問號”,總追問。要讓課堂“對頻”,需做學生的“知心人”。看——課堂里的“微表情”。孩子的眼睛會“說話”:專注時,眼神亮得像星星;困惑時,眉頭皺成小括號;走神時,指尖在桌上畫著小圈圈。上周聽吳老師的數學課,她注意到后排的小宇總摸耳朵,課后一聊才知道,他因中耳炎聽不清。調整座位后,小宇的作業正確率從60%漲到90%。“課堂觀察”不是監視,是用眼睛“讀”孩子的需求。聊——課堂外的“真心話”。課后的十分鐘,是走進孩子心門的“鑰匙”。上次路過二班教室,見趙老師蹲在地上,和總愛畫恐龍的小航聊天:“你畫的霸王龍牙齒真尖,要是它也來學乘法,你說它會怎么算?”小航眼睛一亮:“老師,我教它!”后來小航的數學作業里,總畫著恐龍舉著算式。教育的溫度,藏在“蹲下來”的姿態里。記——成長中的“小檔案”。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書”:小琳背課文慢,但能把古詩編成歌;小凱計算總出錯,卻能講清每一步的邏輯;小琪不愛舉手,可筆記里畫滿了思維導圖。辦公室的“成長檔案本”上,有老師寫:“小浩今天主動幫同學撿橡皮,集體意識萌芽了”“小萌的實驗報告用了三種顏色標注,條理性進步”。這些“小記錄”,是備課的“參考書”,更是孩子的“成長勛章”。三、創新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起來時代在變,孩子在變,教學方法怎能“老樣子”?要讓課堂“活”,需“三變”:變“輸入”為“互動”,變“課本”為“生活”,變“單一”為“多元”。情境教學:讓知識“走下書本”。英語組的周老師教“餐廳用語”,把教室變成“小茶社”,學生輪流當“老板”“顧客”,用“你好”“請問”“謝謝”對話;科學組的孫老師講“巖石的風化”,帶學生去校園后山撿石頭,用放大鏡觀察紋路,用醋模擬酸雨腐蝕。有個學生說:“原來課本里的‘風化’,是石頭慢慢‘長皺紋’呀!”知識活了,課堂就活了。問題驅動:讓思維“動起來”。別總當“知識的傳聲筒”,要做“思維的點火人”。語文老師講《將相和》,可以問:“藺相如避著廉頗,是膽小嗎?”數學老師教“圓的周長”,不妨說:“不用尺子,怎么量出操場圓形花壇的周長?”上周聽陳老師的歷史課,她拋出“如果穿越到唐朝,你會帶什么東西去賣?”的問題,學生們爭著說“茶葉”“絲綢”“唐三彩”,連平時最沉默的小君都舉手:“我帶印刷術!這樣大家都能看書了!”問題是石子,能激起思維的漣漪。技術賦能:讓課堂“有科技感”。不是為了“用技術”而用,是為了“教得更清”“學得更懂”。地理老師用3D地圖讓學生“走進”珠穆朗瑪峰,看冰川如何移動;生物老師用動畫演示“心臟的跳動”,學生驚呼:“原來心臟像個小泵,一下一下在擠血!”技術是“翅膀”,能載著抽象的知識,飛到孩子的眼前、心里。四、構建情感聯結:讓課堂“暖”起來好的課堂,該有“煙火氣”“人情味”。當孩子覺得“老師懂我”“同學愛我”,課堂就成了“心靈的暖房”。多給“被看見”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渴望“被看見”:愛跑鬧的“小皮猴”,可能想引起注意;總坐角落的“小安靜”,或許藏著未說的期待。咱們的“班級星光墻”上,貼的不只是“成績第一”,還有“今日最熱心”“進步小標兵”“創意小達人”。上次小航的“恐龍乘法圖”被貼在墻上,他媽媽說:“孩子回家蹦蹦跳跳,說‘老師夸我了’。”被看見,是孩子成長的“陽光”。學會“蹲下來”說話。孩子犯了錯,別急著“訓”,先“聽”。上次小琪把實驗器材打碎了,急得直掉眼淚。我走過去,輕聲說:“我小時候也摔過碗,當時怕得不敢回家。你愿意和我說說怎么回事嗎?”她抽噎著說:“我想幫同學拿器材,手滑了……”我蹲下來,和她一起收拾碎片:“你想幫忙,這很好;下次拿重東西,慢慢來,好嗎?”后來小琪成了實驗室最認真的“小管家”,還寫了張卡片:“校長,您的話像棉花糖,軟軟的,甜甜的。”教育不是“修理”,是“修補”——修補孩子的失誤,更修補他們的勇氣。讓課堂有“笑聲”和“溫度”。偶爾開個小玩笑,講個“老師的糗事”,或者和學生分享“今天路上遇到的小確幸”。數學老師講“概率”,說:“老師昨天買彩票,中了五塊錢,這概率比你們解出這道題還低!”學生哄笑,解題時更帶勁了;語文老師講“比喻”,說:“你們的眼睛像星星——但老師的眼睛像燈泡,因為熬夜改作業!”學生笑得前仰后合,卻把“比喻要生動”記在了心里。課堂有了“人味”,教育才有“回味”。五、優化課堂評價:讓成長“看得見”評價不是“打分”,是“點亮”——點亮孩子的優點,點亮進步的方向,點亮成長的信心。“多把尺子”量成長。別讓分數成為“唯一刻度”。數學作業可以有“實踐題”: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析班級用電量;語文作業可以有“創意題”:用漫畫畫《草船借箭》;美術作業可以有“生活題”:給教室的綠植設計“名片”。上次翻六年級的“成長手冊”,有個孩子的“閃光點”寫著:“主動幫同學講題三次”“運動會為班級加油最賣力”“日記里的句子越來越溫暖”。這些“非分數”的精彩,才是成長的“全景圖”。“具體及時”給反饋。孩子的努力,要“看得見”“說得清”。作業批語別只寫“優”,可以寫:“這道題的解題步驟像小火車,一節一節真清楚!”課堂發言別只說“不錯”,可以說:“你剛才的問題,讓老師想到了另一個角度,謝謝你!”上次聽劉老師的課,小浩回答錯了問題,劉老師說:“雖然答案不對,但你能從‘歷史背景’的角度思考,這是很重要的方法!”小浩坐直了身子,接下來的討論特別積極。反饋是“鏡子”,要讓孩子看清自己的“好”。“自我反思”促成長。教孩子“認識自己”,比“考高分”更重要。可以讓學生每周寫“成長小記”:“這周我最滿意的課堂表現是______,因為______;我想改進的是______,打算______。”有個學生寫:“我最滿意的是主動幫同學講題,因為他說懂了;我想改進的是上課愛說話,打算舉三次手再開口。”當孩子學會“自己夸自己”“自己幫自己”,他們就擁有了“成長的發動機”。老師們,這五把“鑰匙”,不是“高大上”的理論,是咱們每天都能實踐的“小事”:多翻兩頁教材,多問一句“你怎么想”,多設計一個互動環節,多寫一段溫暖的批語……我常想,教育是什么?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是“用心靈喚醒心靈”。當我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